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生命起始的地方
思念往昔
老井,故乡的老井,是一段残缺的记忆,在懵懂的年代,老井是人们生命的源泉。
老井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那永远溢出的净水滋润着故乡的人们。春寒料峭的季节,清晨,东方未晓,老井边早期的乡亲哗哗打水声与雄鸡报晓声交错成美妙的旋律,一片清晰悦耳的和弦在故土的上空流淌。老井边生活的人们,有着季节变换的作息时间,春播夏种秋收冬藏,是四季的旋律,伴随着老井的水起伏变换,进入每季春夏秋冬的忙碌中。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北方的五月是个忙碌的季节,人们在田间地头忙着栽秧插禾,嫩绿的秧苗在围着头巾的女人们的手中,插进田中。一排排,一行行,亭亭玉立。爽朗的嬉笑声随风荡漾,天是蓝的,地是绿的,旖旎的风光,在眼前,形成柔美的画卷。人们,在田间忙碌着不停,那样的开心,笑靥中露出满足的喜悦,沾满了泥泞的双脚在田水间行走,或肩挑重物,依然还那么的轻松自如。渴了,喝着老井里甘甜的清泉,等到袅袅炊烟在青砖瓦舍的烟囱中缓缓升起,已是日暮黄昏的傍晚,女人们才三五成群的回自己的家,不时地回头看看微风吹动稻苗在水中碧波闪闪,在余阳中沐浴着。暖风吹动着高卷的裤管,夕阳拉长了她们的身影。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绿树环绕的村庄,高高低低,整澈的干净有序,家家门前的场地上对着高高的草垛,夏蝉无休止的喧闹声在晚霞的余晖中无趣地停歇,倦鸟归林,在一缕余光中鸣唱,渐渐地,成双成对的栖息于枝头。习习的晚风渐起,昏黄的灯光在屋内闪烁着,人们在门前的场地上纳凉,听老人们说着古远的传说,消除白日里辛劳的倦意。祖母在静夜里给我们讲那古老的故事,渐渐地,在传说的故事中长大。
节日里是最兴奋的,母亲把屋里屋外整理的干干净净的,丰盛的菜肴满满的一桌。一家人团聚在八仙桌前,说不出的愉悦。
端午在门头插上青青的树枝,挂上五颜六色的葫芦,孩子的我们手腕上脚腕上缠上五彩带。中秋节的夜晚,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也是一年中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稻谷,红澄澄的高粱堆满仓。
年三十,在老井台阶上贴满了对子。挑水满仓,预示着来年丰收的期盼。老井边簇拥着老老少少的人们,盛水装仓,把家里所有能装水的器具都用上了。人们在欢笑中,肩负着各自的祈福,将心中的期盼带回家。
老井,在人们的心中,是永不干涸的甘泉和赖以生存的源泉,更包含数千年的沧桑故事,告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对老井文化的描述,自然贴切不过了。它用许许多多真实的和梦幻的故事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如今,老井干涸了,干涸在荒凉的草丛和废墟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年轻的人们不再依赖它的存在,留恋清洁的纯净水,在雾霾笼罩的灯红酒绿中度日。远离了碧水蓝天下静默的村庄,在脑海中甚至忘却了老井的影子。我有时候问孩子,稻穗和麦子是什么样子,孩子回答只知道大米和面粉,我有些无语了,这浅浅淡淡的生活经历,在无序的传承中渐渐地消失了生命本能的认知。
春天,看稻浪青青,闻菜花芬芳,秋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分享大自然中最美的画卷,一种真实的情感。夏日去体验锄禾日当午的艰辛。
经年以后,老井依旧散发着质朴的泥土的芬芳。
老井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已流逝在城市炫丽的灯光下,成为脑海中一抹淡淡的彩虹。当新月如钩的夜晚,踩着月光沐浴的乡村小道,走近老井,去品味异样的甘甜,寻找儿时的香甜-----
有些疑惑,有些彷徨,零星的往昔,随清凉的晚风淡淡的消去。几许留恋,几多伤感,伤感老井已沦落于荒丛之中,永远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留恋老井过去点点滴滴的温馨记忆,如风如雨,牵动我心灵深处的那份温存,依然还是那么的淳朴淡雅。
-------北极熊
文章评论
如此悠悠
我也去
2983349060
[em]e2245[/em]在我心里,你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