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南山下” 我之“茵梦湖”

个人日记

 



     中国诗人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我现在要动身走了,去茵尼希福利岛。”《饮酒》作于公元416年,《茵尼希福利岛》成时已到19世纪末。相距1500年,遥隔数千里,“南山下”与“茵梦湖”却成为他们共同的声音。

 
图片

 
    饮酒
文·(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图片


茵尼希福利岛
文·(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
我现在要动身走了,去茵尼希福利岛
搭起一个小茅屋,用泥巴和柳条;
我要有九垄菜豆,一个蜜蜂巢,
隐居在林间空地听蜜蜂鸣叫。
我将得到宁静,宁静是露滴降临,
从清晨的面纱降临到蟋蟀歌唱的地方;
子夜一片微辉,正午紫光耀映,
黄昏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现在要动身走了,因为暮暮朝朝
我总是听见湖水轻轻拍打着湖滨;
当我站在公路上,在灰色的人行道,
我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图片

 
    种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遥隔数万里,相距1500年。两位诗人的“南山下”与“茵梦湖”完美箱遇。意境和用词非常相似。“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几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两位诗人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图片

 
    写作手法基本相同。近乎白描的艺术手法,没有加入主观色彩,客观真实地描写景物,直白地道出胸臆。这一时刻,中西方的文化是共同呼吸的。两首诗所要表达的飘逸.洒脱的意境在古典诗词和英美现代诗歌中都是屡见不鲜的。从李白的“笑而不答心自闲”到杜甫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还有更多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英美现代诗歌中也不乏其例,T.S.艾略特的是个《荒原》就不受任何约束地讨论死亡:“去年你种在你的花园里的尸首,它发芽了吗?今年还能开花吗?还是突然霜冻搅乱了它的花床?”

 
图片
                                   

                                                 --------夕花朝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