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水浒第三回 王进:俺相信善恶,相信因果

善恶水浒

上回说到,高俅上任的前一天晚上,在翻看下属名单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名字,王进。

刻骨铭心的仇恨,瞬间袭上了高俅的心头。

原来,多年以前,一个名叫王升的教头,曾经把高俅打成重伤。这个王升,就是王进的父亲。

报仇雪恨,谁也不能指责高俅。可是公报私仇,高俅怎么也要被记上一点罪孽值。

高俅认为,这新官上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树立威信,把官位做稳了。他选择的招数是——杀鸡儆猴。

早晨点名的时候,高俅明知道王进是生病请假,却故意发火,给王进扣了一个“偷懒耍滑”的帽子,吩咐小兵,把王进抓过来审问。

这个小兵,也不敢得罪王进,只有装可怜,恳求王进,不要连累自己。

王进明白,这新官上任三把火,可不能踩这个地雷。

不过,王进的心情,可相当不好。换做是谁,碰见这种倒霉事,心情都不会好。

王进也不害怕,自己做人,堂堂正正,谁也抓不住自己的小辫子。就算这个新来的部门经理心情不好,最多被骂上几句,就当被狗咬了一口吧,忍忍也就过去了。

所以,他到了公司之后,把该做的礼仪做足了,都没正眼瞧一下高俅,就站到一边去了。

高俅怒火更胜,已经有很久很久,没有被人无视了。所以,刚问了两三句话,就吩咐左右,要把王进拿下,还要“加力与我打这厮”。

王进的同事们,这职场经验,可比高俅丰富多了。大家都明白,高俅这是在烧第一把火,烧到谁头上,也只能自认倒霉。最多下班后,大伙聚个餐,喝两杯,安慰安慰王进这个倒霉蛋就行了。

都没想到,高俅居然玩真的!

他们也不知道,高俅跟王进有仇。一边心里大骂二百五,一边纷纷劝阻,坚决不能让高俅把王进打了!

高俅面子上挂不住,这下原形毕露,直接放了句狠话:“今天先饶了你,明天还接着收拾!”

王进也觉得情况不对,抬头一看,原来是高二这鸟人!

老话说的好:“不怕县官,就怕现管”。

部门经理跟你有仇,也不用想着化解,弄不好会自取其辱。因为地位不对等,他收拾你易如反掌。你如果送上门找虐,他肯定不介意玩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最好的选择,要么换个部门,要么跳槽。

王进回到家,闷闷不乐。他母亲知道了这个事之后,比王进还愁。儿子到现在还没对象,又摊上这么个事,工作弄不好要丢。找对象,更成问题了!

这一下,母子二人,心情惶恐,抱头痛哭。

正哭着呢,门外来了两个小兵,说是高太尉派来,伺候王教头的。

王进心想,监视的人都派上了!工作丢了,还是小事,弄不好,还会丢了小命。

王进母亲,考虑的头等大事,就是老王家的香火继承问题。现在可顾不得找什么对象了,保命要紧!

王进母亲是认识高俅的,知道他可不是什么善茬。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儿子,咱们赶紧逃命去吧!就是没地方可去。”

王进是个孝子,听母亲这样判断,决定顺从,撇了家业,全力保命。毕竟,有人的地方,才有家。不然,只是一个空房子而已。

两年后,也有一个教头,得罪了高俅。一是不了解高俅,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二是不够果断,犹犹豫豫。
三是只着眼于眼前,被条条框框束缚住了,搞得家破人亡。

现在只说王进。

他在屋子里转了几圈,仔细考虑了一下,决定去边关,投奔老种经略相公。那边熟人多,有许多武将,只要到京城,就会过来请教武艺。

武艺高强,到哪里都吃的开!

“老种经略相公”,这名字太长了!其实就跟驸马爷那个称呼——“小王都太尉”差不多,就是把姓什么、官职、尊称,统统放在一起。

头衔越长,说明人越牛。没有头衔,也得自封头衔!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看看名片就知道了。

王进想明白后,先找了个理由,把两个小兵支开。连夜收拾了行李,笨重的都不要!不方便携带的也不要!趁着天还没亮,把老娘扶上马,挑了行李,一道烟溜出了京城。

两个小兵,在城里找了一天,影子都没见一个。怕受到连累,赶紧去找高俅打报告。

高俅大怒,给王进定了个罪名——逃兵,发布了江湖追杀令。

过了一段时间,高俅就后悔了。

为啥?

这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没点着不说,还把眼睛给熏了!

这个眼泪,真是哗哗的往下流。

不过,高俅有个特点,只要吃过一次亏,就一定潜心修炼。而且,一次就琢磨一个点,非得把这个点,练得炉火纯青不可。 

上次,蹲在淮西修炼了三年,是在推翻自己。把精力集中,不做圈子,只混圈子。

高俅回到京城后,几步登天,成了太尉。

这次,仅仅修炼了两年,这害人的水平,是直线上升。而且,都是连环计,一环扣一环,斩草除根!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单说王进,自从逃出京城后,就奔着边关而去。一个多月后,来到了华阴县地界,离老种经略相公的地盘,可就不远了。

母子二人,非常高兴,马上就要脱离苦海了!不过,俩人光顾着赶路了,忘了现在网上定好宾馆。

这出门旅游,不是跟团的话,一定要规划好路线,并且,提前预定好酒店,免得手忙脚乱,坏了心情。

不过,这事放在大宋,可就不仅仅是影响心情了,有可能要命!大宋的人口密度,可是非常低的。好多地方,都是荒山野岭。要是错过了一个城镇,就只有在野外宿营了。

王进正当壮年,又有武艺在身,自然不怕。可老娘的身体扛不住啊!

正在焦虑时,远远的看到了一处灯光。走到跟前一看,好大一个农庄。门前种了两趟柳树,足有几百棵。
王进找到门卫,通报了之后,获准进入。此时,农庄的主人——史太公,已经在客厅等候了。

史太公管着这么大一个家业,一点也不敢放松。儿子整天就知道玩,啥也不管。没办法,事无巨细,都要过问。

史太公也不差钱,一直乐善好施。他原本以为是两个驴友,见一面就可以了,只要看着不像坏人,就安排他们住下,明天送走即可。

不过,史太公一看王进,虽然风尘仆仆,可是仪表不俗,就觉得不是普通人。再一交谈,虽然王进为了躲避高俅的追捕令,伪造了简历,可这谈吐、见识,是做不了假的。而且,孝顺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

为什么很多人被骗?大多数时候,都是心有所求,蒙蔽了双眼。史太公并无所求,只不过在给王进划定层次,看人下菜罢了。

他心中有了判断,直接把招待的档次,提到了最高。安排厨房,做了四个素菜、一盘牛肉,还准备了酒,陪着喝了几杯。 

这待遇相当高了!在大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无数人的梦想。

吃过晚饭后,史太公亲自送母子二人去休息。第二天一早,他又亲自去邀请二人吃早饭。得知王进母亲心脏病犯了,史太公又安排仆人抓药,让丫鬟伺候起居。

过了一个星期,在精心照料下,王进的母亲痊愈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王进的做人原则。

王进受了史太公这么大恩惠,一直琢磨着怎么报恩。不然,是无法安心上路的。

凡人畏果,菩萨畏因。

王进母亲是信佛的,经常念叨这句话。奈何,王进的父亲,从来就不信,一味的争强斗狠,多年前打伤高俅的因,落到王进身上,成了恶果。

而王进很孝顺,深受母亲的熏陶,也一直坚信,有因必有果。

所以,高俅一亮出屠刀,王进就有明确的认识,不走就是自食恶果。

普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总是有侥幸心理,或者,心中权衡不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史太公救王进母子二人于危难,他也一定要还了这个因果。

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