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子结构与分类

个人日记

 
领子结构与分类
第一节  衣领的分类 
一、关门领
1. 单立领:只有底领没有翻领的一类衣领。如中式领、学生装领等。
由底领和翻领组成的一类衣领

 

底领较高,而围于人体颈部的衣领

 

图片

2. 翻立领:由立领作底领,翻领作领面组合而成的一类衣领。如衬衫领,中山装领等。


图片

3. 连衣立领:领子前端的一部分与衣身相连的一类衣领。

 

图片

 

3. 连衣立领:领子前端的一部分与衣身相连的一类衣领。

 

 

图片

5. 坦领:后底领领高在0.51cm,前底领近乎为零,领子平摊在衣身上的一类衣领。

图片

二、驳折领

由领子前部及衣身组合的一部分共同翻折形成的敞开式的一类衣领。其底领可相连,也可分离。

图片

 

三、花式领
直接在衣身领窝上造型的一类衣领

图片

四、衣领结构线名称

衣领各结构线名称。其中a-底领宽,b-翻领宽。

 

 

图片

五、领窝线结构

若基本领窝线的大小用L表示,根据人体颈根部的几何形态,并保证在样板缩放时领口不走样,经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基本领窝线的制图条件为:

前领窝:前领口深=2L/10

前领口宽=2L/10-0.7cm

弧外对角线MN=2/5前领口宽

后领窝:后领口深=L/20

后领口宽=2L/10-0.5cm

弧外对角线=4L/100

 

 

图片

 

第二节 立领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一、设计方法
(
审视效果图,确定领子的立体形态及各部位尺寸

 

 

图片

若领子的上口围度为L2,领座线(下口线)围度为L1,根据上下口线的围度差可分为:

垂直型立领 L1=L2 α1=α2=90°

内倾型立领 L1> L2 α1>90°α2>90°

外倾型立领 L1<L2 α1<90°α2<90°

(做出衣身上领窝线的形状,测出其大小,作为装领线的设计依据

 

 

图片

 

 

图片

(做出相应的立领结构

立领结构图的绘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独立制图法。它是根据立体着装效果,领上下口线差,凭借经验,确定装领线的翘度或弯曲度的大小及位置,具有简便、迅速的特点。另一种是依靠前衣身的制图方法,它更有助于了解立领与衣身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成型后的细部形态。


二、独立制图法
(
垂直型立领(L1=L2 、α1=α2=90°)

图片

 呈圆柱体,领上口线长度与装领线相同。结构制图时只需画出长=前领窝+后领窝,宽为立领高的矩形即为立领的结构图。


()内倾型立领  L1> L2、α1> 90°、α2>90°)

 

图片

 

(外倾型立领  L1<L2 、α1< 90°、α2<90°) 

 

图片

从以上的分析中了解到,立领的装领线是制约领型的关键,起翘量和弯曲程度的大小、位置可以做不同造型的选择。它的变化也揭示了翻折领、坦领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律和内容。且这种方法对于较成熟领子的结构制图具有简便、迅捷的优点。但对于新领型,这种设计方法就要根据反复实践而得出的经验将其逐次修正到最佳状态。因此这时采用依靠前衣身的作图方法可操作性会更强些。


三、依靠前衣身作图
(
作图步骤
1
 据效果图将衣身上的领窝线修顺 
2
 确定领基圆


 

 

图片

 

3 定领切点,过领切点作领基圆的切线 ①,确定领肩同位点②、领弯线③。

4 确定领座转折点④,调节领肩同位点⑤,在领弯线上确定领座中点⑥。


5 画顺装领线⑦、领中线⑧、领止口线⑨、前领线⑩。

图片

(做图分析


1 切线

 

 图片

一般情况下,领切线越靠近上限,装领线与领窝线重合的部分越多,成型后的立领前倾角越大(趋向180°)。若领切线越靠近下限,装领线与领窝线重合部分越少,成型后的立领前倾角越小(趋向90°)

2 领弯线

Y值的大小将决定领后侧倾角大小。Y值越大,α2越接近180度,Y值为零;α2接近90度,Y值为负;α2小于90度,成型后的立领分别为内倾、垂直、外倾状态。Y值的取值范围可控制在-Δ≤Y10-a

四、立领结构设计实例

 


1.直角型立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三节 翻折领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翻折领是翻领部分与底领部分连成一体的领子。根据其外部轮廓线的造型和立体形态,可以设计成各种领款。但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领口线前部形状为弧线型。

图片

另一种领口线前部形状为直线型。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