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之殇(王开岭)

个人日记

 

                                                                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孔子

 

 

 

河殇 - 王开岭 - 王开岭的博客

 

 1

 

 

  河流一词,我惜的是个“流”字。

  流,既是水的仪表,更是水的灵魂。

  有次在朋友的画里,发现一条极美的河,我问,你是怎么想象它的?她说,画的时候,我在想,它是有远方的水。

  这念头太漂亮了。流水不腐,当一条水有了远方,有了里程,才算真正的河罢。

 

  水,在天为星,在地为溪。

  每一滴水,都有跑的欲望,哪怕一颗露珠。

  水的冲动,水的匀细,让古人发明了滴漏,收集光阴。河姆渡出土的陶罐,早期刻的是水波纹,后来是浪花纹、漩涡纹、海水纹……人类最初的美,是从水里捞起来的。

  翻开汉语字典,偏旁部首中,消费量最大的是那个叫三点水的“氵”。

 

  我以为,人有两个层面的时间觉悟:生物的,哲学的。

  在遥古,人的生物时间是被季节惊醒的,二十四节气,俨然二十四刻度的农业闹钟。而哲学维度的光阴意识,则是被流水之鸣启蒙的。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江河不息,皆东逝之付。万象倏忽,盖无常有常。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流,是水的信仰。逝,是生的本质。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水字头上驻一点,就是永。永远的永。

 

                                                                                                    2

 

 

  最美的水在《诗经》,最俏的女子在溪畔。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最深的心事锁于水。最远的眺望付于水。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男子爱得神魂颠倒,近乎绝望。诗很美,只是感情有点绕,我更喜欢那首大白话——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这是我最怜惜和欣赏的一位妇人。她的露骨,她的裸,她的痴,空前绝后。

  秋水涟漪,乃尘间最大诱惑。临波之人,必心生荡漾。

  水,是爱的基因,情的种子。“水性杨花”“鱼水之欢”,多美的词!汁液饱满,动感十足。

 

  除了情草缠绵,水中还藏何玄机?还能带来更大的精神视觉和冲击波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无论仁智,都会对水寄予厚望,向浩荡江河呈上敬意。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荀子则在《宥坐》中讲一故事——

  子贡问:“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卑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大水,必载大势大象、大道大德、大情大义。观瞻江河,实乃一门人生大课,可悟玄机、铸品格、升境界、晓事理。

 

 

 

河殇 - 王开岭 - 王开岭的博客

 

                                                                                                    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毋须再多说了,江河,既是满载神性和诗意的实体,亦是伟大的精神智库和美学资源。当然,这一切一切,源于水之流性。水滞则为液,“液体”和“河流”——多么截然不同的存在。现代社会,鲜见的是清流,残剩的是液体,且只追求液体。他们用了个词,叫淡水资源,所谓的水危机,也仅仅指液体危机,而非清流危机。

  流水载物,古人早就谙此,然其所为,只是泛舟履波,现代人不同了,他们想让所有的垃圾和排泄物都搭乘这趟免费公交。

  水,终于盛不下、载不动了,气喘吁吁,奄奄岌岌。

  江河世纪,正走向液体年代。

  这是可怖的事,比地震海啸更骇人。

 

  不错,女子乃水做的骨肉,但这水一定是流水,绝非液体。

 “逝者如斯”,不逝,孔子怀里那块伟大的表还走得动吗?

 “曲水流觞”,没有流潺载杯,人生的朦醉诗意何处觅寻?

  若无流水可依、可沐、可饮,人生该多么刻板,心灵该多么黯然,爱情该多么乏津。我们口口声声的“热爱生活”,还剩几多依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之贞女洁士,多有葬水情结。舜帝南巡驾崩,娥皇、女英二妃殉投湘江;杜十娘伤恸难寄,纵身仆水;拒垢避辱,柳如是邀夫共坠瑶池……再如屈原、王国维和老舍,皆选择了娶水为棺、魂宿大泽。

  在诸君眼里,水似乎比青山更值得托付,何以如此呢?除了水的洗涮之意与心境相合,也可见事主们对水品的一贯信任吧?至少据其经验,水有个好名声,清白干净,不会脏了身子。

  若换了现在,我想她们和他们一定会集体变卦。

  随便往现代水沟里跳,是件很难堪很蒙羞的事。

 

                                                                                                 4

 

 

  我有个观点:对大自然来说,一切“原配”都是最好的,也是最富饶、最完臻的,无论山壑泉林、花草鸟兽、河泽湖海、大漠绿洲……

  古语的“江”字,即长远之意。我想,造物主抟人之初,大概是想好了让那些精心置办的“原配”——以不动产名义荫佑苍生的罢。今天,若老人家来个回访,必大惊失色,自个儿的家业竟如此不经折腾!

  除大洋深处的海沟和珠穆拉玛峰上的雪,世间还剩多少“原配”?

  晚清有个叫魏源的大知识分子,算是近代改革的先驱,这位维新之士面对萎缩的洞庭湖,作如是哀鸣——

 “气蒸云梦泽何在?波撼岳阳城已殊;无复波涛八百里,唯余洲土半分潴。放歌高论惭先哲,围垦拦河愧后愚;愿睹沧桑重变易,还川有日更还湖。”

  魏公为岳阳城失去的“原配”哭泣、悲愤、招魂。

  是啊,就像去拜访一对伉俪,一路上忆着对方当年的恩爱,忆着庭院里的盈盈笑语,谁知开门的竟是一陌生女,老友已弃妻另娶。

  那美好岁月中的原配,那青春旧影里的女子,被休遣到哪儿了呢?

 

  俗语说,人生诸相皆为水。

  江之污,即心性之污。

  河之腐,即时代之腐。

  流之枯,即精神之枯。

 

  一个好的时代,必是旭日般的精神——加上大自然的“原配”。

 

                                 转自网易【王开岭的博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