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北的分界:秦岭山脉

个人日记



    打开《中国地形图》,在莽莽昆仑山脉收住脚步的青藏高原东缘,又一座苍茫突兀的山岭拔地而起,集合起千山万岭,莽莽苍苍,逶迤东去,绵延1600多公里,将中国内陆分为南北两半。

    这条如奔腾巨龙般横亘在中国内陆中央的山岭,就是“中华民族父亲山”、中国大陆南北自然分界岭——秦岭。 

    秦岭(英文名Tsinling Mountains ,亦作Chin Ling或Qin Ling)。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长约1500公里。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秦岭山脉的起点在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途经甘肃、陕西、四川、湖北和河南五省,直奔伏牛山区,与淮河遥遥相望,成为中国大陆中东部最为挺拔庞大,对中国大陆自然地理、动植物分布和文化形态影响最为深远的山系。
 

  古老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岭的根系在昆仑山。所以在汉代以前,秦岭和昆仑山被笼统地称作“昆仑”。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左传》《山海经》,又将矗立在关中平原的秦岭主峰称为“南山”和“终南”。直到秦以后的西汉,秦岭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秦岭。
 



 
    “盖秦岭天下之大阻也。”这是我们能够寻找到的秦岭一词出现的最早证据。这名字的始作俑者,是西汉时期的大史学家司马迁。
 

   当年秦始皇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需要大量木材和石材,这位傲视天下的千古一帝却明令禁止:不准采伐秦岭一木一石。有人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说,在本来就非常迷信的秦人心目中,秦岭被视为与秦人兴衰存亡攸关的“龙脉”。

 


    这种多少有些形而上学意味的解释到底有没有道理,我们姑且不论。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在长期求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秦岭给秦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在秦人看来,秦岭见证了他们先祖求生、创业、奋斗、立国的全部历史,秦岭的一草一木里渗透了秦人的鲜血和泪水,秦岭培养了秦人不屈不饶、开拓进取的性格。所以这个有着“好祭祀,敬鬼神”传统的民族,就将一座山岭推向了寄托一个民族精神和理想的高度,成了他们共同崇拜的精神图腾。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就如人们之所以把汉江南岸古代巴人活动中心区的那座山叫做“巴山”一样,司马迁才将这座与秦人崛起、兴盛与灭亡息息相关的山岭称为“秦岭”。所以司马迁当年以秦岭命名这座山岭的本来含义,应该是指秦岭就是秦人生活的山岭;或者说秦岭就是秦人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山岭吧!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采用由余的作战方案,一举将盘踞在陇山以西和关中西北部的众多西戎部族击败。这些长期与秦人即邻又敌的游牧部族,面对秦人的强大攻势,一路向西逃窜,其中有一部分逃到了欧洲。当时尚处在氏族社会末期的西戎,对中国的所有认识,都来自秦人和秦国。所以到了欧洲,在向他们后代讲述自己种族历史时,遥远的记忆里只留下一个古老国度的名字:“赛尼”、“希尼”。 成书于公元前四、五世纪的古波斯弗尔瓦丁神赞美诗称中国为“塞尼”,古希伯来称中国为“希尼”,后来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称中国为“支那”,都是“秦”的音译。
 

  由此可见,无论从秦人与秦岭的经历,还是西方人对秦和秦岭的称谓,我们都可以断定,秦岭一词的来源,与建立大秦帝国的秦人有关。

 
(原创)玄窗外的画卷 - 陈墨 - 陈墨的博客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南北宽达100至150千米,
海拔多为1500至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是褶皱(主要)断块山


    广义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相传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也是秦国最高的山脉遂命名为秦岭。
 

    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中国东部超过3000米的少数山峰之一。山顶气候寒冷,经常白雪皑皑,天气晴朗时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见银色山峰。山顶有古冰川遗迹。秦岭北邻渭河平原,其间有大断裂,为北仰南倾的断块构造。主脊偏居北侧,北坡陡而短,南坡缓而长。水系也不对称。

 

北坡自然区
   该区位于关中平原盆地区南部,主要包括宝鸡市太白县东北部、眉县南部和周至县、户县、长安县、蓝田县、临渭区、华阴市、华县、潼关县的南部山区。以山地森林景观为主,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明显,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关中木材和山货土特产品的重要产地。且由于山高坡陡,河溪深切,水流湍急,在许多地方形成瀑布和急流深潭,风光奇特,因而形成许多风景名胜点,旅游开发潜力较大。同时,该区山地矿产资源丰富,不仅金矿、钼矿等蕴藏丰富,而且有大量的非金属矿和建材石料,为发展冶金、建材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潼关、太白的金矿,金堆城钼矿,蓝田玉石等最为著名。
 
    该区广阔的山场是开展药材栽培、珍稀名贵动物养殖的重要基地,还可利用河谷、草坡发展畜牧、养殖业,开展多种经营。同时该区还有大面积荒山和宜林地需要绿化和改造,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逐步退耕陡坡地,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

 
秦岭南坡山地自然区

 
    该区位于秦巴山区之间,跨越商洛安康汉中等地区,一直延伸至河南省。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森林资源,包含中国南北多种植物;特色产品繁多,如核桃、柿子、板栗、木耳,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核桃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又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矿产资源含量高,主要矿产金、银、煤、钒、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钒矿亚洲第一;动物种类多,有大熊猫、苏门羚、青羊、林麝、水獭、黑鹳等珍稀动物。


    秦岭南北的人文景观亦各具特色。北面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人类农耕、定居,是中国有名的文物古迹荟萃之地。秦岭之南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其间的邛崃山脉成都平原又是蜀汉文明的发端之地,

 
IMG_0633.JPG


    秦岭北部是
渭河,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南部是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中国大地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上最大的一级支流,夹裹着这样一座奇特的山脉。更确切地说,是这座博大精深的山脉养育出两条具有非凡意义的河流。
 
    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中华民族最引以为骄傲的古代文明,确得益于这样一座朴实无华的由巨大花岗岩体构成的山脉。才会有十三朝帝都长安的繁华。美丽的汉中、安康、商洛就坐落在秦岭山中。

    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陕西境内秦岭的第二高峰目前所知是“鳌山” 简称”西太白“,高度3740米。 
 

IMG_0609.JPG

七十二峪
 

    自古就有秦岭七十二峪的说法这源自毛凤枝所著<南山谷口考>一书,秦岭七十二峪指秦岭北坡东起潼关,西至宝鸡较大的峪囗,大多河水源于分水岭,有比较长的川道,自古有小路通行,最有名者有蓝关道,子午道,骆傥道,陈仓道等。至于较小的峪囗.沟囗多达数百,不计于此。七十二峪自东向西分布如下:
潼关7个峪口 分别是:善车峪西峪 太公峪桐峪 麻峪蒿岔峪 潼峪华阴10个峪口分别是:蒲峪杜峪 黄甫峪华山峪仙峪 瓮峪竹峪 大敷峪方山峪葱峪 柳峪华县6个峪口分别是:东涧峪 西涧峪小夫峪 桥峪沟峪 石堤峪渭南2个峪口分别是:奓(zhā)峪 箭峪蓝田7个峪口分别是:扯袍峪 东汤峪小洋峪 岱峪辋峪 道沟峪清峪长安区16个峪口分别是:土门峪石砭峪 太峪蛟峪 天子峪抱龙峪 高冠峪子午峪 祥峪沣峪 皇峪白石峪大峪 白道峪小峪 库峪户县11个峪口分别是:甘峪 乌桑峪黄柏峪 化羊峪烧柴峪 涝峪紫阁峪 潭峪粟裕 鸽勃峪太平峪 周至7个峪口分别是:耿峪 竹峪西骆峪 黑峪就峪 田峪赤峪 眉县6个峪口分别是:斜峪 大黑峪小黑峪 滑峪西汤峪 泥峪。

 
IMG_0614.JPG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