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满过往的自行车
个人日记
散文
(一)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自行车的记忆和印象大都是极其深刻的。那时对自行车的热衷和追捧,不亚于现代年轻人对轿车的痴迷和钟爱。光阴荏苒,虽然自行车早已失去了“王子”的光环,与我们的生活亦渐行渐远,可每每忆起依然那么鲜活,那么亲切。
面对宽宽的马路上,汹涌而来、拥挤不堪的轿车,细细想来,我们到底在留念什么呢?其实就是有自行车相伴的简单快乐、平凡无忧的生活,那才更让人不舍和久久回味。
对自行车的印象,始于一辆只能看不能骑的上海产的“永久牌”自行车。那时一般人家没有自行车,我家很穷自然没有。在我家邻居中只有两家骄傲地拥有自行车,都是家境很好的人家。
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家里突然摆放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令我兴奋不已。那年代居民百姓买品牌自行车或者品牌缝衣机,需凭数个工业品供应卷,排号才可能买到。实际上光有工业品供应卷,没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甭想买到。因此有一辆品牌自行车甚至某种程度是身份的象征。
虽然还不会骑,望着那崭新的自行车我心潮澎湃、跃跃欲试,试图骑上去试试,不料想被父亲大声喝斥“别乱动,那是给别人买的!”,吓得我急忙收回抚摸自行车的手和企图抬起来的腿。
原来父亲在部队医院住院时,结识了一个四川老乡,老乡托他买永久自行车,他脱口就答应了,其实非常之难,但是他是说到做到的人,凭借着多年与五金公司业务往来的熟络关系,十分艰难地买到了那台炙手可热的自行车。我们愤愤不平,家里连一个破自行车都没有,为什么要帮别人买那么好的自行车呢?为什么不能给自家也买一辆自行车呢?我们渴盼自行车都好久好久了。
你那个穿着军装只有两个兜的四川籍小兵,带着怀疑目光来到我们家,当看到那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真真实实摆放在那里,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面对无功受“禄”的他,我大胆地偷偷地向他实施了敲诈,一是借军帽试戴;二是在新自行车上试骑。在镜子里,我看到在军帽和红五星的辉映下,虽稚嫩但英俊的我;在自行车上,我第一次听到在倒轮时,飞轮和链子发出的流畅而又悦耳的声音。
我实实在在的体验到自行车的快乐或者说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是缘于我写给同学的一封信。
小学五年级时,我到同学百军家借书,发现他家有一辆很新的“红旗牌”自行车,就停放在走廊上。我突发奇想给百军同学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求援信,信的内容就是恳求借自行车学车。不知道是行云流水的钢笔字打动了他的妈妈,还是一个孩童的诚恳、幼稚感染了他的妈妈,总之两三天后百军告诉我,他妈妈同意借自行车让我学骑。
那是一个春天星期天的下午,我和百军到了学校的操场。他自己骑着车沿着操场遛了一圈。他在骑车时一会加速一会慢行,还可以原地倒轮,使自行车基本原地不动。那神态、那动作令我羡慕不已。他将自行车骑回我身边,伸出长脚,停住车,对我说:“怎么样?潇洒吧?”我连声称赞“厉害!”,心悦诚服。
他问我:“你是先学掏裆呢?还是学上座骑?”
我说:“我腿够长,还是直接骑吧。”
于是他扶住车子,让我直接坐到座上。叮嘱我一定要把住车把,尽量不能让车把晃,眼睛盯住前方。在他的用力推动下,车子缓缓向前移动,我的精力完全在车把上,却忘记了用脚蹬脚踏板。当他松手后,失去动力的车子向右面倾斜摔倒了,摔破了我的手,鲜血直流。我不顾疼痛再次上车,他猛地推动车子后,我汲取上次的教训,在把好车把注意方向的同时,用力蹬脚踏板,这回车子沿着直线移动起来,只是车把还是有些晃,但是车子在我的蹬动向前移动着,他气喘吁吁地撵上来,告诉我转弯要慢,在他的指导下我绕操场骑了二、三圈,第一次在自行车上那种微风倏忽吹过,树木快速移动的感觉,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有些累了,不会下车的我急忙喊百军,他跑上来告诉我慢刹后闸。我刹闸后,他把住车子,我才从车子上下来。初次学车的我大汗淋漓,百军也汗如雨下。
趁我休息,百军又骑上车子绕了操场一圈。我看他两脚交替着踩踏脚板,骑得不慌不忙,有条不紊。我问他:“为什么我的车把老是晃”,他想了想说:“你就踩半链试试看。”百军又给我扶车,我改为踩半链,车子移动起来,车把和车身就没有那么晃了。
就这样,我尽力稳住车把,目视前方,脚下连续踩着半链,链子和链盒磨擦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车子前进了几十米才停下来。似乎找到感觉,我用力蹬着,车子有了一定的速度,车身就更稳了。我又照样练习了好几次,上车之后基本上能够自己骑行了,初步掌握了拐弯的技巧,只是还不会正确上车和下车。
虽然烈日当头,汗流满面,口干舌燥,甚至有些饥肠辘辘,但我们的兴致正浓,一直骑着车沿着操场绕圈,速度带来的凉风那个爽,心中有说不出的惬意。
初尝骑车的快乐,家里虽然没有车子,但是只要有机会就借别人车子的过瘾。半会不会的瘾头挺大,一次还引发车祸。我从邻居家借来车子去道下。小镇的地势极不平坦,北高南低,柏油路很陡,我骑车子从北山向道下(南)顺陡坡而下,忘记了刹闸,车子几乎失控,如脱缰野马风驰电掣向道下冲去,我没遇到过这阵势,瞬间慌了神,手忙脚乱地一边躲避车辆和行人,一边紧急刹闸,由于刹车突然,车子猛地摔倒在一辆四挂马车前面,亏得那个车把式技术过硬,及时刹住马车,才避免一场马踏车压的事故。受了这次惊吓,我才懂得下陡骑车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道理。下坡骑车不用蹬,只要管好方向和注意刹闸控制好车速就好。
一个星期天,我家前院大我几岁的玩伴,邀请我去镇郊十几公里的上山台水库钓鱼,他家有一台自行车,他负责给我借车子。通往上山台水库的路是砂石路,虽然有些坑洼不平的,但别有情趣。入迹罕至的山区路成了自行车专用车道,一路上边看风景边聊天,或快或慢或在路边的草丛上休憩一会,大概是因为很放松的,我像骑车老手一样很自如地骑着车,也学会了上下车。往返三十多公里,两天时间,虽然没学会钓鱼,倒彻底学会了骑自行车。
(二)
二十一岁那年,我真正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那是从部队复员安排到企业当工人后第一个月领工资,我早都盘算着除了交家里的伙食费外,其余的加上平时积攒的都用来买一辆新自行车。领工资后高兴得一宿都没睡好自不必说,星期天早早坐上火车到四平买车。为什么非得到三十公里以外的四平市里买车呢?因为在小镇上没人没工业卷是买不到品牌车的,别的品牌当时只有28的“大金鹿” 。我嫌28车大,嫌“大金鹿”是脚闸,不习惯。
(一)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自行车的记忆和印象大都是极其深刻的。那时对自行车的热衷和追捧,不亚于现代年轻人对轿车的痴迷和钟爱。光阴荏苒,虽然自行车早已失去了“王子”的光环,与我们的生活亦渐行渐远,可每每忆起依然那么鲜活,那么亲切。
面对宽宽的马路上,汹涌而来、拥挤不堪的轿车,细细想来,我们到底在留念什么呢?其实就是有自行车相伴的简单快乐、平凡无忧的生活,那才更让人不舍和久久回味。
对自行车的印象,始于一辆只能看不能骑的上海产的“永久牌”自行车。那时一般人家没有自行车,我家很穷自然没有。在我家邻居中只有两家骄傲地拥有自行车,都是家境很好的人家。
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家里突然摆放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令我兴奋不已。那年代居民百姓买品牌自行车或者品牌缝衣机,需凭数个工业品供应卷,排号才可能买到。实际上光有工业品供应卷,没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甭想买到。因此有一辆品牌自行车甚至某种程度是身份的象征。
虽然还不会骑,望着那崭新的自行车我心潮澎湃、跃跃欲试,试图骑上去试试,不料想被父亲大声喝斥“别乱动,那是给别人买的!”,吓得我急忙收回抚摸自行车的手和企图抬起来的腿。
原来父亲在部队医院住院时,结识了一个四川老乡,老乡托他买永久自行车,他脱口就答应了,其实非常之难,但是他是说到做到的人,凭借着多年与五金公司业务往来的熟络关系,十分艰难地买到了那台炙手可热的自行车。我们愤愤不平,家里连一个破自行车都没有,为什么要帮别人买那么好的自行车呢?为什么不能给自家也买一辆自行车呢?我们渴盼自行车都好久好久了。
你那个穿着军装只有两个兜的四川籍小兵,带着怀疑目光来到我们家,当看到那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真真实实摆放在那里,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面对无功受“禄”的他,我大胆地偷偷地向他实施了敲诈,一是借军帽试戴;二是在新自行车上试骑。在镜子里,我看到在军帽和红五星的辉映下,虽稚嫩但英俊的我;在自行车上,我第一次听到在倒轮时,飞轮和链子发出的流畅而又悦耳的声音。
我实实在在的体验到自行车的快乐或者说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是缘于我写给同学的一封信。
小学五年级时,我到同学百军家借书,发现他家有一辆很新的“红旗牌”自行车,就停放在走廊上。我突发奇想给百军同学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求援信,信的内容就是恳求借自行车学车。不知道是行云流水的钢笔字打动了他的妈妈,还是一个孩童的诚恳、幼稚感染了他的妈妈,总之两三天后百军告诉我,他妈妈同意借自行车让我学骑。
那是一个春天星期天的下午,我和百军到了学校的操场。他自己骑着车沿着操场遛了一圈。他在骑车时一会加速一会慢行,还可以原地倒轮,使自行车基本原地不动。那神态、那动作令我羡慕不已。他将自行车骑回我身边,伸出长脚,停住车,对我说:“怎么样?潇洒吧?”我连声称赞“厉害!”,心悦诚服。
他问我:“你是先学掏裆呢?还是学上座骑?”
我说:“我腿够长,还是直接骑吧。”
于是他扶住车子,让我直接坐到座上。叮嘱我一定要把住车把,尽量不能让车把晃,眼睛盯住前方。在他的用力推动下,车子缓缓向前移动,我的精力完全在车把上,却忘记了用脚蹬脚踏板。当他松手后,失去动力的车子向右面倾斜摔倒了,摔破了我的手,鲜血直流。我不顾疼痛再次上车,他猛地推动车子后,我汲取上次的教训,在把好车把注意方向的同时,用力蹬脚踏板,这回车子沿着直线移动起来,只是车把还是有些晃,但是车子在我的蹬动向前移动着,他气喘吁吁地撵上来,告诉我转弯要慢,在他的指导下我绕操场骑了二、三圈,第一次在自行车上那种微风倏忽吹过,树木快速移动的感觉,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有些累了,不会下车的我急忙喊百军,他跑上来告诉我慢刹后闸。我刹闸后,他把住车子,我才从车子上下来。初次学车的我大汗淋漓,百军也汗如雨下。
趁我休息,百军又骑上车子绕了操场一圈。我看他两脚交替着踩踏脚板,骑得不慌不忙,有条不紊。我问他:“为什么我的车把老是晃”,他想了想说:“你就踩半链试试看。”百军又给我扶车,我改为踩半链,车子移动起来,车把和车身就没有那么晃了。
就这样,我尽力稳住车把,目视前方,脚下连续踩着半链,链子和链盒磨擦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车子前进了几十米才停下来。似乎找到感觉,我用力蹬着,车子有了一定的速度,车身就更稳了。我又照样练习了好几次,上车之后基本上能够自己骑行了,初步掌握了拐弯的技巧,只是还不会正确上车和下车。
虽然烈日当头,汗流满面,口干舌燥,甚至有些饥肠辘辘,但我们的兴致正浓,一直骑着车沿着操场绕圈,速度带来的凉风那个爽,心中有说不出的惬意。
初尝骑车的快乐,家里虽然没有车子,但是只要有机会就借别人车子的过瘾。半会不会的瘾头挺大,一次还引发车祸。我从邻居家借来车子去道下。小镇的地势极不平坦,北高南低,柏油路很陡,我骑车子从北山向道下(南)顺陡坡而下,忘记了刹闸,车子几乎失控,如脱缰野马风驰电掣向道下冲去,我没遇到过这阵势,瞬间慌了神,手忙脚乱地一边躲避车辆和行人,一边紧急刹闸,由于刹车突然,车子猛地摔倒在一辆四挂马车前面,亏得那个车把式技术过硬,及时刹住马车,才避免一场马踏车压的事故。受了这次惊吓,我才懂得下陡骑车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道理。下坡骑车不用蹬,只要管好方向和注意刹闸控制好车速就好。
一个星期天,我家前院大我几岁的玩伴,邀请我去镇郊十几公里的上山台水库钓鱼,他家有一台自行车,他负责给我借车子。通往上山台水库的路是砂石路,虽然有些坑洼不平的,但别有情趣。入迹罕至的山区路成了自行车专用车道,一路上边看风景边聊天,或快或慢或在路边的草丛上休憩一会,大概是因为很放松的,我像骑车老手一样很自如地骑着车,也学会了上下车。往返三十多公里,两天时间,虽然没学会钓鱼,倒彻底学会了骑自行车。
(二)
二十一岁那年,我真正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那是从部队复员安排到企业当工人后第一个月领工资,我早都盘算着除了交家里的伙食费外,其余的加上平时积攒的都用来买一辆新自行车。领工资后高兴得一宿都没睡好自不必说,星期天早早坐上火车到四平买车。为什么非得到三十公里以外的四平市里买车呢?因为在小镇上没人没工业卷是买不到品牌车的,别的品牌当时只有28的“大金鹿” 。我嫌28车大,嫌“大金鹿”是脚闸,不习惯。
我在四平五金商店相中了一款26轻便的“梅花” 牌自行车。记得这辆车价格是165元,大体用去我三个月的基本工资。虽然不是品牌车,但是由于鞍山产的,基于对鞍钢钢材质量的充分信任,相信质量也差不哪去。交款后,店里给平好车圈,我便骑车上路。是的,我准备骑车回小镇。漫长的六十华里的路上,我第一次体验到单车长途跋涉的艰辛,下坡还好,上坡蹬几下子大腿肚子就酸痛酸痛的,既使这样,坐下来休憩时看着暂新的车子,心里舒坦。那整车黑亮的油漆,不露链子不油裤角的链盒,后座是锃亮的白钢座,一按就发出“铃铃”清脆悦耳铃声的转铃声,怎么看都惹人喜爱。喜悦的心情完全冲释了路途漫漫、风尘仆仆的劳累。
从此这台“梅花”车陪伴我上班下班,无论风里雨里,无论白昼黑夜,上班时自行车铃铛脆响 ,下班时空饭盒里饭勺撞击饭盒的声音和车铃声响成一片。我们往往是几个工友顺路的一起走,一路上饭盒和车铃声夹杂着说笑声此起彼伏。
我结婚时正是八十年代中期,这时三大件已由七十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变成黑白电视机、单缸洗衣机 ,收录机。因为家里穷,新三大件一件没有,媳妇倒是带来一台“飞鸽” 牌自行车,从而添补上我家没有品牌自行车的空白。记得婚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便是骑她陪嫁的自行车,驮着她到距小镇八里远的农村同学家还钱,因为结婚操办周转的钱,是从刚刚承包到户发了家的好同学哪借的。这个同学上学路途远,在读初中就有自行车,我自然没少借骑,见我骑来新“飞鸽”车,还是26女式坤车,连声称赞说:“好车,好车!”
我由企业调到县总工会工作,刚去时两地分居,借住机关宿舍,吃机关食堂,工作生活都在县委机关大院里,用不上自行车就没带。第二年租了民房,准备将小家搬到县城,正合计是否把我的“梅花”车带来时,办公室主任和我说,你可以买一台自行车,公家报销。我到五金商店去买车,挑选时突然看到有几辆“永久” 牌车子赫然摆放在那里,我大喜过望,忙询问店员“永久”车卖吗?店员说,当然是卖的,进了五十台几天就卖得差不多了,就剩这几台。我当即开票交款买了一辆钟爱已久的“永久” 牌自行车。回单位报销时从主任阴沉的脸上,我才如梦方醒,原来以前买的都是“白山”牌车,包括主席,就我因为个人的喜爱买了贵好多的“永久”车。虽然没有严重到犯错误的程度,但是全单位最年轻的我如此搞“特殊化”,心里也不舒服。
从此这台“梅花”车陪伴我上班下班,无论风里雨里,无论白昼黑夜,上班时自行车铃铛脆响 ,下班时空饭盒里饭勺撞击饭盒的声音和车铃声响成一片。我们往往是几个工友顺路的一起走,一路上饭盒和车铃声夹杂着说笑声此起彼伏。
我结婚时正是八十年代中期,这时三大件已由七十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变成黑白电视机、单缸洗衣机 ,收录机。因为家里穷,新三大件一件没有,媳妇倒是带来一台“飞鸽” 牌自行车,从而添补上我家没有品牌自行车的空白。记得婚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便是骑她陪嫁的自行车,驮着她到距小镇八里远的农村同学家还钱,因为结婚操办周转的钱,是从刚刚承包到户发了家的好同学哪借的。这个同学上学路途远,在读初中就有自行车,我自然没少借骑,见我骑来新“飞鸽”车,还是26女式坤车,连声称赞说:“好车,好车!”
我由企业调到县总工会工作,刚去时两地分居,借住机关宿舍,吃机关食堂,工作生活都在县委机关大院里,用不上自行车就没带。第二年租了民房,准备将小家搬到县城,正合计是否把我的“梅花”车带来时,办公室主任和我说,你可以买一台自行车,公家报销。我到五金商店去买车,挑选时突然看到有几辆“永久” 牌车子赫然摆放在那里,我大喜过望,忙询问店员“永久”车卖吗?店员说,当然是卖的,进了五十台几天就卖得差不多了,就剩这几台。我当即开票交款买了一辆钟爱已久的“永久” 牌自行车。回单位报销时从主任阴沉的脸上,我才如梦方醒,原来以前买的都是“白山”牌车,包括主席,就我因为个人的喜爱买了贵好多的“永久”车。虽然没有严重到犯错误的程度,但是全单位最年轻的我如此搞“特殊化”,心里也不舒服。
这台“永久”车可谓功臣车。把我的女儿由一岁驮到六岁,每天早晨准时出现在幼稚园门口与女儿挥手告别,下午又准时出现幼稚园接女儿回家,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一次居然把一根长六米的松木杆从木材商店连托带拽弄到家,使家里第一次过了一个有电视陪伴的春节 。一次单位分大米,足足二百斤大米,车子是一步三晃, 摇摆不已 ,但仍免为其难地完成了这次本该不属于它的任务。春节看秧歌和元宵节灯展,人山人海伸长脖子也看不清。这时“永久” 车是女儿的长腿,她站在车上可以很清楚看清演出情况,再把看到的情况告诉我。“永久” 车还因为我的交通违章,遭遇了一次车祸。一次,我约单位同事到家吃饭,我从市场买了菜急急忙忙往家赶,横过马路时没注意看路况,被一个农用四轮车撞倒在地 ,整个四轮车头压在我腿上,由于有坚固的“永久”车的支撑,硬是没压伤我,人们把四轮车头抬起,我抽出双腿活动自如,围观的人惊诧不已,纷纷议论说如果有“永久”车的拼命支撑,其后果不可想象。此时感到当初未加思索搞了一次“特殊化”,虽然惹得领导不悦,还是值!好像那个企业家说过,质量攸关生命。我认为这句话富含哲理。
(三)
九十年代中期,我下海办厂。从不离身的自行车 ,被日本五十铃双排座取代,其间还养过一主一挂大货车。但终
因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水性不佳, 昙花一现。丢掉自行车的我,终究没有坐上令人羡慕的轿车。
平实的自行车没有怪罪曾经的嫌弃,慷慨地帮我再次翻身。九十年代末,下海失败的我带着几千元来到四平市,开始二次创业。我选定的创业项目是空手套,即二手设备调剂中介。我在南湖自行车二手市场里淘了一台看上去又老又旧的“三枪” 牌自行车。这台车看上去不起眼,但很皮实。它驮着我走遍四平大街小巷,无论多么幽深的胡同,多么难行的道路,多么炎热或者多么寒冷的天气,多么难看的脸多难听的话,“三枪”无怨无悔地陪我进出或大或小或经营中或倒闭中的企业,寻找任何可能的合作机会, 功夫不负有“车”人,一年下来,仅靠五十元的“三枪”车投入和日常维护,净嫌七万二千元。稳稳地在四平立住脚跟。以后我又沿着“三枪”车所开辟的道路,把业务范围拓展到大半个东北。
斗转星移,现在自行车已经不直接与我的日常工作发生联系,但是却是我休闲娱乐的好伙伴。舞曲悠扬的广场;绿草茵茵的郊外;陈旧落伍的图书馆;富丽堂皇的饭店等地方,一辆老旧的“三枪” 车如影随行的陪伴着我。
面对现在出门就打的的年轻人,我不觉得我那辆老旧的“三枪”车有多寒酸,多丢人,正是因为有避不了风雨,躲不了寒暑的自行车人生经历,才锤炼了我傲立风雪百折不挠的性格的毅力。我诚恳地劝慰年轻人即使有条件也不要乘坐轿车,骑一辆自行车直接接受风雨的考验吧,就像幼小的海燕在与风雨的搏击中茁壮成长,因为未来的世界绝对不会永远是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三)
九十年代中期,我下海办厂。从不离身的自行车 ,被日本五十铃双排座取代,其间还养过一主一挂大货车。但终
因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水性不佳, 昙花一现。丢掉自行车的我,终究没有坐上令人羡慕的轿车。
平实的自行车没有怪罪曾经的嫌弃,慷慨地帮我再次翻身。九十年代末,下海失败的我带着几千元来到四平市,开始二次创业。我选定的创业项目是空手套,即二手设备调剂中介。我在南湖自行车二手市场里淘了一台看上去又老又旧的“三枪” 牌自行车。这台车看上去不起眼,但很皮实。它驮着我走遍四平大街小巷,无论多么幽深的胡同,多么难行的道路,多么炎热或者多么寒冷的天气,多么难看的脸多难听的话,“三枪”无怨无悔地陪我进出或大或小或经营中或倒闭中的企业,寻找任何可能的合作机会, 功夫不负有“车”人,一年下来,仅靠五十元的“三枪”车投入和日常维护,净嫌七万二千元。稳稳地在四平立住脚跟。以后我又沿着“三枪”车所开辟的道路,把业务范围拓展到大半个东北。
斗转星移,现在自行车已经不直接与我的日常工作发生联系,但是却是我休闲娱乐的好伙伴。舞曲悠扬的广场;绿草茵茵的郊外;陈旧落伍的图书馆;富丽堂皇的饭店等地方,一辆老旧的“三枪” 车如影随行的陪伴着我。
面对现在出门就打的的年轻人,我不觉得我那辆老旧的“三枪”车有多寒酸,多丢人,正是因为有避不了风雨,躲不了寒暑的自行车人生经历,才锤炼了我傲立风雪百折不挠的性格的毅力。我诚恳地劝慰年轻人即使有条件也不要乘坐轿车,骑一辆自行车直接接受风雨的考验吧,就像幼小的海燕在与风雨的搏击中茁壮成长,因为未来的世界绝对不会永远是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现代的城市各种品牌的轿车,充斥着大街小巷,塞满了小区和道旁,似乎到了车满为患的程度。严重污染空气自不必说,有时其速度还没有骑自行车快。那么,不妨骑上久违的自行车吧,慢悠悠地不慌不忙地骑行,既可以活动活动筋骨,还可以观赏日新月异的城市风景和芸芸众生的百态,带着与世无争的心态,洋溢着春风般的笑脸。
(作于2015年1月18日去山东日照火车上)
文章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512909.html
(作于2015年1月18日去山东日照火车上)
文章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512909.html
文章评论
淡然微风
文采飞扬 无愧为 自学成才的 草根大作家
清尘
大作家,学习
细雨潇潇
时代在改变,观念在改变,但很多岁月里陈旧的东西不会随着时间而失去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