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最古老的书法名城-----西安晚报文化记者职茵走基层专栏
个人日记
西安是一座拥有诗墨情怀的文化名城。
开栏语
从古至今,这片土地上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声名远播。千年来,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大批流芳百世的翰墨名家,使得西安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古城深厚的文脉,赋予了西安“书法名城”的美誉。
近日,继杭州、开封、安阳等城市之后,西安也踏上了申报“中国书法名城”的征程。本报开设“文化记者走基层 探寻西安书法的前世今生”专栏,向广大读者展示西安上千年来书法发展的整体脉络,搜寻历代书法名家在西安城的趣闻轶事,让中外读者尽览西安书法的无限精彩,用传播的力量为西安创建“中国书法名城”工作添砖加瓦。
在雪白的宣纸上,将饱蘸墨汁的毛笔握在手中婉转起伏、回旋跌宕,那种白纸黑墨间的意气风发、酣畅淋漓,不仅令热爱中国书法的人们心驰摇曳,更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神往。
从古至今,散落在历史名城西安的书法遗迹灿若星河,它们闪耀着的璀璨光芒千百年来从未被人遗忘。无数优雅的书法墨迹、令人惊叹的名家遗存,安放在一座座名人故居、墓冢、庙宇、造字台、墓志、拓本、博物馆里,像一位位饱经沧桑的智者,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古城逐渐消逝的历史记忆,深厚沧桑的文化底蕴……
杭州游客
在西安找到“朝圣”的感觉
但凡走在西安的任意一条有年头的街巷里,隽永的文化气息和中国书法艺术的韵味便扑面而来。
记录书法最为珍贵的载体首推碑刻,石料坚硬的材质,使得它们历史年代最为久远,留存的时间最绵长,阅尽沧桑今犹在。可以说,书法碑刻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在碑林、在慈恩寺、在八仙庵、在诸多陵墓、遗址、在秦岭深处的古刹、庙宇中,一块块林立的碑石上,铭刻着华夏五千年文字精髓的演变。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张旭、怀素、米芾、苏轼、黄庭坚……一个个在中国书法史上璀璨耀眼的书法大家,都能在西安的石碑上找到他们的墨宝手迹。
有人说,书法殿堂碑林就是一部生生不息的中国书法发展史,假如缺少了这些石碑,也许中国书法史将变得残缺不全、黯然无光。如今,历经900多年,西安碑林中3000余件藏石蔚然成林,上溯秦汉,下窥明清,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书法艺术宝库,这些碑石、墓志均出自各代名家的手笔,汇集了楷、草、隶、篆各类书体。
书圣王羲之、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阳冰、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智永等人的精品刻石,尤为珍贵。此外宋元明清的名家墨迹,如米芾、蔡京、苏轼、董其昌、林则徐等人的作品也颇为人们关注,他们的墨迹不仅为世人所仰慕,更是所有西安人的骄傲和精神财富。
<div class="adpip_Aritcle_QQ"><!--Xian_C_Pic2_div AD begin...."l=Xian_C_Pic2&log=off"--><div id="Xian_C_Pic2" style="width:300px;height:250px;" class="l_qq_com"></div><!--Xian_C_Pic2 AD end --><!--[if !IE]>|xGv00|2567d818c9485d99334eea182065c140<![endif]--></div><!--[if !IE]>|xGv00|5b57ab514bde5b418fb90194c743c46e<![endif]-->
有杭州游客逛完西安碑林后,在留言册上感慨:“我的家乡杭州被评为中国书法名城了,但我以为:西安是中国最老的书法名城。如果不是时间的原因,真想赖在西安待段时间,在这里,我找到了‘朝圣’的感觉……”
香港导演
碑林故事几部电影也拍不完
金马奖导演陈果曾从香港来西安拍电影,当他走进碑林看景,立即被诸多国宝级碑刻深深地震撼了。他说:“真遗憾,太多的游人在这里只能停留很短的时间,也只好走马观花地看看,其实若真要读这些石碑,花上两个月时间也不为过。”后来,陈果将影片中女主角袁莉的职业换成了碑林里的拓碑者,打算在影片《西安故事》中让更多人了解这座书法圣殿。他觉得电影的时间太短,“其实真正关于碑林过往的故事,用几部电影怕是也拍不完。”
在诸多历代石碑中,唐代书法名家久负盛誉的作品备受瞩目,也最令观者流连忘返。如欧阳询的《皇甫诞碑》,禇遂良的《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怀素的《千字文》,张旭的《肚痛帖》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气势雄浑,苍劲有力,被后世奉为经典;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笔力遒美瘦挺,劲如削竹,结构峻整,神足韵胜,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则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流利洒脱,为世所珍……
书法家们精妙的手迹,经过后人们成千上万次的椎拓,转而成为一幅幅黑白分明的字帖、拓片。多少年了,它们从碑林中源源不断地流出,让无数痴爱书法的后人以拓本形式供欣赏和观摩、临池。那浩瀚而博大的传统文化养料,滋养着刚刚启蒙的孩子、执笔不倦的文人墨客,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名家。
日期:[ 2012年6月18日 ] | -- 文娱新闻·连载 -- | 版次:[ 15 ] |
| ||||||
| ||||||
| ||||||
|
文章评论
禅心如莲
[em]e160[/em][em]e183[/em]
相逢桂花
[em]e163[/em][em]e14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