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一味蒲公英,功胜白虎汤 蒲公英药效与吃法
个人日记
蒲公英又称尿床草,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香药草,新鲜蒲公英要选择叶片干净、略带香气者,干燥蒲公英则选颜色灰绿、无杂质、干燥者
蒲公英植物形态
2.消痈散结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蒲公英用途: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a.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b.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c.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
主料:蒲公英500克、蒜茸适量。
调料:味精、精盐、麻油各适量。
制作:将蒲公英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放凉水中洗净,挤干水分,切碎放盘内,撒上蒜茸、麻油、精盐、味精,拌匀即成。
功效:蒲公英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防病能力。此菜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疮肿毒、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病症。
2、蒲公英炒肉丝(蒲公英花茎炒肉丝)
此菜用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均可制作,花茎的食用效果更佳。
主料:猪肉100克、蒲公英鲜叶或花茎250克。
调料:味精、精盐、料酒、葱花、姜末、酱油、素油各适量。
制作:将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净,沥水,切段。猪肉洗净切丝。将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姜同时放入碗中拌匀勾成芡汁。油锅烧热,下肉丝煸炒,加入芡汁炒至肉熟时,投入蒲公英鲜叶或花茎炒至入味,出锅装盘即成。
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效。猪肉具有滋阴润燥,补中益气的功效。两者相配做成此菜,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C。适用于疔毒疮肿、瘰疬目赤、便血、咳嗽、消渴、胃炎、感冒等症。
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叶橘泉教授曾遇到一位以鲜蒲公英治愈的肝病患者,对其治疗经过感受颇深。患者为中年妇女,病由黄疸转为黑疸,面目青褐,胸满腹胀,顽固性便秘,家中贫困不堪,难以维持。他人认为,黄疸转为黑疸,已属不治之症。叶老给予免费治疗,送服几剂中药,略有好转。后嘱其家属挖取蒲公英煎汤服用(每日约90~120克),服用一月余,未花分文,竟将迁延一年零七个月的慢性肝胆病治好了。叶老感叹道:“过去我也常用蒲公英,而这次单独用其鲜草,未料竟有如此的威力,这就增加了我对中药的用法、剂量及疗效关系的新认识,使用单味药时剂量应增加。”清代《本草新编》中有言:“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
蒲公英又名黄花苗、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带根全草,多生于山坡、田边、路旁、河滩及旷野中,全国各地均有野生分布。苏颂云:“春初生苗,叶如苦营,有细齿,中心抽一茎,茎端一花,色黄。”李时珍说:“小科布地生,断之有白汁,嫩苗可食。”《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主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结核、疔肿。”所以,它是一种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良药。春天常食,可排毒养颜保健康。
蒲公英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均为营养丰富的特种蔬菜。鲜嫩蒲公英全草的可食部分约为84%,而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4.8g,脂肪1.1g,糖类5.0g,粗纤维2.1g,钙216.0mg,磷93.0mg,铁10.2mg,胡萝卜素7.35mg 维生素B 10.03mg,维生素B 20.39mg,维生素c47.0mg,尼克酸1.9g。还富含有很强生理活性的硒元素和大量的钾元素等人体必需物质。
本品注射液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也有一定杀菌作用。本品醇提液1 :400能抑制结核菌,但煎剂1 :100无效。其1 :80的水煎剂能延缓 ECHO11病毒细胞病变,醇提物(31mg/kg)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对某些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对幽门弯曲杆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