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则民间传说

个人日记

 
 
        一:塔倒二里半,单等骑驴汉

        鲁班在赵州建造了一座很坚实的大桥,桥墩粗、桥面宽厚,世人谓之“天下第一桥”——赵州桥。从此,当地州民们再不受涉水渡河之苦了。

        有一天,一个老者骑着毛驴来到这座桥头前,一边施礼,一边征求鲁班的意见说:“师傅,我骑这头毛驴要过你的桥,它能撑得往吗?”鲁班说:“搭桥就是为了让人图个方便,不受涉水过河之苦,客老不必多礼。”骑驴的老者款款一笑:“我不是说师傅不让我过桥,我是怕我的驴踩坏了你的桥。”鲁班听后,不禁哈哈大笑:“我这桥已走过千人万马,它岿然不动,丝毫无损,量你这一人一骑,能有多少斤两,客老不必多虑。”骑驴的老者又认真地说:“师傅,话说在前,驴踩坏了桥,我是不赔偿的。”鲁班稍有点生气地说:“不必再讲,说话算数。”于是,老者骑着驴上了桥。果然,毛驴的第一个蹄子踏上桥,桥面就陷下了一个很深很深的窝子,桥身也颤动了一下;当四个蹄子全迈上桥的时候,桥面、桥身也颤抖起来。鲁班吃了一惊,赶忙大声叫道:“客老,暂请留步!”可是那骑驴的客老像没听见一样,毫不理睬。这时,鲁班又着急又心疼,只得急忙站在桥底用肩膀打住了桥身。由于桥上重量过大,鲁班被压得弓腰缩背,不由得就挤起了一只眼睛(从此,木匠干活常用一只眼吊线),那客老过桥以后,鲁班的肩头被压得疼痛难忍。被踩坏的桥面、桥身,他又维修了好长时间。

       后来,鲁班一打听,才知道那骑驴过桥的不是别人,正是八仙中的张果老。鲁班对此很生气,于是一心想报复一下张果老,出出胸中的闷气。他苦思冥想了许多日,最后决定在张果老经常路过的应州城建造一座大型木塔,塔倒后可把离塔二里半远的人压住。鲁班夜以继日地等着这个骑驴汉。张果老知道了鲁班的心思,他想:我再不能路经应州了,否则,应州的生灵会受涂炭,百姓会遭殃,木塔会破坏;况且,我和鲁班也没有什么积怨,犯不着再伤和气。因而时至今天,应州木塔仍矗立在城内西北角的土地上。

 
 
        二:兄妹赛艺

       鲁班的妹妹是一位巧夺天工的绣女,她想在哥哥面前显示一下本领,便主动提出与哥哥赛手艺。她说:“哥哥;我在一夜里能做十二双绣花鞋,你如果能在一夜里盖起一座十二层的木塔,就算你的手艺高。鲁班在妹妹面前虽然不愿逞能,但也不愿服输,便答应赛一赛。

        比赛的那天夜里,妹妹一心要赛过哥哥。这不,刚过三更天,妹妹做的十二双绣花鞋,只剩一双鞋的沿口没有缉住。她觉得赢哥哥是稳拿了,不由得想先偷偷地去打探一下哥哥的虚实。她走到寺院门口一看,只见一座十二层的木塔已经盖起,便急忙转身回家。

        再说鲁班这里,十二层木塔建成以后,压得土地爷大声喊叫:“我受不了啦!我受不了啦!”鲁班一看,果然塔一直往下陷,他举手一推,把塔分成两截,又一个耳光把上面的六层打到内蒙古一带,留下的六层慢慢地钻出地面,这便是现在的释迦木塔。由于用力过猛,塔身向东北方向稍有倾斜。这时,鸡叫了,他想起了在家里做鞋的妹妹,回家一看,十二双绣花鞋只剩下一双鞋的沿口没有缉住,可是屋里屋外都不见妹妹的身影。

       原来,当妹妹从寺院返家的途中,鸡已叫过三遍,她知道自己还有一双鞋的沿口没有缉住,一时羞愧难忍,转身就逃。当她跑到离应县城西北四十多里的地方,走不动了,低头一看,两鞋灌满了油土;她把油土倒在地上,立刻就堆起两大堆土圪梁。以后,人们发现这两大堆土圪梁上长的黄花最多,于是就把这两大堆土圪梁叫做黄花梁。这个名字至今人们还叫着。

 
 
        三:一仙女

       话说,鲁班的妹妹逃到黄花梁的时候,腰酸腿困,脚痛难忍。她想,即便是能走得动,又要逃到哪里去?况且逃到哪里,最后也还得回家,终究要见哥哥。心想,还是回家吧!但是想到和哥哥见面时的羞愧,总是迟迟挪不开步子。正在她进退两难的时候,哥哥那熟悉的声音忽然响在她的耳旁:“凌晨时分,天气寒冷,小妹不该在此贪玩,小心受凉,快快回家。”一抬头,鲁班已经站在她的跟前。

       鲁班见妹妹两颊绯红,想必是妹妹今天输给了自己而羞愧的缘故,所以,他急忙说“今天咱俩赛艺,还是哥哥输给了妹妹。”妹妹一惊,抬头问道:“哥哥,此话怎讲?”鲁班说:“你的十二双绣花鞋早已做起,就差一双鞋口未缉,如若妹妹不去寺院一趟,再缉一双鞋口,时间是绰绰有余的。”妹妹被哥哥的话感动了,她红着脸说:“不不不,还是哥哥你赢了,我再有宽余的时间,最后还是没有把鞋口缉起。鲁班说:“不不不,还是妹妹赢了,我再有本事,只是做了无用功,塔盖得高了,压得土地爷大喊大叫只得分成两截儿。”妹妹见哥哥在自己面前这样谦虚,更认识了自己的过失,便亲亲热热地和哥哥一起回了家。

       妹妹回家后,先到哥哥亲手建成的木塔上去登高望远。她对哥哥的气魄与手艺赞不绝口,当她看到塔上落满了灰尘,无人打扫时,就主动提出留在塔上,承担起清洁打扫工作。从此,每天晚上有一个仙女,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拿着掸子,行走在五檐六层的木塔之间。

 
 
        四:麻燕

       每到秋季,木塔周围飞舞着成千上万只麻燕,景致十分壮观,仿佛引人步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里。其实,这麻燕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相传,玉皇大帝爱鸟,因此,在天宫里养着各种各样的鸟。百鸟群里,玉皇大帝最喜欢麻燕。因为麻燕的羽毛黑中透紫,紧中泛蓝。虽然别的鸟比麻燕善唱、会舞、能言、喜斗,玉皇大帝总愿意在麻燕跟前多逗留一会儿,遗憾的是麻燕不舞不唱。

       一次观赏中,玉帝给麻燕赏了一块美餐,麻燕竟然又唱又舞,而且比别的鸟唱得好听,舞得更美。从此,玉帝想要叫麻燕唱歌跳舞就得给它美餐。玉皇大帝把麻燕看做是百鸟中的舞蹈皇后,每到群鸟跟前先让它表演。以后;玉帝就把麻燕留在身边。

       麻燕得宠,变得趾高气扬,不把其它鸟看在眼里,百鸟敢怒不敢言。玉帝因喜欢它,对它的狂妄行为不仅没有惩罚,还连连赏它美餐,这下,麻燕更得意了。

       在某年的正月初八,五帝在聚仙楼里宴请地上和天庭上的各路神仙。聚仙楼摆好了各种山珍海味和仙桃玉酒。麻燕把宴席上的酒菜仙桃闹得乱七八槽,醉于神桌上。各路神仙来到聚仙楼里,仙女把麻燕偷吃酒菜的事禀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大怒要重重处罚它!

       触犯天规,本来是要杀头的,但看在玉帝的面上,留了一条性命,让天神砍去了它的后爪,一巴掌打出南天门,让它到凡间受罪。

        麻燕被打出南天门,晕晕糊糊飞在空中,心里羞愧难言,但发誓要找一个比天庭还要好的地方,飘呀飘呀,打呀找呀,忽然发现一座离天最近的宝塔好像天宫一样,飞到塔前一看,实在是比天庭还好,这塔便是应州木塔,于是把家安到了塔上。

       因为麻燕被斩了爪,起飞时必须向前一跌才能飞起来,因此,只得住在高大的建筑物上。以后麻燕子子孙孙多了,窝里住不下,也只能分别住到其他高大的建筑物上。
 
 
       五:三颗宝珠

       应县木塔的雄伟壮观吸引着天下游入,同时也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为了保护鲁班辛勤的劳动成果,使木塔与岁月并存,派火神爷送来了一颗避火珠,派龙王爷送来了一颗避水珠。送宝珠的神仙看见善男信女、和尚尼姑每天清扫木塔很辛苦,便报告了玉皇大帝,于是玉皇大帝又指派一位须眉皆白的道人送来了避尘珠。这三颗宝珠分别安放在释迦牟尼塑像最高贵的部位,从此,塔内一片佛光宝气。巍巍木塔可以自行防火、防水、防尘。

       木塔本来坐落在城内最低洼的地万,地基下沉,四周常有积水,木塔东北方向就是有名的水圪坨沿儿。由于水的常年浸泡,周围的民房不断倒塌,就连木塔的台阶有的也难幸免,可唯独高大雄伟的木塔巍然不动。

       有一年七月,南山的小石峪、大石峪等五大峪口的洪水都向木塔四周急流汇集,汹涌的波涛,滚滚的浪花,直向木塔冲击而来。可是到了木塔跟前,骤然波平浪静,水面逐渐形成锅底状,积聚的洪水绕过木塔,缓缓向四面八方流去,人们说,“避水珠可真灵呀!”

       木塔的顶尖直插入半天云内,一眼望去,可真够高的了,可是一直没有被雷击的现象。尤其是在战争年代,人们亲眼看见,多少发炮弹打在了塔的身上,有的浓烟四起,烟雾弥漫,熊熊大火烧了起来。但是,一瞬间烈火就熄灭了。因而人们又说:“避火珠真灵啊!”

      木塔建筑高耸,结构精巧,有好多处是人们难以到达的地万,但是不论棚顶,还是窗棂子,都极少灰尘。所以,人们还说:“避尘珠真灵啊!”

 
 
        六:灵芝草

       木塔第六层的莲花顶周围长着一圈灵芝草,而且一年四季葱郁旺盛。这灵芝草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故事。

       传说,远古时候,宝宫禅寺里有一位慧能大师,他在夜里梦见释迦牟尼坐在他的身旁说:“峨嵋山上有一株灵芝草,你若能把它采回来,栽在一块宝地上,这地万一定年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人畜兴旺,国泰民安。”梦醒之后,慧能大师为了应州庶民百姓的兴旺和安康,就照着峨嵋山的方向徒步启程了。

       在这次行程中,慧能大师一天只有一次熟食进嘴,一次生水入肚,日夜兼程,不觉困乏。在第十五天清晨,他来到了峨嵋山脚下。站在山谷中,举目望去,好一派世外桃园之景可是,这么大的山,这灵芝草长在哪一道山谷中?他心里一片茫然,于是在这山凹中随便漫行起来。两天两夜之后,他攀上了一个山巅。这时,飞来一块彩云,立时狂风大作,他的草帽“飕”地一下飞向天空。他伸手去抓,草帽像被一根无形的绳索拽着沿山坡沟壑飘飞,慧能大师也只好跟着草帽飞崖跳沟。最后草帽挂在一道山沟向阳处的石壁上。他走近石壁一看,草帽带儿正挂在一株伸手可摘的花草上。细细一瞧,这花草长在岩石与岩石的隙缝中,他觉得这花草绝不和一般花草一样,枝叶老绿而又翡翠,花儿红中透紫,而又红得放光。他愣住了,这是一株什么草?正在茫然不解时,从幽谷中传来一个悠长的声音:“灵——芝——草!”接着,回音四起,满山遍野全是”灵——芝——草”的声音,慧能大师认定了,这花草一定是灵芝草!

      慧能大师把灵芝草采回宝宫禅寺,栽在木塔第六层顶的莲花座上。从此,这灵芝草年年旺盛,四季常青。

      从此,应州大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为了纪念慧能大师的这一功德,由名画家给他绘了一张图。画面是一个人,蓄发、绣头、短须,满脸忠厚;挽着裤子,身披蓑衣,浑身精壮;背上背着柳篓,一手拄着拐杖,拐杖上挂着草帽,一手捧着一株花草,赤脚,行走在山崖之中。

      这图叫“采药图”,原来藏在第四层佛像腹内。现在保存在应县文物管理所。
 
 
       七:透玲碑

       辽宋战争期间,应州城里两军争夺的指挥阵地。因为要指挥战斗,就需知己知彼,洞察敌情,观战了望。要观战了望,就得登高远眺,而木塔是最好的了望站。

       站在高达几十丈的木塔上,尽管凭着肉眼也能把恒山、翠薇、龙首等较远地方的山情地景收入眼底,但是、再远点的地方就看个见了。在当时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人们煞费苦心地想了许多办法,仍然起不到望远镜的作用。后来有人透露:后唐晋王墓中有块能照见千里以外景物的石碑,于是将士们就把石碑取回来放在塔上。果然,这块石碑光泽如镜,北照呼和浩特,南看雁门要塞,几百里以外的情况一目了然,自从有了它,几百里以外的敌情就能及时发现。敌人的动态也能如实掌握,把主动权大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此,人们就把这块石碑叫“透玲碑”。

       据人们传说,这块石碑的秘密被“南蛮子”发现了,他们悄悄地在透玲牌上做了手脚,使透玲碑失去了望远的能力。现在它虽然仍是光泽如镜,但再也照不到任何景物了。人们为了纪念它以往的功绩,现在仍然把它保存在木塔墙壁处最显眼的地方。
 
 
         八:填井除害

        大辽清宁年间,应州城周围的居民,夜间常有丢失鸡儿的现象。这虽然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可实在扰乱民心,尤其对亲自饲养鸡儿的妇女们来说,的确是寝食不安。

       有些妇女们一边防备这祸害的来临,一边到庙里烧香磕头,祈祷神佛,求得保佑。

       一天深夜,智能禅师正在木塔底层的释迦牟尼佛像前跪香的时候,忽然,像似一道白光,又似一个影子在眼前一闪。他以为自己老眼昏花,没大留心。此后,又有过这样的情形,他不由得注意起来,到底是什么?他闹不清,也不敢乱猜。可他忽然想起,在释迦牟尼塑像下有一口很深很深的井,于是,他在这口井上动起脑子来。

       一天夜里,他把一只活麻雀放在井口,麻雀本来是要朝上飞的,但它像被什么东西吸着一样;掉下井去。第二天晚上,他把一只活鸡照前一次的样子放在井口,活鸡仍像前一次活麻雀一样坠落井内,在他看着井口发呆发痴的时候,一团一团的鸡毛从井口飞出。智能和尚立刻断定:里边定有妖魔作怪。同时又想,城周围的鸡丢失是不是与井内妖魔有关?他作了个试验:每天晚上往并口扔一只活鸡,在这一段时间里周围的鸡儿不再丢失;当他不往井里扔鸡儿的时候;周围的鸡儿又开始丢失,于是他全明白了。

       智能和尚看看丢失鸡儿而又无可奈何的人们实在同情,最后他找了几个丢过鸡儿的人,干脆把那眼井填了。从此,周围百姓的鸡儿再不丢失了。

 
 
      九 :木塔与别墅

       相传,距应县城西十二里,坐落在桑干河畔的司马镇是块宝地。

       据说,一天黑夜,一条直径半里粗好几里长的大龙,从东面爬过来,在桑干河喝水,喝完水就在河边歇息。歇息后正要起身的时候,一个女人出来倒尿盆,照龙头泼了上去,一下把这条龙给冲死了。现在司马镇村北那条几里长的土圪梁就是那条龙的尸首。尽管龙死了,但因为这地方大龙卧过,因此,人们都说这块地是宝地。

         就因为司马镇是卧过龙的宝地,所以辽国在这里设了个军马场。说起来也奇怪,无论什么样的马送到这个军马场也能变好。一匹匹都是膘肥体壮,上了战场,奋勇向前,以一当十。

        传说,当时应州城内有个叫萧肖木的人,他的女儿给辽国的皇帝做了王妃。又因为辽国皇帝和萧肖木都信佛,萧太后就要求辽国皇帝在应州造个佛塔。辽国皇帝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佛塔既可作为信佛朝拜的地方,还可以作为作战时登高望远的了望台,再加上皇帝对萧太后非常尊敬,因此,便应允了,没几年在应县就造了个木塔。

       应县佛塔修起之后,萧太后经常回来拜佛。萧太后拜佛后还想要找个舒适的休息玩乐的地方,地方的选择自然又想到应州的宝地司马镇,因此,紧挨军马场又为萧太后盖了个小别墅。

        小别墅盖得挺漂亮,可是周围的蚂蚱挺多,惹得萧太后很烦恼。这一烦恼,下边的随从就着了忙,问萧太后怎么处理周围的蚂蚱,萧太后说把这蚂蚱赶出司马镇二十里以外。可不,至现在司马镇二十里以内没有蚂蚱。

       以后,萧太后只要回应州,应州木塔西紧挨军马场的小别墅便是她的必到之地。
 
 
        十:夜半唉声

        相传,一个“南蛮子”来到了应县,他在木塔周围溜达,不舍离去。晚上,就住在附近一个小店里。店掌柜发现这个人的行动有点异常:他每天从街上割回一小块肉,但又不吃。接着,又发现他每天半夜鬼鬼祟祟上街,回来后叮当叮当数银元。

        此后每天半夜,店掌柜偷偷尾随其后,发现这个人半夜以后走的是老路,去的是一个老地方,做的是同样一个动作,然后又回到店中。

        有一天半夜,店掌柜不等这个“南蛮子”起身,他就早早藏在大寺院门前的一个石狮子后面,要窥探个究竟。过一会儿,“南蛮子”来了。他走到石狮子跟前,在石狮子嘴里放了点什么,然后呆立一阵,又从石狮子嘴里取出什么。正当他准备返身回店时,店掌柜猛地跳了出来。

        经过一番盘问,那人见瞒不过店掌柜,只得如实说银元是从石狮子嘴至取出的。

        店掌柜高兴极了!向他讨教从狮子嘴里取出银元的办法,并答应他住店的房钱分文不要,以后,每天好吃好喝招待,而且和地交了朋友!

        他寻思一阵,只得如实说出:“给狮子嘴里放二两肉,它把肉吃了,就吐出银元来。但只能放二两,再多就不行了!”

         从此,店掌柜照他说的,每天半夜后给狮子放二两肉,又从嘴里取出几块银元。

         店掌担心里乐开了花,不几天,店掌柜家里的小缸缸放满了银元。这一天他想,要是给石狮子嘴里放二斤肉,就能取出以往的十倍银元。于是这一天半夜时分,他把二厂肉放在了石狮子嘴里,石狮子把肉吃了,可是左等右等不见往外吐银元。这时,那个“南蛮子”来了,问他为啥还不走,他说没拿上银元,“南蛮子”一惊,端详了一阵子石狮子,最后他”唉”了一声,说:“走吧,再不要来取银元了!”原来石狮子撑死了!

         在宁静的黑夜里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时间,只听二人长长地“唉”了一声。
 
 
        十一:云汉石的来历

       应县木塔塔基南月台前有一块大青石,这块大青石青中泛绿,一条指头粗的白线效像秋夜天河一样嵌在青石中,人们把它叫作云汉石。

        为啥把这块石头放在塔基月台前最显眼的地方,这里有个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有个皇帝到处派人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但总是找不到。有一天,皇帝做了个梦,梦见释迦牟尼站在他面前,对他说:“世上根本没有长生不老的药,长生不老只有神仙才能做到,你要想长生不老,还是向佛界挨近吧!”

        皇帝问:“怎么才能挨近佛界呢?我每天念佛还不是接近佛界?”

         释迦佛说:“平民百姓也每天念佛哩,那样成不了神,只能消减平日的灾难,你先建一座佛塔吧,建成佛塔后,我来度你。”

         皇帝问:“这塔建在哪里为好?”

         释迦佛说:“山西应州有块宝地,地下有快石头,那石头青中泛绿,有一条指头粗的白线纹像天河一样嵌在上面,那是几万年前女娲补天时丢在那里的,佛塔建在那里最好。”

       皇帝梦醒后就传旨:令应州州官七天内找到女娲补天丢失在那里的那块石头。

        应州州官动员州内男女老幼,果然在地上找到了那块石头,于是佛塔的塔基就定在了那个地方。

        木塔建成后,起名叫“释迦塔”。皇帝特别指出,要把那块石头放在塔前最显眼的地方,于是人们把那块石头摆在塔基前一进大门就能看见的月台上。只是那皇帝肉体凡胎又舍不得皇宫内的花天酒地和安逸生活,释迦佛虽然点化他多次,他就是脱不了俗气,最后还是死了。

 
 
        十二:宝塔放光

        传说,应县木塔夜间有放光现象。远古有过,近代也有过。可是塔内一没灯、二没火;木塔周围,也是一片漆黑,既没有灯光的照映,也没有火光的反射,可是人们总说塔内夜间放光。

        又有人说,木塔夜间放光总是在修理木塔之后才有的现象。据说,明代和清代时斯塔内放光,就是木塔大修理之后的现象。清代中期,还为塔内放光挂了匾,匾名:“慈光远照”,清代晚期,也为塔内放光挂了匾,匾名:“奎光普照”。近年间,有的人在夜间看到塔内放光,也许是由于经常修理木塔的缘故吧。

        人们都说,木塔夜间放光,是吉祥的预兆每次放光后,不是风调雨顺,就是由灾年变丰年,或者由兵荒马乱变国泰民安。人们便认为,这种好的报应是修理木塔后,佛祖给的恩赐。因此,人们有了灾难的时候,总想修修木塔,把希望寄托在佛祖的恩赐上。据说清代有一年旱象严重,快六月了,不见一点雨,种下的上不来,上来的也死了。于是人们提倡修塔。果然修塔之后,塔内夜间放了光。接着不大不小的雨下了几天,人们又求了个好年景。

        木塔夜间放光,到底是怎么回事?据说,清代晚期,宝宫禅寺的慧能大师在塔内深夜放光通明之后,他整天在佛前念经。三天后的夜间,释迦牟尼托梦给他,说应州人信佛虔诚,经常上布施,修葺佛殿,应该给人们好的报应,同时在报应之前要让人们有所觉察,便在塔内放颗夜明珠。所以每当木塔修理完毕,宝塔就会放光。
 
 
        十三:吊死鬼章弘

       人们常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如若做了亏心事,疑神疑鬼心不宁。”

       康熙年间,应州知州名叫章弘,他很迷信,信神信鬼,更信“风水”。他听人说:“应州木塔有宝哩,南面正对闻名山,塔尖照的是北斗星,将来应州要出一斗芝麻的当官儿的。”章弘听了以后,心里就犯嘀咕:“要是应州这个地方真的出了那么多官儿,我的官位就很难保得住,于是就起了盗宝的歹心。

        章弘首先把塔内的神仙、佛祖封锁起来,在第一层塔周围垒了圈墙,抹了泥,中间南北只留两个小门,使一层的塔变得佛大门小,神仙佛祖活动不起来,活佛变成了死佛。原来的木塔,每层四面通风透光,人称“玲珑宝塔”,他又在二至六层的八个方面安装了木质小门和荆笆泥墙,妄图阻挡各路仙佛的出入活动。同时,又在塔的四层特意塑了一尊魁星爷像。魁星左手托盘,右手执笔,胡乱点画那些将要出世的一斗芝麻官的脸谱。接着,章弘又在文明山上设置了截取空气的障碍镇物。

        章弘以为把木塔风水一取,天下就太平无事了,自己可以在应州稳当州太爷了。于是贪污腐化,愚弄百姓,嚣张一时。

        章弘自从在木塔周围乌烟瘴气地胡闹了一通以后,总是心绪不宁。起先他总是觉得身后经常有一个时隐时现的人影,但扭回头一看,却又空无一人;睡觉时,耳听得有人推门进家,但抬头一看,却又什么也没有了;吃饭时,本来桌子上摆的是肥肉美酒,可他总感到蝇虫满碗,狼藉不堪……,自己把自己闹得惶惶不可终日,寝食难安。一次大同知府请他去赴宴。一路上,他总觉得像千军万马在追他、喊他,吓得他一口气奔到了内蒙古丰镇。。心慌意乱中,他推开一家豆腐坊,屋内满是蒸气,一位老者正举瓢扬锅里的“坯子”做豆腐。章弘一进家门就问:“咋这么多气?”老者说:“你坐一会儿就完啦。”章弘一听,以为是自己再坐上一会儿就活不成了,不由冒出一身冷汗。他心灰意冷地退出豆腐房,抬头看到个远处有一棵老柳树,于是,他就在这棵树上吊死了。

 

 
 
         十四:白胡子老

        尽管木塔系鲁班所建,又加神仙保护,但是,风雨的剥蚀侵击仍然不可避免,所以朝朝代代,都要进行维修。

         康熙年间,人们又要集资修塔了。一层至四层经过努力都已修好,修第五层时,离地面越来越高,工匠怎么也搭不起架子来,老师傅也拿不定主意:一怕出危险,二怕材料不足。众人七嘴八舌,干着急也拿不出个最佳方案来。

        大家正在心急火燎的时候,一个白胡子老汉走过来指点起来。工匠师傅们按照白胡子老汉的指点,一步一步地做起来,果然稳稳当当地把架子给搭起来了,而且原来估计怕不够的材料,现在也绰绰有余。大家正要感谢这位白胡子老汉时,他竟突然消失了。于是人们纷纷猜测是不是鲁班他老人家又帮咱们的忙哩?”

 
 
        十五:如来佛斗水妖

        相传,很古以前,应州城内有一口井,井深莫测。这井里住着一条神龙,专管应州的水利。一年四季井口暗泉如涌,水甘泉冽,滋润着应州大地的万亩良田,养育着这一方的万户良民。人们就是靠着这口神井,过得安居乐业,百业俱兴。到处是绿油油的庄稼,欢喜的笑脸,到处是人民对神龙的赞语。有一年,井里的神龙耐不住久居井底的寂寞,借考察民情的名义游山玩水去了。不料,有一个水妖,乘水龙不在侵入神井,占为已有。水妖在井里兴妖作怪,每到夏秋两季,翻云覆雨,井水像脱缰的野马,大时洪水泛滥,一片汪洋,吞噬着大片的良田和民房。万般无奈之下,人们只得提着活鸡、活鸭到井口向水妖进贡,企图让水妖萌发善心,不再作恶害人,哪想这水妖欲壑难填,几百只鸡鸭怎么能填满它的胃口,鸡鸭活活扔下去,羽毛马上飞出井口,就是灾难不减,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待到神龙游山玩水返回时,应州大地己成一片沼泽,荒凉不堪,一气之下就与水妖展开了一场决斗,争夺神井。这水妖确也神通广大,法术无边,神龙被打得遍体鳞伤,只得去西天求救如来佛祖。

       如来佛听过神龙禀报,不觉怒从心起,亲临应州制服水妖。不想这水妖仗着自己的法术,死到临头仍搓死挣扎,一刹那一股凶猛的妖水又从井底泛起,如来佛本欲一掌将这水妖击死,却又一时佛心大发,急用手掌去堵,而这水妖也真凶猛,从如来佛手指隙间溢出,情急之中,如来佛一屁股坐于井口之上,压得水妖再也喘不过气来。水妖被制服了,洪水立即退去,一阵春风吹来,顿时大地一片嫩绿,百姓喜气洋洋。

        为了纪念加来佛祖的功德,应州人民就在这口井上塑了一尊如来佛像,每逢节日焚香祈祷,从不间断。上帝被人们的虔诚感动,就派天工鲁班下凡,在这并口上造了一座六层水塔,同时在各层又塑了各路佛像,降福于应州百姓。从此,应州大地又是一片繁荣,一片兴旺。清末年间,应州知州陆叙钊题写了“永镇金城”的牌匾,高悬于木塔之上,赞颂了如来佛祖的功德。

 
 
        十六:土架子与山羊

       应县木塔总高67.31米。九百多年前,并没有起重机,那些粗大笨重的大梁大柱是怎么拿上去的呢?这里也有传说。

       木塔建到第二层时,就难住了工匠们。别的斗拱、木撑、梁枋之类,可以从楼梯上送上去,也可以从塔外吊上去,可是千斤重的大梁和立柱怎么往上拿呢?尤其是立柱往起坚的时候,需要四面往正撑,可是这立柱离塔边很近,工匠们站在塔内无法用力,而塔外又是无可依托的高空。怎么办呢?人们想了很多办法都不管用,只有一个做过堡墙工头的匠人提出用土搭架子,大家一致同意。

        用土搭架子,就是建一层塔,在塔外堆起与塔层一样高的土,建多高的塔就堆多高的土,这样,塔被围在中间,而塔外始终是能依托的大土堆,各种材料,无论多重,都可以从塔外的土推下滚上去。这办法虽笨,但是可靠。

         这土架子下边的土可由车马人工往起堆,可越来越高的土又该怎么往上拉?这主意又是一个当过羊倌的人想出来的,他说:“让山区各村的山羊来塔下帮帮忙,可以把事办圆满。”这办法想得好,因为山羊最善于沿崎岖的山路走,而且最高的山也能攀得上去。

        这事禀告了应州知州,知州说这办法想得好,于是山区各村的山羊开始往城里赶,跟随羊群的是几十号百姓,他们专管装土卸土。起初先让这些山羊少驮一些土,后来逐渐加重份量。据说,木塔建得越高,也就是土架子越堆得高,越显示了山羊们的能干,山羊们上下都比人挑的担子快,而且有耐力;再一个优点是,山羊走过的路,比打过夯还结实,无论滚动多重的木料都不会压下来。

         木塔竣工后,从外面看是一个很大很威风的土馒头,人们把上取掉,才露出巍峨壮观的木塔。

 
 
        十七:传说里的故事

         一次,应州人和保德人住在一个店里,互相吹牛。保德人说,保德县的菩萨最大。应州人问有多大?保德人说,菩萨的耳孔里能开八座宝摊子,摊与摊谁也不挨谁。你想这菩萨有多大!

         应州人说,我们县的木塔是世界最高的塔。保德人问有多高,应县人说,我给你说个故事:

        木塔底下有个戏台子,正在唱戏的时候,人们看见从塔上掉下一个人来,人们连戏也顾不上看了,都想办法来搭救这个人。有人说,最好的办法是在地上铺三尺厚的棉花,可是应州没棉花怎么办?又有人建议到盛产棉花的行唐去买棉花。这个主意好,人们就采用了。到行唐买棉花的车走了八天八夜才回来,棉花买回来了,从塔上掉下的那个人还飘在空中。又等了三天三夜,那人才从塔上掉下来,你想这塔有多高?

 
 
         十八:如来佛祖巧安排

       人们传说木塔引起如来佛祖的重视后,他老人家经常为木塔的延年益寿出点子想办法。他想,如果能让木塔最底层的、承受压力最大的二十四根柱子,每天腾出一根柱子轮流休息,柱子的寿命就延长了,木塔的寿拿也就延长了。于是,他老人家召集各路神仙来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可是,各路神仙们再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表示赞成并愿意轮流去顶替这根柱子,如来佛祖说:“这怎么行呢?还是另想别的办法吧。”最后,四大天王想出一个办法:“让三百六十五个天兵天将每天轮流替一根柱子支撑木塔。”如来佛祖听后拍手称赞。从此,在二十四根柱子中,每天要有一根柱子轮流休息。

        从古至今,来木塔游览的有些人,在最下层的二十四根柱子中,用手推推,用肩扛扛,用脚踢踢,他们这些举动或许是在试试这二十四根柱子中哪一根在休息吧?
 

文章评论

老海

很温馨的传说。[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