五年

个人日记

http://www.jcnews.com.cn/news/news_content/2013-08/04/content_407062.htm
【晋城】资深驴友王小旦:从一个人走到带着一群人走
发布时间: 2013年08月04日 08:03    来源:晋城新闻网 太行日报
4070622013-08-04 08:03:00.02583今日要闻/enpproperty-->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户外徒步已成为很多人热衷的一种运动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我市开始兴起户外徒步运动,短短5年间,超级驴友群已发展到23个,网上“在编”驴友已超过万人。

        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今年40岁的王小旦可谓大名鼎鼎。他不仅是我市最早开始户外徒步的资深驴友之一,也是目前徒步“一日朝台”晋城纪录保持者之一。此外,因为经验丰富,他还是我市登山户外协会救援队的队长,负责日常的救援培训和紧急救援任务。

        从自己疯狂的热爱到带领更多的人行走在路上,再到和大伙一起热心公益捐资助学,王小旦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充满自由、健康、时尚的运动中来,在友爱互助中感知和探寻这座城市的足迹,一起看不同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高云 摄

        从骑摩托车到户外徒步探险,骨子里天生爱冒险

        早就听说晋城有一个庞大的户外徒步驴友群,还有那么几个很资深很出色的驴友名气很大。可当你真正想找到他们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平日里,大家都是以网名相称,以至于他们的真实姓名并没有几个人知道。

        于是,当网名为“太阳雨”的户外徒步资深驴友王小旦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时,记者不由一愣。

        “小时候,村里登记户口时,大队会计随手就填上了我的小名,从那以后,王小旦就成了我的官名,其实,我真正的官名是王燕军。”坦白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一下子缓解了彼此间的陌生感。

        和想象中的一样,由于常年从事户外运动,王小旦体格健壮,皮肤是那种很健康的小麦色,走起路来更是风风火火,铿锵有力。

        提起自己对户外运动的热爱,王小旦说,很多人只知道他是我市最早从事户外徒步的驴友之一,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他就开始接触户外运动,不过,那时候,他出行时更多的是骑着摩托车,而不是徒步。

        让王小旦爱上户外运动有两大原因,一是可以释放心情,在他看来,视野宽了,心境也自然就宽了,还有一点就是他特别享受那种运动后的快感。

        那时候,已经在晋普山洗煤厂参加工作的王小旦,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骑着心爱的摩托车和几个要好的哥们一起“四处游荡”,一个月最少都要跑三四趟,“那时候,一箱油能跑400公里,每个月,我最少都要跑两箱油。”提起自己当年的疯狂和痴迷,王小旦更多总结为一种骨子里与生俱来的爱冒险的基因在作怪。

        过了一年多,晋城一些有名的地方转了个遍后,王小旦他们就开始往深山老林跑。有的地方,骑摩托车过不去,就干脆停下车,步行往里走。后来,他渐渐喜欢上了那种徒步行走的感觉。

        “当你背上行囊,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或是丛林中,当你独自行走在古老的村镇中,你会感觉到历史和大地的脉搏在跳动,心中就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王小旦说,很多人把户外徒步当作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而走得多了,他领悟更多的是一种在大自然中寻找生命的真谛,感知这座城市历史足迹的一种感动。

        三人结伴徒步“一日朝台”,创晋城驴友最好纪录

        从事户外徒步这些年,王小旦去外地的次数并不多,一是因为时间不允许,二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要把晋城的沟沟岔岔都钻个遍后,再考虑去外地徒步。所以,这些年,他几乎都是在晋城或是周边很近的地方转悠。唯一一次走的远的,就是五台山“一日朝台”之旅。

        去年7月初,一位要好的驴友提议,想挑战一下“一日朝台”晋城纪录。所谓的“一日朝台”,在驴友圈里的意思是一天时间内要将五台山的五个台全部走下来。在外地,有这样的纪录,但在晋城的驴友圈,60多公里的路程,成绩最好的也需要两天时间。朋友的话,让王小旦心动了。然而,因为下雨,原定于13日朝台的计划被搁浅了,只能推迟了一天。

        7月14日下午两点多,王小旦和冯忠义、刘才花一行三人坐上了开往太原的火车,晚上10点多到达太原站后,又转乘太原至北京的火车,于7月15日的凌晨两点多到达五台县的沙河站,然后又乘大巴车于凌晨4点到达五台山的鸿门岩。稍事休息后,他们踏上了“一日朝台”之旅。

        按照计划,王小旦三人从鸿门岩出发先到东台,再从东台返回到鸿门岩到达北台,再从北台到达中台、西台,最后到达南台。因为以前能够“一日朝台”的人并不多见,所以对于这个行动,王小旦最初的时候心里并没多少底。“两次有惊无险的经历,是促成我们做成这件事的原因之一。”王小旦的话让记者很是不解。

        王小旦告诉记者,到达中台时已是中午12点多,原以为在这里他们可以吃上斋饭,没想到信息有误,这里并没有斋饭。本来带的吃的就少,再加上走了一上午,三个人早已是饥肠辘辘。为了能赶到西台吃上中午饭,他们一路狂奔,不到一个小时就赶到了西台,比最早预期的时间还快了一个小时。“听说没饭,我们都玩了命了,要不就没饭吃了。”提及当时的窘态,王小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下午4点多,一行三人顺利到达了狮子窝,然而,身体消耗实在是太大了,三个人几乎都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关键时刻,王小旦想出了个歪招,这一路上,每到一个台,他都会发张照片到QQ上,为了能将任务顺利完成,从西台到南台的一路上,他不停地发信息报告他们的行程,这样的话,在很多一直关注他们这次行动的Q友面前,等于让他们没了后路,只能硬着头皮坚持走下去。这招果然很灵,下午7点多,他们终于到达了南台。

        “这次朝台,60多公里我们用了15小时15分,我们每个人花了不到300块钱。从五台山回太原的火车上,我们还小小‘腐败’了一把,在餐车上要了两个菜,两瓶啤酒,算是奖赏自己吧。”谈及那次经历,王小旦感慨万千。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行走的路上有爱有感动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小旦在网上结识了几个同样热爱户外徒步的驴友,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晋城户外徒步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短短5年的时间,驴友人数已发展至上万人。而随着徒步活动的越来越频繁,王小旦也更加忙碌了,很多的时候,他都是在路上,或为提前探路,或为领队前行,忙得不亦乐乎。

        在很多人的眼中,王小旦很能走,也很善于走,但这个走,不是指简单的走路,更多的是冒险。可王小旦却说,探究未知领域,虽然有很多风险,但是只要超越了,就是一种心灵与感官上的逾越。

        每年的4月和5月,都是王小旦探路的时间。一张地图、一个指南针、一个背包还有一些简单的水和食物,凭着一双能走的双脚,这些年很多的野路子都是王小旦这样探出来的。一条线路跑三四次,脚底时不时会磨出几个血泡,这都成了王小旦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探险时的危险也是防不胜防的。有一回,王小旦和四名驴友一起到析城山探险。没想到,却误入了野猪林。幸运的是,野猪听到他们的动静后全给吓跑了。至此,他们才躲过一劫。还有一次,王小旦带队去泽州县山河镇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村徒步,行进过程中,一个队员一不小心落入了河中,一旁的村民看到后,跳入了水中把那名队员救了上来。后来,那名队员专门和他一起开车找到那名老乡,以谢救命之恩。“老乡无私的救,被救者的感恩。让我心中总会涌出一种暖暖的感动。这或许也是我坚持行走路上的一个原因吧。”王小旦这样说。

        探路有危险,带队也全是在尽义务。这些年,王小旦带队跑过晋城的很多地方,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二、三百人,每次带队出行,又是负责联系车辆,又是负责联系人给大家买保险,全是尽义务的活,可是王小旦从未抱怨过。有时候,在带队出行的过程中,也难免会遭遇一些人的不理解,这个祖籍东北吉林的豁达男人却从不计较,他说,既然选择了无条件的奉献,就坦然面对好了。

        2011年10月,随着晋城市登山户外协会救援队的成立,王小旦当仁不让地成了救援队的队长。不到两年的时间,救援队正式队员已发展到20多人,接受急救和户外生存培训的队员已达近500人。而最让王小旦感到欣慰的是,救援队自成立以来,从未执行过一次任务。“这当然是件好事,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们的户外徒步活动搞得好。”王小旦这样解释道。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群喜欢走路的驴友们把这几年每次活动剩下的几十块钱都攒了起来,渐渐地积少成多,并将这些钱部全部用于捐资助学,陵川的横河小学、沁水固县乡的一所小学,还有阳城的阳光特殊儿童学校都曾接受过他们的资助。

        从最初的一个人行走,到带着一群人行走,在户外徒步的道路上,王小旦帮助着别人,快乐着自己。然而看似为人低调的他,其实内心深藏着更大的梦想,正如他空间的密码“平山”二字所蕴含的意思,既有平常如山的淡定心态,更有踏平群山的雄心壮志。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充满自由、健康、时尚的运动中来,去看不同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记者 高春鸿)

 

文章评论

春晓霏霓

为你的一直行走在路上,加油![em]e185[/em]

清风荷语

哥,你这么牛啊,我给我妈看了,咱家出名人啦[em]e176[/em][em]e163[/em]

紫月亮

一夜之间成为晋城名人[em]e179[/em]

冷含笑

[em]e133[/em] 低调----------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