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地以人为本(阿杂著)

个人日记

 

第三章  天地以人为本

第一节  天地画卷人为魂

一、什么是天?

“天”分解为“一”和“大”。“一”是万物大统的共同意志,“大”是“舒适自在之人”的象形字。人的身体舒适自在的状态就是躺着四肢尽展,象形为“大”。“大”顶着“一”就称为“天”,其象形意义是“人类生命的舒适自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意志”,这就是“天”的大义。所以,“天”是人类生命舒适自在的宇宙意志,万类生命必须以人类生命的舒适自在为意识、为意志、为生命,这也是不得违背的“天意”。

宇宙有五行生命:主类、神类、人类、兽类和奴类,人类虽然是其中之一,可是“使人类生命舒适自在”却必须成为所有生命的共同意志和生命意义。主与神生存于天界,兽生存于地界,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奴无独立生存境界。主与神属于天界生命,自然服从于天意,更是天意的实行者。就是说,主与神的生命、意识、精神、意志构成了“使人类生命舒适自在”的天意实体。

天性致动,意思就是:天性是宇宙事物的动力源头,天机是致动宇宙事物的动力机制。为人类服务是主与神的天性,他们的生命、意识、精神和意志都是让人类舒适自在的动力机制及能源实体,他们的生命能量可致动人类生存时空里的一切物质及生命: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基因、分子等等。主与神致动天下一切物质及生命,其动机、目标及过程都是为了让人类舒适自在。惟有使人类舒适自在了,主与神才可以产生同感而舒适自在,人类不舒适自在,他们也会感到不舒适自在。所以,主与神的生存与人类的生活是感同身受的。人类虽于天地间享受舒适自在,但是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随意创造自己逍遥自在的生活形态。比如,人在风调雨顺的天机所营造的风景如画的自然山水中,还可以自己建造别致的房屋、庭院和花园,自己设计喜爱的生活小环境,与自然山水共创人性化的自然新景观。因此,天的性质是为人类开创逍遥自在的生存条件及生态环境,这是宇宙意志的刚性体现。

二、什么是地?

“地”可分解为“土”和“也”,“土”和“也”是互依互存的两种事物。

“土”的字义,【易经】曰:金、木、水、火、土,土为五行之一;【说文】解释: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土物出形也;【易·离彖传】曰:百谷草木丽乎土。所以“土”是“吐生百谷草木丽形”的宇宙之物。这里说的是“吐生”,而不是“生长”,用词很考究。“生长”和“吐生”是有生机差别的。生长之物与被生长之物为同质,吐生之物与被吐生之物为异质。如头是生长之物,发是被生长之物,头与发都是细胞构成,两者为同质之物;又如嘴是吐喷之物,唾沫是被吐喷之物,嘴由细胞构成,而唾沫是水不由细胞构成,两者为异质之物。土“吐生”百谷草木,百谷草木由细胞组织构成,土不由细胞组织构成,两者为异质之物。所以,“吐生”一词极为精道地描述了土的特性。

“也”字的古义为女阴,所以“也”字象形的古义为“孕育之物”。“也”的“孕育”与“土”的“吐生”分属于两种生机。“吐生”的百谷草木离不开土,“孕育”的各类生物不需要土,所以在大地之上,除了土有“吐生”的生机之外,还存在另外的不需要土的“孕育”生机,统称为“也”。“土”和“也”生机各异,互依互存,共同合成为“地”的生机体系,具有“万物皆致养焉”的性质,即具有养育万物的性质。“土”吐生的百谷草木为静物,“也”孕育的万类生灵为动物。地以“土”为静为基为义、以“也”为动为盛为情,地上万类生灵以百谷草木为基础,以万类生灵为风情。所以说,地是百谷草木以及万类生灵共同“致养”之处。

地性致形,“土物出形也”,就是说,花鸟虫兽、草木山石、水泽川溪,各有其性、各具其神、各得其态、各成其形,动静相应、形神兼备,虚实相彰、离合自然,这是地上事物的实相之形,丽乎情姿,美不胜收!地上的事物,出于精气神,形于身心体,就是说地上的事物都是形神兼备的。得精气神者可通天,得身心体者可得义,两者兼得者,神类不可得,兽类不可得,惟独人类可得也!这是说,地上的一切事物,有精气神就可以通天经,有身心体就可以得地义,天经地义,神得不到,兽得不到,只有人可以得到!只有人类具有通天彻地的生命特性,表明天地确实是为人类而开辟的!换言之,地以“吐生”为基,以“孕育”为本,合成万类生机,表现为生态系统。人类是外来孕育生命,不属于地上之物,但是可以舒适自在于万类生机的生态系统。所以,地具有造形万类生物以服务人类舒适自在的事物性质。

在地的生态系统中,动物具有调节动静和制造音色的功能,可以调节百谷草木的生命节律,撩动生态系统的情色旋律。大地的万类生机,动静相宜,情趣生焉,这是动物的功绩。动物包含兽类,兽中又有强者,强兽都是灵性生命,操持大地性情,是大地的原生住持。大地是兽类的生存家园,是兽灵的精神寺庙,所以动物是大地生机的灵魂,兽王是大地风情的主持!

三、天地画卷人得意

宇宙万物皆生命,五行生命唯人类生命为最大。主类生命统领神类,神类生命服务人类,兽类生命造化情律,奴类生命凭添情趣,惟有人类生命为宇宙一切事物的存在意义,没有人类则没有宇宙,没有宇宙则没有天地,没有天地则没有主、神、兽、奴的存在。主类生命是天上主持,兽类生命是地上主持,神类生命是生态主持,人类生命不是天上主持、不是地上主持、不是生态主持,却是天地间的灵魂!是天地间的主人公!由于天清地浊,主与神只敢在天上,不敢到地上来,为什么呢?因为主与神的天清生命惧怕地上的浊气污染而折损他们的清寿。兽只能在地上,没有天的意识和概念,为什么呢?因为兽的地浊生命对天上的清气毫无感觉,无从知晓,也就没有上天的意识和想法,当然也上不了天。而人类却大不一样,在人类生命中,既有天的清气,可以与天感而遂通,又有地的浊气,可以与地上万类生灵共同生活。所以,只有人类生命可在天地之间逍遥自在!

天致动,地致形,形成了天地之间一幅立体画卷,既有天上的清逸神韵,又有地上的美音丽色,人类置身于天地画卷中生活,既可感受到美音丽色所包含的清逸神韵的天意,又可感悟到清逸神韵所显化的美音丽色的情境,尽享天地画意的万类情趣!所以,天地画卷只有人可以阅其意、得其境、赏其韵、解其义。因此,天地画卷,万类生机,大义能够被谒见、情志能够被彰显、存立能够有意义,都是因为尊贵的人类有鉴赏天地画卷的天性!

天地画卷情为媒,神不触其意,兽不解其义,最是人之得趣处。天、地、人都是性情之物,天之情,灵感无限,地之情,音色涟漪,人之情,喜怒哀乐。天地之间就是一幅画卷,所以天地以画卷为情,收藏万类生机、释放朝气蓬勃。美音丽色、变幻无穷,天清洒脱、地实深情,天斧神工、自然造化,绝笔画意、精美绝纶,这些都是天地性情的无限畅快。神不触天地之情,兽不解天地之意,惟有人可欣赏天地间美不胜收的诗情画意,因为天、地、人三者性情相通!所以,天地之间的风情画境是一个神不触、兽不解的人界情域。

第二节 天经地义是情欲

一、有天无地是仙境

 

宇宙中真有那种有天无地的生活之处,那就是仙境,也就是外星人所说的四维以上的生存空间。神仙故事对他们生活境界的描述,包括电影电视对天上玉皇大帝的议政大殿的情景再现,以及外星人对四维以上空间的生活情景的描述,都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有天无地。

天是宇宙意志,是宇宙所有生命让人类生命逍遥自在的共同意志,那么在天上生活的生命都是为人类生命逍遥自在的生命类,即主类和神类。但是,光体人类虽然也生存在天上,可是他们不属于五行生命,不是自然生命体系,并不是为人类逍遥自在而生存的,他们自成一种生存体系,同样生活在仙境中,在宇宙位置中类似于主类和神类。

天为经、为动、为情。仙境中的生命都是多情寡义的。比如,人们知道天上有神仙,遇到困难求其帮助,那些神仙当然知道并且慈悲人类的困难,这是有情,但是神仙们并不出手相助人间,任由人间大戏自演,这是无义。神仙对人间有情无义,这是天经!神仙对人间无义无助,正是在尊重人间社会的自然演义和自然性质,人间的困难和问题理应由人间自己去解决,神仙只管人间的天相和生态,不理人间具体事物,这是神仙的生活,是有天无地的仙境机理,是自然正道!是天纲正义!

人人都说仙境好,不懂自然不知晓,人间情色更美好,神仙羡慕不得了。有天无地之境,仙意飘飘,有情无义,逍遥致虚,有状无形。情者,对事物关心和牵挂也。义者,遵从信念之举动也。主与神对人类关心和牵挂,此为有情。主与神都是灵动生命,灵性致虚,清心寡欲,动静自然,所以主与神没有信念,无须坚守,此为无义。天上仙境有情无义是自然状态,以人之义去理解和乞求神仙之义,那是笑话。比如,有人贪脏去求神保佑,用脏钱买了大量高香,烧得乌烟瘴气,以为神可以用脏钱买高香来行贿,这是义气用神,能管用吗?天理不容,自慰而已。又比如,生活贫困了,不知道勤奋用力,也去烧香求神,妄想对神施小钱沾大便宜,以为心诚则灵,却不知神有情无义,你的心再诚,神也只是悲怜你,只会对你不义不灵。所以说,想依靠烧香磕头来求福,这也是天理不容,自慰而已。

二、有地无天是荒原

 

地的概念不仅仅是物质形态,而且是生物和心灵存在的地方。就是说,地是由土以及与土相关的一切生命及其意识、精神等合成的存在体系。所以,地的内容比天的内容复杂得多。有地无天并不是指地之上没有天气,而是指地上的生命没有天的概念,不知道天的存在,不知道宇宙意志,所以没有对天的意识和行为。

兽为地之王,兽王都不知道有天,地上一切原生之物都不知道有天。为什么说兽不知道有天?兽为地的原生之物,其生命、生理、生机以及意识、精神等都依附于地理,虽然天旋才会地动,地上事物的运动能源来自天机,但是地上生物的精神意识只局限于地上的生存环境,其意识和意志存在于天理之外。所以,兽不知有天。

兽类的生活主要依附于地上机理,比如百谷草木以及附属于百谷草木的花鸟虫蚁等都是地上生物,遵从地上机理,动物依附于这些地上生物而生存,兽类又依附于动物而生存。兽类的生存条件决定了兽类生命是地上生活者的主宰,兽类主宰地上的生活,必然完全依赖于地上的生存条件,地毁则兽灭,无处躲藏。如果兽知有天,必然接触天意,偷盗天力,则可上天而去,那么即使地灭,兽也有可藏身之处。然而,古往今来,未见任何动物与神仙有意识交流、能量沟通的行为和记载。所以,兽王只知有地,未知有天。兽王尚不知地上有天,其余地上之物更不知地上有天。大家可以亲自到原始丛林去体验一下:在那兽王出没之地,只有荒原之感。

天意在人不在兽,地上有兽无人之处,就是有地无天之处,那是荒原。去过荒原的人都知道,那里只有地上的生活,虽然仍然有风雷雨电,都视为头顶上的事,不知其因,更不之知其故,顺从便是,无有多虑,更无多想。所以,兽王的生活和意识完全只在意地上如何生存,如何做王,头顶上的事是不会去想的。在兽王的生存意识里,只有地,没有天。兽王主宰大地,生活中没有天,意识中没有神,这是道法不到之处,天纲不授之界。因此,兽类杀生没有神仙来管,弱肉强食没有道法制约,精神意志没有知识玩法,生命缺少如此多的内容,当然只能是了无神韵人气的荒原之境了。

 三、有天有地是情域

 

天地是同时生成的,但是为人类而成就,人需天之能,也需地之载,奉天承运,演绎天地大义。天地画意,只有人能欣赏,只是对人有意,天地对人的情义和眷顾,使人性奔腾于情义之中,天地情义摧生人的情、义、欲,人欲秉人性。欲意逍遥,这是人在天地之间的大福!神兽怎能体会得到人类大欲之快哉!

人在天地之间,天人合一,生天人之感应,聚人灵之生气。人到之处,演绎情、义、欲,荒原变情欲。人者,在天有情,在地有义,在命有欲。天致动,动则生情,地致形,形则生义,人致明,明则生欲。人欲,有生理之欲和文化之欲,生理之欲,人与兽相同,文化之欲,唯人类独有。人性文化蓄生人性文明。所以,人性的情、义、欲,致生人性文明之欲望,此欲为人之独有。

人在天地之间,有天亦有地,有动亦有形;有情亦有义,有义亦有欲,这都是因为人类有人灵。人灵有宇宙之外的人皇灵,也有天地进化的人民灵,都是天地之间的人灵。人灵所到之处,以情和义运化人的文明之欲,可以改变天地性质:丰富内涵、升华意义。由此,天地有大义,皆因人欲尊贵也!

欲由谷与欠组合而成,百度百科的解释:欠是打呵欠,而打呵欠是身体缺乏某种东西的表现,谷是两山之间的低处流出来的水,欲是生理缺水需要水的含义,流露出“我要”的心理状态,所以欲的本义是:“我要”的一种生理状态。人欲,是人性之所需,是文明人性的奔腾性情,是以生命团聚为生活主题的男女性爱!是人的生理欲望在人性文化中的升华。所以,人欲是人的本能,人欲在人性情义之中奔腾,是人性逍遥自在的本能反应。仙境有情无义,荒原有义无情,两者皆有缺陷。人界有天有地,有情有义,情义之处人欲潇洒!因此,人性是人欲在情义中的逍遥。一个社会,一种文化,断欲就是在毁人性。任何社会,任何文化,畅快人欲就是尊重人性。创造满足人欲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这才是人间正道!

 

四、天经地义是人欲

 

天为经,万事之因。百度百科解释:“经”的繁体字是“經”,分解为“糸”和“巠”。“巠”义为“绷直”、“笔直”、“僵直”,“糸”义为“丝线”。“糸”与“巠”联合起来表示“绷直的丝线”。所以“經”,的本义是:纺织机上纵向绷紧的丝线,供纬线穿梭交织。天为经,就是指以天的动力为经,是万事发生之因,指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根源于天的动力。地为义,是万物的作为所产生的意义,即地上万事万物的所作所为造就了地的意义。天经地义的基本含义就是:天是动力源头,地上事物由天致动而形成地上的万类含义。

以天的自然意志为经,以地上万事万物为纬,万事万物穿棱于宇宙的自然意志,共同交织天地的万类生机。天上有神,布施雷、电、风,地上有物,生成音、形、色。天旋则地动,地动则物联,事物在联动中演义音、形、色,化为万类情端。人在天地之间,享受天地之情,感受万物之义,人性逍遥,琴瑟共鸣,生出情与义,与天地万物化为一体,感而遂通。这是人与天地的特殊关系。神和兽没有这种与天地感而遂通的关系。有谁见过神和兽凝神欣赏一幅画?又有谁见过神和兽创作一幅画与天下共赏?没有!只有人既可置身大自然欣赏天地画卷,又可创造艺术画幅与天下共赏!天地之间人为魂,天给的情,地给的义,情义交融生人欲,人欲自在是文明,这就是人类!人在天地间生活,有情、有义、有欲,大情有大义,大义有大欲,大欲有文明,人情是人生的感动、人义是人生的价值、人欲是人生的享受。人生意义在于享受生命之欲,人欲至高无上,人欲享受高于一切,这是天经地义!

                第三节  人行天地任逍遥

 

    一、人性的逍遥自在

 

    什么是逍遥?百度百科解释“逍遥”:1、徜徉、缓步行走貌。2、优游自得;安闲自在。3、徬徨;徘徊不进。4、斟酌;玩味。逍遥,这里综合取其义为“自由自在的玩味”。

    人性的逍遥自在与神仙在人间云游的逍遥自在不是相同的概念,但是有相同的特征:都是自然属性的逍遥性情。人性总体分为无性和有性,无性是人的本性,无性则无感觉,无感觉也是人性的感受之一,是人性感受的初始,也是人性感受的终止。

    无性是人性的一种逍遥自在,而且是最根本的逍遥自在。当人在有性的逍遥中玩疲了,感觉太丰富而无法驾驭了,甚至可能出现人性扩张到无收制的状态,这时返回无性状态感受一下无感觉,人性回归于寂静,在息性的寂静中修复人性,复原逍遥自在的原始状态,而这种人性的返本归始也是人性的一种逍遥自在。

    有性是人性逍遥自在的常态,无性是逍遥自然的回归和调理。有性感受与天地有关,在哪个天地生活就产生那个天地的情、义、欲。宇宙中有多个穹体,每个穹体又有多重天体,每个天体又有多个人类世界,人类世界都是有天有地的人类生活时空。宇宙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一定格式,这些都是为人类生命而设计和形成的。人性的有性感受可以在宇宙中如此多的人类世界中生活,多么丰富!多么幸福!人的生命感受在于舒适自在,在宇宙的格式中,人皇类可以进入任何人类世界去生活,没有任何限制。人民类的感受在其产生生命的那个天体的那个世界里是最舒适的,也可以到更低的天体去生活,但是更高的天体不能去,去了会不舒适,甚至会受到伤害,更去不了另外的穹体的天体,有穹体墙隔着,根本就过不去。

    人民类可以到下层天地中的人类世界去旅游式的体验那里的人类生活,旅游式的生活感受与产生生命的那种原本的生活感受是不同的。产生生命的那个地方,称为“生地”。比如,一个人出生在北京,从小到大都在北京生活,北京的水土养育了他的生命,那么北京就是他的生地,他在北京生活是最舒适的。他也可以到广州去生活,但是他在广州生活的感受与在北京生活的感受是不相同的。他可以欣赏广州、玩味广州,但是他在广州的生活感受始终不会有在北京生活的那种舒适感。所以,他可以尽情的在广州玩乐、旅游,但是不会定居广州。对他来说,广州虽然非常好玩,但终究不是久留之地,最舒适的生命感受还是在生他养他的北京,那是他的生地生活。

     人民类可以享受生地生活的感受,人皇类虽然活动范围不受宇宙的限制,可是没有生地生活的感受,只能享受旅游生活。人皇类是没有父母的,而人民类是有父母的,人民类的父母就是人皇类。所以,从生命感受来说,人皇类生活范围在宇宙中无限,可以感受的人类世界比人民类的多得多,人民类生活范围在宇宙中有限制。但是,人民类可以享受到生地生活,享受生地养育的感受,可以享受父母亲情的关怀,这都是人皇类生命没有的感受。

     这些都是人性逍遥自在的内涵。人性逍遥自在的关键在于“玩味”和“自在”。如果生活有玩味,但是没有自由,生活不自在,或者生活有自由,很自在,但是没有东西玩味,这都不符合人性的逍遥自在。比如,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大房屋里可以自由自在,但是屋里什么东西都没有,这种生活有意思吗?或者被限制在一个椅子上,想玩味什么都得别人送过来,这种生活有意思吗?所以,人性的逍遥自在必须具备“玩味”和“自在”,缺一不可!人类自由自在地玩味生活,就是人性的逍遥自在!

  

     二、生活的逍遥自在

 

     人在天地间的逍遥自在与神仙在人间的逍遥自在的含义不同。人是有社会性的,神仙没有社会性,这是两种逍遥自在不同的原因。那么,人在生活中的逍遥自在是什么概念呢?

     人性的逍遥自在比神性的逍遥自在丰富和复杂得多,因为人性的逍遥自在有生活的玩味,而神性的逍遥自在没有生活的玩味,只有游玩。宇宙生命的感受是越丰富越自在越好,而不是越简单越自在越好。生命的意义在于感受丰富而又逍遥自在,人类生命就是这样设计的。所以,人性的逍遥自在产生于生活的丰富玩味和性情的自由自在,在自由自在的性情中,生活感受越丰富就越有玩味,就越具有逍遥自在的人性意味。

     人类生活都是社会性质的。所谓“社会”,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味,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人类的生活都是社会生活,都生活在联盟、团体、机构、国家等社会组织之中。任何组织都存在一定的规范和限制,那么在这种规范和限制中,如何才能做到逍遥自在呢?

     逍遥具有悠闲玩味之意。自由的目的是为了自在。有自由未必有自在,有自在一定有自由;有自在未必有逍遥,有逍遥一定有自在。所以,逍遥是人性最重要的指标。那么逍遥是否不能有限制,有限制一定不会逍遥?不是的。如果逍遥只有悠闲没有玩味,那是神性逍遥,既有悠闲又有玩味,那才是人性逍遥。比如,在孩提时,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一起做过儿童游戏——过家家,你当妈妈,他当儿子,我当叔叔,她当阿姨,游戏开始了,家的日子过起来了,有滋有味的,完全沉浸在游戏生活当中,既有悠闲,又有玩味,这就是儿童的逍遥自在。儿童的天性就是儿童的人性。从理论上说,如果我们的社会是由大家逍遥自在的人性自然形成的,社会机制既然产生于人性的逍遥自在,那么就会具有服务和满足于人性逍遥自在的性质和机制,人性在这种社会性质中自然就能够逍遥自在起来。这是人性社会的原理。

     人类生活在社会中能否逍遥自在起来,那得看社会是如何建立的,社会性质与人类性质是否一致。如果社会性质与人类性质是一致的,那就是一个人性社会。人性浸泡在人性社会中生活,社会的机制、物质、意识、精神等都是人性的机制化、物质化、意识化、精神化,都是人性的内涵,构成人性的滋润机体。人性在人性机体的滋润中,不是被机体限制逍遥,而是在机体中享受逍遥。在机体中自在的玩味人性并获得滋润,这就是人性快乐。比如,人体浸泡在滋润肌肤和营养内脏的养身沐浴池里,那不是被困在养生沐浴池里,而是在沐浴池里享受和玩味养生之乐。所以,人在人性社会的规范中可以享受到逍遥自在的滋润生活。

     人是天地之魂,自然天地是滋润人性的营养沐液。大家知道,营养沐液放在洁净的浴池里还是放在肮脏的糞池里,对玩味养生来说大有讲究。营养沐液放在浴池里,养生者可以获得养生享受,营养沐液放在糞池里,再高级的营养沐液也无法让人享受到养生之乐。因此,天地之间的人性文明是滋润人生的高级营养,而人性社会是洁净的浴池,魔性社会是肮脏的糞池。人只有在人性社会才能获得人性文明的高级营养的滋润,享受逍遥自在的人性快乐!

 

     三、社会的逍遥自在

 

     在人类的社会体系中,逍遥自在是什么感受呢?这是人们最关心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感受美好,感受美好生命就有意义,感受痛苦生命就没有意义。人性的特征是逍遥自在,人性的内涵是情、义、欲,能够找到逍遥自在的感受,能够享受到情、义、欲,那就是体验到了人性的滋味,就是享受到了做人的乐趣。

     玩味和自在是逍遥的关键词,要想在生活中产生逍遥自在的感受,就必须首先领悟什么是玩味,什么是自在。自在就是独我无干扰的那种感受。玩味就是玩耍其中的意味,意味就是体会到事物的文化含义所产生的愉悦滋味。比如,一件古董几乎没有什么生活用处,可是一个考古者却对它情有独衷,可以一生玩味着这件古董,能够玩味出古董包藏的某种文化和文明,陶醉在古董辐射出的文化和文明的愉悦感受之中。如果这件古董他可以自由把玩,想怎么玩味就怎么玩味,那么他对玩味这件古董就会有一种逍遥自在的感觉。又比如,一个机械师特别衷情于汽车,任何一款新车都能让他万分心动,面对各种汽车图片、影像和各种车展,他都能有滋有味的沉浸其中,这就是他玩味汽车的逍遥自在的感受。

     再看看人在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如何找到逍遥自在的感受。任何一个士兵、医生、农民、工人、干部,如果他们能在职业生活中有滋有味地沉浸于自己的职业角色,用自己的人性铸造职业的人性功能,使自己从事的职业成为服务人性的一种社会成份,人们在享受这些职业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人性的关怀,从而在整个社会中享受到了做人的乐趣。这些士兵、医生、农民、工人、干部用他们一生去铸造职业的人性,他们的生命与职业已经同为一体,他们的人生形象就是职业的人性形象,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生命神情中看到他们的职业形象,感受到他们职业的人性亲和,他们也以职业形象的形成和职业人性的塑造给人类带来了人性享受的愉悦。能够达到这种职业人生的状态,表明这些士兵、医生、农民、工人、干部在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中找到了逍遥自在的人生感受。他们为自己职业所具有的人性服务功能而惬意,为自己成为这种职业的人性形象而惬意,为自己塑造了职业的人性亲和而惬意,为玩味出职业的文化意义和文明形象而惬意,这些惬意就是他们在职业中感受到的逍遥自在。

    人们在自己的职业中玩味出职业特征的逍遥自在,而每个职业的逍遥自在都与其他职业的逍遥自在产生互动,所有职业的逍遥自在之间互为环境、互相服务,共同构成社会的人性机制,这就是能够给人类生活带来逍遥自在的人性社会。   (未完待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