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游记(33)感触与花絮
游山玩水
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之前,包括港澳台在内,我没有亲身体验过国外的风情,与国门有过几次近距离接触:深圳的罗浮口岸、珠海的拱北口岸、额济纳的策克口岸,其中策克口岸是离国境0公里。
有个朋友,到国外去过几次,每次都给我带礼物,送过我钱包、新加坡的狮形开瓶器等。礼尚往来,我也想给朋友送点礼物,朋友家境很好,又很有品味,我不知道该送什么了,出国前,我问朋友,送什么礼物给她,她说不用了,多拍几张好照片、平安回来就好,我说,好吧,回来后再把这次旅行写成游记。
有个朋友,到国外去过几次,每次都给我带礼物,送过我钱包、新加坡的狮形开瓶器等。礼尚往来,我也想给朋友送点礼物,朋友家境很好,又很有品味,我不知道该送什么了,出国前,我问朋友,送什么礼物给她,她说不用了,多拍几张好照片、平安回来就好,我说,好吧,回来后再把这次旅行写成游记。
很多朋友都喜欢我的游记,这个朋友也不例外,但从内心里来说,我所有的游记都不是为他们所写,都是为我自己写的,留下一份记录,等走不动了的那一天,坐在躺椅上,甚或是歪倒在床榻之侧,翻动这些,聊以自慰罢了。
这次的游记,我写得很苦,今年工作很忙,从国外回来后,极少休假,7、8两月有来了很多的外地朋友亲戚,仅有的一点点时间又奉献给了他们。照片需要简单挑选、修整一下,地名、景点的历史也需要去查正,这些都很费时间和精力,太累没感觉时也写不了,就这样有一篇没一篇的,用了3个月,终于写完了,是的,只是写完了,说不上有多少精髓。
在罗马机场我是办完入境手续比较早的几个人之一,刚出边检大门,一个机场工作人员对我们说了一段话,起先我没注意,他又说了一遍,我感觉其中包含有"beijing" 的字眼在其中,于是望着他,刚准备说pardon,please say again(不好意思,请再说一遍),
这次的游记,我写得很苦,今年工作很忙,从国外回来后,极少休假,7、8两月有来了很多的外地朋友亲戚,仅有的一点点时间又奉献给了他们。照片需要简单挑选、修整一下,地名、景点的历史也需要去查正,这些都很费时间和精力,太累没感觉时也写不了,就这样有一篇没一篇的,用了3个月,终于写完了,是的,只是写完了,说不上有多少精髓。
外语要学吗?
我的外语很差,毕业这么多年,不说不用的,早就还给老师了,简单的对话也记不得十句了,但这也给了我不少的帮助:在罗马机场我是办完入境手续比较早的几个人之一,刚出边检大门,一个机场工作人员对我们说了一段话,起先我没注意,他又说了一遍,我感觉其中包含有"beijing" 的字眼在其中,于是望着他,刚准备说pardon,please say again(不好意思,请再说一遍),
他见我有回应,直接又说了一遍,这次我听清楚了Do you come form beijing?(你们从北京来的吗?),
yeah,we come form bejing.(是的,我们从北京来)
your some luggage on there(你们的行李在那),他指了指我们跟前的传送带那边地面上的一堆行李对我说,我明白了,原来是我们办入境手续耽搁了不少时间,机场工作人员已经替我们把行李的大部分搬到了空地上。
thank you,我抱抱手回应,对方也已同样的方式回应,随意,我告诉同伴,行李在什么地方,等导游出来时,我们都已把行李找到了。
是在马赛还是在爱克斯的佩尔第,忘了是哪个城市,住宿时,我住的房间插座没电,我的相机电池没办法充电,那可不行。我也忘了“电”这个单词怎么说,好歹还记得电子Electron这个词,连比划带说的,竟然让服务生明白了,没几分钟,电就送来了。
在巴黎入住时,我和妻子房间的门卡,只有一张能打开门,也是我自己去解决的。 其他的如TOLIT、BUS等单词我也算认得,正是有了这蹩脚的几句英语,导游才敢让我一个人徒步巴黎,让我在异国他乡尽情了一把。
我最近在看清末民国初年的一些历史,发现那些所谓的“杀人如麻的军阀大老粗”,个个都是喝过洋墨水,讲得洋文的。
其实外语很重要,语言是要说要用的,不是用来考试的。我们的硬灌教学方式出了问题,所以费了牛劲,还是收效甚微,我忘了是清华的哪一位教授,能流利讲8国外语,他儿时长在日俄争夺的东北,少不更事,先后与一帮日俄中孩子混在一起玩,自然就学会了三国语言。
yeah,we come form bejing.(是的,我们从北京来)
your some luggage on there(你们的行李在那),他指了指我们跟前的传送带那边地面上的一堆行李对我说,我明白了,原来是我们办入境手续耽搁了不少时间,机场工作人员已经替我们把行李的大部分搬到了空地上。
thank you,我抱抱手回应,对方也已同样的方式回应,随意,我告诉同伴,行李在什么地方,等导游出来时,我们都已把行李找到了。
是在马赛还是在爱克斯的佩尔第,忘了是哪个城市,住宿时,我住的房间插座没电,我的相机电池没办法充电,那可不行。我也忘了“电”这个单词怎么说,好歹还记得电子Electron这个词,连比划带说的,竟然让服务生明白了,没几分钟,电就送来了。
在巴黎入住时,我和妻子房间的门卡,只有一张能打开门,也是我自己去解决的。 其他的如TOLIT、BUS等单词我也算认得,正是有了这蹩脚的几句英语,导游才敢让我一个人徒步巴黎,让我在异国他乡尽情了一把。
我最近在看清末民国初年的一些历史,发现那些所谓的“杀人如麻的军阀大老粗”,个个都是喝过洋墨水,讲得洋文的。
其实外语很重要,语言是要说要用的,不是用来考试的。我们的硬灌教学方式出了问题,所以费了牛劲,还是收效甚微,我忘了是清华的哪一位教授,能流利讲8国外语,他儿时长在日俄争夺的东北,少不更事,先后与一帮日俄中孩子混在一起玩,自然就学会了三国语言。
几个谬误?
我们总把欧美说得天花乱坠,那是人间的天堂,公路不收费,车辆尽情跑......到了那才知道,很多都不是那样的,但很多地方确实比国内做得好,也简便很多。在意大利、法国的高速公路都是收费的,也都是限速的,收费标准我没搞清楚,但很多区段的限速都在100公里以下,我还见过90的,最高也没超过130。导游告诉我,不收费、不限速的,在欧洲大陆只有德国。
欧洲的道路,其实都比国内的窄,高速公路的没一个车道,我感觉都要比国内的窄10-15公分,街道更是拥挤,双向4车道,已经是很多城市的奢侈街道了,绝不是被某些人吹嘘的那么宽阔,不过,行车都很遵守规定,堵车很少。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匝道,除非是车流非常大的主要出口,一般都是单车道,而且弯非常的急。
在欧洲,红灯是不可以右转的,所以,右转的车辆经常要被红灯挡2次,右拐前被红灯挡住,绿灯了,拐过来还是红灯,继续被挡住,拐弯车辆通过十字路口是很麻烦的。要在国内,可能早骂成一片了,这也可能是巴黎车辆堵得十分严重的原因之一。
欧洲的旅游大巴似乎都是一样样的,都那么长那么宽那么高,但司机的停车水平实在是高,那么大的车,在地下停车场,根本不能直进,左右每边也就20多公分的间隙,竟然可以一把直接倒车到位,很是佩服。
商店、宾馆、车站的服务人员,大多是男士,即便偶尔见到女士,基本都是大妈级的,极少有年轻女士,这与国内服务行业处处都是年轻女孩子完全不同。
在欧洲,除餐厅、旅游景点外,药店、商场法律上规定星期天是不能营业的,但很多中国人悄悄的开一个偏门,招呼着游客,这也是让欧洲人鄙视中国人的原因。
在欧盟内部,同一种商品,几乎都是同一个价格,也没有假冒的,需要什么就买什么,讲价比价的几乎都是中国人。
在欧洲中国式过马路的人,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比例也差不多,算不得中国人的特色,但大嗓门说话,喝五邀六的大多都是中国人。
红绿灯就是红色、绿色、黄色灯个一个,绝没有什么数字显示,公交车站、地铁站,与国内相比,寒碜得
不像样,甚或赶不上国内八十年代初的水平。
很多城市还有有轨电车,每趟车数节车厢,大多路段,电车轨道走在绿地中,而不是普通街道,既不破坏绿化,又极大方便了交通,很值得国内的大城市学学。
欧洲人是安逸的,我在巴黎徒步时,中午十一点了,早上锻炼的人才姗姗而来,塞纳河边那么有名的旅游区域,林荫下的步行道,路面是砂铺的,还坑坑洼洼,比国内建筑工地的道路还差,也没见有媒体报道说丢人什么的,国内去过的媒体,我想也不少吧,也没见他们说过有什么不好,是看不见还是集体失明?其实,中国人是面子害死人,真正关键的地方没人管。
几个小“花絮”
(一) 丢失现金包:
那日,我们先威尼斯、再米兰大教堂,最后到小镇的宾馆住宿,很有些疲惫,导游赶忙给大家安排住宿。小偷跟随我们进了宾馆大堂,大家把他当成了普通游客,谁也没在意。导游把房卡办好,正准备给大家分,有些心急火燎要晒图片的人,又围住导游问免费wifi密码(我真不明白,发张照片就那么急吗?既然那么急不可耐,就用流量好了),这边又有人要房卡,乱糟糟之际,包放在柜台上脱离了视线,小偷拿了包,从容走出了大堂,损失惨重。
(二) 险些在巴黎街头走光:
巴黎街头的公厕不多,导游介绍,想上厕所,最好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路边的咖啡馆,要一杯一欧元的咖啡,靠着吧台喝掉,顺便上个厕所,是一举两得,咖啡喝了,内急也解决了,而且比公厕还便宜,大多公厕还2-3欧元一次呢。不过,最好别坐下喝,坐下慢慢品,是要收座位费的,一欧元就不够了。
我徒步到自由女神像附近的电视台前时,街边有个自动冲洗的单人免费厕所, 恰好也没有人,我大约看了下说明,只看明白了限时5分钟,哈哈,时间足够了。
进去后,把门把手扳了一下,门打开了,我把门再关上,把内急解决完,突然便池收了回去,一米多宽门也自动打开了,让我吃了一惊,稍慢点,可不就在街头走光了!
原来,我出了个操作错误,就是扳门把手那下,那是已经内急已解决,需要走出公厕了,然后公厕门再次关闭,自动完成清洗,之后,如果外面有人按了使用按钮会再开门.....哈哈,好悬!
过了巴士底广场,我再次遇见了同样的公厕,也是恰巧没人等待,这次就没出乱子了,门打开时,外面排了4,5个等待方便的男男女女。走到公厕的另一端,洗洗手,接一杯水(提示是可饮用水),继续上路。
(三) 自动汲水机:
在协和广场与杜勒利花园结合部的北侧,有一个手摇的汲水机,有一个方向盘一样的25公分大小的圆轮,转几圈水就从龙头放出来了,我杯子里的水不多了,准备在此大喝一顿,前一个人走后,水还在流,我顺手把杯子接满了,喝了一半,觉得这古董似的汲水机很好玩,正左看看右看看,一位女士过来,用手比划着怎么转那个轮子,显然是告诉我如何操作,我含笑着连说thank you,以示回应。
(四) 钻警戒线:
最后的最后了,在戴高乐机场,行李都已经托运了,只剩进关了。因为人多,导游让我带几个朋友先走,这也不算难事。从办登机牌处到入关口,曲里拐弯的挺远,问了2次路,就到了入关处了,我们前面有几个别的团队的国内朋友,跨越警戒线,机场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了阻止。那几人走过去了,工作人员正转身去开新的通关口,我带的一个年龄较大的朋友,从警戒线下钻了过去,排到一队的队尾,工作人员很是气恼地过来,把这个朋友赶出来,通关口也不开了,让我们去远处长长的队伍后面排队。
我事后问这个朋友,干嘛要钻警戒线,他说想快点排队,别人能钻,他也想钻,我说,工作人员都准备去打开新的通关口了,我们是最前面的,干嘛还要钻,他说他没看见,我再问,前面的人钻,已经被阻止了,干嘛还要钻,他说,工作人员不是走了吗?让我很是无奈。
结果,比我们晚一二十分钟才开始进来的朋友,还比我们先办完手续,导游在关口遇见我,对我才进关大为疑惑。我在想,机场工作人员最后给我们指的通过口,就是专门给这些钻的人设置的,既远有人多,前面钻的那批人,也是指向了这。
文章评论
流水淙淙
比较很客观。让人耳目一新
憩息之地
异国见闻写得很详细,码字辛苦![em]e163[/em]
淡泊宁静
终于写完了,辛苦了!回头我再连贯地细品,也免费出国一趟,多好!
梅兰
我最喜欢看花絮了,有趣[em]e113[/em]
生若夏花
看了你的《意法游记》也免费游了一圈。大赞
冰雪莲儿
跟随你的游记免费意法游,文字整理输入很辛苦,谢谢[em]e160[/em]
秦凤雅韵
短短的十天游程,就写了33篇游记,真是一次“用心”的旅游!给我们未去的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果果
全世界的人性是相同的,真实的人性又有无限可能。
流水淙淙
又看完了一遍你写的游记,再一次感受到了欧洲的异域风情,异域建筑文化。还有人家的蓝天白云。还有对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保留。咱们虽然城市建设新、快。但破坏力也大,尤其对古建筑保护 不给力。有时造成千古憾事,难以弥补。使中国缺少了中国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