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海趣事
个人日记
上海,一个在世界版图上举足轻重的大都市,她经历了百年历史的沧桑岁月,今天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我们面前。面对着她,是惊奇、是赞美、是感叹,或是更多的回忆?我想,当每个人站在东方明珠电视塔上俯瞰奔流千百年的黄浦江,或者入夜徜徉在繁华闹市的灯海里,都会由衷的感慨一番。 我回国次数不少,因为是摄影的原因,每次都去了边远地区、山乡僻野拍摄风光。现在中国举办世博会,该是去上海看看的时候了。上海对我来说是有感情的,至少,我还记得当年在上海经历“住”、“吃”、“行”的有趣故事。 ( 住 ) 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下了黄山去大连途经上海,顺便探望在那里的朋友。 到了上海,见到了多年没见面的老朋友顾先生,朋友重逢,欢聚一起,总有言不尽的往事。晚饭后,顾先生冲着我神秘地笑了一笑:“你今晚不要去宾馆住了,我已帮你找了个大户人家借宿一晚,如何?包你想不出是什么人的家。”“行,没问题。”为搞摄影我连牛棚也住过,偌大的上海,什么地方不能住呢?我欣然接受了他的安排,打车前往那里。在他的带领下我进入了一间古老的楼房,由接待人员安排住在二楼一间宽敞的大房间。我打量了一下,高房顶,柚木地板,家具摆设虽然陈旧却有韵味,装修不算豪华但看出是三、四十年代的风格,整体看起来协调还挺有气魄的。透过大玻璃窗,外面是陈旧的街道建筑和默默站立在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唔,不错,像是个大户人家!”“但是主人早已不在了”他回答。“是吗?”我东望望、西摸摸,漫不经心应了一声,“是谁呀?你可别告诉我是哪个资本家的大屋!”我好像看出一点味道,带着肯定的口吻说。“他呀,更有身份更有势力!”他不紧不慢,脸上又露出那神秘的一笑。“究竟是谁的家呀?”我有点疑惑,转过身来好奇地望着他。“是杜月笙公馆。”他此话一出,“哇!”我竟然被雷倒,太让人意想不到了! 夜深人静,辗转难眠。历史的陈旧故事,过去叱咤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浮光掠影般的呈现我脑际,杜月笙,黄金荣,龙蛇混合,你虞我诈…… 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乌烟瘴气的冒险家乐园……胡思乱想中,还跑出了什么许文强、冯程程、丁力…… 嘿嘿,我真被搅晕了。 我居然还荒谬地想:床上的我就是当年那位显赫一时的主人吗?今晚会有“故事”发生吗?今晚会有人来“算帐”吗?真是难忘的一夜! ( 吃 ) 二十多年前,我和太太去上海一带游玩,受到朋友们的热情款待。大家都知道我是个地道的广州人,一向注重饮食,所以投其所好,在“食”字上狠下功夫!几天下来,我们品赏了很多不同风味的东西,包括锦江饭店的沪菜宴席,城隍庙里的南翔小笼包,路边的油条豆浆,还有什么怪味豆、年糕之类等等五花八门的零食。 还是画家蔡大雄先生别出心裁,邀请我这个“假洋鬼子”夫妇去上海当时有名的红房子西歺馆进歺。红房子西歺馆,顾名思义,是一间扫了红漆外表的旧房子。大家坐下来客气几句后,各自点了一份菜,都是中式的西菜。唯独我点了一份牛扒,指明要半生熟,大概这种煮法在当时并不流行,看着侍应生疑惑的眼神,我再三解释何谓是半生熟的牛扒。一阵功夫,热气腾腾的正歺送上来了,大家各取所需。我的牛扒也隆重上桌,我往盘子一看,哎,这是我点的牛扒吗?一块可怜得像块抹布的牛肉,两面稍煎一下就放上碟,我取过刀叉一切,里面几乎全是生的,显然,这是当地“特色”的牛扒,与国外的做法完全不同。客气地询问侍应生是否送错了歺,他的回复简单明了:“没错,是你要的半生熟牛扒!”既然没搞错,为了不影响大家聚会的气氛,我不再问了。 我忐忑不安切开一小块牛肉放进口里尝尝,咦,虽其貌不扬,但味道还可以,只是牛肉偏韧,可能是耕田的老牛肉吧,需要加倍努力咀嚼。我“津津有味”地用歺,居然还赢得在座朋友们的赞赏,说我有品味,懂得吃。哎唷,我的妈呀!那种滋味只有自己才知,尴尬的情景令我哭笑不得。 自找苦食,活该!这就是我在上海最难忘、最搞笑的一顿。 ( 行 ) 我年轻的时候,在广州一家钢铁厂的办事处工作。我最喜欢是遇上出差的时候,理由其一:可以多见识世面,增广知识;其二:可顺道游山玩水,拍摄沿途风光。从那个时候起,逐渐培养出我对摄影艺术的浓厚兴趣。 有一次由我领队,与厂里的某位领导和两位劳动模范出差。唉,这是一趟苦差,我除了办好业务之外,还要沿途照顾这三位同志哥的衣食住行。记得那天我们的轮船从青岛抵达上海,要找的旅馆都已客满,没办法,只好带着这三位同志哥拖着行李在上海寻找旅馆,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狼狈。幸亏,我找到了顾先生,在他的帮助下,我们终于联系到一家涉外宾馆。可是那位领导同志不领情,坚持按规定住低一级的旅馆。不酙情处理情况,难道要流浪街头?真叫我气结,好不容易才说服了他。 已是傍晚时分,下着小雨,怎么都打不到出租车去宾馆。刚好上海市委的车队就在茂名南路锦江饭店附近,我试试运气,过去问他们能不能派车送我们,他们上下打量了我一下(可能他们误认我是外宾),“可以,但是普通车没有了,只有高级轿车,行吗?”我说:“行,没问题!”结果,一辆黑色三面红旗标志的红旗牌大型轿车缓缓驶过来,嘿嘿,当这辆锃光发亮的豪华轿车停靠在我们面前,那一瞬间我们都看傻呆了!真是喜出望外,天助我也!不管那位狗屁领导反对咯,上车上车,我们二话不说急急上了轿车。途中,经司机解释才知道,原来当时上海市委允许部份高级闲置车辆可用于接送外宾,收费作为机关工作人员的部份奖金用途。 在那年代,我的月薪仅有四十多元,一等奖金才五元。而这趟车费几乎花掉我半个月的薪金,但物有所值,那是国家党政人物专用的红旗牌轿车啊! 出租车我乘坐过不少,但那一次绝对是我人生最特殊、最难忘的一次。 游子
文章评论
梦咖啡
[ft=#660000,4,楷体_gb2312] 看了慕容西行《我的上海趣事》一文,思绪把我带到了上海滩,上海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印象,今借主人一席,略谈二点,那就是我最喜欢的上海文化与咖啡。 二、三十年前,我去上海的次数比较多,虽说当时的物质条件不尽人意,但上海已经算是全国之最了,“上海”牌手表、“永久”自行车、“蝴蝶”缝纫机、“回力”胶鞋、“百雀羚”雪花膏……,伴随了我们多少年。 那个时候去上海,已让我看到了大都市物质的丰富,但最使我感叹的是:大上海文化生活的多彩。那个时候,宁波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而上海随处可见的文化设施今我羡慕:大上海电影院、红星剧场、西藏书场、新世界游乐场、和平电影院、大众剧场、黄浦剧场、中国大戏院、人民大舞台、天蟾舞台、中央大戏院、大光明电影院、上海杂枝场、上海音乐厅、龙门戏院、光华大戏院、嵩山电影院、得意楼书场、淮海电影院……,当时上海全市的文化场所加在一起算,起码已有数百家。在这些剧场里,每天有京剧、越剧、沪剧、甬剧、淮剧、杨剧、滑稽戏、黄梅戏等多种地方戏在上演、中外电影在电影院放映。而我每次去上海,总不忘去看戏、看电影(我当年对电影和戏剧的痴迷程度,在同龄人中可能很少有人可与我相比)。 在众多的娱乐场所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座落在西藏南路、延安东路东南角的“大世界”(文革时曾改叫“青年宫”),当时,外地人去上海,一般都会前往游玩,在很多人看来:“不玩大世界,等于没来大上海!。“大世界“可以说是当时上海文化娱乐领域的一个缩影。:我记得进大世界玩只需几角钱,就可以从中午玩到晚上。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走进大世界的大门,有数十面著名的“哈哈镜”,人们在这些镜子前一站,镜子里就会出现或长、或短、或胖、或瘦、或大头小腰、或大肚小头等各种奇形怪状的形态,看着自己的怪模怪样,通常会引起哈哈大笑。当时我每次去上海,总忘不了去一趟“大世界”玩,在我的记忆中,每次去,大世界都是游客如云、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大世界里面热闹,外面也繁华,周围都是各种消费场所,可谓百货杂陈,商店林立……。 如今,大世界已关闭多年,这里早已被一栋栋高楼、高架桥、绿地所覆盖,眼前的景观少了点市井风俗,多了点时尚元素,昔日的“大世界”只能在记忆中时隐时现…… [/ft]
梦咖啡
[ft=#660000,4,楷体_gb2312] 因为宁波与上海不远,再加上当时上海物质文化比较丰富,所以经常去上海购物游玩。近几年去的次数少了,一来宁波的购物也很方便,二来上海的高楼林立、高架纵横,感觉拥挤得无法喘气。前年夏天带儿子去上海玩了几天,去年儿子报考上海美院、上戏,又赴申城,但此行来去匆匆,没有太多时间逗留。 漫步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随处可见的咖啡馆。它使我想到了我的咖啡缘就来自于上海,1985年3月,我到上海,走在南京路上,无意中看到一家门店里有人在排队,走近一看,是在购买瓶装的雀巢咖啡,我记得是200克装,售价是12.5元一瓶。我随即就加入到队伍中(当时宁波市场上还没有咖啡),这是我第一次购买咖啡,从此我与咖啡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后来的日子里,咖啡、面包成了我长久的早餐。 咖啡是舶来品,我想它传入上海滩肯定要早于国内其它城市,1909年,上海基督教会出版的《造洋饭书》中就已提到了咖啡,可见咖啡在上海的早入。尽管咖啡馆在上海滩的出现就国外来说是晚了许多,不过,当时英法租界里众多西餐馆已有兼具咖啡馆的功能。咖啡馆在上海滩大量涌现,大概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诗人林庚白写于1933年的《浣溪纱-霞飞路咖啡座上》云:“雨了残霞分外明,柏油路畔绿盈盈,往来长日汽车声。破睡咖啡无限意,坠香茉莉可怜生,夜归依旧一灯莹。”就是极为鲜明的写照。田汉1921年创作的独幕话剧《咖啡店之一夜》,是最早在新文学作品中抒发“咖啡馆情调”的。此剧虽写于日本,背景却是老上海的咖啡馆。 如今,上海的咖啡馆,布满大街小巷,充满着都市风情与小资情调。其中有一条路叫雁荡路,这是上海一条非常浪漫有异国风情的步行街,整条街都具有浓郁的欧美风格,两旁建筑不高,统一淡棕色,显得高贵而典雅。商家以经营咖啡、酒吧为主,也有餐饮、娱乐。街心的咖啡座是雁荡路的一大特色,点上一杯咖啡,悠闲地坐在路中央,看着街景、看着来往的人群,颇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 [/ft]
梦咖啡
[ft=#660000,4,楷体_gb2312] 在全国各省市中,当年曾发行“半两”粮票的,只有上海。 使用“半两”这个计量单位,不仅仅是因为上海人的“胃口”小,而是说明上海人吃得精细,吃得实惠,吃的多样化。 上海人买菜数量很少,原因就是为了吃新鲜。为了新鲜,宁愿天天赶早去买菜。上海人也有吃的简单的,泡饭就是一例,早晨,很多家庭用隔夜饭加水煮成泡饭,配以酱菜之类,一顿早餐用不了十几分钟就下肚。宁波人也有吃泡饭习惯,许多家庭早餐就是泡饭,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更是以泡饭为主早餐,唯独我怎么也吃不惯这泡饭,我行我素得“捍卫”着我的咖啡与面包。 上海的“饮食文化”极为发达,为了适应豪富巨贾、达官贵人的饮宴酬酢需要,各色酒家、饭店建造得气派非凡、美纶美焕;各帮菜系风云际会,荟萃沪上。在中国,吃西餐也始行于上海,早在20世纪初,上海就有好几家西餐馆。1904年革命党人万福华枪击前广西巡抚王之春一事,就是在福州路金谷香西菜馆发生的。这也算是政治与饮食业有关的一段史话。 上海处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在兼容各帮菜系的过程中,表现出“海派”独具的创造精神。上海人注重“吃好、实惠”两者完美的统一,显示出他们在饮食文化上的精明。 [/ft]
慢步青云
[ft=#9933cc,5,]游子踏故土[/ft] [ft=#9933cc,5,]从温往日情[/ft] [ft=#9933cc,5,]美酒加咖啡[/ft] [ft=#9933cc,5,]故居半梦中[/ft]
慢步青云
[ft=,4,][ft=#ff0000,,][url=http://b34.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a5a31c5500abb14a9e63e587b137f39218f99a4701cd092f6eb81cce66e5e77ca3bd070ecd985b1048557a8e35e2d0218b44607dfe7aafb5465f62068f2a054dffcbf7844bdd6fcead4a8326aa6b35db52841db&a=43&b=34][img,500,566]http://b34.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a5a31c5500abb14a9e63e587b137f39218f99a4701cd092f6eb81cce66e5e77ca3bd070ecd985b1048557a8e35e2d0218b44607dfe7aafb5465f62068f2a054dffcbf7844bdd6fcead4a8326aa6b35db52841db&a=43&b=34[/img][/url][/ft][/ft]
芳草青青
[ft=#006600,4,]呵呵,慕容先生,您的“吃”、“住”、“行”写得既幽默又风趣,让人回味无穷!我也去过上海,那里一切的一切均让人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想不到您竟住进了流氓大亨杜月笙的公馆!难怪您有那么美好的遐想!绝了[em]e179[/em] [/ft]
子非鱼
[ft=,2,] 今日的上海与你记忆中的上海有着天壤之别,回来看看吧,趁着百年世博在上海举行,一睹她的现代风彩![/ft]
诗晴花雨
[ft=,,][B][ft=#993399,,]呵呵… “杜月笙的公馆、半熟的牛肉、红旗高级轿车”,不错不错,值得回味的趣事,难以忘怀的经历。[/ft][/B][/ft]
老枪
哈哈,上海吃住行,趣事肉床车。前几天在诗心女士处见了西行先生的跟贴,心中佩服,感叹诗心的东方明珠照亮了西行的上海航线。今日浏览,又添新鲜,又增感慨,
老枪
咖啡女士的留言比西行先生的正文还长,篇中套篇,偶读来不仅仅是感觉人人心中眼中有上海,更震撼于这份真诚的友情无比壮观![em]e181[/em][em]e179[/em]
平凡1111
[ft=#000099,4,新宋体]上海是一座古老而繁华的大都市。[/ft] [ft=#000099,4,新宋体]今年又是上海世博会之年。[/ft] [ft=#000099,4,新宋体]东方明珠会更加璀璨![/ft] [ft=#000099,4,新宋体]黄浦江的夜景美极了!五彩缤纷展容颜,火树银花不夜城。[/ft] [ft=#000099,4,新宋体]记已往那一幕幕叱咤风云的故事,让人勾起了无数的回忆。[/ft] [ft=#000099,4,新宋体]慕容西行先生上海之行的“吃、祝、行”生动有趣、回味绵长。[/ft] [ft=#000099,4,新宋体]欣赏了![em]e179[/em][em]e178[/em][/ft]
yuwei
[ft=,2,]慕容先生:记得有过一次我们网上聊天,还从未涉足您的空间。今天看了您的《我的上海趣事》一文,不觉也来‘轧一脚’。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是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也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形态决定了上海人的多样化。上海这座城市,聚集着内敛的东方情感,理性精神已经脱离了农耕文明的烙印,具有了国际化的姿态。上海人还总是那么自矜自爱,甚至习惯以上海人自居,说到“阿拉上海人”总带些骄傲神色。提到“吃”那上海好吃好喝的实在太多了...文中您吃牛扒的遭遇我去上海时也碰到过,看着 我就禁不住笑出声来(真是难为您了)可能我们在美国习惯说medium,但他们的medium是带血丝蛮生的,记得下次得说七,八分熟。文章写得很好,叙事性强,转结出彩,欣赏![/ft]
听,花开的声音
[ft=,2,]我迟到了!你的文章写得精,你的朋友们跟帖跟的彩。眼花缭乱之际,你的趣事更是出人意料的精彩,呵呵。。。[/ft]
静若幽兰
[ft=#ff6600,5,仿宋_gb2312][B] 我是北方人对上海了解的不多,也就无权评说了。赞颂小诗一首,算不虚此行吧。[/B][/ft] [M][B][/B] [/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ft][/B] [/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ft][/B] [/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ft][/B] [/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ft][/B] [/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展卷轻拈忆往昔[/ft][/B][/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归国游子寻旧趣[/ft][/B][/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国人款待嘉宾客[/ft][/B][/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无限感慨思故里[/ft][/B][/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ft][/B] [/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ft][/B] [/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ft][/B] [/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ft][/B] [/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ft][/B] [/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ft][/B] [/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ft][/B] [/M] [M][B][ft=#990000,5,仿宋_gb2312][/ft][/B] [/M]
禾禾沐
[qqshow,498,335,498,335]http://b44.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319f3c201a8778c9efea4425a8ef5358c78025d44c984dfe96a83c1c8f901fbcd41bced6813959c3c7c03138ef0dde585266a9d0596bc80a0e14200f10df46fcc20ea70a2d2b78748dcf42b161e0ef2d90a3b7ea&a=43&b=44[/qq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