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的斋饭

个人日记

             凡夫俗子的饭菜离不了荤腥肉类,佛禁杀生,因此寺庙和尚尼姑的饭菜是戒荤腥的,世俗叫做吃斋。和尚尼姑的斋饭究竟吃些什么,没有荤腥,其饭菜是否就很单调?过去尽管游览过不少寺庙,但总是无缘观看寺庙的饮食生活。最近,听说岐山寺庙准备在七月初做水陆道场并搞书画展览,应朋友邀约,前日下午驱车去岐山看其书画展的筹备活动。
         岐山寺庙也是千年古寺,远近闻名。其八指头陀曾是民国初第一届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他文化不高,但他的诗词挺有名气。我们一行登上岐山,进了寺庙,一位曾到过本县书协的年轻和尚接待了我们。茶罢,参观了其书画室。大约到五点多钟时,那年轻和尚来叫我们吃晚饭。吃晚饭?佛教不是有一条戒律规定“过午不食”吗?那小和尚笑笑说,饮食也要改革嘛,现在也跟外界一样改吃三餐了。吃斋饭,可趁机探看和尚的饮食秘密,倒是正中下怀,求之不得的事。
        该寺庙准备水陆道场的佛事,据说规模很大,因此斋堂的桌椅全部搬在外面搞油漆,和尚们打好饭菜在外面坪地上吃。我们来到斋饭堂,只见一张大菜板上摆着八九个大菜盆,饭是由一个厨师打,菜则由各人自己选择,这倒象是吃自助餐。八九个菜盆里,盛着不同的素菜:豆腐,木耳,南瓜,豆角,红薯粉片等等,清炒,焖煮,红烧,式样多多。我自选了几个菜,吃起来味道倒不错,只是感觉油脂过重,我开玩笑说,和尚不是主张清淡吗,乍这菜放这么多油啊,比我家的菜油腻多了。吃完饭,各自在自来水笼头上洗碗筷,可碗上的油腻竟冲洗不净。一个朋友玩笑说,这油可能不是植物油,而是黑市上的地沟油。看来寺庙的粮菜采购中也有猫腻。
         过去,寺庙佛门弟子的衣食主要是靠化缘和施舍。唐朝的百丈怀海禅师大刀阔斧搞改革,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求和尚尼姑们自己耕作,自食其力。百丈大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据说其弟子们见他年高体弱也参加劳动,很是过意不去,就把他的劳动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劳动,于是怀海大师拒绝吃饭。弟子们拗不过,只好依旧让他参加劳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个改革是一大进步,可现在的和尚改“过午不食”为日食三餐,这是不是进步,就很值得思考了。
      如今的寺庙不仅仅改变了“过午不食”,还改变了佛门清静寡欲,修身渡人的佛风。据说和尚尼姑按等级发工资,相当部分人把进佛门当和尚尼姑作为敛财的途径。而今的佛门圣地,也不静不清不净了。

文章评论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飞舞的月光

这就是顺应时代改革的浪潮,佛门静地也同样如此吧?

钰芗

佛门也需要与时俱进···

文乌

大哥,我今天家里还来了花园的和尚呢。还是老样子,从一楼到六楼只有我相信他们,捐了20元钱[em]e112[/em]

杨柳依依

进寺庙吃斋饭,我倒是吃过几次,饭桌上看似鱼、肉类的菜其实都是用蔬菜类加面粉炸制出来的,吃后方知是藕、茄子、土豆做的,且餐具都要大碗

摇曳的风铃

[ft=#ff0000,5,楷体_gb2312]当尼姑和尚还发工资?有这等坐享其成的好事?[em]e132[/em]看来我得考虑考虑以后是否得改行了。[em]e151[/em][/ft]

春风

你这人,吃人家的还说人家,就那么点事都说出去以后还怎么潜人?

伊人

呵呵…汉子兄斋饭好吃吧?

春曰暖阳

我吃过一次,糊涂面条,真叫吃斋,没一滴油。身份决定饭的质量啊!

春曰暖阳

我吃过一次,糊涂面条,真叫吃斋,没一滴油。身份决定饭的质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