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最古老的书法名城-----西安晚报文化记者职茵走基层专栏

个人日记

寻访散落古城的书法遗迹 西安是最老书法名城

2012年06月15日08:56西安晚报[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寻访散落古城的书法遗迹 西安是最老书法名城

西安是一座拥有诗墨情怀的文化名城。

开栏语

从古至今,这片土地上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声名远播。千年来,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大批流芳百世的翰墨名家,使得西安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古城深厚的文脉,赋予了西安“书法名城”的美誉。

近日,继杭州、开封、安阳等城市之后,西安也踏上了申报“中国书法名城”的征程。本报开设“文化记者走基层 探寻西安书法的前世今生”专栏,向广大读者展示西安上千年来书法发展的整体脉络,搜寻历代书法名家在西安城的趣闻轶事,让中外读者尽览西安书法的无限精彩,用传播的力量为西安创建“中国书法名城”工作添砖加瓦。

在雪白的宣纸上,将饱蘸墨汁的毛笔握在手中婉转起伏、回旋跌宕,那种白纸黑墨间的意气风发、酣畅淋漓,不仅令热爱中国书法的人们心驰摇曳,更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神往。

从古至今,散落在历史名城西安的书法遗迹灿若星河,它们闪耀着的璀璨光芒千百年来从未被人遗忘。无数优雅的书法墨迹、令人惊叹的名家遗存,安放在一座座名人故居、墓冢、庙宇、造字台、墓志、拓本、博物馆里,像一位位饱经沧桑的智者,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古城逐渐消逝的历史记忆,深厚沧桑的文化底蕴……

杭州游客

在西安找到“朝圣”的感觉

但凡走在西安的任意一条有年头的街巷里,隽永的文化气息和中国书法艺术的韵味便扑面而来。

记录书法最为珍贵的载体首推碑刻,石料坚硬的材质,使得它们历史年代最为久远,留存的时间最绵长,阅尽沧桑今犹在。可以说,书法碑刻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在碑林、在慈恩寺、在八仙庵、在诸多陵墓、遗址、在秦岭深处的古刹、庙宇中,一块块林立的碑石上,铭刻着华夏五千年文字精髓的演变。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张旭、怀素、米芾、苏轼、黄庭坚……一个个在中国书法史上璀璨耀眼的书法大家,都能在西安的石碑上找到他们的墨宝手迹。

有人说,书法殿堂碑林就是一部生生不息的中国书法发展史,假如缺少了这些石碑,也许中国书法史将变得残缺不全、黯然无光。如今,历经900多年,西安碑林中3000余件藏石蔚然成林,上溯秦汉,下窥明清,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书法艺术宝库,这些碑石、墓志均出自各代名家的手笔,汇集了楷、草、隶、篆各类书体。

书圣王羲之、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阳冰、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智永等人的精品刻石,尤为珍贵。此外宋元明清的名家墨迹,如米芾、蔡京、苏轼、董其昌、林则徐等人的作品也颇为人们关注,他们的墨迹不仅为世人所仰慕,更是所有西安人的骄傲和精神财富。

<div class="adpip_Aritcle_QQ"><!--Xian_C_Pic2_div AD begin...."l=Xian_C_Pic2&log=off"--><div id="Xian_C_Pic2" style="width:300px;height:250px;" class="l_qq_com"></div><!--Xian_C_Pic2 AD end --><!--[if !IE]>|xGv00|2567d818c9485d99334eea182065c140<![endif]--></div><!--[if !IE]>|xGv00|5b57ab514bde5b418fb90194c743c46e<![endif]-->

有杭州游客逛完西安碑林后,在留言册上感慨:“我的家乡杭州被评为中国书法名城了,但我以为:西安是中国最老的书法名城。如果不是时间的原因,真想赖在西安待段时间,在这里,我找到了‘朝圣’的感觉……”

香港导演

碑林故事几部电影也拍不完

金马奖导演陈果曾从香港来西安拍电影,当他走进碑林看景,立即被诸多国宝级碑刻深深地震撼了。他说:“真遗憾,太多的游人在这里只能停留很短的时间,也只好走马观花地看看,其实若真要读这些石碑,花上两个月时间也不为过。”后来,陈果将影片中女主角袁莉的职业换成了碑林里的拓碑者,打算在影片《西安故事》中让更多人了解这座书法圣殿。他觉得电影的时间太短,“其实真正关于碑林过往的故事,用几部电影怕是也拍不完。”

在诸多历代石碑中,唐代书法名家久负盛誉的作品备受瞩目,也最令观者流连忘返。如欧阳询的《皇甫诞碑》,禇遂良的《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怀素的《千字文》,张旭的《肚痛帖》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气势雄浑,苍劲有力,被后世奉为经典;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笔力遒美瘦挺,劲如削竹,结构峻整,神足韵胜,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则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流利洒脱,为世所珍……

书法家们精妙的手迹,经过后人们成千上万次的椎拓,转而成为一幅幅黑白分明的字帖、拓片。多少年了,它们从碑林中源源不断地流出,让无数痴爱书法的后人以拓本形式供欣赏和观摩、临池。那浩瀚而博大的传统文化养料,滋养着刚刚启蒙的孩子、执笔不倦的文人墨客,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名家。

 
日期:[ 2012年6月18日 ] -- 文娱新闻·连载 --版次:[ 15 ]
为什么古代人书法功底普遍深
唐朝选官书法优劣很关键
分享到: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腾讯朋友

  饱经沧桑的古城西安,留下了众多文人骚客潇洒不羁的身影,脍炙人口的诗篇,当然,还有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沿着当年的大明宫兴安门旧址(今中国西安书法博物馆)一路向北,就是千年前文人政客们供职的翰林院。

  当年,在这里勤勉于政务的书法家就有30多位,除了抛洒半个多世纪辛勤汗水的柳公权,还有李阳冰、张旭、怀素、钟绍京等。可以说,众多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书法家,就是从这里走上政治舞台,并将众多珍贵墨宝流传后世。

  太宗给力

  设馆让“官二代”学书法

  中国西安书法博物馆馆长庞任隆告诉记者,唐代是书法艺术的鼎盛时代,那时候,名家辈出,书体竞秀,涌现出书法史上无数的灿烂篇章。加之自唐太宗开始,唐朝不少帝王都喜爱书法艺术,这很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唐太宗专门设立宏文馆,从官宦和贵族子弟中,选书法优越者进馆学习,并把皇城里收藏的历代名家的书帖,拿出来让他们临习。

  为什么古代人书法功底普遍深?这是因为,当时的国家政策很给力:唐朝的翰林院设有侍书学士;国子监有书学博士;科举考试中设有“书科”;吏部选官,书法的优劣也是条件之一。书法成了唐朝读书人进身的途径之一。千余年过去了,那些书坛大家的生平轶事,仍旧被西安人津津乐道。

  颜筋柳骨

  颜真卿是地道西安人

  中国楷书在唐代发展到令人瞩目的阶段,其成就以颜真卿为代表,稍晚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亦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后世并称为“颜筋柳骨”。

  书法大家颜真卿是地道的西安人,其书法与为人一样刚正不阿,备受称颂,其书法风格雄伟刚劲、大气磅礴,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书法创作影响极大。

  以“柳骨”闻名于世的柳公权,一生经历了十个皇帝,堪称在大明宫行走时间最长的名臣和书法家。据说,柳公权的书法在他在世的时候就已极其珍贵,当时的公卿贵族皆以柳公权书写碑志为荣,如后代祭祀先人时不能求得柳公权手迹,甚至会被人视为不孝。

  草圣张旭

  斯人已远传说还在

  以草书闻名的书法名家张旭、怀素被后人并称“颠张醉素”。与李白等文豪同列酒中八仙的张旭,以一笔连绵回绕,起伏跌宕的草书备受称道,甚至被称作“草圣”。据传,张旭嗜酒如命,每次大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

  据李肇《国史补》记载,张旭每次饮酒后就写草书,挥笔大叫,竟用头发蘸墨来写字。他的“发书”飘逸奇妙,异趣横生,就连他自己酒醒后也大为惊奇。高适曾在《醉中赠张旭》如此描述这位友人:“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而游历长安的怀素和尚的经历更为传奇,他为练习书法曾种芭蕉万余株,为了处理大量的废弃毛笔,还给笔专门造了一座坟墓来掩埋它们……

  除了历代书法名家,诸多曾在西安留下足迹的帝王将相、公卿才子们也书法造诣颇深,他们同样给这座古城留下了无数珍贵墨宝。国粹书法,早已浸淫到了古城西安的每个角落。 记者 职茵

老外钟爱中国书法艺术
碑林博物馆里飘荡墨香
分享到: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腾讯朋友

  来自美国的女孩写下了人生中第一个汉字。

  外国友人全神贯注地书写汉字。

  “说起来你也许会不信,中国书法不仅在国内相当火,在国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短短不到一年时间,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洋学生纷纷来我们这儿,平生第一次拿起毛笔学书法……”昨日,碑林博物馆书法交流中心书法家武儒昌,向记者讲述了这一年来给老外教习书法的体会。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如今许多老外来到中国不仅学写汉字、学说汉语,而且以写一笔漂亮的毛笔字为荣,以示不虚中国之行,由此可见中国书法的魅力。

  老外带着儿子孙子来西安学书法

  “为什么书写中国汉字就是书法?写英文、阿拉伯文就不是书法呢?”正是带着对中国书法的种种好奇心,短短一年时间里,就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的300多名“金领”老外,不远万里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学习书法。他们在参观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碑刻之后,会自觉走进书法教室中,第一次拿起毛笔,写下了人生中第一个汉字。

  武儒昌告诉记者,有些老外是带着儿子、孙子全家一起来的,也有年轻夫妇带着孩子来的。在学书法的人当中,美国人最多。其中不乏华尔街银行家、企业老总、金融精英,还有作家、医生、律师、文化学者,基本上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金领”。

  拿起毛笔铺开宣纸,的确能让人感到心静如水,一位美国心理医生就感叹:“我真想在这里写整整一天。”也有的美国家长学习了书法之后,觉得这是修身养性的好办法,便立即打算在今后培养孩子的书法才艺。

  美国十龄童长大后想再来西安

  由于以前从没见过毛笔,好多老外刚拿起笔来还有些笨拙和不习惯,但真正练起书法来却挺有天分。来自美国的卡特夫妇均是哈佛大学毕业,他们的儿子小卡特才10岁,他跟着老师学了一个小时的点、划、撇、捺。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汉字基本笔画练习后,他就可以运用毛笔来创作自己的作品了,而且,写得有模有样,非常惹人喜爱。小卡特兴奋地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再次来西安,来到碑林这座书法圣殿学习书法。”

  在许多老外眼中,书法和汉字的起源过程特别神秘奇妙,他们很喜欢甲骨文、金文、篆书等象形文字。武儒昌告诉记者,自己常通过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古代象形文字来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而给他们一个直观印象。在这些洋学生眼里,碑林就代表着中国书法的根。

  目前,在国外不少旅游或文化类网站上,都有介绍在西安碑林体验中国传统书写方式的旅游攻略。汉字和书法艺术,正在通过一批批游人传扬到世界各地。武儒昌觉得,当电脑取代传统书写,我们也越来越淡漠我们的国学精髓。可这一年来,我们能看到这么多不同国度的人们对中国书法的喜爱,确实太令人欣慰了。

  文/图 记者 职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