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杜君立:美国之梦——一个理想国的崛起

社会

    1936年11月30日,水晶宫在一场意外大火中化为灰烬,一个英国主导的蒸汽机时代和帝国时代宣告结束。大英帝国衰亡了,但大英帝国的历史仍影响着全世界。这种影响就是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化。历史学家弗格森在《帝国》一书中说:“如果不是英国人的统治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很难相信,自由资本主义的框架会在全球如此多的不同经济体内成功地建立起来。”这种架构的核心就是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大英帝国的枪炮、商品和资本把英语带到世界各地。

    “大不列颠失去了大英帝国,再也找不到自己的角色了”,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感叹道。在此之前,英国的长子——美国已经成长为新的世界领导者。

    对工业革命来说,英国发明了最重要的蒸汽机,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被德国拔得头筹。在一种平民精神的激励下,美国不仅发明了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从惠特尼的互换技术、福特的大量生产到泰罗的现代管理。正是依靠这些革命性的“软件”技术,美国由一个后起之秀迅速成长为世界工业第一强国。
 
    
    如果说从前的全球化是全世界英国化的过程,那么今天的全球化就是全世界美国化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发明出来的。美国的名字是发明的,美国的民主是发明的,美国的机器是发明的,美国生活方式也是发明的。一位欧洲评论家说:“除美国人外,有谁发明过挤奶机、搅蛋机或擦皮靴、磨刀、削苹果和能做一百件事情的机器?而这些事情自远古以来,其他人一直是用十个指头做的。”赫鲁晓夫看到美国榨汁机后对尼克松说:一个头脑正常的人是不会想到弄出这样一个“怪物”的。

    从本杰明•富兰克林开始,尊重科学和技术就成为美国社会一个经久不衰的特征。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曾经这样赞美富兰克林:“他从天上取得雷电,从暴君手里夺取权杖。”富兰克林在巴黎观看热气球第一次飞上天时,有人问他:“这东西有什么用?”富兰克林反问道:“你说新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这就是哲学的意义。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人总是表现出一种自由的、原创性的和创造性的思想能力。”

    虽然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但真正获益的或许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国。两次美英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美国的信心。虽然英国可以阻止新机器出口美国,但却不能阻止美国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年轻的美国就已经超越英国,成为最先进的工业国家。在生产领域,美国产品比英国产品更便宜,更具竞争力。美国之所以后来者居上,一是他们充分地学习和改进一切新技术,二是最大限度地扩大生产规模。因为美国劳动力比英国更加短缺,这使美国在机械化方面步伐更大,走得更远。正如马歇尔所说,用机器制造机械开辟了零件配换制度的新时代。

    从钟表到古登堡印刷机,人类进入一个机器时代。从手工制作到机器生产,最大的变化就是利用通用部件进行大规模生产。通用部件和互换技术不仅是机器时代的最大特色,也是大量生产的前提。

    1720年,法国枪支制造商勃朗生产了1000支步枪,并把各部件用不同的箱子装起来,可以随机抽取部件组装成枪。就这样,勃朗每年为拿破仑生产的步枪达10000支。然而到了1806年,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政府却取缔了这一生产模式,因为通过这种无技能的劳动,枪支制造商将摆脱帝国的控制。以至于半个世纪后,当法国人听到“美国模式”的互换技术时,完全当作天方夜谭。
 
    

    伊莱·惠特尼在他14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使用机器大量生产钉子,后来他发明了改变世界的轧棉机。然而,惠特尼对美国社会“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大量生产替换零件的概念”,这“比他发明轧棉机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发明轧棉机的技术只限于单项产品”。
 
    1798年,急于摆脱债务的惠特尼从美国联邦政府承接了1万支滑膛枪的制作任务。当时的枪支制造仍是全手工制作,依靠熟练的工匠对每一个部件进行定型、锉磨、抛光和全面修整,最后装配成一支完整的火枪。惠特尼完全颠覆了传统工艺,将枪机分解成若干部分,用专门设计的模子或机器加工制作相同的部件,“就像用铜雕版印出的印刷品一样”,最后只需少量人工将各部件组装到一起。他进一步发明制造了生产枪机部件的机器,包括设计并生产用来切割金属的第一部铣床;他还“制造了一些模具和夹具,使工人在手工制造时有所依据,也省去了最后的装配功夫”。他所设计的利用动力传动机具生产的部件之间的误差非常微小,“以致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

    1801年,惠特尼带着10支滑膛枪来到华盛顿。当着杰斐逊总统的面,惠特尼将枪一一拆解;然后蒙上眼睛,将混杂在一起的部件重新组装成10支枪。杰斐逊总统赞叹道,惠特尼“发明的不仅是机器,而且是新方法所采用的工序”,因为“只有机器,以它们不变的形状和规格的切割,才能生产可替换部件”。

    惠特尼生产的滑膛枪获得极大的成功,以至于“15年中,新成立的陆军军械部在所有契约中都指定要这种式样的轻武器装备”。 对于当时严重缺乏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的美国来说,惠特尼“标准化”生产理念,无异于一把打开经济枷锁的钥匙。各行各业竞相采用惠特尼的标准化制造方法。层出不穷的专用机床使制造业主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大量生产工艺复杂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高精度的制造机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可能因为轧棉机的教训,惠特尼放弃了所有的专利,也包括他发明的铣床;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向来访者演示他的机器和设备,耐心地讲解技术细节,这使标准化生产模式迅速传遍美国。惠特尼的示范被认为是美国制造体系诞生的标志,历史学家布尔斯廷把它尊崇为“工艺革命”,惠特尼因此被誉为“美国规模生产之父”。

    到19世纪60年代,美国制造业主已经用机器取代了手工制造的各个基本生产环节;他们用这些机器(机床)以较低的成本大量生产工艺复杂的机器。随着机器的广泛采用,美国后来者居上,从英国手中接过工业革命火炬,成为世界工业的领跑者。
 
    三
 
    美国内战前夕,惠特尼播下的种子已经结出丰硕的果实。英国人惊讶地发现,美国工人一天内能装配50支枪,而英国工人只能装配2枝,相差25倍。惠特尼历史性地开创了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先制造标准的、可替换的零件,然后以最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

    一个世纪后,另一个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线”:将汽车零件运送到装配工人所需要的地点的环形传送带,这是现代工业“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惠特尼面对的只是一支结构简单的滑膛枪,而亨利•福特面对的却是极其复杂的汽车。

    从卡尔·本茨和戈特利普·戴姆勒先后发明现代汽车,短短20年时间,汽车作为一件最为完美的机器,迅速成为富豪新贵必不可少的座驾。如果说谷登堡开创了印刷时代、瓦特开创了蒸汽时代的话,那么福特则开创了一个“大规模生产时代”和“汽车时代”。

    虽然福特并未发明流水线或者汽车,但他无疑是一个具有平民精神的开创者,使汽车成为一个普通的交通工具:“它的价格如此低廉,有较好收入的人们都希望拥有一部,在上帝创造的广阔空间里与家人共享欢乐时光。”

    1864年,福特出生后第二年,平炉炼钢法问世,现代钢铁时代拉开序幕。在汽车刚刚问世的1879年,这个16岁的农村孩子来到底特律打工;24年后,福特创建了福特汽车公司,工业史上的福特时代开始了。在A型车的基础上,福特先后又开发出了N型车和T型车,技术更先进,质量更可靠,价格更便宜。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及型汽车——T型车,为“装在汽车轮上的美国”立下了不朽功勋,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福特称T型车为“万能车”。它成为廉价可靠运输工具的象征。福特T型车推出的第一年就成功售出近万辆,创造了一个销售神话。

    亨利•福特的产业革新如同一场风暴,重组了美国汽车业,大量从事单件生产的工匠进入大量生产的流水线。福特如同一位英雄般,给无数没有多少技术的普通人带来了高水平的生活。
 
    

    据说流水线来自福特儿时的一个梦想,“我曾经无休止地一边挪动一边耕田,其中的劳苦我深有体会,小时候就在想一定会有更好的办法来进行这种劳动”。
 
    在组装T型车的过程中,福特使用复合的装配台,每个装配台都有不同的任务,工人在不同装配台间移动作业。这样的流程减少了装配时间,每个工人只需熟悉掌握一个装配任务;这使工人完成一个任务的时间从8小时30分钟降低到2分30秒;紧接着他又创造性地使用了移动装配线,工人在原地工作,传送带将车辆运到他面前,以节省工人们在装配台前移动的时间,组装一辆汽车所耗费的人工下降了88%。海蓝帕克工厂生产一部汽车所需时间只有24秒,数年后更是降至10秒;每天产量达到800多辆,每辆汽车的价格由850美元降为不可思议的310美元,这使T型车比别人几乎便宜一半。

    在福特疯狂的设计下,现代批量生产由此诞生。一位参观过流水装配线的人曾形象地说:“我想到了一只孵化器孵出了一大批小鸡来。”

    如果说流动的装配线引起了一场工业变革,那么5美元的日薪及其蕴含的哲学则引发了一场社会变革。这也是马克思所不曾料到的。

    马克思认为,在原始资本主义制度下,“无论是改进机器,或者在生产上应用科学,改善交通工具,或是新辟殖民地,或是向外移民,或是扩大市场,或是自由贸易,也无论是这一切结合起来,都不能消除劳动群众的贫困。”但在福特看来,“一个人或者一小撮人聚敛财产是无益的,因为这常常会伤害他人的利益”,也“没有理由将巨大的财产传给后代”。

    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将工人的最低日工资从每天2.34元猛然上调为5美元,这是当时同业薪水的两倍,此举后来被称为“5美元工作日”。工人薪水翻番的声明公布不到一星期,福特汽车公司就收到了14000多封求职信。在提高工资的同时,福特还将工人工作时间从9小时下调到8小时,开创了三班轮休工作制,人休息机器不休息。高工资与短工时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福特此举震惊了全世界。他认为,既然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汽车,就应当让更多的人拥有它;如果员工们能够买得起的话,就可以卖出更多的车。在福特眼里,每一个员工不仅是生产者,同时也应当是消费者,“降低薪水就是降低顾客的数量”。

    很早以前,福特萌发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为每个人提供一辆买得起的汽车,从而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这个当初看起来近乎荒诞的梦想在机器时代迅速变成现实。
 
    

    在高度分工高度机械化的福特体制下,特殊的模具取代了工匠的技术,压床取代了钣金工。工人即使没有完全被机器取代,但任何工人几乎都可以很容易地被其他人替换——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总装工人只需要5分钟。“车间第一线的工人只是整个生产系统中可以任意更换的一个部件。”在福特强大的机器面前,罢工失去了力量,工会溃不成军。
 
    当大量生产方式的工厂采用了自动化机器以后,对工人的需求还在逐年减少。“一个普通工人的工作是不需要他进行思考的。”福特在自传《我的生活和工作》中说,生产T型车需要7882个独立工序,其中只有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全的人”;对于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的人来做,2637个可由一条腿的人来做,2个可由无手的人来做,715个可由独手人来做,10个可由盲人来做”。

    福特的这场机器革命减少了工人,也减少了生产一辆汽车所需的工时;生产的汽车越多,每辆汽车的成本降低得越多。到了1920年代初期,福特的T型车产量达到最高峰的200万辆,而售价却降低了近2/3。到了1927年,福特汽车托拉斯的铁矿砂在早上8点从外地运进工厂,28小时后便已经变成汽车出来。当年的福特T型车从500多元降到290元,几乎打了个五折,普通工人用两个月的工资就可以拥有一辆福特车。

    福特汽车完全改变了人类自从驯化马之后几千年来的传统生活。汽车将农民与城市连为一体,农业生产急剧增加,城市化步伐突然提速。汽车改变了城市规划,改变了家庭生活,将更多的娱乐活动带到户外;甚至在伊斯兰世界,它成了改变妇女地位的媒介。这与谷登堡改变了北欧的宗教信仰、火炮改写了中世纪城市格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1863年,福特离开农村来到底特律时,美国每8个人中有5个住在乡村;1947年,83岁的福特去世时,美国每8个人中有5个住在城市,正好打了个颠倒。

    福特紧紧把握住了20世纪初美国消费主义盛行的机遇,以流水线生产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价格。大批量生产的福特车占据了近一半的美国汽车市场份额,福特执全美汽车业之牛耳,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王。一时之间,T型车成为美国社会的经济支柱。在T型车投产的19年里,仅美国一地就销售了15007033辆。毫无疑问,是福特为美国安上了轮子,使美国率先跨入汽车时代——美国的汽车拥有量占当时世界80%以上。
 
    

    如果说汽车还是通用机器的话,收割机就是农业机械专业化的成果。
 
    在19世纪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无论在世界的哪里,机器都还是稀罕之物,大多数人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唯一的工具就是锄头、铁锹、槤耞、马拉犁或者牛拉犁,还有手推车。在麦考密克收割机问世之前,美国农业生产一直都是沿用古老的耕作方式。

    和惠特尼一样,麦考密克的父亲也是一个拥有1200英亩土地的农场主。当时小麦种植面积并不是很大,因为小麦成熟后收割的时间非常有限。收割太早籽粒没有成熟,太晚则籽粒易落,只有短短数日适宜收割,因此中国农民将三夏大忙称为“虎口夺食”。在完全手工条件下,一个人用镰刀每天只能收割1英亩小麦,所以当时种植小麦的面积受到参加收割的劳动力限制。

    麦考密特把小麦收割的过程分解成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对应一种机械装置,这些机械装置共同组成一套完整的收割机器。他终于设计制作出第一台由两匹马牵引的联合收割机,其收割效率超过了30个人工,这是联合收割机研制的重大突破。此后,麦考密特一直致力于联合收割机的改进和制造,他生产的联合收割机供不应求。他的大型联合收割机由40匹马牵引,收割幅宽达30米,收割机上还装有麦桔打包装置。在1851年的首届世博会上,麦考密克的收割机先是遭到嘲笑,“这是飞行器、手推车以及四轮马车的混血儿”;但经过麦田试验后,《泰晤士报》称赞道:“美国收割机是国外对我们突破先前知识最有价值的贡献。”

    世博会后的5年时间,麦考密克收割机就售出5000台。有了收割机,一个人一天可以收割8英亩的小麦,美国从此成为世界的粮仓。只有那些从未干过艰苦农业劳动的人,才会小看农业机械的伟大意义。1855 年发明的脱粒机比一个人手工脱粒的速度快120倍。科学技术解放了人类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使农民不再成为苦役犯的代名词。

    1889年,美国人贝斯特制造出第一台由蒸汽机驱动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一天最多可收割120多英亩小麦,其效率是人工收割的100多倍。随着内燃机时代到来,联合收割机终于完善定型,成为大田作业不可或缺的农业机械。收割小麦是农业生产中最辛苦最劳累的工作,机器的出现改写了这一切。收割机不仅节省了大量劳动力,而且大大减少了一般人工收割造成的脱粒损失。农业机械化突破了劳动力因素的制约,在19世纪最后20年,美国新垦殖的土地面积就超过了英法德3国土地的总和。1860到1900年间,美国小麦产量增加了3倍,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23%,而美国人口不到全球人口的5%。联合收割机的普及和巨大影响出现在二战之后。1939年,芝加哥的外运小麦只有80蒲式耳,10年后这一数字变成了200万蒲式耳,增长了25000倍。

    麦考密克收割机改变了美国农业,不仅大大提高了小麦的产量,解放了大量的农场工人,同时也拯救了战争与饥荒之下世界各地无数人的生命,其中也包括中国人。

    这场开始于100多年前的农业机械化宣告了工业革命的胜利,人们不再是种植小麦,而是“生产”小麦。农业生产率在过去100年中的增长超过新石器革命以来的任何时期,1850年的一个农民只能养活4个人,而今天的一个美国农业劳动力可养活78人。这场机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使1500万美国人离开农场。美国农业经济和乡村经济开始向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转变。
 
    
 
    1912年拖拉机问世。一年之后,世界上第一批由大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拖拉机,就以每天80辆的美妙速度问世。拖拉机从事收割、耕耘、喷药、施肥等许多工作,这使美国许多荒废的土地都得到开垦;谷物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过剩,因而粮食价格狂跌。
 
    谷贱伤农,无数破产的农场主和被拖拉机抢去饭碗的农场工人一起逃到城市。在约翰•迪尔发明钢犁的1837年,美国农业人口占到90%以上;不到一个世纪,美国农业劳动力从原先的75%下降为3%。这些被机器取代的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工厂中的工人。美国农业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拖拉机播种收割,飞机播种撒药施肥,汽车运输。

    在南北战争结束后,虽然名义上奴隶制被废除,黑奴获得了解放和自由,但“100年后,黑人依然没有获得自由”(马丁•路德•金)。20世纪初,90%的美国黑人依然生活在南方地区;他们仍然依靠白人的棉花种植园为生,只不过从农奴变成了佃农,每年将40%的收获交给白人土地所有者。

    自从惠特尼发明轧棉机以来,无数黑人就被从非洲贩卖到这里;跟100年前一样,大多数黑人佃户依然种植棉花。虽然有了轧棉机,但摘棉花仍然完全依靠纯粹的手工劳动,一个摘棉高手一天也不过可摘200多磅棉花;因此常常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也是大多数黑人的主要工作。

    1944年,在密西西比河的三角洲上发生了一件永远改变非洲裔美国人命运的事件。

    新发明的机械摘棉机在此进行了成功的演示,“漆成鲜红色的摘棉机沿着一行行布满白色棉桃的棉花地向前开。每台机器前面安装着一排转动的轴,看起来像一张长满金属牙齿的血盆大口。它前后转动,这些立轴有手指那么粗,在旋转时将棉花从植株上剥离下来,然后有一个真空吸纳器将棉花通过一个管子送到安装在摘棉机顶上的大篮子里。”现场的人们都被这台机器吓坏了,它一小时可摘1000磅棉花,这相当于50个人的工作量。一夜之间,种植园主都拥有了摘棉机,他们不再需要黑人佃户。

    当年因为惠特尼的轧棉机,导致无数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国,成为桎梏在棉花地里的奴隶,如今摘棉机的出现终于将其彻底“解放”;短短30年间,超过500万黑人离开南方农场,奔向北方工业区。

    事实证明,把黑人从残酷的种植园经济中解放出来,机械摘棉机比林肯的《解放宣言》更加有效。这些在100多年前被贩卖到新大陆的黑人第一次不再被美国经济“需要”,“随着自动化的来到,黑人从被压迫的历史境遇中变成一无用处的状态”。遗弃与愤怒引发的社会暴乱在1960年代的美国此起彼伏。“美国人生活的整个结构都必须改变”,这是一个考验美国良心的年代。

    马丁•路德•金成为那个转折年代的标志性人物,他的生日1月15日后来成为全体美国人的节日。这一切就是机器的力量。在真实的历史中,一个小小的技术进步常常胜过无数大人物的雄才大略。
 
    

    战争就是科技水平的较量,也是经济能力的竞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以它无与伦比的生产力挽救了亚国,挽救了欧洲。
 
    1942年到1945年,美国政府花费200亿美元为制造业升级,汽车制造厂被改造成军工厂,用来生产坦克和飞机。生产汽车的福特公司停止了民用车的生产,按照埃德塞尔·福特庞大的战时计划,在不到3年的时间中,福特公司一共制造了8600架四引擎B-24轰炸机、57000台飞机发动机,以及超过250000台坦克、驱逐舰及其他战争用机器。福特公司生产的武器比整个意大利还要多,其密歇根州柳木厂以每63秒一台的速度生产轰炸机。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庞大的工业体系一共生产出6500艘军舰、296400架飞机、86330辆坦克、64546艘登陆舰、3500万辆吉普、卡车及其它运输工具,总重达5300万吨的货船,1200万支步枪、卡宾枪以及机枪,4700万吨炮弹,重达数百万吨的制服、靴子、药品,此外还有其他1000种现代战争所需要的物资。

    西方有一句谚语:“金钱是战争的肌肉。”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始作俑者,美国模式成为盟军赢得二战的重要保证。福特公司、克莱斯勒公司、雪佛莱公司以及其他许多公司,一起为美国赢得了“输出民主的兵工厂”的雅号。

    根本没有造过船的建筑承包商亨利•凯泽按汽车大生产技术造船,他将造船工序重新分解安排,每个人只要掌握一门简单的技能就可以,他甚至雇佣芭蕾舞演员来拉紧绳索。自由号标准货船载重9000吨、部件达3万多个;在凯泽的流水线上,其生产周期从244天缩减到42天,最后只需要4天。

    1942年,美国制造的船只总载重量为1100万吨,但同时被敌军潜艇击沉的船只总载重量为1200万吨;于是1943年,美国将船只生产标准提高到总载重量2000万吨,最后美国胜利了。1922年到1937年,美国只生产了2艘货船,然而战争期间美国共计生产了不可思议的2710艘自由轮。

    “没有美国生产力,就没有战争的胜利”。在付出了3000亿美元、400000条生命的巨大代价后,美国捍卫了人类的自由和尊严。二战之后,拥有核弹的苏联将世界拖入了“冷战”,这个庞大而邪恶的帝国在追赶美国的过程中最终土崩瓦解。
 
    
 
    法国建筑大师科布西耶被西方公认为“建筑界圣人”,他认为现代住宅应该是“居住机器”。1947年,莱维特用大规模生产的方法,在长岛的16平方公里的农场上,为退伍兵建造了17400座房屋。《幸福》杂志说:“没有人会称它们是美丽的、宽敞的或雅致的,……它们基本是相同的,就像福特汽车一样。”

    这些建筑千篇一律,设计得如同兵营,每座房子都建在一块60英尺宽、100英尺长的标准混凝土地基上。因为全面采用电动工具,一个工人一天可以切割出供12套房屋使用的木材。“这等于把底特律的生产线倒了一个个儿。底特律生产线是汽车来回跑,工人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而我们施工是工人在移动,在不同的位置上完成同一种工作。”这些大量生产的房屋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迅速推向市场,将美国带入郊区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们以蒸汽机代替畜力和人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和电动机进一步替代了人力和畜力;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电脑和机器人正在代替人本身。

    近现代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建立在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基础上。英国因抢占了以钢铁和蒸汽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从而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经济体系的主导者;美国抢占了以石油和电器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从而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经济体系的主导者;之后又因为抢占了以信息和计算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致使美国继续保持着独步天下的发展活力。

    从福特的T型车、莱维特的安居房到乔布斯的个人电脑,张扬的平民精神是美国与古老欧洲最大的不同;所谓“美国梦”,就是让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享有,而不只是少数贵族的禁脔。就现实层面而言,生活的民主化常常比政治的民主化更加重要,前者总是构成后者存在的基础。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这一天成为美国诞生的纪念日。对比一些国家,美国并没有选择列克星顿的起义,也没有选择独立战争结束,更没有选择那些徒有形式的国家庆典,而是极其珍视一个文本的诞生。“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者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奥巴马)。从237年前开始,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一直没有变,就是上帝的恩赐,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民主。

文章评论

牛知晚

社会前进的步伐也许会有快有慢,但是一定要进步的!

妮娜

[ft=#346bcb,4,宋体]“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者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奥巴马)。从237年前开始,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一直没有变,就是上帝的恩赐,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民主。 没有这种思想行为就别想超越美国,问鼎世界! 支持智博老师[em]e160[/em] [/ft]

再见旧时光

[ft=#346bcb,4,宋体][/ft]美国梦的核心不在于她是否已经完美,其实她远非完美,而在于她为每个人所提供的机会。她永远在努力克服自身的,有时是全人类的缺点,在冲破局限,往前发展。

刺梅

美国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我们立足发展,谁也别想动摇强大起来的中国!

落尘

看看别人的梦。然后再做做自己的梦。。。[em]e160[/em]

智 之 博

[ft=#3366ff,4,楷体_gb2312]乘飞机有个发现,一般情况下,坐头等舱的旅客会比较安静,而且绝大多数习于阅读,主要还是书。[/ft]

智 之 博

[ft=#ff00ff,4,宋体]迄今为止,敢以国家来“做梦”的只有中国和美国。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美国梦,是一心为民,个人成功。[/ft]

清 香

[QUOTE]引自:智 之 博 于 2013年7月7日 9时26分5秒 发表的评论 引用内容: [ft=#3366ff,4,楷体_gb2312]乘飞机有个发现,一般情况下,坐头等舱的旅客会比较安静,而且绝大多数习于阅读,主要还是书。[/ft] [/QUOTE] 还有一个更为明显的区别是:在美国,目光所及是一片绿色,在中国,目光所及是一片黄色。

婉儿

学习了,受益匪浅!更希望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lala

[em]e179[/em][em]e181[/em][em]e160[/em]

福星

[em]e179[/em] 我很赞赏 “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平、民主。”

神奇

“四大文明古国”、“四大发明”曾经雄踞东方,曾经辉煌。羁绊一个国度发展的不单单是一方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