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不得苦

个人日记

      小时候,我喜欢去爷爷所住的老屋玩耍。他是个口才极好又颇具威望的人,村里几乎所有老人都爱上他那里举行“坐谈会”,不分白天黑夜,老屋总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没有人会注意我,他们更不会想到当他们不厌其烦又语重心长地感慨着:“啊,做人有什么意思呢,辛苦追求一辈子,精打细算一辈子,明争暗斗一辈子,穷也好,富也罢,谁不是吃得三餐饭,睡得一张床,到头来每个人都要走,却没一样能带得走……”的时候,角落里有一个安静的小孩已经接受了他们在不经意间所给予的关于生命意义的启蒙。

        在这个世间,没有一朵永开不败的花,没有一片永不飘落的树叶,没有一场永远不散的筵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道理通俗得没有任何悬念,可是站在生死旅途的中间,人们被近乎真实的过程忽悠得六神无主,人人都以认真执着的态度去追求错误虚幻的东西,为了忙于更好地生存而放弃更平实的生活,却不知道“忙”其实意味着心的死亡,所有痛苦皆由此生。

        曾经有朋友问我:佛教讲人生八苦,哪一苦才是核心?这个问题有多种回答,但我们一致认为:求不得苦才是人生最大的苦。渴望青春永驻的人无法抗拒衰老,想要健康长寿的人必须面对疾病和死亡,相亲相爱的人终将分离,害怕聚首的偏偏狭路相逢,希求抬举的常常遭遇怠慢,梦想富贵的往往穷困潦倒。我们内心的焦灼郁闷、委屈愤怒、忐忑不安全部源于我们对事物的预定要求无法得以实现。

         朋友说:在这里,我可以过和你一样最简单的生活,但是步入社会,我没有办法不去竞争和攀比,不是为了享受,是为了得到尊重与认可,不想做一个孤独的另类。如果你离开寺院,走在人群里,你真的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说法吗?你不害怕别人对你的轻视和排斥吗?

        我说:我当然可以不在乎。对于一个出家八年,几乎每天都在串习空性思想的佛教徒而言,这根本不是难事。信仰的力量让我独自走在人群里从来不觉得孤单。要知道执着别人的想法与单纯地执着名利一样可怕,更要紧的是,别人的想法不一定正确。至少我不认为钞票越多、地位越高的人越值得尊重,只有具备道德与智慧的人才是我所欣赏学习、恭敬膜拜的对象。而在你以及和你拥有同样价值观念的人看来,要得到尊重与认可的方式是必须在吃穿住用上比别人更好,身材相貌、学历工作、家庭人缘绝对不能比别人差,那么一旦事与愿违,痛苦随之而来。即便称心如意,又唯恐好景不长,总有绵绵无尽的忧虑紧紧缠绕着心灵。

        佛在《无量寿经》中说: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意思是说:一切众生对于田宅眷属财物,没有的时候,想争取;拥有之后又害怕失去。有了这样,又觉得少了那一样,总想跟别人看齐相等。刚刚拥有了一些,又担忧会有意外的灾难,比如水灾的漂流、火灾的焚烧、盗贼的劫夺、怨家的消散、债主的磨灭。

        可见人们追求快乐,却与快乐背道而驰。一辈子为了一套房子、一辆车子、一个孩子,就可以让我们不惜将人生透支。而对财、色、名、食、睡的贪欲以及对权利、地位的追求通通将我们的人生导入困境。欲望越重,痛苦越深。如此说来,我们是不是应当放弃世间所有追求呢?其实也不尽然。因为空性,名利或者权势本身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如果名利和权势能够更好地利益众生,如果你有足够的把握不会迷失方向,那你何必偏执地封杀抵抗,努力进取、欣然接受有何不可?

http://user.qzone.qq.com/935933002/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add转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