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生活不苦楚。-------佚名

个人日记

 

图片
 



亲爱的,今晚我接到了你的电话,你在电话里哭得像个小孩。说你不知道该打给谁,所以只好还是打给我。


你说下了班去超市买东西,一大堆油盐酱醋、瓶瓶罐罐买回来,沉得要死。结果出了超市打不到车,只好一步一步抱着东西挪回家。结果就在眼看快到家的时候,塑料袋破了,东西碎了一地,酱油醋溅了一身,最喜欢的这条白裙子算是废了。

你当时蹲在地上就哭了,放声大哭的那种。

你一边哭一边给我打电话,说这个城市你真的呆不下去了,你要回家!就算不回家,哪怕去个丽江、杭州那样的城市,也好过在这个庞大又杂乱的北京城里活得这么累。打不到出租、买不起房子、看老板脸色、拿微薄薪水、找不着男友、生不起孩子、得不起重病、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沙尘暴和毒雾霾。你说真不明白苦读这么多年,居然是只为了留在这个生活压力这么大的地方,过这样憋屈的生活,自己的脑袋是不是进了水?

你说你受够了,要回到父母身边。那里有车有房有温暖,下了班可以跟朋友打麻将唱K侃大山,聚会吃饭开车三分钟就到。想上班朝九晚五舒舒服服,不想上班开个小店,卖卖咖啡或鲜花。找个生活习惯相似,毫无地域分歧的男朋友,跟他一起去各地旅游,去享受生活,再生个白白胖胖的小宝贝,踏踏实实过日子,多好。

你说着说着就语带憧憬,哭腔也没了。你说我要走,现在,立刻,马上,我要离开这十年的一切,退掉廉租房,卖掉美容卡和健身卡,把辞职信甩到老板脸上,忘记掉曾在这里如此苦楚的生活,迎接美好清闲的下半段人生。



我听着你在电话那端的倾诉,不知不觉竟出神了。

我想起十年前你刚来北京的时候,在电话那端兴奋的语气,我几乎可以看到你眉飞色舞的神态。
你说北京真大,今天你去了天安门和故宫,觉得庄严又威武。你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在皇城脚下读书工作,是对之前所有努力的最大肯定。

不过你也有一点不开心,你说去王府井那些商场,发现里面的漂亮衣服一件也买不起。但你很快就忘记了这点不开心,说一定会靠自己的奋斗在这座城市立住脚,总有一天会在商场里闲适的散步,随意地刷卡,买下自己所有喜欢的东西而不必考虑价格。你会在这座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会有受人尊敬的工作、宽敞的房子和舒适的车子,会找到自己的爱人,会带着这一切衣锦还乡,让父母为你倍感荣光。

我问你,还记得这一切吗?你沉默了下来,然后说,记得。
 
图片
 
我又想起你刚刚工作时,踌躇满志。那时你还是个小记者,追在那些成名已久的企业家屁股后面想要问出些独家答案,为了出一篇好稿子几天几夜不睡觉也情愿。

有一次,一个被访者在山间度假村开笔会,你跟去做采访,住在破烂的招待所里,半夜那男人来敲房门,你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他借着酒意狂撞门,你死死顶住还是被他一脚踹开,门撞到你的嘴角,当即断了半颗牙,汩汩流血。他摔倒在地,你夺路而逃,半夜躲在电话亭里给我打电话求救,一边说一边嚎啕大哭。那种悲伤,和今晚的你一模一样。

可当我接你回家的时候,在深夜的车上我问你要不要辞职,你捂着流血的嘴,含糊不清却语气坚定地对我说:不要!我好不容易才做到自己这么喜欢的工作,我干吗要因为一个人渣就落荒而逃?
你说,为了这座城市,我觉得值得。



你和男朋友是青梅竹马,可自从你上了大学,你们开始了漫长的异地恋。

你们只能靠电话告知彼此的最近情况,你毕业了,找工作了,被领导教训了,又被领导夸奖了,你赚到人生第一笔稿费,你给他买了一条领带做生日礼物,但是今年又要出差,所以不能陪他过情人节了。你抱歉地说亲爱的,虽然我们人不在一起,但是心在一起,距离产生美,我们一定会有幸福的结局。

他在电话那端,说他毕业了,找工作了,被领导教训了,又被领导夸奖了,他拿到人生第一笔工资,然后他给另一个女孩买了情人节的鲜花。他抱歉的说对不起,我们人都不在一起,心要怎么在一起?距离不但可以产生美,也可以产生罅隙。我坚持不下去了,我想要另一个幸福的结局。

你给我打电话,喃喃地说:我为了这座城市,放弃了爱情,值得吗?



你被同事陷害。重要文件的报批被她恶意耽搁,却在上司问起时装做无辜;你写的稿件,被抢先以她的名字发表。你没有证据,只好咬牙和血往肚子里吞。主编在屋子里劈头盖脸的骂你,你默默地忍耐完所有的羞辱,任他把文件摔到你的身上,接住。转身出门走到楼梯间,没人了,你蹲在地上浑身哆嗦到不能自控。

可你给我打电话时并没哭,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你的成熟。你说这是想要在这座城市生存下去的法则,没有人能够幸免,你感谢这样残酷的成长,让你明白职场如战场。

你迅速的反击,暗里搜集那位同事抄袭的证据,足足积累了一年多,在某次会议上突然甩出。举座皆惊,同事脸色灰败,会议结束后黯然辞职。

你对我说,你成功了,扬眉吐气一雪前耻,可也并没有多快乐。你问我,这么做到底值得不值得?



你的新闻稿件获得全国大奖。同事们纷纷上来道贺,主编在接受采访时说,你是他最出色的员工,他为你感到骄傲。

有人开始约你写专栏、出书,银行卡里的数字开始节节高升,你为父母和自己办了最贵的保险,还请他们出国旅游。

他们很快乐。反复不停地对邻居和亲友说,快看,这是我女儿写的书。他们在海边的躺椅上相视而笑,你觉得心里都是满满的幸福。

可妈妈依然眼睛里带着担忧,她说:女儿啊,你的终身大事可怎么办呢?

你说妈妈啊,我现在想去周游世界,今年要把欧洲走遍,明年是非洲,后年是澳洲。你要与考拉合影,与袋鼠握手,在普罗旺斯的熏衣草田中打滚,啃慕尼黑的烤猪肘,大口地喝啤酒。哪怕一个人,也可以继续前行。

我已经不需要回答你的问题,值得还是不值得。因为你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你终于升职了。

那天正是你的生日。Party上许多朋友都来了。大家围在一起点燃生日蜡烛,唱起生日歌,送上礼物,为你祝福。

你说:谢谢你们,在北京,我哭过、笑过、摔倒过、爬起过、失恋过、孤独过、伤害过别人,也被别人伤害过。你们让我觉得,在北京这些年,没有白过。



亲爱的朋友,当我讲起这些,你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不说话了?

是不是也回忆起那些岁月,颠沛流离,伤痕累累,却咬牙坚持,一往无前的每一天。

你终于开始明白,原来生活就是这般样子,它辛苦却也甜蜜,美丽却也哀伤。我们身在其中,无一幸免。



如果,让我们假使另一种如果。
在一座安稳的小城,选择另一种生活,一切会不会不同?



可以住父母的大房子,宽敞明亮。但如果不依靠父母的积蓄,你依然买不起一间新房。小城市的房价虽然低些,也并没有低到薪水轻松存够首付的程度。

你发现小城市原来也会堵车,出租车司机的脸色一样臭,下雪时也要遭遇强行并客。家人买了一辆车,你开得很少,因为物价飞涨,加不起油。

你对男朋友从一而终,结婚,生子,然后像所有的妈妈一样开始大讲育儿经,为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择校费发愁。出国旅游?偶尔为之也许可以,但年年出行?还是省省吧。

一样要面对领导的挑剔,同事的勾心斗角,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纷争永不休止。

好吧,辞职回家,开个咖啡厅,花店,也许会好些?当然不会。税务、工商、电力、收保护费的,每天疲于应付……你发现做老板比给别人打工更辛苦。在丽江小店里舒服晒太阳的都是顾客,老板永远在为今天生意冷清付不出房租而头疼。

沙尘暴不止北京才有。雾霾侵入每一座城市,也侵入心底。

你的确可以每天陪伴亲人,然而父母开始说你看隔壁谁谁的孩子去了美国,做着什么工作,现在多有出息。

生活变得规律而平静,一切都稳定得如同老式的钟摆。与此同时失去的是宽阔的平台,广泛的人脉,以及可能变得“不一样”的许多机遇。



你已在业内小有名气。上司说,只要再出几本书,他就升你做副主编。

每年有固定的出国机会;报销额度与薪金水涨船高;已经开始有新进的实习生尊敬地唤你一声X总。

已经存够钱打算买下那部心仪已久的车子,哪怕限号路堵,你还是满怀喜悦。

逛商场很随意,虽不是挥金如土,但也坦然自若,喜欢的东西大部分都能凭自己的能力买得起。

不知什么时候,家乡那些伙伴的身影已在脑海中悄然模糊。你的朋友都在这座城市里,他们像我一样,愿意在半夜接听电话,听你流泪,听你欢笑,听你诉说。

想获得的一切,都已经只有一步之遥。却在此刻想转身就走?到另一个城市,把所有的艰苦从头再来一次,然后再哭着说,我要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的朋友。



你的确为了这座城市失去了许多;可是在失去的时刻,也得到了许多。

失去爱情,但获得自由;失去平静,但获得精彩;失去单纯,但获得成熟;失去根的稳固,却获得心的归宿。

你青春的汗水流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生最跌宕的回忆与这座城市的影象完全重合;人际关系离了这座城市就不那么灵便;你熟悉这个城市的每一条潜规则;知道如何避过上班高峰期出行;知道哪家饭店好吃又不贵;知道电影院哪天半价;话剧场相熟的黄牛;花店里完全懂你审美的老板娘,不用说明就快手快脚扎好一束你最喜欢的鲜花,给最优惠的价格和最迷人的笑容。

你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一切,离不开,割不舍。
 
图片
 
我亲爱的朋友,你可以羡慕那些住在小城的友人,想念那些家乡的亲人,你也可以幻想,如果不曾选择这样的生活,会过另外一种怎样的生活。

但你不能做这样的白日梦:安逸、自在、逍遥、毫无痛苦烦恼、逃避责任与义务、如陶渊明一般遗世独立地活着。

因为生活从来不对任何人例外,每个人一生悲哀与快乐的份额完全相同。只要睁开眼新的一天,就必须独自背负起压力与使命——无论在遥远的丽江,还是在忙乱的北京,我们都注定艰难但灿烂的前行。



何处生活不苦楚。
然而,何处生活不幸福?

你若坚持离开,我必然微笑着给你最好的祝福。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或者,我等着你再次给我打来电话,大声的笑着告诉我:没事了,下周我们再去吃老北京炸酱面吧。但是千万不要选择周五晚上出行,因为一定堵得一动不动。


可以遗憾,但不要后悔。

我们留在这里,从来不是身不由己。
——而是选择在这里经历生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