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 来看
个人日记
1.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
要做到随缘安乐,首先要智慧观照吾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命运的好坏是由宿世的善恶业因所致。今生的吉利福报是由于前世今生修了善;今生的逆境潦倒都是前世今生造恶所致。所以无论是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平常心对待。遇到逆境,不要怨天尤人,既然是宿世恶业所致,那么现在发大心,改恶修善,改变命运操之在我;处在顺境,也不要欣喜若狂,既然了知福报由宿世善因所致,就应进一步行善积德。命中没有修善因,求之不可得;命中修了善因,今生的善果却之不可免。这样我们对待人生的顺、逆境,就有一颗平常心,就能做到随遇而安,素位而行了。在富贵的时候,就做富贵人所宜的行为;在贫贱的时候,就做贫贱人所宜的行为。而且进一步生起空慧的正见,无论是顺境福报与逆境潦倒,最终都是在做梦,无非一个是好梦,一个是噩梦而已。无论好梦还是噩梦,本质上都是梦,都是虚幻的、幻化出来的。这样于诸法空性观照中,生起修善之行,便可获得世间与出世间的利益。2. 言为心声,语言折射出来的正是我们自己的心念。内心清净,则言行也会光明无瑕,自然会以种种爱语,赞叹、包容大众。内心充满妄想恶念,则自身也会随之堕入黑暗。所以,我们要清净自心,检点言行,每日忏悔自己有意无意间造作的口业,至诚发愿,愿口中所说出的言语皆是正语。如此不断熏修与发愿,一定会渐渐修成一颗柔软慈悲的心,从而关怀他人,喜说爱语。
3. 一个人的心态,主宰着生活的质量和方向,在哪里焦虑?在哪里辛苦?生活的思考并不是盲目的加重生活的辛苦,而是启动内心的智慧,放下内心的压力,让内心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去承载生活。
4. “情绪”全靠你自己把控。“情绪”失控时,你眼睛看到、感受到的、要表达的,都是糟透了、伤透了、恨透了、怨透了,诸如此类。伤到了周围人,其实最伤得还是你自己。如何控制“情绪”?当你“情绪”要失控的时候,“请止语、深呼吸”,在你和“情绪”之间留出几分钟,这就是你“降伏情绪的契机”。
5. 【佛性就在自己内心】有人曾经问我说:"我们的佛性究竟在哪里?"我就反问他:"你现在不要问佛性在哪里,也不要问有没有佛性,要先问你信不信。" 我们经常说的"真如、实相、如来藏、法界性,"名词很多,实际只有一个,就是性体。在佛为佛性,在法为法性,一切众生本来俱足。如果你信了,佛性就在你心中,不信等于没有。
6. 佛陀曾说过:“入我门不贫,出我门不富。”佛陀这样教导众生,尤其教导出家弟子。“你真正入到我门来,即令你不穷。”其意是:为佛弟子若能依佛之宅心,为救众生而立业,则其力量无穷。“你出我的门,也不会富到哪里。”意思是说:违弃佛心,即使有世智辨聪之本领,事亦难成。总之,这句话最主要的意思就是:在诚意为大众做事,佛决不会辜负你;如没有诚意,即使假借佛名也没用。
7. 【真诚不够,忏悔无用】修忏悔、做超度佛事,都没有感动冤亲债主,第一个因素,是我们的真诚心不够;再者,也要以真诚心求三宝加持。真诚心才能修积功德,与冤亲债主共享。所以儒、佛都教导我们,至诚就能感动,上可感动诸佛菩萨,下可感动天地鬼神。谚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虽然已经努力在做了,但做得还不够,为什么?冤亲债主他对我们怨恨还没有化解掉,这就是我们做得不够!真的功夫做到家,一切冤结自然化解。这一生不够,来生再来,生生世世不能间断。真修行人,无论是顺境、逆境统统能把自己境界提升。
8. 【信佛是需要因缘的】 学佛是需要因缘的,即使是你自己的亲生儿子,你也没有办法改变他的,信佛就像烧水一样,也有因缘的,凉水你想变成开水没有火怎么办。但是只要跟三宝沾到一点点边的,都有机会可以解脱,所以《地藏经》里讲到,有一丝之善,称一佛名、一菩萨名,大乘经典一句一偈,只要跟佛沾上一点点边就可以解脱,佛的威德力大。我们自己修修到什么时候,修来修去还是凡夫一个,所以信心很重要,增加信心,修出一点来就知道。 佛菩萨无量劫修下来了,早就圆满成佛了,那我们就不要关公面前耍大刀了,要老老实实地。你老老实实地修,越修越知道佛伟大,越修信心越大。所以修行进步不进步,关键点就在于你对三宝的信心有没有增加。如果信心增加了,知道我们无量劫来造了这么多业障,对自己越来越惭愧了。如果你不修,不知道自己有多坏,知道自己是凡夫是业障鬼,也要开智慧才知道的,对三宝越来越恭敬,对自己越来越惭愧,对众生悲悯心油然生起来了,这证明你修行进步了
9. 忏悔五要点 1、忏悔要有惭愧羞耻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错了。 2、忏悔要相信因果报应,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肯定会得到相应的果报。 3、忏悔是要在我们发现错了之后立即忏悔,不能等以后再说。 4、忏悔不是忏完就完了,忏悔最重要的就是“未来之恶更不敢造”,没有这个心不能称其为忏悔。 5、忏悔要以佛法僧为对象。
10. 《修行不得力的原因》:方向不明,不能以佛法僧觉正净为生命的归宿和依靠。发心不纯,不能以善心出离心菩提心为修道的动机和动力。品行不良,不能以积极乐观持戒福德为进步的基础和护卫。正见不具,不能以缘起因果性空无我为用功的指路明灯。方法不当,不能以定慧等持反观内照为实践的下手功夫。
11. 不杀生能获得23种善报:手足健全,身体高大,灵活敏捷,步履稳健,优美,柔软,洁净,勇敢,大力,口齿清楚,受大家喜爱,柔和,友谊不破,大胆无惧,不受侵害,不会受攻击而死,随从众多,容貌端庄,外表俊美,健康少病,快乐无忧,与所喜爱、可意的在一起而不分离,长寿等等。
12. 修行是否进步,关键点就在于你对三宝的信心有没有增加。如果信心增加了,就会知道我们无量劫来造了这么多业障,对自己越来越惭愧了。如果你不修,不知道自己有多坏。开智慧才知道自己是凡夫、业障鬼,对三宝越来越恭敬,对自己越来越惭愧,对众生的悲悯心油然生起来了,这证明你修行进步了。
13. 修行,修改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行为是由自己的观点、心念支配的,因此修行的核心是修心,把偏颇、错误的见解修改为圆融、正确的知见,把烦恼炽盛的心修改为清净自在的心,而这些又从听闻开始,因为不听闻、不学习就不能知道对错。佛教徒就是依据佛法来修正自己的身心
14. 人心像无底洞一样贪婪,无止尽的拼命向外追求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殊不知让自己快乐的最好方式,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心中充满爱与慈悲
15. 如果你感觉到自己身处的一个环境有烦恼、有问题,一定要先检讨自己,而不要责怪他人,埋怨环境。因为正是有了烦恼,才有可能激发出你的智慧,给你修正自我的机会,使你能够不断成长。当你迈过了那些烦恼,就要感谢让你产生烦恼的人、事、物。因为,他们是在提示你、警醒你、成就你,也是在帮你消业障
16. 六种助缘: 1、微笑能助长我们的活力; 2、宽恕能助长我们的气度; 3、包容能助长我们的和谐; 4、放生能助长我们的寿命; 5、慈悲能助长我们的人缘; 6、读经能助长我们的智能。 每一件事都是要依靠众多的因缘才能成就,每一个人都是要仰赖无限的生命才能成长。
17. 一切佛法要回归到自己身上来才是有意义的,只有修自己,才能去帮助别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离开了“求道修己”之心,以“下化”为理由去讨论别人的行为,很容易生起烦恼,离“自利利他”也就越来越远了。
18.
文章评论
3142684332
是不是只有我生病的时候、迩才能看出我的脆弱。[em]e7013[/em][em]e740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