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游记(25)徒步巴黎之:凯旋门-自由女神像-耶纳桥

游山玩水

    在意大利、法国已经旅游了很多天,每天都是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很想自由自在地转转,来个城中徒步,旅游行程中巴黎有三天旅游观光时间,可只有半天的购物、自由活动时间,想徒步好像时间不够。
    乘火车进入巴黎火车东站后,首先去埃菲尔旁吃午餐,又去塞纳河坐游船,最后去了卢浮宫,把塞纳河畔几个主要景点的位置大致弄清楚了。
    晚饭后,前往旅馆的途中,又沿香榭丽舍大街路过了凯旋门前往拉德芳斯,加上导游的介绍,更是对这个区域基本心中有数了,更为激动的是,为满足众多女团友的购物需要,安排第二天全天购物,晚6:15在老佛爷商场29号大门集合。
    领导发现宾馆的大堂里放了好些老佛爷商场做广告的巴黎地图,于是向我推荐。地图是法文标注的,我不认识,但所有建筑都是三维了,一目了然,与随身带来的法国旅游地图中的巴黎部分做了简单对照,做了个徒步计划:从凯旋门出发,以埃菲尔铁塔为地标,沿克莱贝大街到夏佑宫,折向塞纳河,纳河右岸顺流到达自由女神像下一道桥处,过河,沿左岸溯河,从圣路易岛过河,抵巴士底广场,折回卢浮宫北侧,从王宫处,成45°方向前往歌剧院,到达歌剧院后面的老佛爷个点,根据时间,看能否前往协和广场、蓬皮杜博物馆,预计线路长约15-20公里,计划徒步时间8-9小时,期间找个咖啡馆坐坐。
    实际实施时,略有变化,不但去了协和广场和蓬皮杜博物馆,还绕行了大皇宫、从亚历山大三世桥到达了荣军院广场,到了卢浮宫的地下室,只是因为赶路,咖啡没喝到,错过了小资一把的机会。
    5月23日,周六,全团的计划是先参观凯旋门,然后去购物。我把我的计划与导游沟通协调好后,一同参观了凯旋门。于9:45离开凯旋门,17:15抵达老佛爷商场,全程未问一次路,仅去蓬皮杜博物馆时,被圣雅各塔吸引走过了路口,绕了一个小圈,其余均自己的想法一次直接到达,全程均无同伴。后用谷歌地球简单直线测距,全程为22公里,实际可能在25公里左右,用时8个半小时,线路如下图。 
图片

图片
徒步整体线路
图片
徒步第一段:凯旋门-夏佑宫-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

徒步第二段:大小王宫-荣军院广场-协和广场-卢浮宫
徒步第三段:艺术桥-圣母院-巴士底广场-蓬皮杜广场 
   我计划用100幅照片,分三个篇章,也是徒步中三个略微不同的心理阶段,与大家共享这次徒步。 

一、从凯旋门到夏佑宫 
    凯旋门是欧洲一种纪念战争胜利的建筑。始见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统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沿用。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广场上。用石块砌筑,形似门楼,有一个或三个拱券门洞,上刻宣扬统治者战绩的浮雕。
   巴黎凯旋门一般特指雄狮凯旋门,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又重新复工,工程在1825年重新开工,1836年7月30日为凯旋门举行了落成典礼,终于全部竣工。
   1920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这座宏伟的凯旋门下又修建了一座“无名烈士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在这次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他代表了整个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此献花悼念死难的将士,这为凯旋门又增添了一种悲壮的豪情。 
   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还高达五六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和96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巴黎市区12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1970年戴高乐将军逝世后,凯旋门所在的广场改称为戴高乐将军广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在巴黎的那些日子,除了这天上午,都蓝天白云的,或许是让我体验英雄末路的悲凉沧桑,我们到达凯旋门时,阴云笼罩,各种浮屠,看起来都显得有些忧郁。戴高乐广场十分狭小,想看凯旋门上的雕刻、绘画,需高高仰头。无名烈士墓,摆满了鲜花。
    选择克莱贝大街前往夏佑宫,其实完全是出于定位方便的安全目的,大街正对凯旋门西南方向的门洞,夏佑宫平面带有弧形的翼楼,其正对面是埃菲尔铁塔,有了这些,可以保证我不迷路,顺利达到塞纳河边。
    街上的人、车都很少,大街相对于路口的其他几条街道,明显的宽一些,认定道路选择正确。毕竟是一个人第一次在异国他乡,不通文字语言的前提下的徒步,心中还是有些不踏实。到达第一个地铁口时,我用站名与地图对照,再次确认了方向的正确。
图片
    大街两旁,许多只能2辆车同行的道路,以不同的角度(唯独正交的特别少)与大街相接,形成了很多尖角。巴黎给我的印象是,每个楼的周边都是道路,所以街道显得十分的纷杂、凌乱,这也束缚了我走入小巷,进一步了解巴黎风情。
图片

图片
    刚开始徒步,感觉一切都新奇,所以,东看看,西望望,走得并不快。克莱贝大街的铺面不是很多,且都还未开门,路上遇见了个还在打烊状态的中餐馆,把菜单拍了下来,后来又看见了药店及其他的铺面,仍在打烊状态,包括这个柯达的图片店,网络冲印比入店冲印便宜不少,只是价目我没记住。
图片

图片
    埃菲尔铁塔出现在街口正中央,我知道到了夏佑宫,下来,我可以沿塞纳河徒步了,自然是不会失去方向了,初战告捷。
    夏佑宫与埃菲尔铁塔隔河相对,1937年为世界博览会,在夏佑山上拆除原有建筑而建的罗马式建筑,是观赏埃菲尔铁塔的最佳地点,隔著中间一个小小的广场分左右两座圆弧形的建筑,彷彿一双延伸的手臂正準备拥抱埃菲尔一般。夏佑宫有4座博物馆、一间图书馆:面向铁塔时的右座建筑中是海军博物馆和人类博物馆,前者展示法国海军的歷史和关於该国海洋舰队的建造、发展、模型、实物等;后者则陈列有关人类演进、人类生活型态及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发展等事物,左座建筑则容纳有法国纪念物博物馆和电影博物馆,纪念博物馆中陈列了法国各地具有史意义的纪念物和古老的壁画。两座建筑中间的广场也是街头艺人活跃的地方,常吸引许多人围观。
图片

图片
     夏佑宫的台阶下,面向艾菲尔铁塔的圆弧内,是特洛加德罗花园,绿草茵茵,中间有一座长方形的壮观的喷泉,夜间当喷泉全力施放时,在灯光衬托中的艾菲尔在白色水柱间更显壮观,这是巴黎迷人的夜景之一。
图片

图片
    
二、从特洛加德罗花园到天鹅岛
     出特洛加德罗花园,在右岸右转,沿河岸信步而去,由于河岸道路低,所以除了河水,没什么景色,有种三不管的味道,经过了两座桥,都是从头顶跨河而去,岸边的桥墩背面(临水面)住有流浪者,虽然无遮无掩,但被褥厨具桌椅一应俱全,无垃圾等异物,流浪者在那听着广播。
     塞纳河的桥,许多都是铁桥,走到桥底,桥呈现出另一种姿态,工字型的钢梁,浑然用力中显得十分的轻盈,河水倒映下,有些舞姿翩翩的感觉。
图片
     地图上,显示河中有一长岛,走了很长的路也没发现,只发现了和对岸的绿树比其他地方多。
     快到格勒内勒桥桥时,就已发现了自由女神像,周围的建筑渐渐变成了已现代建筑为主,决定不再往前走,提前一个桥过河。
     美国和法国都有一座自由女神像,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美国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所戴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五大洋的七道尖芒。因种种原因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其体量、名气远远大于法国本土的,甚至有人反过来认为法国的是美国人送的,真可谓本末倒置了。
     很可悲的是,我在网上搜寻,得到的资料基本都是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自由女神建造的年代、高度都没有得到,真是哭笑不得。 

图片

图片
     早先在河边看到的绿树,这才看清,原来是河中的长岛——天鹅岛,有被叫做天鹅步道,是一长长的河中堤坝,依河势,呈东北-西南向,自由女神像就在天鹅岛的西南端头,格勒内勒桥有引桥抵达天鹅岛。
     西方人的生活可真十分的悠闲,这个时间已经十点多了,“晨练”的人才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
     天鹅岛位于格勒内勒桥到比拉凯姆桥之间,长约有一公里,最窄处宽不过十余米,树木高大,岛的中央是步道,两侧的树木下长满了青草,
幽境怡人。我慢慢走完这段路,迎面只遇见了3,5个人,还是锻炼的,同向的只有2人,另外就是还遇见了2个环卫工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比拉凯姆桥是一铁路公路两用桥,其铁路桥部分高架在公路桥之上,只是那纤细的铁路桥柱,给我以柔弱的感觉,有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从面容来看,显然是来自中国的富裕子弟。
     桥上的岛弯里有一对夫妇带着2个孩子用埃菲尔铁塔做背景在拍照,还有2个少女也在做同样的动作,只可惜桥头这位英雄人物的雕像,我找不到是谁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从天鹅岛到耶纳桥
     从
比拉凯姆桥登上了左岸,溯河而上,前往埃菲尔铁塔。其实,这一段没有什么景色,只是没来过,同时时空上也越不过去,才走完了这一段,到达了铁塔下的耶纳桥。
     耶纳桥长140米宽35米,由5个分别为28米的桥拱构成,为砌造结构。1806年,拿破仑在耶拿战役大捷后的第二天修建成的第一座桥。桥位于夏乐高地与战神广场之间,将夏乐宫和特洛加德罗花园与埃菲尔铁塔和战神广场连接起来。
     
有游船从河中经过,激起波浪,与堤岸碰撞,有游人在那戏水。看着河水清清,忽然想在水边坐坐,于是从岸边的台阶走到水边。
     我走到耶纳桥孔下,游船已经过去了一会了,只有微微的波浪荡漾,在高出被水打湿的一个台阶的地方坐了下来,看着水面起伏,忘了我在何处。
     因为坐的地方低,
又有游船经过,波浪与岸堤的碰撞,激起的浪花,放大后,呈现惊涛拍岸的另一个景色,而这仅仅只是改变了观察的角度。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