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心经 阿杂著

个人日记

养生心经

 

 

    拥有豪车者,无珍爱之心,无惜养之意,无维护之举,是对豪车之玷污和浪费。拥有豪宅者,无爱护之心,无细料之意,无清洁之举,是对豪宅之玷污和浪费。人类乃生命进化之终极生命,人性博大,生理奥妙,情爱宅厚,智慧参天,故为豪命。拥有人生,则拥有星瀚豪命,无珍惜之心,无爱护之意,无养生之举,是对人生豪命之玷污和浪费,暴殄宇宙天物之愚昧与罪过。

    养生先养心。养心为养生之,心正则百病不侵,青春永恒,万寿无彊,利益社稷江山。心邪则百病丛生,未老先衰,损命折寿,毁坏地理天纲。

 

    第一章 养生心识

 

    生命本是奇迹,健康更是珍稀,不病不老不死,生活逍遥自在,享受不尽快乐奇妙之万般活法,人生若得此命,财富、权柄、家庭、爱情可羞于当道矣。

    生命乃快乐之本,一切快乐皆由生命承载、生发和感受。生命健康为快乐之基石,无健康则无快乐、无快乐则无生机、无生机则无生命、无生命则无人生。健康是快乐之源头,快乐是健康之结晶。人生不快乐,了无做人之乐趣,生命不健康,何来人生之快乐。纵使金银填川、权势遮天、家庭幸福、婚姻美满、爱情温暖,若无健康生命去享受,不外乎身外摆设之物。家有难经,心有折腾,生而苦搏,徒有叹息。虚得豪命,贱踏人身,浪费生命,天下唏嘘。富贵而无健康,奋斗而无享受,生活而无快意,做人而无乐趣,乃人生倒置之相。

    生不知养生,活不懂生活,整日忙碌,苦中作乐,以疲惫枯残之躯体,占拥富贵权势之豪誉,以一生糊涂之努力,耗尽生命精华之天珍,待到盖棺定论之时刻,方觉满纸悼文之无聊。呜呼哀哉,惊呼虚废了人生。

    以为幸福在于勤奋博取,人生就是物竞天择,以占有为天性,以竞争为天理,效兽性之生存,仿动物之活法,视弱肉强食为天经地义,实为不知人生高贵之糊涂意识。人类生命以万类生物为生存环境,不在其中,独立于自然生态之上,故兽性互食之生态链条,弱肉强食之生存法则,怎可强曰为人生之意义,混淆为人性之文明,赞美为人间之文化,溶解为人类之心灵?人类怎能以如此之糊涂文明,玷污高贵之美妙人生,损毁难得之人身贵器?

    人类生命不可同类于佛、魔、兽、奴之生命类。人就是人,人不是佛、不是魔、不是兽、不是奴,然而人性兼有佛性、魔性、兽性、奴性,故曰:人有佛性,亦有魔性。佛无之性人有之、魔无之性人有之、兽无之性人有之、奴无之性人有之,故人性为大、人生为大、人命为大,此乃宇宙自然造化之伟功,人类生命进化之伟大。不知人性之博大、不知人身之奥妙、不知人生之高贵,故而不懂养生之深义,是为人生之遗憾。

    人类生命贵为星瀚天物,不珍惜生命者,将生命视为赚取权贵财富、营造幸福家庭、追逐快乐爱情之人生工具,以牺牲生命之健康,博取生存之荣华富贵,换取生活之幸福美满,求取爱情之美好时光,实为出卖生命之罪过人生,贱踏人性之糊涂人生,暴殄天物之可悲人生。

    人生之道,人命关天,人性之义,人事关心,故人生有深义,健康无小事。健康养生重于泰山,损命折寿轻于鸿毛。不养生者可耻,养生者不可耻。 人生包括生命、生存和生活,三生俱备,方为人生,故养生不仅养身,而且养护完美人生。善养生者,当知养生不是美食营养,不是体育锻炼,不是武术气功,而是人生之健康活法。

    人类生而养生,不是生而谋生。人类生命乃万物运化之贵器、生命进化之精品。知晓人生之豪命,方知养生之深义,可享做人之乐趣。人生贵为众生之鼎,养生是尊重与享受人生,谋生是轻视与变异人生。养生者维护生存环境,有良性生活方式。谋生者损毁生存环境,有恶性之生活方式。人生蕴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三大关系,养生者必然认识、掌握和平衡三大关系,故人类可以养生,动物只会谋生。

    人生是生命、生存与生活之总称,养生是养护生命、生存与生活之完整生机,不只是养护生命,更不只是养护身体。人生有玄机,生命决定生存,生存决定生活。惟有真正体悟人生,方为真正懂得养生。

    何谓成功人生?耗尽一生之精气神,赚得万亿财富之身价,夺得统霸天下之权业,博得万众仰慕之声誉,赢得众口皆碑之家道,获得美誉传世之爱情,修得众生顶礼之圣名,炼得弟子满门之神功,如是人生,称为成功。然而,殚精力竭之奋斗,未有逸情来享受,疾病折腾之昏暗,难有精气来享受,暮年衰老之滞缓,何有生机来享受,豪富巨权之恩仇,焉有安全来享受。待到盖棺定论时,惊回首,人生之成功竟未获得做人之乐趣。呜呼,碌碌人生,全然是迷途红梦,皇皇一命,终究是昙花一现,当当富贵,无奈是身外之物,做人一回,竟然是南柯一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赤条条哪里来哪里去,何来人生成功之说道?

    人性养生,逍遥自在,虽无惊鸿之人生杰作,却有泰然之人生乐趣。追求不病不老不死之养生者,可得不病生命之幸福、不老青春之快乐、不死人生之喜悦。善养生者,生命浩然不终止,生活怡情不病苦,青春常在不暮气,人生无处不激情。对于财富、权业、声誉、爱情、家庭,养生者可于生命长存之下应有尽有、于青春不老之中感验无穷、于生活无疾之处极乐无边。苟以不病不老不死之健康人生,享尽万事万物万情之自在人生,已然是星瀚之奇迹、生命之杰作、人生之精品。故养生之人生,普天极乐,道光闪闪,德馨荡荡,价值无量,此乃真正之成功人生也。

    养生乃人生之根本,人生乃养生之造化。无养生则无健康、无健康则无生机、无生机则无生命、无生命则无人生。人生立于养生,方可造就财富、权业、名誉、家庭、爱情之生活享乐。人生富贵若不以养生为基石,犹如万丈高楼之未有地基,气势磅礴却可毁于一旦。故养生之于人生,兹事体大,不可不做为生命奠基,不可不视为生存之道,不可不成为生活主题。重养生者懂人生,善养生者知人生,行养生者得人生。

    养生是驾驭人生。善养生者,驾驭人生行走于阴阳正道,以养生功力游刃于健康快乐之生活,人生运行平稳,趋吉避凶,不尽福乐,是为觉醒之人生。不养生者,放任人生自流于阴阳迷途,以谋生手段奋斗于成家立业之生活,人生运行波折,吉凶难测,不知祸福,是为迷失之人生。

    善养生者,可有诸多人生活法, 既使未享受财富、权业、名誉、家庭、爱情之人生活法,若能成就不病不老不死之人生,已然是功德圆满之养生正果,乐于其中,乃成功人生之活法。若兼得财富、权业、名誉、家庭、爱情之享受,人生如锦上添花,贵不可言,乃精彩人生之活法。

    养生社会为养生之最高境界。养生之芸芸众生,互依互存,互尊互爱,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运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总体人生,造化天人合一之自然生机,成就地球人类之新生机体。芸芸众生如家人,江山社稷如家园。人人自有养生活法,个个博得生活极乐。天地人浑然一体,和谐运化,生机勃勃,人类意志造就天地自然,天地自然成就人类意志。故养生社会之人类生命成为宇宙万物生灵进化之终极正果。

    养生大体为二:一曰生物养生,诸如生命养生、五觉养生、心性养生、心力养生,生命养生又有佛道养生、易数养生、 性爱养生、体育养生、营养养生。一曰人文养生,诸如事业养生、劳动养生为生存养生,又如佛道养生、易数养生、 思维养生、文化养生、家庭养生、风水养生、心性养生、爱情养生为生活养生。生物养生与人文养生二者兼顾者,有佛道养生、易数养生、心性养生。生物养生与人文养生,二者互依互存,浑然一体,不可偏失。生物养生为根,人文养生为本。人生意义根于养生,养生意义本于人生。人生者,养生也,不可无根,不可丢本。

 

    第二章 养生心居

 

    人生之乐,乐于何处?乐于占有无尽财富?乐于独统天下权势?乐于营造恩爱家庭?乐于缠绵爱恋情迷?或是乐于不病不老不死之生命永存?人生选择在于人性智慧,智者当知生命健康、青春永存是人生快乐之基石和源头,故智者以养生之快乐、展人生之情趣、赋生命之意义。

    没有病苦、青春常在、生命永存乃人生之最妙,最为根本、中正、舒适、快乐。而财富、权势、爱情、家庭之快乐,皆为人生之衍生,非为人生之根本。人生脱离根本,则阴阳对立、是非丛生、苦乐相博、祸福相依、生死互根。人生之乐,乐于面容,灵魂不乐,是为虚乐。人生之乐,乐于灵魂,溢表于颜,是为真乐。生命之乐,乐于人生,人生之乐,乐于人性,人性之乐,乐于智慧,智慧之乐,乐于灵魂,灵魂之乐,乐于生命。而生命、人生、人性、智慧、灵魂之皆大喜乐,源于养生之功,是为真乐之相。故心居于养生,乃人生之根本,灵魂之乐源。

    心居,乃心灵安顿之处。心居何处,即为心之居所。心居定,人心稳,方有确定之心态、心情、心力享受人生。心居不定,心神不安,性情不稳,人生飘忽,生活难有快乐。心居不正,心神好强,性情不和,人生险恶,生活屡有苦难。故心居者,为人生选择之首要,人人问心,择定人生,无有例外。

    心居于事业,则产生奋斗与责任之心;心居于财富,则产生占有与自私之心;心居于权势,则产生霸志与控制之心;心居于家庭,则产生狭隘与世俗之心;心居于爱情,则产生依恋与执拗之心;心居于利益,则产生竞争与计谋之心;心居于尊卑,则产生分裂与歧视之心;心居于文化,则产生情志与文明之心;心居于知识,则产生规则与求证之心;心居于灵魂,则产生灵性与感悟之心;心居于人性,则产生觉悟与逍遥之心;心居于养生,则产生自然与健康之心。心居可以组合和转移。心居惟有居于人性与养生之组合,确定而稳定,则人生可得逍遥自在,快乐无穷。

    心居于养生,以求得不病不老不死为安生立命之居所。人心安顿于养生,以养生为人生之兴趣中心,关注焦点,成为人生支点而展开生活。心居于养生者,以养生为人生之核心、行事之首要,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心居于人性,则心气纵横,经历任何人事物却不停留于任何人事物,享受任何名利情却不执著于任何名利情,全心全意恪守不病不老不死之养生。人性变易无常,不固执于任何范式。人性寂静,无阴无阳,无佛无魔,无兽无奴。人性灵动,可阴可阳,可佛可魔,可兽可奴。人性之阴阳、佛魔、兽奴,皆为人性之品性,不是人体之生理。故人性之可阴可阳,乃指人性可以是阴性,也可以变为阳性,不是指人体可以是男性,也可以变为女性。人性之可佛可魔,乃指人性可以是佛性,也可以变为魔性,不是指人体可以是佛体,也可以变为魔体。人性之可兽可奴,乃指人性可以是兽性,也可以变奴性,不是指人体可以是兽体,也可以变为奴体。心居人性者,是为觉者。

    心居于财富,拥有亿万金钱、豪宅无数、金光满屋、财气冲天,则以为成功与幸福。然而,既使财富豪气,依然生老病死,人生难说潇洒。费尽心机,伤神耗气,损失健康以博取身外之物,无命享受,傻乎。财大命贵,保镖无数,丧失安全以享受荣华富贵,活不自在,惧乎。财势昭彰,守富艰巨,看守财产以传富三代,深谋远虑,忧乎。富贵者,光宗耀祖,居人之上,世族尊拜,依然百年性命,殆于衰老,照样疾病不免,苦于卧榻,与贫困者之性命何异?人生不因财富而不病不老不死。虽有财富光耀四邻,也是百年昙花一现,人生价值不过如此。

    心居于权势,执恋权业,以为占取江山、统治社稷、操纵万事、攫劫万富,为最牛之人生享受。苍天之下,万民之上,皇命无双,贵不可当,权势极位,当然天下独尊。然而,如若不谙养生之正道,不在人生之正位,生老病死依然不免,则权贵性命与农夫性命无别。权势可把玩天下,权志却难保健康,皇权如是,臣权亦然,古今中外,概莫可免,在于权力与健康无因果。权贵人生虽然名载史册,生命机体却是一律平等,人体失衡同样病苦,眼帘一盍照样入土,权势人生价值,亦然不过如此。

    心居于爱情,认为爱情是人生之最主要、最重要、最神圣,人生可以没有财富、权力、事业和家庭,绝不能没有爱情,没有爱情的人生,没有存在的必要。故而可以为爱情而牺牲一切,包括寻死寻活为爱情而殉情。其实,爱与情是两回事,心居于爱情者混淆了爱与情的概念,不知道什么是爱,误把情当做爱来追求,故而为情所困,人生迷失,甚或命殒情场。

    爱是生命体温之心情,情为生命体温之感应。故爱是一种心情,情是一种感应,感应生心情,爱由情而生。人体体温产生心情体温,三十七度体温是人体常温,于人体为平衡,于心灵为平静,于心情为平和,是心情体温之常态,称为心情常温。心情体温感应人体体温,心情常温对应人体常温,故心情常温是最舒适的心情体温,可以传递给他人,称为体贴。体贴是生命感受最舒适、心情感觉最温馨之心情体温,既是爱心,也是爱情,简称为爱。爱是心情常温,是体贴之心情体温。爱可以授与受,授爱与他人是体贴他人,受他人之爱是感受体贴。

    心情体温高于心情常温为热情,于心态为活跃,于情感为激动。心情体温低于心情常温为为冷情,于心态为落寞,于情感为抑制。心灵情殇者,心情寒冷,心态哀伤,若得心情常温之体贴,泄其寒气,心灵得以心情常温之抚慰,心情复归于心情常温,此为爱之关怀与抚慰。因此,爱是心情常温之给予或感受。

    心情常温为爱之实感与实质,舒适而亲切,根源于心灵感应,授受于心灵深处,易于产生执著,陷入爱痴情醉。人心衷情于爱,乃是婴幼儿时感受父母怀抱之人体体温,产生依恋追忆之深情,根源于心灵对体温之深切感怀。拥抱、亲吻、呼唤、交媾皆为最直接感受心情体温,成为最直接之爱意表达。

    爱之情产生于对心情体温之感受或追恋。人性之爱心关怀,可授受心情体温之温暖。男女异性之爱情,可互感心情体温之心灵。故心情体温之温馨,为心灵爱意之精髄,得之可供养身心灵与精气神,营养生命与人生之健康。

    情不等于爱,爱是一种情,以情误以为爱,以性误以为情,以爱情混淆性、情、爱三者之关系,追逐情爱之狂热,放纵性爱之狂泄,贱伤身心灵与精气神,是对爱情之曲解与扭曲。婚姻之爱情,以互相占有生命、情感、性爱为爱情之天经地义,则人生受困于占有,爱情受困于抑制,丧失体贴之真爱,偏离养生之正道,产生爱情之痛苦。

    不懂爱情之真义者,性情偏离于体贴真爱,摆动于心热与心冷之间,演绎爱恨情仇,频添人生苦情。心居于爱情者,若不思养生,则恋情犹如野马,豪放无缰,爱心无制,挥霍性命,丢失健康,是为爱情之迷失也。有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心居于爱情占有者,苦守情志,忧心情变,互相占有,丧失自由,折腾人生,苦煎心灵,是为爱情之变异也。爱情之正道,立于真爱而自然为伴,不执利益而互占情爱,互相尊重而人生自由,享乐爱情而随缘聚散。人生之自由逍遥乃人性之根本,为狂热爱情而错乱人性心智,为占有爱情而失去人生自在,皆为病态之爱情人生。爱情之回肠荡气,魂牵梦绕,爱恋相依,心灵相伴,虽然为人生之享受,如若以丧失人性理智、丢失人生健康、抑制生命自由而相取,依然轮回于生老病死,则爱情人生亦不过是浪感情怀之过眼云烟。

    心居于家庭,以为建立稳定相爱之家庭生活,人生就会幸福快乐。然而,古今中外之家庭,无烦恼者寥寥无几。家家有难念之经,户户藏不泄之为,人人有不说之苦,个个怀难言之衷。家庭生活必然维护诸多亲情关系,有家庭就有兄弟姐妹,有夫妻就有上下老小,有家族就有近亲远戚,婚丧嫁娶、利益纠葛、情爱波折、家道兴衰,只要有一个关系和利益没有维护到位,就会出现家庭矛盾,积生怨气、烦恼和痛苦。要维护繁多之关系与利益,身心受到牵扯与消耗,时常不堪疲惫,健康难以得到保障,焉有幸福快乐可言。

    繁杂之亲情关系,致使夫妻之恩爱难以决定家庭生活之快乐。唯有家族上下,家庭内外,人人养生,个个健康,生活无需他人关照,亦无他人需要关照,家庭生活平静无扰,方有夫妻恩爱之快乐生活。家族人人养生,虽有贫富之分,人格无宠辱之歧视,人人身心健康,生活无奢简之差别,不以财富权贵宠辱之追求为人生高低,而以不病不老不死之健康为最高敬意,则家庭可以安居兴道,家族可得皆大欢乐。

    家庭乃财富权势爱情聚集之处,无家庭则无财富权势爱情之动力。家庭本无可厚非,心居之位不正者,方为家庭生活难尽人意之因由。心居于养生而成家立业,是为心灵之正位,人生之正道。心居于家庭,谋求财富权势爱情而忽视养生,乃心居于旁位,人生行走偏锋,旁道也。心不居于正位,人生不走正道,生活焉有不坎坷颠波之理。人生活法多多,家庭只为其一,不可固守一种人生玩法。家庭乃一种生活范式,亦可为养生道场,不是心居之地。心居于人性正道,生活于养生正位,人生伴侣自然相会,家庭生活随缘聚散,则可得享受不尽之人生快乐。

 

    第三章 养生心法

 

    谁愿意生病?谁愿意衰老?谁愿意弃命? 养生者心居于养生与人性,得无疾健康之生命、不老活力之青春,方有快乐人生之基础。如若生活于病苦、衰老、暮气之中,既使金银满仓、财富牛气、权势披糜、家有温馨、爱情缠绵,也难有人生之快乐。故心居于养生与人性而展开人生玩法,方为正道人生,科学活法。

    养生之难,难于思维洒脱。养生之贵,贵于人性觉醒。养生之正,正于人格独立。养生之乐,乐于生命永健。故养生者必须恪于实修,勤于实践,融于实际,于人生中养人生,不可坐而论道,空谈误事。

    养生是人生活法,不养生不是人生之活法。不养生者,不珍惜人体贵器,不懂得人性深义,不行走养生之道,丢失掉做人之根本,放弃做人之乐趣。弱肉强食之活法,胜者为王之乐趣,为兽性生存。碌碌无为之活法,依附而生之乐趣,为奴性生存。人类社会当为人性之活法,自强独立,逍遥自在。人性若混乱于兽性与奴性之活法,既无人性之自在,又无兽性之豪放,也无奴性之安生。在人类之社会,过兽性或奴性之生活,无人性之温馨与逍遥,何来人生之快乐。人生必先归正道于人性,归正位于养生,方有人生之快乐,故养生事大,盖由于此。

    享受人性,挥洒人生,行走养生之道,为生活之实实在在。不懂生活者,不可妄谈养生。何谓懂生活?于衣食住行中谋生存,于吃喝玩乐中求享受,是为谋生生活。于衣食住行中度人生,于吃喝玩乐中任逍遥,是为人性生活。于衣食住行中寿无疆,于吃喝玩乐中享极乐,是为养生生活。知人性生活,过养生生活,谓之懂生活。

 

    养生法则

 

    养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生命只能自己去营养,不可交予他人营养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养生方法适宜于自己养生之用,他人只能参考和借鉴。不可照搬照用他人之养生做法。此为养生法则之一。

    善养生者,具有健康之生命活力、强大之人生自信、独立之人格尊严、觉醒之人性意志、强盛之生活能力,人人都能照料自己,个个无需他人关照,自然无需牵挂他人。关照善于养生者会干扰其养生,是多余之心怀,无益之举动。此为养生法则之二。

    养生者皆有完整、独立、健康之生命体系,不是他人生命之部份,也无生命另外之部份。独立之生命具有独立之人生,不可依附他人而生活,不可供养他人之生活,不可强驭他人之人生。此为养生法则之三。

    养生者善于中庸之道,既私利于个体健康,又公益于社会和谐,相得益彰,两不相误。故养生者,身怀利人利已利社稷之养生功力,平衡万类,和谐万事,彰显养生者之人性素养,写照养生者之人生光彩,铭鼎养生者之道德水准。笃行养生之正道,厚修人性之正德,扶摇人生之正气,行走生活之正途,营养生命之正理。此为养生法则之四。

    人体生机最为庞杂与精密,故养生者不可偏执于一种或者几种养生方法。单纯取用体育养生、武术养生、饮食养生、文化养生、修行养生之一种或几种,只可延年益寿,不能达及不病不老不死之养生境界。养生之道,全面而无常,随意而自然,处无定处、时无定时、式无定式、法无定法,于生活细微之处悉心养生,于人生深刻之处随运行道,全面运化身心健康,自然随意无常养生,不可固定于某种或几种养生方法。故养生者,立于五觉,应于心力,全面养生于生活之方方面面,用心养生于人生之逍遥自在。此为养生法则之五。

    养生与医疗于人体健康皆不可缺少,养生为本,医疗为助,人生基于养生而享乐,不可基于医疗而生活。凡人体不适者,皆为生理失衡,以养生复原生机健康者为上策,以医疗修复生机健康者为下策。养生者以心力调理生机复原,不伤生机,医疗者以外力治疗生机修复,损伤生机,故能养生者不医疗,需医疗者必医疗。养生与医疗,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各为其用,不可替代。生命为器,生机为大,不可以养生代替医疗之救急,亦不可以医疗代替养生之生活。此为养生法则之六。

    此养生六法则,为养生之基础。筑牢养生之基础,方可建立生存之关系,展开生活之内在,享受人生之乐趣。比如,困于卧塌之病体,只能徒悲人生之不幸,只有健康之生命,才能建立与展开劳动关系、社团关系、朋友关系、男女关系、伴侣关系、亲情关系、爱情关系等,丰富人生之体验,尽享生活之乐趣。

 

    五觉养生

 

    人体有五大感觉:听觉、味觉、视觉、体觉、性觉。人体贵器,精密至极。心灵感应,精微至极。生命机理,精到至极。人体五觉乃天生之养生道具,善用者,驾驭人生于不病不老不死之健康大道,如戏人生,精彩至极。不善用者,放任人生于多灾多难多苦之坎坷生活,如梦人生,祸福相依。

    体觉为全身之感觉,包括身心愉悦、身体痛痒、特异功能、心灵感应等感觉。性觉为性器官之生理感觉。听觉、味觉、视觉为器官之生理感觉,称为器觉。体觉为身心灵之综合感觉,称为心觉。性觉既有器官之生理感觉,也有身心灵之综合感觉。性觉既有器官之直感,亦有身心灵之实感。生理直感产生心理实感,为生命最直接、最强烈之感应,故性觉之感应最为敏感而强力。

    性觉成熟者为成年人,性觉未成熟者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称为孩子。孩子身体之性觉未成熟,不属于真正意义上之人体,故称其为男孩或女孩,不称其为男人或女人。异性两体之间产生之性觉,有阴阳两力之自然作用,有相爱两体之心灵联通,感觉最为深刻,可拨动两体之生命频率,可改变两体之生理状态。故养生之性觉,为五觉之首。

    五觉乃养生之基础,无五觉则无养生。五觉为人体天生之感应,成年之时,五觉初全,感应机,此时身心健康者之五觉为正觉。身心非健康之五觉有偏觉、乱觉、失觉、痴觉。如耳聋者失听觉,眼盲者失视觉,昏迷者失五觉,色盲者视觉有偏,伤心者味觉不敏,惊恐者五觉紊乱,迷失于爱情者为情殇痴觉,狂乱于性爱者为性殇痴觉。养生者必须珍爱五觉之正觉,以五觉之敏感,以健康之正觉,监侦生命之情态,健行人生之正道。

 

    心力养生

 

    心力包括两个力:感应力、控制力。感应力为人体天成,控制力为心灵所有。感应力源于成熟而健康之生理,感应力降低,灵敏度减弱,则生机有恙,提高感应力,也是在修复生机。控制力源于心灵应对事物之主控能力,运作事物于意识之所需。感应力生于外人体自然,控制力源于大脑意识,两力皆体现于心,构成心理活动,称为心力。心力产生于人体感应和意识控制,意识品质决定心灵性质,心灵在正道,则心力为正用,心灵在邪道,则心力为邪用。养生者,心力之强弱,体现养生之功力。

    心乃人体感应之中心,为五觉之体觉,凡人体器官、肌肤、骨骼、神经、思维、思想、意念、意识等产生之感应,心皆有感觉。感应是感觉与回应的统称,体感触动心感。控制是意识行为,触动心感而产生心控。故心力由心感与心控构成,心感为无意识感应,成为心理反射,心控为有意识行为,成为心理控制。

    养生者以增强心力为养生之首。心力养生者,心居正道,正行人生,运作有度,游刃有余,随心所欲,逍遥自在,犹如车手驾驶赛车之娴熟技艺,极尽驾驶之享受,其乐融融。故人生之乐,乐于心力养生之娴熟运作,极尽做人之快乐。

    心力乃养生之功力,若心力过低,心有余而力不足,则难收养生之功效。心感为先天所有,心控为后天所生,养生者必须保护先天之感应力,培育后天之控制力,提高养生功力。心力在生活中运用与提高,善养生者于生活的事物或矛盾中精心运用五觉养生,努力提升心力,同时运用心力悉心照料和养护人生健康。

 

    生命养生

 

    生命养生包括体育养生、佛道养生、易数养生、营养养生、性爱养生。佛道养生是佛道两家专业修炼之养生,易数养生包括中医养生、气功养生和数术养生,营养养生特指西方养生体系。

    生命养生,博大精深,无疾之福每每期待,无疆长寿人人向往,古今中外殊途同归。求索生命健康,生命本能使然,国不分形态,家不分贫富,人不分种色,身不分贵贱,孜孜不倦之勤奋努力,永不衰竭之人生课题,人类智慧之光芒照耀,人生意义之精彩画卷。故不养生者无人生,无人生者休言做人之文明。

    生命养生是养生之基础,与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任何生命关乎于生存和生活,没有好的生存方式,难有生命之安康,没有好的生活方式,难有生命之快乐。生存决定生活,安康决定快乐。故生命养生不可忽视生存与生活之关联。生命、生存、生活三者浑然一体是为人生,故生命养生是养生之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养生者必须立足于人生而养生,不可局限于生命之而养生。生命是生存与生活之根本,无生命则无生存与生活,谈不上人生与养生。然而,离开生存与生活,离开人生与社会,只谈生命养生,不可能有真正的生命养生。如若社会尽皆污染食物,人生行走旁门邪道,污染能量时时侵袭人体,负面情绪处处损害心神,何来生命养生之功效。故养生者深知,养生乃是人生之养生,并非只是生命之养生。

    古往今来,生命养生已成泱泱大学,典籍浩瀚无数,论文学术厚著,恭身勤修者,前赴后继,收获延年益寿之传世秘籍,潜心研学者,桃李天下,传播科学养生之人生文明。故养生者不愁生命养生之理论与指导,诸如佛道养生、易数养生、营养养生皆已深入人心,当汲取养生之智慧,提高生命之质量,享受永乐之人生。

    体育运动已融为人类的生活方式,然而真正以体育养生者,微乎其微。体育养生者,当以养生为功,体育为法,实收养生功效。若以竞技为能,谋生为业,则体育而不育,有失养生意义。体育竞技者,并非体育养生者,以体育谋生而枉顾生命健康,气喘伤神,苦练损肌,伤痕累累,强竞折寿,以赛事之排榜,换取生存之名利,借体育之用名,谋取生活之门道,耗尽生命之能量,失尽养生之功效,如此体育事业,徒有强身健体之虚名。体育竞技者,体质大都外强中干,肌健之强壮,得来于透支生命之精华,精力之充沛,得来于挥霍生命之精气,一身之病灶,摧老年华之暮相。养生社会之体育运动,以舒经活血、畅乎气脉、理通脏腑、壮实肌健为养生实效,体育竞赛立足于养生功能,发展有益于养生之体育竞技,禁止有损于养生之体育赛事。故体育运动当复归生命之养生本质,体育技能应具备人生之养生功效,体育事业应归位人类之养生文明。

 

    思维养生

 

    思维是通过大脑演绎事物信息而认识事物之思想方法。思维之于人生关系重大,人生成败系于思维方式。思维灵活而有灵性,则可捕捉事物之本质,适应事物之变化,行为不易发生谬误。思维刻板而太规矩,则难见到事物之本质,脱离事物之变化,行为容易发生谬误。故思维于养生者极为重要,如若思维不当,行为谬误,不仅难以养生,只恐经常伤生。

    思维是思想、意识、观念等综合作用之认识方法,思想、意识、观念时刻影响养生行为,事关人生健康。故思维养生实际为思想、意识和观念之养生,只有有利于养生之思想、意识和观念,才会有健康之人生,快乐之活法。

    思想、意识和观念源自于经验与文化,而经验与文化能否紧随事物之运动,适应事物之变化,乃为思维养生之关键。能随事物变化而变化,则为活性思维,不随事物变化而变化,则为滞性思维。比如,社会骤然发生变迁,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思维与生活已是两重天地,若思维不能适应社会变化,仍然固守旧生活之思维与活法,则易造成思想行为之谬误,伤己伤人伤社会,何谈养生之宜?

    养生之人生与非养生之人生、养生之社会与非养生之社会,皆为不同之生存与活法,故思维方式亦是天壤之别,如若追求养生之乐,势必更换思维方式。培育养生思维,建立养生之思想、意识和观念,将永远伴随养生之人生。人不可以没有思想、意识与观念,只能以新的思想、意识和观念置换旧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因而不可以清除旧的思想、意识和观念而没有新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来置换。人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不可以落空或混乱。思维空荡,则行为盲然,思维混乱,则行为疯痴。故养生者更换思维方式,以养生思维置换非养生思维,必须把握好破与立的哲学关系,必须运作好破旧立新、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之哲学方式。不可只破不立,头脑空无,思维混乱,废掉生命,毁坏人生。慎也!

    故养生者不是清空旧观念而成为无观念,而是以新观念置换旧观念。观念是大脑之思想公式,有观念者可以不再思考而直接以观念认识和对待事物,正如数学公式可直接用于演算课题,而不必每次演算课题时都要演算一次公式本身之演算过程。故观念于人生之思想行为绝非可有可无,无观念者将不堪于思想过程之重负。养生者必须为心力控制和运用观念,万不可被观念所控制,成为思想懒堕之观念奴隶。观念具有思想之稳定性,不会灵活变化,被观念控制者,将丧失思想之活力与能力,难以适应养生思维之养生要求。故养生者之首要任务,在于培育可控制和运用观念的心力。只有具备控制和运用观念的心力,游刃有余,方可具备深层养生之功力。

    对于养生者,养生观念是符合养生需求之正能量观念,需要培育和建立起来,非养生观念是不符合养生需求的负能量观念,需要清除与更换。养生者建立养生观念,置换非养生观念,必须于生活实际发生观念冲突之时,置换和改变观念,方为快捷而有实效,不可以坐而论道,高谈阔论清除观念之学问,也不可以脱离实际生活而训练如何改变观念和思维。陈旧观念时时可起,僵化思维处处再生,故以训练破空观念只如游戏,并无置换养生思维之实际功效。

 

    人性养生

 

    人性乃人类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之特性,无人性者非人类。养生养人生之生,故养生者首当归正人性,无人性者无人生,无人生者勿论养生。人性养生必须觉醒人性之本质,明白人性之天则,掌握人性之道法,笃行人性之道义。

    人性乃人生潇洒纵横、逍遥自在之特性,于生命五性中随意变化:空性、佛性、魔性、兽性、奴性,即人性不执一性,生存不着一态,生活不守一业。佛之所以为佛,执著于善而无魔性、兽性、奴性也;魔之所以为魔,执著于恶而无佛性、兽性、奴性也;兽之所以为兽,执著于王而无佛性、魔性、奴性也;奴之所以为奴,执著于仆而无佛性、魔性、兽性也;人之所以为人,不执于一性也。故人性变易,随心所欲,随缘所事,于生存中变化无常,于生活中逍遥自在。人性之人生,万千玩法,不执一法,法无定法,乐于无法。

    人性养生之于养生社会,尽性把玩,倾心养生,无所束缚,极乐人生。养生社会满足人性养生之一切条件,可随意轮换活法,或体验王道,享受统治,则可竞选执政,权掌天下;或体验财富,享受物欲,则可竞争企业,富甲天下;或体验名节,享受尊仰,则可著书立说,名扬天下;或体验名星,享受人气,则可展尽天赋,星光灿烂;或体验寂空,享受无为,则可隐居风水,宁情空性。林林总总,万千活法,养生者追求不病不老不死之人生,生命永存,人性逍遥,不定活法,可做王三十年,然后富豪五十年,随后隐居二十年,再而为王五十年,如此变易,逍遥自在,人生极乐。人生变化,逍遥自在,不着活法,此乃人性特色之一。

    人性养生之于养生社会,为人处事,以人性为根本,以养生为基础,展开生活之活法。无论何事何物,何时何处,做事交往,皆以不损自己与他人之养生为前提。王者统治天下,统治为恶行,养生为善行,做王事不损己之养生,更在意王事不损于天下之养生。为王者,统治天下,善恶同在,既有统治之恶行,又有养生之善行,统治服从于养生,恶行服从于善行,是为王道,否则是为王霸,人性养生之忌也。为富者,经商兴业,善恶同在,竞争为恶行,养生为善行,竞争不损己之养生,更在意竞争不损社会之养生。为商者,经济天下,善恶同在,竞争服从于养生,恶行服从于善行,是为商道,否则是为商匪,人性养生之忌也。善恶同在,可善可恶,不着善恶,此乃人性特色之二。

    人性特色彰显人性养生,人性养生运化人性特色。故人性乃一切养生之根本,若人性受制,或不知人性,则养生失尽根本,难有健康人生。人性养生于养生社会,人性已然尽知,可以全然养生,尽情享受人生。人性养生于非养生社会,必先觉醒人性,不知人性者,难收养生之功效,难享人生之乐趣。

 

    心性养生

 

    心性者,乃心之性质也。心为人体感应之中心,是人体物质与精神的总体感应。生理变化与思维活动构成心之机理,称为心理。思维活动包括意识、意念、思想、观念等大脑的演绎活动,感应于心,成为心之性质,简称为心性或心质。思维之心性,立于养生,利于社稷,为正能量思维,为正性之心或正质之心,称为心正。心正是身心健康之标志。心正者人生健康,利己利人利社会。心不正者人生不健康,害己害人害社会。

    心性由思维活动构成,思想是思维活动的主体。思维活动有范围大小,思想活动有境界高低。境界是思想的活动范围与包容能力之总称。思维范围大,思想境界高,谓之心性高尚。思维范围小,思想境界低,谓之心性低下。思维不正,心性低下,境界不高,则心力偏运人生,损人损已损社会。故提高心性之境界,历来为人类的文化与教育所重视。

    古往今来,心性养生遍及各界领域,宗教有正、善、仁、爱之教义道化心性,文化有真理、文明之思想正化心性,政治有公平、公正之制度统化心性,历来卓有成效。宗教道化心性是追求宗教信仰,文化正化心性是规范思想行为,政治统化心性是稳定江山社稷。心性养生则继往开来,借助宗教、文化、政治提高心性之有效方法,作用于健康养生,正化养生思维,提高养生品质,追求不病不老不死之永乐人生。

    心性养生之最高品质,是道化人生之道德境界。道德境界体现为人生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心性养生要求具备高品质之人生三观,称为养生三观。高品质之人生观,祥和安泰,逍遥自在。高品质之价值观,人性大同,爱心常在。高品质之世界观,共存共荣,社稷欢快。

    养生三观决定养生境界,所产生的思想宽容度,称为思想容量。思想容量决定人生在冲突中的养生定力,思想容量大,养生定力强,不易产生负面情绪,保护心神平静。思想容量小,养生定力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导致心神不安。任何社会都会发生利益、情感、人格之冲突,思想容量大者,心情平静,不起波澜,则生命生机运行平稳,人体生理健康。故养生三观之修养,为心性养生之首要,也为心性养生之最难,成为人生养生之核心。

 

    心态养生

 

    心态养生建立于养生心态。时时、事事、处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不做不养生之事,不行不养生之为,不生不养生之念,悠悠万事,养生为大,此为养生心态。以养生心态养生,是为心态养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