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第一桶 (3) 家有美食手擀面

笨笨美食


图片

图片图片



下图:2000年2月23日    齐鲁晚报    美食版   财富导刊

 图片

     稿费70.00元
    字太小, 我来码遍大字。
             家有美食手擀面 

     在我家的餐桌上,手擀面独领风骚。    
     说来话长,手擀面还是我从娘家带来的专利产品。自从嫁给广东佬后,这手擀面也随我来到新家,每逢吃手擀面,自小生长在广东、吃着潮州菜长大的老公便会不断地说出一连串“面食好吃”,整个一副叛徒模样。
      记得我十来岁时,母亲就手把手教我手擀面。那时,面粉质量差,除“八一粉”就是全麦粉,就那样的面粉,也是按定量、按比例供给,在那年月,手擀面简直是一家老少改善生活的重要标志。天长日久,我掌握了手擀面的全面技艺,成为擀面老手。
      先说和面吧。首先以1斤面3两水的比例把面、水揉搓成一个较硬的面团团,这期间不妨要实行“三光政策”,即手光、面光、盆光。虽说面光,面团也不是太光,此时需要醒面:把面团置于面盆内,盆口敷一块潮湿的笼布,等两小是左右,再在面案上把面团揉个溜光。光是揉得一个溜光立体的硬面团是不够的,这时需双手叠放,在面团上用力往下按压,力求把个圆圆的面团压成圆圆的厚面饼,方可持面轴擀面。
      擀面也有学问,先是用面轴,在面饼半径以外的任何一方用力向外圆轧去,然后每转动面饼20度--30度。再作重复动作,直至使这厚面团轧成尚能卷在面轴的面片,然后从身体这边的面边卷上面轴,双手用力往前滚动面轴,也同样每转动20度--30度为一轮,使面片轧得又大又薄又圆。在擀面的同时,加洒一些干面粉,勿使面片粘贴在一起,直至把个大圆面片擀至1--2毫米厚度,再加洒一些干面粉后由面轴全部卷起来,双手持轴,稍稍抬起,转动面轴使面片徐徐下落,呈前后6--7厘米宽,双手做前后摆动,最后使面片堆积成型,方可切面。
    切面也有另一切法,即把整个面片卷在面轴上,刀尖自一头起至另一头止,一刀过来,刀尖切透面片至面轴,使面轴上的面片成为长方形面片一叠,然后再切细条,前者用于薄宽条,后者用于厚窄条,也叫“四楞滚子”。以市场应时蔬菜为主菜,花生油、葱、姜、盐炒锅,加水,待水费时,入面条后开锅三分钟即出锅,一碗碗手擀面,便热气腾腾的端上了餐桌。
     眼下,尽管机制宽面条,二细、挂面、现代食品方便面、碗面,还有洋货空心面,汤料作料品种繁多,味道齐全更有三鲜、牛肉、香辣等不胜枚举,怎么就喝不出手擀面的原汁原味的面香味来呢?所以,有时兴趣来了,我还将和面的水加盐、味精擀制,直接置于清水煮,放几片菠菜叶,食之口味不一般。有时也在水里加放一些白糖,做一次甜面条,调剂一下早餐。有时,打两个鸡蛋和面,擀制的面条也滑爽细腻有嚼头。
     在擀完面片时,我时常腰间扎一围兜,手持擀面杖,这间问儿子,那间屋问老公,“是吃薄宽条,还是四楞滚子”?老公报一微笑:你看你活脱脱一个打手。瞧,多年的手擀面里还有着另一番情趣哩。
     

文章评论

笨笨(不聊天)

登报几天后,有好友拿着报纸来找我,指着“家有美食手擀面”几个字说:你看!还给你闹了大字呢!

丫丫

最喜欢看您的博客,每次看过都感觉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感恩。

笨笨(不聊天)

当年邻家男孩10岁多,缠着他妈买擀面杖!如今大学毕业后,工作了好几年啦!

绿肥红瘦

朴实生动的语言让浓浓的亲情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