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切民《走着国展2005-2014年》

美术欣赏

 

         走着国展2005-2014年

 

                                                         

 

染笔20年载,从基础的临写到通过万物的形象表现,从纠结到有所体现,历经漫长的过程,从中领悟国画传统中历代名家风采,也读懂了很多时代表现手法。感慨中国文化之深。如大海包涵。

    
迄今六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立于世的表现形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的精华。儒家、道教、佛教文化寻求形而上学,神似、意境、空灵、禅意、寓意形成一种自成体系、符号语言和跨越时空的表现形式,产生了一种程序化的表现系统。诗、书、画、印合壁展现更是创造出了一种独具意味的形式”——摘自《中国绘画文化观》陈浩。

    
喜欢唐代气度、神姿的写真,宋元的严谨。古法用笔意在笔先,然妙在藏锋不露,从吴道子准、烘、砌、提,尤其是枯润适中,终以痕迹浑融为妙,到八大、石涛突破了传统的清高逸迈。更崇拜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将国画推到了新的高度。

   
《润物细声》——十一届美展省展银奖、全国展优秀奖、首届中国美术奖、作品为浙江美术馆收藏。

图片

    
《润物细声》在取景上表达一种宁静、和谐,用三、七开手法,厚重的浓黑借鉴齐白石用墨代色更能体现荔枝的红,上页枯枝穿插中知了悠然自呤逍遥得体更体现出禅意的空灵。中页浓枝茂叶深浅过渡,虚实相间把下页鹦鹉与螳螂的对峙把意境表达到极致,鹦鹉相依中解读螳螂姿态更把画面意境传达,留白的天空给人无限思维空间;只是可惜功浅底薄,线条力度上鹦鹉细部的表达深度欠缺,感觉还是不够满意……
   
    
后来的《四喜图》弥补了前画的不足,风动中那八哥互动,与荔枝、花园灯间的呼应还是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

图片

    图片

    
《倚红吟》十二届全国展省展铜奖,入选86张进京作品,十一届后五年间一直思考题材的挑战性,选用题材画了南天竹、青苹果,那天偶然回忆起潘天寿凌霄小品,那意从几笔,一朵凌霄花那张扬的灵性给予我提示,在后花园种了棵,但见那花小了点,也不知潘公种的是倒挂金钟否?又用化石、太湖石意念,用前人山水笔法衬托,虚实相间,整体间用小鸟飞虫亮眼、与花呼应,力求画面连贯,完全后感觉还是欠缺许多,如鸟看画中蝉虫,荫一半石间再是完美,失落中终究线条有长进,画面用色用笔上更是坚定了些,画了凌霄多张,不足之处甚多,感觉没荔枝画得放开;但是画着、更悟着、并且享受着。

图片

       
只是50余眼始花,本是残体,力总不行。但愿这二十年勤奋有加,却也不悔,如今女儿进中国美院国画系,高兴余还是欣喜,圆了我梦,四年‘五年我从着女儿学点,终究可以系统地学习一番。不知再画十张大工笔画到时出个像样的书还能不,悻悻间但愿女儿有我之勤奋,用功有加,走出自己一番路来。与女儿共勉。
 

                                                                                                                 
甲午中秋  切民于和园

 



文章评论

子曾子曰

《老耽送诗,每循三五日内留言点赞之踪迹登门,无论好友非好友》 吾庐破陋碍瞻观,有客垂青尚盘桓; 点赞潇洒拈花指,留言芬芳吹气兰; 才如秋草渐枯窘,友似春阳长喜欢; 送诗踪迹每难觅,一曝君还莫十寒。 [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