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子①》(连载一)
直指人心
李耳 ②
在刊出先师《老子》正经之前,先将《〈道德经〉心要》刊出,以帮助读者理解经文;《〈道德经〉语意浅解》每段附于经文之后,敬请读者见谅。
《道德经》原本名《老子》,为后来学者按经意改名。经典是在先师住世时写成,传之于世;后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原本佚亡。始皇暴虐,将《老子》列为首要禁书,传存者枭首于市,并灭九族。汉代道学者董仲舒握权,奏请敕令献此宝典,然不可得;诏请追记,多有差异。此后所传《道德经》,由仲舒诠记而成。人于 入○ 状态得知,原本大的遗漏、增添计 34 处;增减字词多达百余处;遗漏者,多为言简意赅处;增添者,多为学者注释语、评语。后学者能读此经,乃先辈抢救国宝之功,于不幸中之大幸!
今以 ○ 态所记《老子》录于此,并写此短文,意在宏扬先师之本旨,更好地 修丹 学道;宝典极珍,千年传承,实不敢妄改一字,但出于对先师及后学者之重责,谨明心存照。
《老子》之经,宏论天地人世之根源及其演变,示诸心要法门以及道、象、术、数、图、论,宏伟精湛,字字玑珠;高屋建瓴,导化众生,示之大道,跃然于门。大道其隐,遍于事物;其用极明,不昏不溃。道虽其隐,惟心可体;求道于心, 修 丹要领。 练 丹在持心,持心在纯意;纯意在无我,无我在埋心。天地之间事,埋心最艰难;埋尸靠别人,埋心靠自己。山河与大地,难埋这个心;千百亿万劫,未能把心埋。来时两基石,念头与众生;回归大道路,亦此两基石。念良是正道,念邪是魔途;于念而无念,顿悟眼前兀。一切为众生,毫无私我存;不就埋了我,学道难且易。《老子》示道,教人于世于物,与民无争;终日应物事,不作念相存。也就是说,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就 像 照镜子,照了就算了,既不留影,也不留痕。与民无争,消除物欲;爱而不私,消除情欲;死生自然,消除生欲。三欲消除,大道坦途;物情生念,拦路之虎。有的人修道,虽遍观经典,诸理了达,知来知去,而灵犀一点未通,尚在大道门外,然不知拦路之虎,原在自己之心。心存一丝私念,难跨大道之门;觉者深谙自家病根,灵魂坦露,荡涤无存,见自清净本性,即与大道合一。你以为求道很难吗?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难在私念一丝勿存,易在心缘放下即成。《老子》示道,教人谐和,谓“强梁者不得其死”,贪欲之辈必争名逐利,巧取豪夺;这样的强盗头就必然死于非命。众生都有灵明本性,只是为无明习染遮障,未见智慧本根。《老子》开化众生,是基于尊重众生本根而言,示意众生靠自己解脱自己。心不自解脱,九牛也无力;不在力气大,而在纯其意。“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环境宽松,民就富庶;勒索过多,民不聊生。谐和的环境,于民生计、寻求大道,十分有利;否则就助长了“强梁者”,就失去了谐和。
文章评论
道由心学
[em]e183[/em]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