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游记(26)徒步巴黎之:从亚历山大三世桥到艺术桥

游山玩水

     在耶拿桥下坐着,心里在盘算下一步该往哪去,天有放晴的迹象,要不要再去凯旋门?毕竟那也是我心中的一个圣地,早上的光线真的实在太差。还是继续沿左岸前行,绕行协和广场把8尊雕像看看?时间快12点了,恐走回头路后完成不了余下的路程了,还是继续沿塞纳河前行吧。
     走了一段路,发现设计的线路有些问题,从耶纳桥桥到亚历山大三世桥这一段,河的两岸并无什么特殊的景色,因靠着河边走,是否有其他的重要遗迹也没发现。似乎应该穿过埃菲尔铁塔,从战神广场到陆军学院,再折向荣军院,从荣军院广场到亚历山大三世桥,也多不了多少路,但路过的古迹更多。
      天要放晴又被云层笼罩,
路上人不多,走得有些沉闷,这是这河边的简易儿童游戏场算个亮点吧,好像也没有什么安全防护措施,家长也没什么提心吊胆地招呼着,孩子玩得自在、开心,要在国内,这肯定要算作一个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危险儿童游乐场被关闭了,同时也把探险、好奇的天份从孩子身上夺走了,过于的强调安全,贻误的可以说整个国家的未来。
图片
    到了荣军院桥,大王宫就在河的对岸,蓝天终于羞羞答答地露出了面容。
    王宫周边的人很少,大王宫北侧的广场那,设了一个查票点,有2个工作人员,一个太阳伞。从建筑上的宣传画来分析,应该是个什么展览会。回来查资料才明白,这昔日的王宫,现在都是艺术馆了。
     戴高乐的雕像就树立在打王宫旁的一个小广场上,没有任何的其他装饰物。戴高乐在二战中的功绩、在法国历史上的重大贡献,以及在中国与西方世界外交史上的破冰般的壮举,各种文献都有大量的记载。高高的基座,雕像仿佛耸立蓝天,给人以伟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河桥头处,有2行各由2排高大树木组成的树林,两行树间为草坪,一尊标示为“simon bolivar”不知道这是不是拉丁美洲打破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西蒙·玻利瓦尔,而且西蒙·玻利瓦尔与巴黎、与法国都有着深厚的渊源,脑海里也找不出更有哪一个玻利瓦尔能比他更具备这份荣耀了,并与戴高乐共享着同一片区域。对也罢,错也罢,我就把这尊雕像当拉丁美洲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了。
图片
     亚历山大三世桥桥,巴黎塞纳河上最漂亮的桥,于1896 年10 月7日奠基,于1900年落成,它是由俄国沙皇 尼古拉二世作为法俄亲善的礼物,捐赠给法国的,并以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名字命名,建此桥为庆祝俄国与法国的结盟,而且意味深长地将桥通向拿破仑墓全长107米的桥身由一个桥拱组成整个大桥雍容华贵,金碧辉煌。大桥将两岸的香榭丽舍与巴黎荣军院广场连接起来。桥上的灯具由小爱神托着,寓意性的海长形象构成大桥装饰的主题。在南北两端的桥墩上竖立着4座桥塔,塔顶上有一座腾空而起的青铜飞马,左岸两座立柱上,有代表文艺复兴时期与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标志。右岸两座立柱上,有象征古代法兰西和现代法兰西的标志。
     这时,塞纳河以北的天空已经完全放晴,蓝蓝的天,朵朵白云飘浮其间,塞纳河以南,还是浓云覆盖,北顾南望的天空形成了不同的景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过亚历山大三世桥,继续前行,是战神广场和荣军院。荣军院建于“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当时的法国皇室盛极一时,法国军队横扫欧洲,无数军士应征入伍为国而战,导致的结局就是大批的伤员需要被安置,荣军院也由此而诞生。荣军院中设置有荣军医院、养老院以及教堂,另外还有一座军事博物馆对外开放,陈列有法国各历史时期的军装、兵器和作战设施,甚至还有清政府八旗军的盔甲。
     
拿破仑·波拿巴的陵墓1861年搬到荣军院教堂下面,实现了他希望安葬在巴黎的遗愿,墓葬四周有12根石柱,分别饰以浮雕,代表一次次的光辉战役,这里还有一些拿破仑的其他亲属和其他将军的陵墓。
图片 

图片

      走到荣军院前的十字路口,突然不想前行了,坐在草地上,看着各式建筑。行人不多,车辆也不算多,本想找个人帮我拍张照片,等了几分钟,也没人从我身边过,加上我也不喜欢入像,也就作罢了。
     太阳出来,就给人以刺热的感觉,坐了一会,开始感觉到不舒服,而离我百余米外,比我早到很久的一个女士,还在悠闲地享受日光浴,而皮肤白皙,想必他们是晒不黑的。
     于是起身,准备经波旁宫,从协和桥上再次跨越塞纳河。
     波旁宫,
又名国民议会,坐落于法国巴黎塞纳河的左岸,是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而建,建成于1728年。自1789年以后,波旁宫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它被看作是法国法律的象征。临靠塞纳河的北门有12根大圆石柱组成的宽阔柱廊,承托着一个三角形横楣,上面饰以通体浮雕,柱廊下的30级台阶两侧的雕像,优雅而又精致。
图片
    
图片
     波旁宫对面,从协和桥上跨过塞纳河,就到达了协和广场,它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的一个大广场,面积约8.4万平方米,是法国最著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著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是一个由护城河环绕的八角形广场,介于西面的香榭丽舍大街和东面的杜伊勒里宫之间,广场上充满了雕塑和喷泉。
图片
    广场的四角各有2尊雕像,代表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个城市的雕像,按我拍摄的顺序,西南是波尔多、南特,西北是鲁昂、布雷斯特,东北是里尔、斯特拉斯堡,东南是马赛、里昂。每组雕像中具体哪座雕像代表哪个城市,雕像上都有相应的名字,但每个女神的含义我没有弄懂。
图片
波尔多
图片
南特
图片
布鲁斯特
图片
鲁昂
图片
里尔
图片
斯特拉斯堡
图片
里昂
图片
马赛

    八尊雕像仿佛被人遗忘一般,静立在四角,极少有游客光顾,落寞孤寂,可能,也只有我这个疯子,才会为这八尊雕像,特意把四角都走到。
    协和广场更为吸引眼球的是方尖碑和2个喷泉,
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广场的南边是海神喷泉,两侧各有一个三层喷水池,喷水池上有6个精美的青铜雕美人鱼,手中各抱一条鱼,从鱼嘴中喷出几米高的水柱,水花飞溅,宛若飘纱。
    “河神喷泉”中心的上下两组雕塑以河为主,上层是几个赤裸稚嫩、人见人爱的小天使戏水,下层是三位大于真人的姿态各异、上半身赤裸、着绿色长袍的仙女簇拥着美丽的莱茵河女神,她们是怀抱葡萄的收获仙子、手捧鲜花的爱情仙子和象征甜蜜的水果仙子。
    “海神喷泉”的设计、形式与“河神喷泉”无异,只是所有人物的动态不一样。三仙子是与海洋的珍珠仙子、贝壳仙子和珊瑚仙子,主神是男性的大西洋海神。
图片
      广场正中心矗立着一座高23米,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送给法国的,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碑身纵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及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故事。人们在安置方尖碑时还开发出了它的另一个功用:它成为了一个巨形日晷的晷针,而协和广场则成了“晷面”。每天随着日移地转,方尖碑在协和广场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时间,时间又一点一滴静静地凝集成历史。
图片
    从协和广场向东,经过杜伊勒丽花园,再往前就是卢浮宫。
杜伊勒丽花园位于罗浮宫与协和广场之间,一边依傍塞纳河,坐在花园的大池塘边,或在露天咖啡座喝杯咖啡,是感受巴黎式悠闲的最佳体验,无怪乎被认为是巴黎最令人着迷的花园之一。曾经的杜伊勒丽也是皇宫,岁月的无情,如今它只是一个很长很大的花圃,往日的繁华已一无所有,见证了王权的陨落. 如今杜伊勒丽花园可见许多雕像,有「露天博物馆」之称。
  栗树、莱姆树以及五彩缤纷的花朵为杜伊勒丽花园带来静谧,青铜雕塑作品添加些庄严气氛,整体整齐清爽的景观设计则是典型法国花园的特色。
    花园的草坪,随意地向游人开放,许多的花池、喷泉处还有很多的椅子,游人或坐,或躺,或看书,或与亲友温馨,甚至已经在阳光下睡着了,而决无被从草地驱逐之担心,也没有“绿草青青,游人止步”之类的提示牌与围栏,宁静而又安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杜伊勒丽花园的尽头是骑兵凯旋门,又名卡鲁赛尔凯旋门,有“小凯旋门”之称,其正面对的是卢浮宫博物馆。骑兵凯旋门是为了庆祝1805年拿破仑的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建造的。骑兵凯旋门规模虽较凯旋门小,但不减威严气势。 整个小凯旋门流露强烈的罗马风格,与戴高乐广场上的凯旋门一样,都是以拿破仑盛世和战争为主要题材。它的两侧分别是八根科林斯石柱,门前门后有六个浮雕,门楣正中是八个拿破仑时代的士兵,门的最高处有四匹奔跑的骏马,中央是拿破仑的雕像。红色和白色的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拱门的上方布满了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的浅浮雕。凯旋门顶端摆放了四匹镀金的奔马。这些马是根据拿破仑命令从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移来的,原物于1815年归还给了意大利,现在上面是换上去的复制品,同时还添了一辆马车和和平女神像。
图片

图片
    先一天我已到过卢浮宫,但没有走近地面的金字塔。子金字塔前合影的人很多,想拍一张避开人流的照片那是妄想,只能是见缝插针,尽量减少人流对构图的干扰。
     来自中国的游客有不少,但并不像某些媒体上宣称的那么多,素质也没有那些媒体宣扬的那么低,但大嗓门、爬到高处手舞足蹈得意洋洋拍照、满口中国话的女士还是有几个。
     准备再去补拍胜利女神像,于是又钻进了金字塔下的地下,游客左三圈右三圈的,吓得我急忙退了出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离开卢浮宫广场,计划再次走到塞纳河畔,沿卢浮宫南立面向东走去。此时约下午2:15,徒步已经进行了4个半小时,想着该可以顺道去找点吃的喝的了,什么咖啡馆、点心屋之类的,休息休息,也小资一下,这个费用还是承担的起的。
     刚过了十字路口,桥头堡的台下,一位年长的艺人正在专心的作画,旁边放着他的作品,都是些和塞纳河有关的景点,他也不吆喝,也不介意我在给他拍照,虽然抬头面带微笑地看了我一眼,或许他我的兴趣不在购买上,只是一个对视,他又专心作画去了。
图片
 

图片
     巴黎圣母院高高的尖塔已出现在眼前,那是今天必去的地方,虽然明天的集体行程还有,那就只看外观不进到里面吧。
     卢浮宫里面的人很多,但院外的路上,车如此少,着实没让我想到,公交车站简陋到了寒酸的地步,
好像也没有公交专用道,更没有公交岛湾,座椅、地图还是都有的,这与旅游城市的名号很般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提岛很近了,我想在回到左岸去,圣母院的建筑在岛的左侧。
    桥有近十米宽,但只能走人,桥面是防腐木铺的,走起来蛮有弹性,桥的栏杆大部分地方都被布围了起来,布上满是涂鸦,与城市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
     有些布被撕掉了,或许也开始就没有,没有布的地方,满是锁,还有些心形的牌子什么的,难道这是爱情桥?从桥上往右岸看去,哈哈,栏杆的背后,全是这样的锁,原来我无意走上了大名鼎鼎的“艺术桥”了。
巴黎的塞纳河上有座木质的老桥——艺术桥,光是听名字和所在地就感觉很浪漫了,除了古色古香的木椅和桥灯以及站在桥上饱览的塞纳河美景之外,桥上最吸引人浪漫美景的便是那两旁栏杆上大大小小的爱情锁了。
    在这里,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爱情锁见证者来自世界各地的情侣们生命中那份对真爱的执着与渴望,他们将事先带来的锁头拿出来,然后是一个小小的仪式:男女双双将锁头紧紧锁在护栏的钢丝网上,深情对视片刻,扬手把钥匙扔进塞纳河!以此表示爱情锁永远无需再打开,我们的爱情地久天长!
    只是这桥能承担得起吗?后来经导游介绍,现在巴黎当局会不时将桥上的锁清理掉,已保证桥的安全,资料也显示,当地时间2014年6月8日下午17点50分,这座承载爱情的艺术桥不堪重负发生坍塌,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害。当地时间2014年12月9日,法国巴黎,法国市政厅的雇员在移除巴黎艺术大桥上悬挂的“爱情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看样子,这扔了钥匙的爱情锁,还是长久不了。或喜或悲?不得而知。  







文章评论

雨打芭蕉

巴黎的人文,建筑,文学,绘画,雕塑等方面的成就,世界上没有其它城市能与之 比肩,好羡慕你能亲历,走在巴黎的街上,有没想象一下也许你所走过的马路雨果,大仲马甚至马克思也曾走在这里?腋下还夹着一把雨伞。

静静地看海

寻一座城市,觅一处景致,你会发现,每一段故事,都留下自己的影子。[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