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佛
个人日记
                                                                                                    续3
长琴与丈夫同庆开了离婚证,一时却不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去,她不想回娘家,虽然嫂子平时对她不错,但她还是想避开亲人们,她想到了寺院,她想出家,那天在庙会上看见哪两个师父,她就感到寺院是自己的最好去处,反正自己也不会生孩子,再嫁人也会遭人嫌弃,但她又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剃头做尼姑。一辆小公交停到她跟前,司机探出头:‘明镇,走不走?”眀镇是自己的娘家,长琴本能的答道:“走。”
嫂子听了长琴的叙述,一拍屁股道:“你就这样自己悄没声儿回来了?当初你也是他同庆敲锣打鼓的娶走的,说不要就不要了!让你哥去,找他要个说法。便宜他了!” 长琴斜倚在沙发上,闭着眼睛,任嫂子数落。她现在很后悔这么快就跟同庆离婚,至少应该再拖一拖缓一缓,没准老换根本就没怀孩子呢,想什么都晚了,现在只有出家这一条路,长琴再也不想伺候男人了。
傍晚,哥哥从同庆家拉回半三码车断码的杂牌子运动鞋,外加700块钱 。哥哥问长琴要鞋还是要钱,只能挑一种,嫂子在一旁说:“要不是你个哥哥你什么也捞不着。’长琴闭着眼不说话,嫂子说:"看你也没心情做生意了,鞋子给我们吧,我跟你哥哥到集上好歹成个钱就算了。钱你拿着,缓一阵子,有合适的再走个人家,在他同庆家不生孩子,没准再找个人家,闺女小子一大片呢。"
长琴对嫂子说:"嫂子,容我歇几天,我有打算。'
第二天,长琴揣着那 700块钱来到仰光寺门外,她也不知道这里会不会收她,她冥冥中感到有一股力量,牵引着她该到这里来。
仰光寺是一处古刹,都知道好几百年了,但也说不准几百年了,是佛教的女众道场,现存的几座民国时期的大殿寮房已经破败不堪,目前寺院正在原址的旁边进行着复建,里面住着几位 女众师父,平时更多的是一些皈依的居士,他们在帮师父打理着寺院的日常事物,师父们大多数时间,都在诵经打坐做佛事等等。
长琴忐忑不安的来到仰光寺得的门外,她识字不多,门柱上的对联她也不太认识,但是,门口的两个人给她壮了胆。这两个人蹲在寺院大门外的一旁,跟前放着两个编织袋子,里面好像装着什么活物,那袋子在地上一直不停的蠕动着。那两个人看见长琴过来,一个迎了上去:"姐姐。到寺院上香啊?" 长琴看看四周,就自己一个人,明白那人是在给自己说话,就实话实说的:"我第一次到这里来,到里面去用不用带银两啊?"
“你是说烧的那个纸钱啊?不要不要,往功德箱里放真钱就行了。”那人热心的解释道,“姐姐,你第一次到寺院来啊,你真是有福报的人,第一次来就遇见了我们,你看,”那人用脚踢踢跟前的编织袋子,“你看这个,我们修高速公路的时候挖出四只乌龟,养了半年了,我们要换工地了,没法带,你看,你要了放生吧,这也是积德行善的事。”
长琴没听懂那人讲的什么意思,她看着那只蠕动的编织袋问:“什么?这是什么?什么是放生啊?”
“放生就是把人逮着的动物放到它该去的地方。这样说吧,就是比如鱼吧,本来要送到饭店宰杀掉做菜的,你买下来,把它送到水库里了,放了它一条生路,这就是放生。”
长琴惊讶的第一次听到放生这一回事,她盯着那人,希望他再讲些什么她不知道的,那人看出了长琴的疑惑,又耐心的给长琴讲起放生的种种好处。
长琴正听得入神,寺院的门吱的打开了,里面出来一个老年妇女,她冲着正在侃侃而谈的那个男人道:“走走走,谁让你们在寺院门口卖乌龟了?寺院不买。快走快走。”
那个两个男人点头作揖的道:“阿弥陀佛,孟居士,您在哪,您看看这乌龟,寺院要是不要,我们只能卖到饭店去,其实我们本来就该卖到饭店,这不是想着这乌龟我们都养了半年了,有感情了,舍不得卖到饭店,寺院师父慈悲,能放他们一条生路就放了吧!”
“不买不买,师父哪里有钱,你们买那么贵,专门到寺院来挣钱,快走吧,没人买,你们爱卖到哪里就卖到哪里。”
“孟居士,你去问问师父吗,没准那个师父慈悲,正准备放生消业障,我们不是正好送来了吗。呵呵阿弥陀佛,孟居士功德无量啊。”
“说不买就不买,快走,师父们要上殿诵经了,没空......”孟居士坚决的要让那两个人带着乌龟离开,这时,寺院里面走出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师父来,她是来喊孟居士要流通处的钥匙,卖乌龟的人一看有师父出来,赶紧撇下孟居士拦住小师父......
明天继续2015.3.20.
       
长琴与丈夫同庆开了离婚证,一时却不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去,她不想回娘家,虽然嫂子平时对她不错,但她还是想避开亲人们,她想到了寺院,她想出家,那天在庙会上看见哪两个师父,她就感到寺院是自己的最好去处,反正自己也不会生孩子,再嫁人也会遭人嫌弃,但她又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剃头做尼姑。一辆小公交停到她跟前,司机探出头:‘明镇,走不走?”眀镇是自己的娘家,长琴本能的答道:“走。”
嫂子听了长琴的叙述,一拍屁股道:“你就这样自己悄没声儿回来了?当初你也是他同庆敲锣打鼓的娶走的,说不要就不要了!让你哥去,找他要个说法。便宜他了!” 长琴斜倚在沙发上,闭着眼睛,任嫂子数落。她现在很后悔这么快就跟同庆离婚,至少应该再拖一拖缓一缓,没准老换根本就没怀孩子呢,想什么都晚了,现在只有出家这一条路,长琴再也不想伺候男人了。
傍晚,哥哥从同庆家拉回半三码车断码的杂牌子运动鞋,外加700块钱 。哥哥问长琴要鞋还是要钱,只能挑一种,嫂子在一旁说:“要不是你个哥哥你什么也捞不着。’长琴闭着眼不说话,嫂子说:"看你也没心情做生意了,鞋子给我们吧,我跟你哥哥到集上好歹成个钱就算了。钱你拿着,缓一阵子,有合适的再走个人家,在他同庆家不生孩子,没准再找个人家,闺女小子一大片呢。"
长琴对嫂子说:"嫂子,容我歇几天,我有打算。'
第二天,长琴揣着那 700块钱来到仰光寺门外,她也不知道这里会不会收她,她冥冥中感到有一股力量,牵引着她该到这里来。
仰光寺是一处古刹,都知道好几百年了,但也说不准几百年了,是佛教的女众道场,现存的几座民国时期的大殿寮房已经破败不堪,目前寺院正在原址的旁边进行着复建,里面住着几位 女众师父,平时更多的是一些皈依的居士,他们在帮师父打理着寺院的日常事物,师父们大多数时间,都在诵经打坐做佛事等等。
长琴忐忑不安的来到仰光寺得的门外,她识字不多,门柱上的对联她也不太认识,但是,门口的两个人给她壮了胆。这两个人蹲在寺院大门外的一旁,跟前放着两个编织袋子,里面好像装着什么活物,那袋子在地上一直不停的蠕动着。那两个人看见长琴过来,一个迎了上去:"姐姐。到寺院上香啊?" 长琴看看四周,就自己一个人,明白那人是在给自己说话,就实话实说的:"我第一次到这里来,到里面去用不用带银两啊?"
“你是说烧的那个纸钱啊?不要不要,往功德箱里放真钱就行了。”那人热心的解释道,“姐姐,你第一次到寺院来啊,你真是有福报的人,第一次来就遇见了我们,你看,”那人用脚踢踢跟前的编织袋子,“你看这个,我们修高速公路的时候挖出四只乌龟,养了半年了,我们要换工地了,没法带,你看,你要了放生吧,这也是积德行善的事。”
长琴没听懂那人讲的什么意思,她看着那只蠕动的编织袋问:“什么?这是什么?什么是放生啊?”
“放生就是把人逮着的动物放到它该去的地方。这样说吧,就是比如鱼吧,本来要送到饭店宰杀掉做菜的,你买下来,把它送到水库里了,放了它一条生路,这就是放生。”
长琴惊讶的第一次听到放生这一回事,她盯着那人,希望他再讲些什么她不知道的,那人看出了长琴的疑惑,又耐心的给长琴讲起放生的种种好处。
长琴正听得入神,寺院的门吱的打开了,里面出来一个老年妇女,她冲着正在侃侃而谈的那个男人道:“走走走,谁让你们在寺院门口卖乌龟了?寺院不买。快走快走。”
那个两个男人点头作揖的道:“阿弥陀佛,孟居士,您在哪,您看看这乌龟,寺院要是不要,我们只能卖到饭店去,其实我们本来就该卖到饭店,这不是想着这乌龟我们都养了半年了,有感情了,舍不得卖到饭店,寺院师父慈悲,能放他们一条生路就放了吧!”
“不买不买,师父哪里有钱,你们买那么贵,专门到寺院来挣钱,快走吧,没人买,你们爱卖到哪里就卖到哪里。”
“孟居士,你去问问师父吗,没准那个师父慈悲,正准备放生消业障,我们不是正好送来了吗。呵呵阿弥陀佛,孟居士功德无量啊。”
“说不买就不买,快走,师父们要上殿诵经了,没空......”孟居士坚决的要让那两个人带着乌龟离开,这时,寺院里面走出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师父来,她是来喊孟居士要流通处的钥匙,卖乌龟的人一看有师父出来,赶紧撇下孟居士拦住小师父......
明天继续2015.3.20.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