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转自康康博客)

天下杂侃

        这一周我一共接到了四个朋友在微博上特意爱特我,给我推荐说你一定要去看的电影。奇特的,不是这四个朋友推荐的都是同一部电影,而是这四个朋友——两男生两女生,都告诉我说,这部电影把他们弄哭了。事实上,我的这几个朋友,一个医生,一个律师,一个会计师,都属于那种年纪大了,神经迟钝,为人实际理性靠谱,不玩小清新也不多愁善感的种类。
        所以,我对这部电影很好奇,非常好奇。
        可能和大多数女生不大一样,我爱看的小说书里,悬疑类和武侠类几乎占了95%的分量。所以,当我第一次知道台湾有人叫“九把刀”这个奇怪的名字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同名小说,而是缘于他写于更早以前的很多都市传奇小说。
        那大约还是在2004年的时候,我身边的一个异性朋友给我推荐了九把刀的书,说他是“金庸传人”,如果爱看科幻武侠悬疑,就一定会喜欢他。那个时侯他的书内地根本没有卖,所幸,他一直在台湾的网站上连载,只要上网就可以看到。
        九把刀,他的书,他的电影,你看过吗?
 
        九把刀写的《猎命师传奇》、杀手系列、还有一些短篇我都陆陆续续看了,只是谈不上喜欢。我觉得难怪是男生推荐我看的系列。这个叫九把刀的人,文风和思维方式,很男生。——或者,我再换个通俗的说法,太重口味了。
尤其是,他写的那本《楼下的房客》,被称为黑暗系列,书里有很多少儿不宜的扭曲污秽,甚至是肮脏变态。所以,你可以想象,即使我早就看到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本书,也没有去看的原因。
要吃辣一点的火锅,你会去吃重庆德庄的或者刘一手;要吃冰激淋你会去DQ或者圣酷石或者Baskin Robbins;你想要喝奶茶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不会是鲜芋仙,你也不会在甜品店里点夫妻肺片。原因很简单,你知道,那样一定不好吃嘛。做惯重口味的作坊里,做出来的小清新怎么会可口呢?
所以,尽管大约五年前我就知道了这样一部小说的存在,可至今未曾拜读过。
 
        九把刀把自己的初恋故事拍成了电影,号称这是自传体,100%真实的事情。他作为电影和电影的两位副导演从未拍过电影,他找来的摄影师和电影制片公司在此之前也从未拍过电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片子,再次缔造了两岸三地的票房神话。在台湾,它最终票房超过4亿新台币,超越《海角七号》成为票房冠军。在香港,首周末票房冠军1150万港币的成绩打破了《无间道2》保持8年的纪录。随后,以6128万港币的总成绩成为了香港史上最卖座的华语片,将《功夫》从冠军宝座上拉下马来,一时风靡亚洲。
很简单的故事,平淡甚至有些无聊的对白,所有人都能猜到的结局,像极了我们每个人曾经有过的人生。就是这样一部完全不是科班出生的文艺小电影,一个剧情平淡甚至没有高潮起伏的故事,为什么会前赴后继地吸引了那么那么多人心甘情愿掏钱去电影院坐上一个半小时呢?
        如果曾经有个男生或者女生,在你情窦初开的年纪,出现在了你的视线里,如果你也曾在年少时喜欢过牵挂过什么人,你大概就会明白答案的。
 
 
        电影的票房虽然大卖,但我猜大部分人都不是去看电影的。他们或是想起了自己曾经追过的那个沈佳宜,或是想起了曾经追过自己的那些幼稚小男生,他们在电影里看到了似曾相识的自己,想起了那些青春往事,和年少时一些单纯美好的小情怀。他们不是去看电影,他们在漆黑电影院里想要花钱去买一条穿越隧道,去找是一去不回的,曾经的自己。
那么你呢,那些年你也曾拼命努力地追过什么人吗?那些年开口说很喜欢你一定要追到你的人还在吗?
因为喜欢一个人,想要够得到,所以拼命学习,比成绩从年级400多名升到前三十名;因为一个约定而去剪了平头然后到她面前耍酷;为了想要接近只爱读书的她,所以每次都借口题目不会做去问她;为了喜欢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每天晚上去自习教室里等着……
如果你也做过这些傻事,这个周日黄昏,请陪我一起聊聊,那些年我们共有的青春。
 
        为了这期节目,我特地去看了这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一所普通的高中,一群够顽劣的男孩ABCD,还有一个大家都爱的叫沈佳宜的女生。片子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一直在笑,很多细节都让我想起我念书时的那些年。
        比如沈佳宜说她只会喜欢读书好的男生;比如沈佳宜忘带了课本即将被罚时,男主及时把自己的书甩给了她,然后替她受罚。比如男主柯景腾说,我敢跟你赌,十年后,我连log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是可以活得好好的。再比如,另外的ABCD四个男生,都无所不用其极的,用年少时自己可以想到的,认为是极好的方法去追女生。其中有一个还站在沈佳宜的楼下,对着她吹了一个晚上的笛子。
        在我的读寄宿制高中的那些年里,也有男生会每天晚上自习结束后,在8点半准时给某个女生打电话,然后从头到尾都不说话,什么都不说,就只吹笛子给她听,吹完就把电话挂了。也有前排的女生因为喜欢后座的男生,就出题目给他温习,一堂课记两份随堂笔记,一份给他,一份给自己。
        这些现在想来对于追人来说,其实很幼稚很徒劳无功的方法,却成为了我们原本就很枯燥难耐的青春里记忆最深刻的事情。
 
        我想每一个男孩子在读书的年纪,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沈佳宜』,她气质好学习好长相好性格好,追她的人还一抓一大把。什么?你没有吗?那请你自己到墙角去“立壁角”,祝贺你,你是好孩子,可是你好像没有青春呐。
电影里的男主角说,他发现平时很自大的自己,在喜欢的女生面前突然变得很卑微,很没有自信,胆小畏惧地只敢偷偷喜欢。因为他以为女孩会不喜欢他,他害怕了,那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吐槽自己:在自己最心爱的女孩面前,我居然那么胆小,那么害怕听到她说她不喜欢我。
        九把刀自己在北大演讲时,剖析自己当年的这种心情时也曾注解道:“我们喜欢的女孩子真的容易让我们男生觉得自卑,自惭形秽。我们在喜欢的女孩子面前装腔作势,装得好像很聪明自在,其实只是在希望我们的自卑不要被发现。”
所以,若是此刻,你是一个女生,或者刚好是一个正处在“沈佳宜”这个年纪的女生,我希望,你可以认真地不带任何嘲笑和轻视地珍惜这一份自卑和胆小。因为,成长最残酷的是,终有一天,你会怀念这一切可笑的幼稚,但它们再也不可逆。
        我记得去年11月的时候,我的一个女朋友从加拿大回来。我们坐在好吃的日料店里,窝在暖暖沙发里,把胃交给了好喝的蜜柚茶时,也聊到过这个话题。关于,那些年,追过我们的男生。
        怎么会聊到这个话题的呢?大约是在说起同学会,她从国外回来,第一次带着老公一起参加同学会。于是不断有男生跑来冲着她老公说,你知道伐,我们当年和她说一句话,都要排队的。你竟然就把她悄么声地娶了。”她老公自此回来后,就一直很期盼很期待她的其他同学会,她发现男生真心很享受这样的环节,比直接夸他们自己爽太多了。
        我女朋友现在已是三十出头好久奔着四十而去的人了,但是那大大的眼睛和灵动的酒窝还有一头乌黑的长发,都是极好的证明力。现在想来,她当年也是一个沈佳宜不假。
        她说,那个时候只要一下课,她的周围就会立刻围上一群男生,问问题,送小东西,报名参加班级活动,预订作业抄袭,忙得不亦乐于。真的可能有男生要跟她说话,是要等一下的,而这群整天绕着她转的男同学很容易形成一个联盟,别人很难插队。
        那这些男生里就没有你喜欢的吗?
        “没有啊。我当时喜欢一个家境很贫寒,从来不跟我多说话,但是读书最好最好的男生。”
        她说完,我们就一起笑了。然后她补了一句:“但是有个男生,追我追了好久呢。”
 
        小玮的故事,有点点像现在很烂大街的那种校园偶像剧。这个追了她很久的男生,家里很有钱的男生,有钱到捐了一个图书馆和一个实验楼给他们学校。所以,即使这个男生成绩一直不好,可是老师校长们还是没有不喜欢他,会把各种出风头的机会里都算上他的份。什么优秀升旗手,晚会主持人,模范标兵之类之类的荣誉称号也从来不会落下。于是,男生从小就觉得自己得天独厚,加上体育很好,篮球厉害,人长得又高又帅,也不乏女生追逐。所以,男生一直觉得,追到小玮,只是时间问题。你所有可能想到的追女生的方法,这个男生都用了。他们从高中到大学,小玮填华师大的时候,男生也跟着一起填华师大。他觉得高中里,你不理我,大学里总是我的了吧。
结果,她的新郎终究不是他。
 
        我记得那天下午,小玮是这样跟我说的,她说,你知道的,但凡是我们这样稍有些心气的女孩子,都会在那个年纪觉得,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家里有钱有关系么?我又不稀罕。读书这么差,还没我成绩好,我怎么可能喜欢你?
        “然而,如果以你的眼光来看,他真的是个很不错的老公人选啊。追了你那么多年,有心又长情,彼此一起长大知根知底,家境又丰厚,即使有天金融危机他事业失败,也不愁衣食。”我很实际地这样对她说。
        “是的”,小玮点头承认,“换做现在的年纪,我会承认我说不定就选他了。可是,你不觉得,这个想法的转变里才藏着青春最让人怀念的部分啊。”
 
        电影结尾的部分,讲述男生和一群一起追过女生的ABCD男生们,去参加了沈佳宜的婚礼。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八岁,看上去比男主成熟稳重很多的男人。婚礼上,沈佳宜笑得一脸温婉美丽,和男主定睛望了望三四秒,看着她这样从面前走过,男主仿佛回头看见了自己所有的青春纪念。于是前一秒还在说要伸脚出去绊倒新浪的男主突然就卸下了所有防备和伪装,湿了眼眶。
        很多人的哭点,是在这里,包括我那几个朋友。
        九把刀说,成长最残酷的部分,是女孩子永远要比同年龄的男孩子成熟。可我却觉得成长最残酷的部分,是你心里那个没长大的小孩还在说着,如果新郎不是我,我就伸脚去绊倒他。可是你的身体却不由自主地开始跟着所有人一起鼓掌,祝福他们。
        年少时我们会说如果喜欢的人结婚了,自己就一定去抢亲;会说分手了还是要做朋友;会说如果EX结婚了就一定要穿得美美的去参加把新娘比下去。
        可是,有天你想兑现自己曾经夸下的海口、原本写好的剧本、或是和自己许下的约定时,发现竟然做不到,你没力气去做了。这才是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吧。
        我们都变成了曾经觉得很俗气的大人呢。
 
        很多人都没能把一段青春恋情带到成人世界。在步入社会后,我们懂得青春的故事,大概也只能停留在青春的时期。大学毕业之后,即使你仍然把自己当年轻人看待,这个社会也不会如此纵容。现实的压力可以把所有残余的纯真烂漫的年少心性挤压殆尽。
        九把刀把自己的初恋故事拍成了全亚洲人尽皆知的新闻,名字、地点、人物,全部都真实,他大声地向全世界宣布,15岁那年开始他喜欢过这个女孩。这样的壮举,好像只有周董把外婆名字用作专辑名称时干过一次。然而,即使是这样豪气的他,在电影开拍之初,也遇到了许许多多困难。其中最严重的,是出资最多的一个投资人,在电影开拍前几个礼拜,突然撤资。
        万般无奈之下,九把刀找到了他的经纪人柴智屏。
        我就跟柴智屏说,柴姐,我们一个人出一半,我们把电影拍完,柴姐说好啊,但为什么。我说,我一直非常非常非常想要说一句非常帅气的对白,这句对白就是,这辈子我买过房子,也买过车子,但我买过最贵的东西,是梦想。
 
        就这样子,九把刀用了所有他可以找到的资源,所有这些年他写书赚来的版税,拍出了这部电影。如果他没有经历过母亲血癌需要一大笔钱的现实,如果他没有因为需要钱而勤勉地努力写作,我相信他笔下的故事也不会都那么畅销。那么他也就不会有机会邀请大家一起分享他的青春,一起唤回一些温暖记忆,让这个世界,因为他的存在,而变得有一点点不同。
        这个世界,能够响彻云霄的,从来都是强者的声音。
        你只有长大才能变强,你只有先变现实才能回过头去慢慢找自己扔掉的那些东西。
        有的人能够找到一点,有的人再也找不到。九把刀很幸运,所以我们也都很幸运。
 
        电影散场的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电视相亲节目,却依然那么多人单身。我们都想要那纯纯的爱情,真诚坦荡,甜蜜而美好。
        可是,长大后,我们所听过看过的爱情故事,为了结婚而去,为了功利而去。冲动开始,黯然收场。因为我们遗忘了,爱情必须要缓慢而绵长的青春期来培育。我们的青春期,充满了对早恋的恐惧,对学业的忠诚,和对异性的疏远。即便是那些大着胆子早恋的学生,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非议。所以我们步入成年后,只好去选择一些即现实又便捷的速食爱情,一面在心中充满了不甘。长大后的爱情很模式化,中意就要表白,牵手便要上床,两个人在一起除了吃饭唱K、看电影话剧、逛街逛公园打牌,再想不出别的约会时可以做的事。
        我们都忘了,爱情应当怎么开始。是不是退回到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不经意的触碰,和一些幼稚的玩笑。我们都忘了,那年的爱情,可以是在自修教室里一起温习;在黑板前一起画海报;放学后一起打扫;可以是简单的几行情书,可以是上课时的小纸条,可以是单纯的借书借游戏,可以是一起在篮球架下或是操场上静静坐着看天,什么也不做。
        所以,如果我将来有小孩,我会给他看这部电影,告诉他有些事情就算徒劳无功,也会是很美丽的回忆。如果是个女儿,我可能会再笑着加一句说,读书好的女生,才有人喜欢哦。如果是个儿子的话,一定会严肃认真地说,如果喜欢人家却不勇敢去追去表白的小孩,没有鸡腿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