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大学生优秀习作点评之(三十三):那一缕温馨的白发和记忆
个人日记
【照片说明】:《那一缕温馨的白发和记忆》,黄钰琼/文;刊于《贺州日报》(国内统一刊号:CN45—0016)2014年12月12日3版“文化周刊”,特此存谢!
●贺州学院大学生优秀习作点评之(三十三):
那一缕温馨的白发和记忆
□黄钰琼
求学在外,时常,脑海中浮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和图景——
袅袅炊烟下,一位矮小的老太,佝偻着腰,颤巍巍地提着半桶水。添柴、烧水,熟练地弄着吃食。她尽力地睁大眼睛,想看清楚食物是否熟透。
这是我出门前,家中必会有的情景。那是奶奶在准备好吃的,只为了满足我这馋猫的嘴。
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便心生感动,心疼地劝她不必操劳,现在外边都有得卖。她总是笑笑说,外面做的不如家里。
在记忆中,奶奶是我觉得最亲切的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妈便外出打工,留下我与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过于严厉,我甚至不敢直视。是奶奶一直把我护在身后。
奶奶的脾气很好,我从来没见过她与谁红过脸。她还曾平息过一场因祖坟而引起的纠纷。那时,村民们拿着农具要大干一场,是她勇敢地站出来劝说并提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得知我被贺州学院录取后,她兴冲冲地跑到邻居家,向当老师的叔叔了解学校的情况。那叔叔和她开了个玩笑,说贺州是个很穷的地方,到处都是山,冬天也特别冷,万一被分配工作了就很难回来了。
当晚,奶奶便失魂落魄似的回来了。邻家大婶邀她一起唱《刘三姐》,她也没了兴致。这可是平日里她的最爱呀。等到夜里,她却突然说要跟我一起睡。躺下没聊几句,她便抱着我稀里哗啦地哭起来。我劝她说,大学要建立起来也有一定标准的,我不会受苦,她才放心。
到贺州读大学,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奶奶说什么也要陪我去,全家人都极力反对,她还生起闷气来不肯作罢。最终妥协的结果,就是她要送我到火车站。
一路上,她不断地叮嘱着我,要我与同学好好相处,一定要吃好,钱不够花就打电话回来之类的。随后,又拿出一个红包,塞到我手里。我不收,她就用双手握住我的手,眼里满是坚定。
上车后我透过车窗,最后看到的,是奶奶晃动着的那一头灰白的头发——这是岁月留下的印痕,也是我心底里,一道永恒温馨的记忆!
●●●——刊于《贺州日报》2014年12月12日3版“文化周刊”,黄钰琼/文。特此存谢!
【详见】:http://www.chhzm.cn/epaper/hzrb/content/20141212/Articel03005QY.htm
【涛声点评】:
能让人记住的,往往是那些蕴涵思想感情、饱含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与场景,尤其是具体、生动、感人的细节……西方哲学家康德认为,表现在作者笔下的,并非现实自然的翻版;只有把那些从现实中获得的写作材料,在头脑中“打碎”,并重新组合,形成“第二自然”,而这,才是“文学”。
钰琼是我14级文秘班弟子。阅读此文,你可以分明感受到,那一个个温馨感人的生活画面,是如何经过作者精心择取,并最终有机地“组合”在一篇文章里。
一缕温馨的白发,一份真挚感人的爱的记忆!
●●●——涛声依旧;2014-12-13晨,于贺江畔。
文章评论
涛声依旧
@{uin:77389125,nick:探路者} [em]e160[/em][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