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儿心语(三)百善孝为先

个人日记

 


图片 
 

 

                                                                   

《论语·为政篇》中,针对当时社会上养父母即为孝的观点,子游曾经问孔子:何为孝道?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说:现在所谓的孝,以为能够养活爹娘便是行孝。如果对父母不是从心底里敬爱,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又怎样去区别呢?

 

孔子还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儿女在父母面前轻易没个好脸色,只是有活儿时,帮忙干干活,吃饭时,叫一声吃饭了,这能算是孝吗?

 

《荀子·子道》中,也有记载。子路曾请教孔子:有人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却还没有孝的名声,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回答:这是因为他行为上不敬,言语上不恭顺,态度上没有愉悦的容色。子女虽然辛劳养亲,但不敬,同样可能无孝之名

 


图片

 

,不只是行为,更是一种情感。孝不仅是满足于供养父母,更主要的是要在内心里敬爱父母

真正的孝顺,是要有物质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顾,情感上的慰藉。既要使父母在物质上有保障,更要让父母在精神上享受到天伦之乐。

 

因此说,孝的含义,包括,但并不一定就是。儿女对于父母,不能仅仅只有孝行,更重要的是要有孝心

 

试想一下,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长大,等到自己老了却享受不到应有的亲情,会是怎么的寒心。人类一直标榜自己是万物之灵,倘若面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有什么资格居高临下地谈论自然界中的动物呢?

 

如果,一个人总强调正己,而正己的伊始要从回馈父母开始,孝为百德的先行,如果尚不知爱父母,没有德行的人绝难成事。

 

中国有首名为《劝孝歌》的古诗:“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语言虽然很直白,却蕴涵着丰富的内涵。

 

你是谁的孩儿,谁是你的父母,这是永远不可改变的现实。无论你的父母境况如何,永远不要看不起你的父母,那样,你会看不起整个世界。一个藐视他人的人,还能指望TA有什么好心肠?

 


图片

 

一个人无论出身在什么样的家庭,无论将来的地位有多大的变化,只要TA的父母还健在,那么TA就有尽孝道的义务,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当今社会,越来越物质,人们已经习惯了用东西来表达心情。更多的人,都不由自主地以为物质的丰富就是""。其实,孝完全源自内心的自觉自愿,是在心里对那个从一出生就陪伴你的人的一种感激、一种感动、一种感恩

  

我们不是没有孝心,我们总是有太多太多的理由,让我们推迟对父母的关爱。在这种推迟中,父母在慢慢的老去:告别了青春、送走了中年、步入了暮年、最终成为一个头顶白发、满脸皱纹的真正老人。
 

行孝不能等,孝的止境,在于以父母待你之心回报父母,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贫穷富有,孝由心生,不由外物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孝无价

[荐] 草儿心语(一)感言悟语
[荐] 草儿心语(二)父母篇

 图片

                             

严禁复制粘贴    支持转载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