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药性 口诀 大全
个人日记
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33.白芷辛温,阳阴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4.藁本气温,除头颛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35.香附辛苦,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36.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37.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38.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39.白蔻辛温,能祛瘴翳,益气调元,止呕和胃。 
40.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41.橘皮苦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42.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祛瘴疫。 
43.厚朴苦温,消胀泄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 
44.南星性热,能治风痰,破伤强直,风搐自安。 
45.半夏味辛,健脾燥湿,痰厥头疼,嗽呕堪入。 
46.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 
47.槟榔辛温,破气杀虫,祛痰逐水,专除后重。 
48.腹皮微温,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 
49.香薷味辛,伤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50.扁豆微温,转筋吐泻,下气和中,洒毒能化。 
51.猪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肿止渴,阴汗自遏。 
52.木通性寒,小肠热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53.车前子寒,溺涩眼赤,小便能通,犬便能实。 
54.地骨皮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强阴凉血。 
55.木瓜味酸,温肿脚气,霍乱转筋,足湿皆用。 
56.威灵苦温,腰膝冷痛,消痰痃癖,风湿皆用。 
57.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分有热,无汗骨蒸。 
58.玄参甘苦,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59.丹参味苦,痈肿疮疥,生新去恶,祛除带崩。 
60.苦参味苦,痈肿疮疥,下血肠风,眉脱赤癞。 
61.龙胆苦寒,疗眼赤疼,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62.五加皮温,祛痛风痹,健步坚筋,益精止沥。 
63.防己气寒,风湿脚痛,热积膀胱,消痈散肿。 
64.地榆沉寒,血热堪用,血痢带崩,金疮止痛。 
65.茯神补心,善镇惊悸,恍惚健忘,兼除怒恚。 
66.远志气温,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67.酸枣味酸,敛汗驱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68.菖蒲性温,开心利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69.柏子味甘,补心益气,敛汗润肠,更疗惊悸。 
70.益智辛温,安神益气,遗溺遗精,呕逆皆治。 
71.甘松味香,善除恶气,开郁醒脾,心腹痛已。 
72.小茴性温,能除疝气,腹痛腰疼,调中?胃。 
73.大茴味辛,疝气脚气,肿痛膀胱,止呕开胃。 
74.干姜味辛,表解风寒,炮苦逐冷,虚热尤堪。 
75.附子辛热,性走不守,四肢厥冷,回阳功有。 
76.川乌大热,搜风入骨,湿痹寒疼,破积之物。 
77.木香微温,能滞和胃,诸风能调,行肚泻肺。 
78.沉香降气,暖胃追邪,通天彻地,卫气为佳。 
79.丁香辛热,能除寒呕,心腹疼痛,温胃可晓。 
80.砂仁性温,养胃进食,止育安胎,通经破滞。 
81.毕澄茄辛,除胀化食,消痰止咳,逐寒暖胃。 
82.肉桂辛热,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 
83.桂枝小梗,横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折足痹。 
84.吴萸辛热,能调疝气,心腹寒疼,酸水能治。 
85.延胡乞温,心腹卒痛,通经洛血,跌扑血崩。 
86.薏苡味甘,专除湿痹,筋节拘缠,肺痈肺痿。 
87.崩蔻辛温,脾胃虚冷,泻痢不休,功可立等。 
88.草果味辛,消食除胀,截疟逐痰,解瘟辟瘴。 
89.常山苦寒,截疟除痰,解伤寒热,水胀能宽。 
90.良姜性热,下气温中,转筋霍乱,酒食能攻。 
91.山楂味甘,磨消肉食,疗疝催疮,消膨健胃。 
92.神曲味甘,开胃进食,破积逐痰,调中下气。 
93.麦芽甘温,能消宿食,心腹膨胀,行血散滞。 
94.苏子辛温,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沁肺。 
95.白芥子辛,专化胁痰,面浮肿胀,利水能安。 
96.甘逐苦寒,破症消痰,面浮肿胀,利水能安。 
97.大戟苦寒,消水利便,腹胀症坚,其功瞑眩。 
98.芫花寒苦,能消胀蛊,利水泻湿,止咳痰吐。 
99.商陆苦寒,赤白各异,赤者消风,白利水气
中药名称大全
人参     卜芥     儿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大黄     大枣     大蒜     大蓟     山奈
山姜     山药     山楂     川乌     川芎     马宝     马勃
天冬     天麻     元胡     元参     木瓜     木耳     木香
木通     木贼     牛黄     牛膝     升麻     丹皮     丹参
乌韭     乌药     乌桕     乌梅     水蛭     巴豆     玉竹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叶     石韦     石斛     石膏
石燕     龙胆     龙齿     龙骨     龙葵     生地     生姜
仙茅     白芨     白术     白芍     白芷     白矾     白果
白前     白薇     瓜萎     玄参     半夏     地龙     地榆
芒硝     朴硝     百合     百部     当归     肉桂     朱砂
竹叶     竹沥     竹茹     竹黄     血余     血竭     全蝎
冰片     防己     防风     红花     红粉     麦冬     麦芽
赤芍     芫花     砂仁     花椒     苍术     芡实     芦荟
芦根     苏子     苏木     苏叶     杏仁     杜仲     岗梅
牡蛎     佛手     龟板     羌活     远志     连翘     沙参
沉香     没药     诃子     阿胶     阿魏     陈皮     附子
青皮     青蒿     青黛     苦参     郁金     虎杖     虎骨
昆布     知母     乳香     佩兰     狗脊     泽兰     泽泻
降香     细辛     玳瑁     珍珠     荆芥     茜草     筚拨
草乌     草果     茵陈     茯苓     枯矾     枳壳     枳实
栀子     杞子     柿蒂     厚朴     砂仁     轻粉     虻虫
钩藤     香附     香薷     重楼     胆木     胆矾     独活
炮姜     姜黄     前胡     首乌     神曲     秦艽     秦皮
莲子     莲房     莲须     莪术     荷叶     桂枝     桔梗
桃仁     盐蛇     柴胡     党参     铁屑     射干     豹骨
狼毒     益智     海马     海龙     海藻     浮萍     通草
桑叶     桑枝     黄芩     黄芪     黄连     黄柏     黄精
黄藤     菖蒲     菊花     雪胆     常山     蛇蜕     猪苓
麻黄     鹿角     鹿茸     商陆     续断     琥珀     斑蟊
葫芦     葛根     扁蓄     硫黄     雄黄     紫草     紫菀
贯众     蛤壳     蛤蚧     黑丑     锁阳     滑石     犀角
蒺藜     蒲黄     椿皮     槐米     槐花     槐角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蜡     蜂蜜     榧子     槟榔
磁石     蝉蜕     辣蓼     熊胆     赭石     蕤仁     蕲蛇
樟脑     稻芽     僵蚕     熟地     漏芦     鹤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红     橘核     紫苏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节     礞石     瞿麦     藿香     蟾酥     麝香
一点红     丁公藤     九里明     九香虫     了哥王   二母宁
土茯苓     土鳖虫     大头陈     大腹皮     山芝麻
山萸肉  千斤拔  千年健  千里光  女贞子
山豆根  小飞扬  小茴     马齿苋  马钱子
马兜铃  马鞭草  天花粉  天竺黄  天南星
木棉花  木蝴蝶  木患子  五加皮  五灵脂
五味子  五倍子  车前子  车前草  瓦楞子
牛大力  牛蒡子  毛冬青  月季花  乌梢蛇
凤尾草  六月雪  火炭母  火麻仁  水蜈蚣
巴戟天  玉米须  石决明  石菖蒲  石榴皮
布渣叶  龙胆草  龙眼肉  龙(月利)叶  四方藤
仙鹤草  白头翁  白芥子  白茅根  白藓皮
白僵蚕  瓜萎仁  冬葵子  冬虫草  冬瓜皮
玄明粉  半边莲  丝瓜络  地肤子  地骨皮
地胆草  西瓜皮  西河柳  旱莲草  肉豆蔻
肉苁蓉  丢了棒  自然铜  血余炭  合欢皮
决明子  灯心草  安息香  农吉利  阳起石
延胡索  豆豉姜  麦门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荬菜  花蕊石  苍耳子  苏合香
两面针  吴茱萸  牡丹皮  何首乌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龟板胶  辛夷花  连钱草
沙苑子  补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鸡内金
鸡血藤  鸡冠花  鸡骨草  青葙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叶  板栗壳  板蓝根  松节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罗汉果  败酱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钱草  金银花  金樱子
鱼腥草  狗肝菜  闹羊花  炉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灵仙  牵牛子
鸦胆子  骨碎补  钟乳石  覆盆子  禹余粮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莲  穿破石  孩儿参
络石藤  素馨花  莱菔子  莲子心  核桃仁
夏天无  夏枯草  鸭跖草  倒扣草  徐长卿
凌霄花  宽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风藤  海金沙  海螵蛸  海浮石  桑白皮
桑寄生  桑螵蛸  菟丝子  救必应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胆汁  猫爪草  鹿角胶  鹿角霜
鹿衔草  旋复花  淮山药  淫羊藿  淡竹叶
淡豆豉  羚羊角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芦茶
葶苈子  紫河车  番泻叶  寒水石  腊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曲草  蔓荆子
酸枣仁  (豕希)莶草       罂粟壳  薏苡仁 
薄荷油     颠茄草  澎蜞菊  糯稻根  鹰不泊
十大功劳   王不留行 五指毛桃 罗布麻叶 臭梧桐叶
紫花杜鹃 紫背天葵   鹅不食草 打破碗花花   雪上一枝蒿
中药偏方~ (网上复制的,全都没验证过)用者小心,后果自负~!!!!
头风:葶苈子,研末,以汤淋汁,沐头3—4次即愈。(肘后方)
偏正头痛:细辛、雄黄各等分,研细末,用纸捻蘸药搐鼻,左痛
搐右,右痛搐左,全痛两边交替搐。一次痛减,二次即止。(世
医得效方)
头痛:生乌头,去皮捣烂,醋调敷痛处,须臾痛止。(千金方)
偏正头风:生萝卜汁,仰卧随左右注鼻中,神效。(如宜方)
偏头风:荜拨,研末,口含温水,随左右吸鼻。(经验方、效验
方480)
头痛:硝石末,吹鼻内,即愈。(雷公炮炙论)
头痛:高良姜,生研,频(搐)吹鼻中即止。(普济方 )
头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一夜即愈。
(摘元方)
头痛不止:杨梅末,炒搐鼻。(千金方)
头痛:片脑,卷纸作捻,烧烟搐鼻,吐痰涎即愈。(寿域方)
风痰头痛:苦瓠膜,取汁,苇管灌入鼻,其气上冲脑门,须更恶
涎流出,其病立愈,并除根。勿以昏晕为疑,干为末,吹鼻亦
效。(普济方)
头痛:栀子末,蜜和浓涂舌,吐即止。(兵部手集)
偏正头风:谷精草,研末,白面和,摊纸贴患处,干则易。(集
验方)
偏头痛:白萝卜皮,贴太阳穴,可止痛。(偏方二百三)
偏正头痛:荞麦粉,醋调饼,敷太阳穴。(西安铁路局中心医
院)
头痛:血竭粉0.5克,贴右太阳穴及最痛处,3次即止。(效验小
金方)
头痛:桂心30克,研末,黄酒调贴上星、百会两穴,日一换。
(效验小金方)
头痛欲死:焰硝末,吹入鼻内立止。
泄泻不止:梧桐树叶数片,煎水洗足。
腹泻:高梁壳3-4两,煎汤洗脚不洗腿。
腹泻:五倍子,研末,醋调敷脐,(常见病研究参考资料)
寒泻腹痛:盐制附子,研末敷脐,纱布固定2-5小时即停止腹泻。(千家验方)
腹泻:苍术,研末,温水调糊状敷脐。(千家验方)
寒泻:炮姜30克,捣烂敷脐。(千家验方)
寒泻:胡椒10克,研末敷脐,(千家验方)
寒泻:艾绒,酒拌炒热敷脐,一般一次即愈。(千家验方)
慢性胃肠炎:茜草根9-15克,煎水洗脚。
痢疾:吴萸18克,醋调敷双足心,2小时取下,适用于细菌性痢疾,不思饮食四肢发凉者。
寒湿痢:吴萸6克,研末敷脐和两足心,日1-2次。(中医治方集萃)
湿热痢:蒜头,去皮捣烂敷足心,两小时取下,日一次。(中医治方集萃)
痢疾:苦参10克,研末,水调糊,敷脐。(中医外贴治百病)
寒性痢疾:肉桂,研末敷脐。
冷痢:吴茱萸6克,研末,黄酒调,敷脐。(中医外治法简编)
噤口痢;黄瓜藤,烧碳存性,香油调敷脐,极效,经霜藤更妙。(理瀹骈文)
噤口痢;黄瓜根,捣如糊状,敷脐。(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热痢:木别仁6克,研作泥,分二份,敷脐。(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热痢:大黄,研末,水泛为丸,纳脐。(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腹痛、胃脘痛:热鸡皮(新剥鸡)贴痛处。
胁痛:吴萸9克,研末,醋敷患处。
胁痛:白芥子30克,捣泥状,鸡蛋清调,敷30分钟,反过再敷30分钟去药。
胃脘痛:吴茱萸15克,研末,醋调敷脐。(敷脐疗法)
腹泻:萝卜英,阴干,煎水洗足。
心肾不交之不寐:吴茱萸9克,研末,米醋调敷足心。(穴敷疗法聚方镜)
顽固性失眠、多梦、不宁:朱砂3-6克,睡前敷足心。
自汗:郁金,研末,卧时贴乳上,汗即不生。(串雅外编)
盗汗:五倍子,研末,稀米酱调合敷脐,两次愈。(席延赏方)
自汗、盗汗:生牡砺,研细末,掺有汗处,3次即止。(卫生易简方)
自汗;何首乌20克,研细,本人唾液调糊状,敷脐。(理瀹骈文)
盗汗:黄柏,研末津调敷脐(理瀹骈文)。
自汗:五倍子20克,研细末,水调糊状敷脐。(本草纲目)
胸膜炎:香附30克,研末,醋调敷胸前,日一换,内外并治,可缩短疗程。
(中草药外治法大全)
肋间神经痛:高梁米糖4-6两,蒸半小时,烧酒调敷患处。
阳缩:老姜60克,捣碎,热酒调敷丹田穴。(古今名方)
高血压:吴茱萸20-30克,研末,醋调,每晚敷足心。(中国民间疗法)
风冷寒痹腰痛:川乌头3个,生捣,研细末,盐调涂帛贴,即可治愈(万病回春)
猝然腰痛:芥子,研末,酒调敷立效。(摘元方)
中风口眼歪邪:荜麻仁,捣成膏,左贴右,右贴左即正。(外台秘要)
中风中经络,面神经瘫痪,口眼歪邪:天南星,研末,生姜汁调涂,左涂右,右涂左。
(杨氏家藏方)
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鹅不食鲜草15克,入凡士林,捣为羔,摊纱布,贴患部对侧,2日一
换,一般2-3次愈。
面神经麻痹:白芥子末,蜜调,敷患侧太阳穴,二天有效,正后去掉。
面神经麻痹:皂荚,焙干研末,米粥调敷患侧,有特效,正后去掉。
面神经麻痹:厚桂皮,研末,敷患处对侧,正即去掉。
口眼歪邪:生南星,醋磨汁,左歪涂右,右歪涂左,(偏方大全)
口眼歪邪:生姜90克,捣烂,左歪敷右,右歪敷左。(偏方大全)
口眼歪邪:皂角一个,研末,醋调敷患处对侧。(偏方大全)
癫痫:吴茱萸,研面,敷脐5-6天一换。
遗精:煨五倍子,研细,敷脐。(河南省秘方单方集锦)(另一方津调敷脐)。
发烧:洋葱,捣烂,敷足心,(美国民间验方)
肺炎:蒲公英,捣烂,加鸡蛋清,调敷胸部。
肺炎:豆腐,加热,捣烂敷胸部。
重病全身浮肿:杏柳叶,煎水洗全身,并服一杯,颇有疗效,多洗妙。
尿潴留:鲜青蒿200克,捣烂敷脐,排尿后去药。
尿毒症:螳螂五只,捣烂,加入面粉调和,厚敷足心。
肾炎浮肿:芦荟叶,捣烂取汁,调面粉敷足心,2-3小时便开始排尿消肿,坚持用可根治。
半身不遂:芥子末,米醋调涂患病一侧,睡一觉见效。
神经痛:梅实肉,白酒泡稀糊状,敷痛处。
神经痛:芦荟叶,捣烂敷,效佳。
神经痛:大蓟叶,捣敷患处,饭前服一酒盅,治愈。
神经痛、风湿痛:乌蔹梅根,捣烂敷,干则换,疗效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