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困惑

特级教师讲堂

图片     1975年秋,县教育工作组下乡检查小学五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情况,见到谭七的儿子正牵着一头牛走在乡间小路上。组长问:“小朋友,你几岁了,像你这个年纪应该在学校念书才是,你不上学牵牛去干吗?” 谭七的儿子回答说:“9岁了,父亲叫我把牛牵到生产队去配种。”“这种事情为什么不让你父亲干呢?”“不行,一定要公牛才行。”

直至1979年,农村的小学五年义务教育还没能完全普及,在那时候的农村,温饱才是头等大事。然而,那些自由放养的农村孩子两岁时就可以跟大人作正常对话,且条理清楚,吐字清晰,意思完整。3-4岁时,就可以帮大人做一些家务,实际生活中的智慧远远超过同龄的城里孩子。当年那些小学五年都没念完的人,今天的生活也没遇到多少知识方面的困难,一样能很好地溶入现代社会。

1979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其中有四段见闻录:

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得词汇很少,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翻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

3、重音乐、体育、美术、手工,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乐、体育、美术、手工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最后的结论和预言: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预测,再过20年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同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到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小学后,也写了一份报告。也有四段见闻录:

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双手交叉叠放在桌面上,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

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也有结论和预言: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也是世界上唯一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然而, 30多年过去了,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强国,整天耀武扬威,看谁不顺眼就开打。而中国则比1979年时还懦弱,被人打了,被抓了渔民、被占了领土,除了会说严重关注和强烈抗议之外,就是关起门来军演,像放烟花爆竹一样大扔过期报废炸弹。

我们很多孩子,从一两岁开始认字读书,从小学起,就开始牺牲自己的业余爱好,放弃天真,一切以学业为重。等上了大学,到了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却像强弩之末那样松懈了下来。而美国孩子却从小就一路轻松地走过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而整个过程始终溶入社会,所学到的都是实用性很强的知识。中国大学生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

我们的学生大学毕业时,社会适应力、工作能力都没历炼到位。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教育?图片

文章评论

张晓茶

我可以算是深受其害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不单只是国外好,国内不好的问题。我们历史比他长,从科举制可以就崇尚读书,中国的家长是全世界最渴望望子成龙凤的家长。我们人口比他多,人口多,教育就受限,6070年代出生的人学历受限,教育下一代,方式方法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弯路比他长。人口论从提出到落实整整用了50多年。我们走了别人的路,却还要说特色说转型。他们是轻装,我们是担着重担。

张晓茶

我们80后才是无所适从的从出生到工作,面对婚姻,没有一样不深受改革,新政策的痛苦。或许下个世纪,当人口问题解决了,无所适从的就人就会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