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字架的“舍己”神学透析后现代处境下个人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教会的影响(修订)
手机日志
从十字架的“舍己”神学透析后现代处境下个人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教会的影响
秦路 Calvin Qin[1]
彼拉多再次出到外面,对犹太人说:“看!我把他带出来给你们,让你们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于是耶稣出来,戴着荆棘的冠冕,披着紫色的外袍。彼拉多对他们说:“看,这个人!”祭司长和差役看见耶稣,就喊叫说:“把他钉十字架!把他钉十字架!”彼拉多对他们说:“你们自己把他带去钉十字架吧!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约十九4-6)[2]
他们把耶稣带去了。耶稣自己背着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名叫“骷髅”的地方,希伯来话叫各各他。他们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和他一同钉十字架的,还有两个人,一个一边,耶稣在中间。(约十九17-18)
耶稣又对众人说:“如果有人愿意跟从我,就应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九23)
因为我曾立定主意,在你们中间什么都不想知道,只知道耶稣基督和他钉十字架的事。(林前二2)
至于我,我绝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借着这十字架,在我来说,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了;就世界来说,我也已经钉在十字架上了。(加六14)
“不以十字架为中心的基督教根本不是真正的基督教”(a Christianity which is not Cross-Centered is not Christianity at all.)[3] 人们不喜欢,也不会喜欢十字架。在基督的时代,人们认为被钉十字架的基督是很不光彩,很愚蠢。可是,不论多么不合时宜,人们只有牢记基督的十字架,才能摆脱现实世界的淫威和历史的法则及其强制。[4] 今日中国教会的光景似乎是非常强调十字架,但是遗憾的却是我们偏离十字架的本质和中心似乎比较远。教会的中心是耶稣基督及他的救恩,而耶稣基督救恩的中心就在于其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工作。当教会偏离了基督的十字架的时候,其偏离神的旨意便是很自然的。而今日的中国教会对十字架的认识,一方面依旧停留在受苦的肤浅层面,另一方面越来越轻视和误解十字架的真义。笔者盼望透过十字架的“舍己”神学来探讨耶稣基督那宝贵、荣耀和永恒的十字架所体现的本质和中心,来辨别、透析和批判今日在中国教会当中日渐高涨的“个人主义”的思想和价值观。盼望今日的中国教会能够回到十字架的面前,重寻“舍己”的十字架神学和伦理,在教会的牧养、教导和生活中,高举十字架、活出十字架。
一、被遗忘的十字架
笔者试着从十字架“舍己”神学的三个面向来分析十字架神学的真义。笔者所要指出的被遗忘的十字架一方面是指被世人所厌恶的、唾弃的十字架,[5] 另一方面笔者更加强调的是当今的教会对十字架的遗忘和误解。[6]
1、顺服
十字架之所以成了基督徒的象征和标记,尽管饱受嘲弄、讽刺,信徒却一直拒绝放弃它而去选择一个较不会触怒人的标志,[7] 这事实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十字架的中心性乃是起源于耶稣基督自己的心中。由于耶稣基督对它的忠诚、顺服,跟随者才会这么不顾一切的紧紧抓住这一记号。[8] 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体现出的,所要表达的,重要的信息之一就是他对天父的顺服。这是十字架的精髓,更是舍己的根源和起始点。耶稣基督的顺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其“道成肉身”的起源,使救恩,使福音成为可能。[9]
福音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耶稣基督上十字架这一事件,他早就清楚的知道。耶稣基督自己如何亲自预言他的受难与受死,耶稣基督如何斥责彼得对他的劝告和责备。(可九31、可八31、太十六21、路九22)马可生动的描写,刺痛了每个时代读这段话的人:
在上耶路撒冷的路途中,耶稣走在前面,门徒希奇,跟从的人也害怕。耶稣又把十二门徒带到一边,把自己将要遭遇的事告诉他们,说:“我们现在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给祭司长和经学家,他们要定他的罪,并且把他交给外族人。他们要凌辱他,向他吐唾沫,鞭打他,杀害他,三天以后,他要复活。”(可十31-34)
福音书中最少八次耶稣预言自己的死。但是他勇往直前,毫无退缩。[10] 尤其当我们看到耶稣基督在客西马尼园那痛苦的挣扎的时候,我们的心又怎能不随之伤痛?
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坐在这里,我去祷告。”他带了彼得、雅各、约翰一起去,就惊惧起来,非常难过。于是对他们说:“我的心灵痛苦得快要死了;你们要留在这里,也要警醒。”耶稣稍往前走,俯伏在地上祷告:如果可能的话,使那时刻不要临到他。他说:“阿爸,父啊,你凡事都能作,求你叫这杯离开我。但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可十四32-36)
我们看到耶稣基督所流露的、所表达的决心和意志。他说,他必须受苦、被否定、被唾弃、死亡。但是耶稣基督因着顺服,他背起他的十字架,为要完成上帝托付他的使命(约十二24)。[11] 十字架带给我们的救恩,是从顺服开始的。
2、放下自我
耶稣基督顺服天父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体现就是放下自我。耶稣基督知道自己会死,因为1、犹太领袖憎恶他;2、经上对弥赛亚的预言(可十四21);3、因他自己特意如此的选择。腓立比书二章的描述非常深刻而又明确地表达出这个真理。
他本有神的形象,却不坚持自己与神平等的地位,反而倒空自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然有人的样子,就自甘卑微,顺服至死,并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9)
这是全本圣经当中,笔者认为描写耶稣基督舍己的经文中最深刻和震撼人心灵的。没有放下自我的顺服不是真正的顺服。基督徒选择十字架作为信仰的标记,若我们想起古代十字架刑罚是何等恐怖,这件事就更令人惊异了。我可以了解为什么保罗的“十字架信息”对于当时许多听众而言是“愚拙”的,甚至是“疯狂”(林前一18、23)的一个神志清醒的人怎么可能去拜一个死人为神?何况这人已经受到审判,被处以最羞耻的极刑。死亡、犯罪、羞耻,已经让这人一文不值,如何谈得上崇拜?[12] 若说罗马人认为十字架之刑过于恐怖,犹太人也有同感,但是理由却不一样,他们视“木头”与““十架”相同,因此绞刑与钉十字架同等。他们认为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是被咒诅的(申二十一23)。[13]
马太福音二十七章40节和42节是笔者认为,耶稣基督在世间遇到的最大的试探:“如果你是神的儿子,从十字架上下来吧。”、“他救了别人,却不能救自己。如果他是以色列的王,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他”。耶稣基督完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证明他自己。笔者相信,耶稣基督如果当时从十字架上下来,当初一定很多人跟随他、相信他、拥戴他,但是,耶稣基督没有!他完全地放下他自己!意思是:“如果耶稣基督要救别人,他就实在不能救自己!”[14]
十字架带给我们的神学,是放下自己的神学。在每个时代,人都是不愿意放下自己的,但是我们在耶稣基督和他的十字架上,看到,何谓真正的爱,何谓真正的顺服,是完全放下自己的爱,是毫无保留地放下自己的顺服。
3、服侍他人
耶稣基督在世上,心所系的,不是自己如何存活,而是如何为人舍命。[15] 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展示给我们的是将自己的生命全然摆上,只为服侍他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目的是为了救赎我们、代替我们。他来并非是要作政治上或宗教上的弥赛亚,他来是受难,是为别人舍命![16] 很多人批评或者反对耶稣基督救赎的“代替论”,为此笔者深感震惊。我们很熟悉以赛亚书中有四至五篇的“仆人之歌”,这几段经文合在一起,形成的是“耶和华受苦仆人”的一副完整和生动的图画。[17] 耶稣基督的受苦是顺服上帝的旨意,是放下自己甘心受苦,更是为了服侍拯救罪人而受苦。这样的服侍是需要付出的,是需要受苦的。耶稣基督为了这服侍,付上的不单单是洗脚、不单单是讲道、不单单是医病赶鬼,更是付上生命的代价。是代替人类付上了死亡的代价。今日,服侍需要受苦的概念在中国教会不陌生,尤其是在家庭教会当中,“受苦”和“服侍”似乎处在等同的地位和层面。[18]
十字架上,耶稣基督完全和毫无保留地舍弃自己。这成为福音的本质和来源,也成为十字架最吸引人的地方。接下来笔者就会探讨,为何如此吸引人的“舍己”的十字架会被人们所唾弃和厌恶,那是因为人都喜欢推崇“自我”而非舍弃自我。
二、当代中国教会的“个人主义”危机
1、被推崇的“自我”
后现代主义实在是一个抽象而又复杂的概念,笔者作大胆而又冒险的尝试将其总结和归纳为“个人主义”的代名词。论到个人主义的起源,笔者认为其起源于伊甸园时代的亚当和夏娃,这自然不必过多论述,而从随后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可见,犯罪和堕落之后的“自我”便成为了人类的头号公敌。从该隐和亚伯我们便可见其端倪。该隐因为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但是他没有从自身出发,反而是高举自我,将责任和愤怒全部发泄在他无辜的弟弟身上。随后人类就陷入了不断膨胀的自我当中,巴别塔事件是一个明显的体现。[19]
当代中国社会的个人主义实在浮夸到了令人乍舌的地步。这些表现和迹象遍满全地。中国社会的个人主义高涨笔者认为是因为受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适者生存的理论,加上共产主义的思想影响,使得人变成了工具,变成了和动物机器没有多大差别的群体。使得人本质上存有的自卑感不断的扩大,直到这种影响的过激,引起了一股反方向的“人类潜能”运动。其口号充斥着我们每日的生活,“作你自己”、“表达你自己”、“实现你自己”、“超越你自己”。这种运动造成的错觉是:人的潜能是无穷的、人的理性和智慧是无限的。当然这样的运动和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远不止这些,它带来的影响就是把人自己当作人生的中心。个人主义的困境就在于其自我的失落和身份的迷失。当我们把我们生命的主挪开自己登上生命的宝座的时候,我们只能够看见和发现自我的不堪,但是我们却羞于承认。[20] 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这样的思潮,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今日的中国教会。
2、教会领袖的个人主义危机
教会领袖常常顾及的、思考的、维护的,是我在教会的地位、名誉和权利。每个人天生而来的骄傲、自负、嫉妒极深地影响着今日的中国教会领袖们。就像加尔文说的,:“除非人先仰望神的面,并谦卑自己,否则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我们总是自以为义、正直、聪明和圣洁,这种骄傲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21]我怕今日的教会领袖们陷入了非常严重的自我为中心的陷阱里。很多时候这个陷阱表现得非常明显,很多时候隐藏得却非常之深,不易被人发现。比如我们殷勤地侍奉,迫切地祷告,努力地作工。这些侍奉的背后常常是否隐藏着深刻的“自我”呢?
后现代的人把神赶到边缘地带,并把自我抬高取代神的地位,从而点燃了人的傲火。他们只在自我里找寻意义和道德标准。自我被赋予绝对的权威,因为自我和世界并没有实质的关联,所以只好独自承担一切。当自我在它所必须扮演的功能的重压下勉力前行的时候,精神上的疲倦出现了。接踵而至的紧张、焦虑、迷惑已经成了现代精神的招牌。[22] 这样的情况,在今日的中国教会领袖当中,实在是令人担忧。中国教会时常出现的纷争、不合或者混乱,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会领袖的“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在神学上、教义上的狭隘;利益、权力上的自私。
3、信徒们的个人主义危机
信徒的“个人主义”倾向体现在对信仰的功利性的认识,信耶稣,我能够得到什么、上帝能够给我怎么样的恩典和祝福。在后现代主义的宗教观念里,真实不是客观不变的,而只是宗教信仰的概念,命题真理(prepositional truth)是过时的,取而代之的是个人性的、主观性的神秘经验。[23] 我们的信仰已受到后现代主义严重的影响,我们的敬拜中心已经从神转移到了我们自己的身上。这从很多的中文诗歌中可以初见其端倪。更多表达自我的感受,更少表达对神的敬畏和赞美。自我为中心的根源我们可以定性为罪。罪使我们以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来蔑视他的权威,弃绝他的真理,挑战他的主权。罪使我们想挣脱他的主权,切断他对我们的掌管,并拒绝让他成为神。因此,它使我们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自己的目的生活,使我们除了自己以外,不向任何人负责。[24]
在基督教世界和教会里,本该按照神的视野来看待一切的问题。在以神为中心的视野,人生的一切事是根据神所提供的角度来了解;而以人为中心的视野,则是根据堕落的人性所提供的来衡量人生的一切事。人按照本性是为自己活的,这是人类的悲剧,人类以各种方式为自己活,人的自我意识,随时想到自己,观看自己,论到自己,这些会产生自欺、自傲和自高自大![25]
4、教会群体性的个人主义危机
教会群体常常也会陷入到个人主义的危机当中,教会所思考的所要努力的,皆是我的教会的利益和未来,缺乏长远的国度性的眼光。教会整体的自我意识的强盛,是由于以上我们所讨论到的领袖和信徒的个人主义的高涨,带来今日的中国教会小到只顾及自己的堂会,大到只顾“中国”的教会,我们缺乏的是普世的眼光。这样的观念和后果是中国教会的自大和自我膨胀。我们所祈求的、所祷告的、所盼望,只是“我的教会”的复兴或者“中国教会的复兴”,常常忽略了“神国”的复兴,甚至过分的是,有些时候,我们将“中国教会的未来”错误的理解成了神国的未来。
三、高举十字架
1、重寻十架真义
十字架不仅仅革新我们对神的态度,也改变和更新我们对自己的态度以及我们对待教会和这个世界的态度。十字架的门徒不单是认识十字架的门徒,更是天天背起十字架、活出十字架的门徒。若将十字架从基督身上拿走,那不是真正的完全的基督;同样,若将十字架从基督徒的身上拿走,他就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如果没有福音,我们的自我形象建立在达到某些标准之上——不论是我们自己的标准还是别人强加的标准。如果我们达到这些标准,我们就有信心但不谦卑;如果我们达不到这些标准,我们就谦卑却没信心。只有在福音里我们才能既极其大胆又极其敏感和谦卑,因为我们既是完美的又是罪人![26] 十字架所带出的“舍己”成为福音的中心,亦当成为基督教的中心。当我们的生命不再是以神为中心的,就能够以自我为中心。当我们不能够回到十字架面前深刻的舍弃自己的时候,我们舍弃的就是神。基督教之自我否定是弃绝世界的哲学:我们不属于自己,乃属神。[27]
“至于我,我绝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借着这十字架,在我来说,世界一已经钉在十字架上了;就世界来说,我也已经钉在十字架上了。”(加六14)
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自己呢?我们如何能够放弃自恨和自爱的两个极端,而不致轻看自己或者谄媚自己呢?我们如何听从保罗的劝告“合乎中道”?基督的十字架为我们提供了出路,十字架既要求我们舍己,也要求我们自我肯定。[28] 在我们默想基督的十字架之时,我们绝无可能保持冷静、旁观、疏离的态度。因为不管愿意与否,我们总脱不了干系——是我们的罪把他钉死在那儿。因此,十字架不会奉承我们,反倒会贬低我们的自以为义。我们若站在它面前,我们只能垂首痛悔。[29] 十字架给了我们一个无比清晰而又肯定的神学就是有关舍己、有关顺服、有关受苦、有关服侍的神学。[30] 十字架令人讨厌的地方,就是把人属灵层面的天赋、能力完全抹煞。[31] 钟马田博士指出,若离了十字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行善。十字架是一切祝福的源头,任何人若离了十字架,就不可能蒙福。十字架是打开神心的钥匙。[32] 重寻十架真义,我们必须回到十字架所蕴含的神学当中。[33]
我们的自我中心是根深蒂固的。它使我们毫无理由盲目地崇拜着自己,甚至要迫使神来顺服我们。我们非常愚昧地进行着这些事,好像我们可以比神还要聪明,好像他理应向我们解释。我们似乎很明智地,足够自己来作决策,而他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要来满足我们的需要而已。[34] 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希腊人或者今天的中国人,都有着深刻的自我中心意识,而神最终毁坏人一切骄傲和自负的地方,就是十字架。所以,保罗要我们转眼仰望“那钉十字架的基督。”耶稣呼召我们跟随他,应许我们的不是幸福、成功、喜乐,而是十字架。耶稣告诉我们,这是我们跟随他的代价,你愿意吗?一旦我们选择了跟随,就当全然的将自己舍弃,学习耶稣的顺服,背起十字架来跟随耶稣。
2、顺服跟随十字架
基督徒只有在十字架下方能找到根本的归属。[35] 这个归属一方面是我们作为人的身份,一方面更是我们作为主的门徒的标记。我们既然不属于自己,乃是属于主的,保罗所说的,我们或生或死都是主的人了,是我们生命的方向,指引我们当有的方向。[36] 我们不属于自己,我们的理智或意志都不可决定自己的计划和行为;我们不属自己,我们因此不当寻求肉体的私欲;我们不属自己,我们应当尽量忘记自己和自己的一切。[37] 这个决定一旦占据信徒的心,他就不会给骄傲、自大、虚伪、贪婪、私欲、淫荡、或者其他自爱导致的罪留地步。[38] 就好像自义被律法粉碎一样,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自满也被背起十字架——就是失败、沮丧、困难、挣扎、苦难——所粉碎。[39]
我们所背负的十字架就是教导我们顺服,因十字架训练教导我们行事为人不再照自己的意思,乃照神的旨意。[40] 海斯提醒我们,作门徒的意义和代价就是跟随被钉十字架的弥赛亚:“耶稣在十字架的死亡,是门徒理当跟随的样式。”[41] 作门徒的规范,是要用十字架来定规的。人一旦在十字架的亮光照耀下,就看出那个自我中心的观点从哪一方面说都是可怕的。它是完全错误的、不真实的。[42] 而我们站在十字架之下,唯一能够发出的感慨是:主啊,是我的罪,将你钉在十字架上,而我唯有学习你的舍己,一生跟随你。每一件事都是以十字架为源起的,一个基督徒必然会以十字架为荣。十字架对你而言若不是一切的中心,你就不是基督徒。[43] 你我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唯有在十字架上被定义,人是神所爱的,所宝贵的,但是人,不是中心!罗马书六章6-7节这样说:“我们知道,我们的旧人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使罪身丧失机能,使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因为死了的人已经脱离罪了。”
因此,耶稣基督,那位在十字架上受死而又复活的耶稣基督,就是神的计划,神的彰显,这不是世界的智慧,世界的智慧容不下十字架,但是神的智慧就是那钉在十字架基督。这种十字架丝毫没有虚荣和自负,而是有永恒的价值,会改变生命,将人们带入与永活真神深层的关系中。[44] 十字架的信息将人类全然分为两种:“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对走向灭亡的人来说是愚笨的,但对我们这些得救的人,却是神的大能。”(林前一18)
背十字架的意思是,属灵的生命与受苦、被打败、软弱有关,而不纯是与我们喜欢的“荣耀”的经验相连。[45] 顺服是在十字架下的降服和屈膝,在耶稣基督面前的谦卑和否定自己。
3、舍己的教会
我们的教会需要舍己。教会不是单顾自己的群体,教会不是独善其身的群体。教会需要传道人领袖的舍己。在工厂上,不是忍受苦难,生活简陋,不得安慰叫传道人畏缩不前。有一件更严肃更实在的事将你打倒,那就是传道人必须放弃自己的爱好,放弃自己的一切权利,他必须如耶稣所说的:要舍己!他要放弃他自己![46]传道人所传的,应是神的智慧——十字架的道理,而信徒所追寻的事物和价值,也应该是神的智慧和十字架的真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告诉我们,不要按照世界的标准来衡量教会。[47]
哥林多前书说:“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十三5),这是神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不求自己的益处——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性,也是我们最大的仇敌,因为我们生来就唯独爱自己,这趋向不太可能让我们为了别人的需要而忽略自己的益处。然而,圣经牵着我们的手,引领我们不求自己的益处。[48] 而圣经给我们最大的震撼便是那挂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他,从不求自己的益处。他要求他的门徒们,他要求凡是跟随他的群体或个人,都要背起十字架跟随他!无人特殊、无人例外![49]
舍己的概念还是需要回到基督救赎的计划和层面来探讨。华人教会在救赎论上若不理清思想,不但福音信息会渐渐变质,教会的生活实践,也会逐渐走上功德主义和律法主义。[50] 这表明,今天的基督徒领袖不仅需要教导福音,也必须要教导,福音如何影响日常生活和行为。这种联系不仅需要解释,也需要典范。[51] 十字架的团体基本上是舍己之爱的团体,借敬拜神及服事人表达出来。十字架不断呼召我们来达到这个目标。[52] 在钉十字架之弥赛亚的福音中,带领神的子民始终如一地过基督徒的生活,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53]
“因为我曾立定主意,在你们中间什么都不想知道,只知道耶稣基督和他钉十字架的事。”(林前二2)
他的意思是,他所作的和所教导的都紧紧依靠十字架。保罗坚定的以福音为中心,以十字架为中心。这更加应该是今日中国教会的中心!
结论
十字架粉碎了宗教世界强烈的偶像崇拜:我们无法终止自我的推崇,我们喜爱单单把事奉当作一种职业,更热衷于这种圆滑的技巧。毫无疑问,这样的批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错误的,然而,把它们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种事奉的模式,却与十字架的道理、十字架彰显而易见的涵盖范围,和新约圣经中所描述的十字架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必须羞愧地为着自己转向偶像而认罪悔改。[54] 我可曾想过,我浪费了多少时间在思想自己上?我不断检查自己,修饰自己,观看自己,害怕别人怎么看我。这真是浪费光阴!十字架可以释放我们,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自己。我是否以十字架为你的荣耀?或者,我以自己为荣?或者,我在努力地想要以自己为荣?我努力的侍奉,我努力的操练,我努力的写文章看书,是否是为了更加让人认可我?我真的认识自己吗?一旦仰望十字架,我就会看到自我的本相,我厌恶自己,我祈求主拯救我!他会告诉我,他已经救了我。他死,是为了让我因他而活,因他的十字架而活。我不再属于自己,乃是被十字架上的重价赎买回来的。我此生,唯有为十字架而活!
最后,笔者以两首圣诗作为本文的结尾:
十字架十字架 永是我的荣耀
我众罪都洗清洁 惟靠我主宝血 [55]
每当瞻仰奇妙十架 荣耀之王在上悬挂
平生所爱顿时撇下 昔日所夸今觉鄙下
哦主禁我别有所夸 但夸我主基督十架
前所爱慕虚浮荣华 今为主血甘尽抛下 [56]
文:秦路(Calvin Qin)
附录:[57]
作主門徒
1:
救主為我,流血捨命!
洗淨我罪,成為聖潔!
同蒙應許,唯靠主恩!
2:
求父教我,更認識你!
知曉真理,持守聖道!
遵行主道,直到那日!
3:
主耶穌啊,掌管我心!
謙卑受教,學習耶穌!
溫柔忍耐,聖潔慈愛!
4:
聖靈领我,廣傳福音!
領人歸主,關愛世人!
發光作鹽,榮耀主名!
副歌
作主門徒,作主門徒!
我願舍己,背起十架!
日日跟隨,時時學習!
更像耶穌,作主門徒!
微信:calvinchan777
QQ号:1686417386
QQ群:基督徒爱阅读:315399413
QQ群:释经、解经讲道:305604552
(此群仅限讲道同工加入)
QQ群:探讨中国神学教育:133085359
(此群仅限对神学教育有负担的同工加入)
或者关注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alvinqinlu
(Calvin 秦路 勇守真道)。
或者关注人人网公关主页:“改革宗教义神学”。
目前有这三个公共平台供我们可以彼此学习和分享。也欢迎大家邀请有志学习改革宗教义神学的弟兄姐们参加。
所有的平台均只欢迎家庭教会背景的弟兄姐妹们加入。
土豆网的视频大家亦可以关注,会上传一些精选的改革宗背景的讲道、讲座、护教学的视频和一些英文赞美诗和音乐视频:http://www.tudou.com/home/calvinqinlu
[2] 本文所采用的中文圣经的经文,如果未作特别说明,均取自《圣经新译本》@1992,1999,2001,2005版权属于环球圣经公会(香港:环球圣经公会)。承蒙允许使用,特此感谢。
[3] Leon Morris, Glory in the Cross: A Study in Atonement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66), 6.
[4] 莫尔特曼,被钉十字架的上帝,阮炜译(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1994),13。
[5] Leon Morris, Glory in the Cross: A Study in Atonement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66), 11:”It was a gibbet. It was ugly and cruel and bloody. The modern world finds it completely repulsive.”
[6] F. J. Huegel, The Cross of Christ, The Throne of God (Minneapolis: Bethany Fellowship, 1965), 9.
[7] 关于初代教会为何选择十字架作为教会和信仰的标识,斯托得牧师在他的书中有详细的介绍,请参考:斯托得,当代基督十架,刘良淑译(台北:校园,2003),22-29。
[8] 斯托得,当代基督十架,29。
[9] Michal Green, The Empty Cross of Jesus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87), 34-35.
[10] 斯托得,当代基督十架,32。
[11] 陈济民,十架牧养学(台北:校园,2009),41。另参:卡森,骇人听闻可耻的十字架:荣耀的复活,谭晴译(香港:天道,2011),23:“他受着无可估量的痛苦、难以忍受的羞辱,直到极点。”
[12] 斯托得,当代基督十架,27。
[13] Ronald S. Wallace, The Atoning Death of Christ (Westchester: Crossway, 1981), 18-31.
[14] 卡森,骇人听闻可耻的十字架:荣耀的复活,32。
[15] 斯托得,当代基督十架,37。
[16] 格林,耶稣复活十架,橄榄基金会译(台北:橄榄基金会,中华民国八五年),207。
[17] 斯托得,当代基督十架,436。
[18] 我们看见教会面对的逼迫,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位高高在上的上帝,在十字架上,那位允许我们受苦的神,也曾亲身在基督里受苦,并且今天依旧为我们的缘故与我们一同受苦。但是笔者担心的是,中国教会长期以来强调的“受苦”的概念和圣经当中的受苦尤其是十字架上的受苦,有很大的区别。
[19] 有关“个人主义”的起源和具体的论述请参考笔者的神学学士毕业论文:秦恩光,从以弗所书的教会透析当代中国城市家庭教会的契机和危机(玛琅:东南亚圣道神学院,2013),65-75。
[20] 但是个人主义遇到的危机和困境就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是十分讽刺和尴尬的。就好比一个人单独住在荒岛上,在自然界的某些规范限制内,随己意而活,但如果多住一个人而要相安无事的话,他们就不能完全的各随己意而行了。试着想象,当两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同时被放在一条架在激流上的窄桥上相遇,而彼此都要过到对岸的话,会发生怎么样的情形?这就是你和我今日所要面对的世界和困境。
[21]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翻译小组译(台北:加尔文出版社,2007),扉页。
[22]卫尔斯,孤独的神:后现代的福音派信仰危机,吕素琴译(香港,天道:2003),98。
[23] 麦凯伦,解毒后现代,南南南译(台北:校园,2003),245-246。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