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旧忆 (三)

社会

     1. 刘文彩,是旧中国地主的代名词,是书本上的反面教材,但他的兴学为善却是难能可贵的。

     刘文彩从小家境贫寒,几乎没有读过书,也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很看重孩子能读上书。 从1941年秋到1944年底,整整三年时间,刘文彩的生活重心,全部倾注到学校建设上,从征地、规划、建设,刘几乎每天都会现身尘土飞扬的工地,举凡建校的各类繁杂事务,他都事必躬亲。占地拆迁是难得的优惠,用2亩地换一亩地,两间房换一间。占地三千亩的学校落成后,就取名文彩中学。

     1945年春,文彩中学第一期招生三百余人,全部免费入学。以后各期学生,每期学费也不过六斗米,收费远低于当时的公立中学。

     刘文彩为了网罗一流师资,他发给文彩中学老师的收入,是普通中学老师的两倍,优秀教师的薪金更在原收入的两倍以上。教肓的起点,是尊重。

     刘文彩 办中学,从客观上看,不是为自己,是为民族。

     现在有钱人不少,为什么有的纷纷移资国外?听说有钱人中谁将儿女往伊拉克、利比亚、伊朗、朝鲜送过吗?

 

     2 . 北洋军阀莫过于吴佩孚。但吴佩孚为人的信条是:“不贪财,不好色,不纳妾,不嫖娼。”大量史实证明,吴佩孚是言行一致的。北伐战争之后,由于拒绝接受日本的诱降条件,拒绝做汉奸,拔牙的时候被日本人割喉致死。

 

     3. 在历史教科书上留下骂名的段祺瑞。1881年17岁的他弃文投军,从合肥步行2000余里到山东威海投奔任淮军管带的叔父段从德,做哨书。

     段祺瑞一生没有房产,这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政客中是绝无仅有的。段祺瑞在北京一直是租着房子生活,直到袁世凯以送套房子给他养女的名义(段在原配夫人过世后,娶了袁世凯的养女张氏为妻),给了段家一栋房子。这栋房产的原房主是与袁世凯打牌输了四十万大洋,才把房子抵押给袁世凯的,可没给房契。等老袁一死,房主的儿子拿着房契来找段祺瑞,要收回房子。段祺瑞见人家手中有房契,二话没说,带着一家人搬了家,这栋房子只住了两年。后来段祺瑞到天津、上海,都是租房而住。

     他一生做人信条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

     3.18 惨案中,总理府卫队擅自开了枪,死伤多人,后因鲁迅纪念学生刘和珍,此案而妇孺皆知。历史真相是,段祺瑞不仅没下令对学生开枪,作为一国总理,他对着死难学生长跪不起,向天下人谢罪。他让人立即调查死难者的名字,给予优抚,在悼念死难同胞大会上,当众长跪不起,并立誓终身食素以赎罪。这个誓言一直坚持到他病危,虽然医生一再劝他改变饮食,增加营养,他大辈子“不动摇”,直到临终。

    

     4. 爱国:曾昭抡,曾国藩侄重孙,与妻子俞大絪,都是民国知名学者,建国时两人滞留于香港,蒋介石欲抢救二人去台湾,两人断然拒绝,归来报国。

     文革时,红卫兵将俞大絪教授上衣剥除,用皮带死命抽打,俞教授悲愤难抑,是夜仰药自尽。4个月后曾昭抡也被折磨死,兴盛百年的曾氏传承,至此不复见于神州故国。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5 . 飞夺泸定桥纯系虚构:泸定桥,建于十八世纪初叶,是四川通往西藏的要道。这是一座雄伟的吊桥,全长一百零一公尺,宽两公尺多,十三根粗大的铁索连接东西两岸,九根作桥底,每两根相距一尺左右,上面铺着木板做桥面。

     泸定桥只有一次剩下光溜溜的铁链,那是拍宣传长征的电影《万水千山》时。

     其实,在泸定桥根本没有战斗。红军五月二十九日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从国民党军队的大量来往电报、部署可以看出,长征故事中说的守桥的国民党二十四军第四旅李全山团,其实并不驻屯泸定城,而在远处的化林坪一带。驻扎泸定的是步二旅旅部,旅长余松琳。红军到来前夕,该旅就离开了。当时国民党无数通讯没有一份讲泸定桥打了仗。

     一直不懂,现在怎么到处都是造假,原来源头在这里。

  

文章评论

鼠王

[B][ft=,4,]正本清源,明白真相。[/ft][/B]

臻依

[B][ft=#009900,5,楷体_gb2312][em]e176[/em]文革时期太可怕了!红卫兵的心是不是被恶魔控制了?现在的时代真好!就让我们用爱心共筑和谐社会,用关爱温暖彼此的心,人间处处有真情![/ft][/B] [B][/B]

文君

历史是真实的,但说历史的人一带又一代,谁又能搞清呢?

添香

不知谁该汗颜 国学的博大精深都造就了怎样不同的人物!无语。 问候先生:安好!

落尘

[ft=#000000,,]时间会还历史以真相!我们最想知道的就是真相,然后再去判断是非曲直。[/ft]

冰雪消融

[ft=#ff0000,4,楷体_gb2312][B]那些曾经的人和事,无论后人如何做出评价,历史都会做出真实的记载。[/B][/ft]

沈家围子

[ft=,4,]时间总归于还原历史真相,拜读了[em]e181[/em][/ft]

戈 锐

[ft=,4,楷体_gb2312] 君子善举,小人算钱。[/ft]

lala

赞河南康百万庄园:“留余忌尽”的教育理念和“读书行善”的人文思想“。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了豫商精神,创造辉煌的历史,留下的是浓厚的人文魅力。”有位名人用甲骨文书体写下:“中原康百万,河洛善人家。”并即兴留下藏头诗一首:“康乐佑中原,百姓享小康。万代善为本,存世再辉煌。”

lala

“中原康百万,河洛善人家。”并即兴留下藏头诗一首:“康乐佑中原,百姓享小康。万代善为本,存世再辉煌。”

lala

我说的是河南的的大地主康百万的庄园。

小雅

[ft=,4,楷体_gb2312]在我的记忆力里刘文彩,黄世仁是剥削农民的典型代表,刘文彩设水牢,把交不起租子的佃户关在水牢里,所以从孩童时代就痛恨刘文彩。今天知道刘文彩还能为民族办学,真的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人物。[/ft]

老兄

[ft=,2,]这些史实,朋友不知摘自何处,看了太惊人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是受的反面教育啊,可悲啊!谎言难以遮天。[/ft]

河北:胧儿

[ft=,2,]小时候,教科书上刘文彩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霸大地主?我相信老兄说的是真实写照!我坚信![/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