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游记(31)巴黎夜游

游山玩水

     24日晚,安排的是夜游巴黎,也是我们本次意法游的最后一个旅游单元。很多文艺作品都把夜色下的巴黎描绘得醉迷般的美丽: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树影婆娑,游人如织.....
    我们本次夜游安排了3个景点:圣心大教堂、蓬皮杜艺术中心、埃菲尔铁塔,其中后两项我白天都到达过。
     
    圣心教堂位于巴黎的蒙马特高地,是巴黎蒙马特高地的象征。它始建于1876年,于1919年落成,是由全法国的忠实信徒捐款兴建的。教堂里面有许多浮雕、壁画和马赛克镶嵌画。教堂建筑风格独特,既似罗圣心大教堂(7张)马式,又似拜占庭式。钟楼内部呈方形,有一口叫萨瓦人,重19吨的大钟。教堂有三扇拱形门。门顶两侧有两座骑马的雕像,一座是国王圣路易。另一座是法国的民族女英雄贞德。
     修建圣心教堂的动力来自于一段动乱年代的纷争: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败北后,一部分民众因社会的阴郁和政治的混乱而对当时政府丧失信心。1871年,一场名为“巴黎公社(la commune)”的内战将巴黎与法国分离,巴黎民众在巴黎城中设路障,筑街垒用以阻挡来自凡尔赛的政府援兵。反政府的巴黎民众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艰难抵抗,但终究没有抵御住强大的军队,当政府力量反败为胜后,当权政府组织了一次大屠城行动,将曾经反抗他们的血肉同胞全部杀死。后,为了祭奠这段惨痛的历史,在蒙马特高地修建了这座教堂。
     圣心教堂又有巴黎“白教堂”之称,因为圣心教堂是如此雪白晶莹,据说整座教堂都采用的是一种叫“伦敦堡(château London)”的特殊白石,当这种石头接触水或雨水便会分泌出一种俗称玻璃屑的白色物质,这种白色物质能使建筑在积年累月的风雨冲刷中越变越白。    
     为了方便游人,在面对教堂的左手侧设有链条驱动的游览车,游览车道旁是台阶。地导安排大家坐游览车上去,排队的人有几十人吧,我看了看,说,我走上去比坐车还快,还不如走上去,于是从队伍中出来,用稍快的速度走到了游览车的车站,坐游览车的朋友还一个都没上来。
     蒙马特高地海拔129米,是艾菲尔铁塔之后巴黎的第二个至高点,人们也可以登临圣心教堂中心最高的大圆顶,从那里能看到周围方圆50公里内的景物,从这里俯视下去的巴黎则是一个平实的巴黎。
     
在圣心教堂前宽阔的台阶之上,有艺人演奏着各种乐器和唱歌,台阶上坐满了人,我问地导,这是在做什么?地导说,什么也没做,就是市民、游客在这里休闲,“演出”也不会被禁止,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在艺人放在台阶上的帽子里放下“你的奖赏”。在如流水的音乐声中,您可以从圣心教堂所在的蒙马特高地放眼巴黎城,不用付费您也可以享有鸟瞰全巴黎的权利。 
    教堂左侧是蒙马特广场,它是巴黎最有艺术特色的地方,沿道路一周有很多露天大画室,很多年轻画家在此写生,要我看,也就是国内的地摊,地导说,这些艺人都有相当的艺术造诣,每个画摊都有政府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书,并在门口把证号写在地上,以示正宗,看样子这许可,不是国内的专利了。广场四周,还有很多的咖啡馆等,夜色初下,熙熙攘攘的,与白日下看到的冷冷清清的咖啡馆,判若两个世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因要赶往另一个景点,在圣心教堂我们没有久留,在巴黎真正的夜色拉开前,我们离开了蒙马特高地,没能在悠扬的琴声里俯瞰夜色下的巴黎全景。
     夜晚的蓬皮杜艺术中心,与白天有着不同的景色,熙攘吵杂的人流已不存在,给人以处子般的柔美,因为我到过,知道在哪可以最大限度地拍到全景,于是叫上朋友直接去那些点位,可惜的是相机的角度还是不够,如果有朋友再去游欧洲,尤其是去那些“古城”,记得一定要带广角、超广角镜头,不然会急得你双手乱抓。
     圣玛丽教堂的门已经关了,微微泛黄的灯光下(为照片效果,白平衡设置有调整,照片颜色比实际的更深一点,也更迷人一点 ), 给人以安详、恬静之美。

图片

图片
     晚上10:50,我们到达了最后一个旅游景点,观看埃菲尔铁塔的闪灯。为了节约和环保,现在的埃菲尔铁塔闪灯时间只有5分钟,从10:55-11:00,我们算是压着点赶到了。猛然一看,心里说坏了,到处是人,看不到可以拍照的地方。急急忙忙穿过夏佑宫前面大平台(是拍照的最佳地点)的人群,走到通往特洛加德罗花园的台阶上,还好,这里的人少了很多,挤靠到台阶栏杆处,把相机摁在宽大的花岗岩的护手顶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夜色下的巴黎是迷人的,可匆匆里,并未体验到多少迷人之处。
 



文章评论

生若夏花

沿途风景很美,在乎的是看风景的心情。

雨打芭蕉

上学时读了小仲马的《茶花女》,就一直向往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希望有一日能有一个人陪我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在夕阳西下时一起漫步,在街边咖啡馆小憩,喝杯咖啡,享受浪漫巴黎的夜色,很期待你的夜游篇,有点小小的失望,只看到了埃菲尔铁塔的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