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格小杂感(64):人的内涵发展之路

个人日记

        
图片

图片

                林格教育物语68:双色套印明刻大开本《管子》民国影印原函六册全
 


 人的内涵发展之路

        ——林格小杂感(64)
  

        、人的内涵发展之路。
  每天睡前,我都尝试读几页古籍,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具有很好的催眠作用,我能感觉到这个习惯给予自己的力量。估计现在大多数人不愿意读老书了吧。其实,不管是什么习惯,养成一种精神习惯,在这个焦虑的时代,其实很要紧。有了一个自己独特的精神习惯,时间长了,人就有了特色,内涵的特色,有了这种特色,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识别出来。人的精神习惯很多,除了读书,还有感悟、反思、体验、写作(包括微薄)、收藏等等,均可作选项。

 

  二、 敬畏字纸。

  古人为什么很少有近视眼的,有记载的除了王安石(估计是先天性近视)外,从未闻古人近视,即使“凿壁偷光”,即使“秉烛夜读”……大抵是因为古籍字大的缘故吧。且,汉字具有世界性的独特魅力,最好的读法就是一个一个字读,充满敬畏字纸之意味,少就是多,不必贪多。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过度、搜索引擎统治世界、粘贴文化盛行的时代,如果我们不能管理好信息,可能内心会是很慌乱的,更可怕地是,人也渐渐会失去思想性。人没有思想,做什么事情都会一般化,都会流于表面,都会急功近利,都会因为不能找到问题的核心和核心的问题,而迷茫、痛苦、不知所措……。
  

  三、传统的实质。
  读古书,读经典,并非回归传统,真正的回归传统,是回到民间,回到人群中去,也不是什么复古,而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但读古书,读经典,却可以让人的精神品质变得沉着、寂静,毕竟是与传统对话,与古人切磋。

  当下,教育界很流行阅读经典,如果那只是一种复古形式,其害无穷,其结果就是走向一条死路,这是有历史教训的。确实值得警惕这种“一窝蜂”,当找到其实质,其实质是面向未来,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中,找到能适应新时期的新价值,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阅读经典,传承文化,才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四、做思想家,更要做实践家。

  获得山东魏先生转让《管子》(双色套印,六册全),白棉纸,印刻精良,套印准确,朱墨灿然,开本宏伟,真是好书啊,爱不释手。这是我见过的民国线装书中的最好版本,堪称极品。管仲又是我最欣赏的思想家兼实践家,是一个把理念变成操作系统的顶尖高手。找好书来读,说不准,有意外的收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