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

个人日记


 
   到成都旅游,可以不去锦里,可以不去宽窄巷子,可以不去熙熙攘攘的春熙路,但绝不能不去武侯祠。
    这次川蜀之行除了听从女儿的介绍成都小吃妙极情钟外还是要浏览成都名胜,在行程外就多住了两天,武侯祠是一定要去的!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成都武侯祠,是纪念诸葛亮名胜中最负盛名、影响最大的一处。4月台湾游游历之后决定去成都,自然要到武侯祠观瞻,以了却六年前去陕西而没到成都的遗憾! 

    
诗圣杜甫有诗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里所说的“丞相祠堂”,就是成都武侯祠。可见至少在唐代,成都就有武侯祠了。
图片


        三国演义看过无数遍,诸葛先生的故事常萦绕我心头,他的忠义和智慧常留给我的只有赞叹!诸葛亮于公元234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病逝于前线五丈原,病逝前留有遗言:“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 “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对于蜀汉至功伟臣诸葛亮如此简陋安葬,蜀汉官员民众无比悲痛和不平,民间纷纷祭祀于田间街巷。后主刘禅纳百官上书,于诸葛亮病逝29年后的公元263年,命人重修诸葛亮墓并建祠堂。 

图片

图片
陕西勉县  定军山  武侯墓(资料图)

       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区南门,最初是刘备墓“惠陵”、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明朝初年重建时将邻近的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在刘备殿后修建了诸葛亮殿,一并祭祀,成为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的祠庙。

    虽然祠庙大门上高悬着“汉昭烈庙”的金字匾额(昭烈是刘备的谥号),可民间仍称为“武候祠”。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缘由:“
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 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图片

 
     现在的祠庙建筑是清康熙年间(1672年)重建的,占地很大,古柏苍翠,红墙环绕、肃穆庄严。进入大门,两侧分别是唐碑亭、明碑亭。唐碑在明代即称为“三绝碑”,最为珍贵,全名为“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为国家一级文物。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文章遣词精丽堂皇,书法端严蕴藉,镌刻刚劲有力。此碑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   
图片

图片


明碑全称为《诸葛武侯祠堂碑记》。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立,碑文主要介绍了武侯祠历史沿革。
图片

         二门悬挂着著名的“明良千古”匾额。明指的明君,良指的是臣良。寓“明君良弼,千古垂范”之意。“明”字写成了“目”字旁,是作者清朝人吴英欲与明朝的“明”相区分,以免文字狱。其目字也代表刘备慧眼识英雄,是一代明君。只有德与贤具备的人,才可使人心悦诚服,流芳千古。
图片

     步入二门后是高大宽敞,气势雄伟的刘备殿,大门上挂着匾额:业绍高光。意为刘备继承了汉高祖刘邦和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帝业。 
图片
 

图片

    刘备殿正中是高大的刘备贴金塑像,头戴天平冕冠,手捧圭玉,身着黄袍,一副堂堂帝王之相。刘备一生讲求信义、爱民如子、待人诚恳宽厚,深得人心。连曹操也很敬重他,曾“青梅煮酒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

    刘备殿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14尊。据说均出自清代民间艺人之手。东侧文臣廊以庞统为首,有简雍、费祎、蒋琬、董允等,西侧武将廊以赵云领衔,有马超、姜维、黄忠等三国名将。看着这些一代豪杰,唤起了人们对烽烟三国的追忆。

图片

         刘备殿后,下数级台阶是一座过厅,挂有“武侯祠”匾额。武侯祠低于汉昭烈庙,象征古代君臣关系。过厅两侧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上联集杜甫诗句,下联董必武撰。由董必武所书。
图片

         穿过挂有“武侯祠”匾额的过厅,便到了诸葛亮殿。殿悬“名垂宇宙”匾额,出自杜甫的诗句:诸葛大名垂宇宙。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采。殿内还供奉着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塑像。在蜀国存亡之际,诸葛瞻与诸葛尚率部与魏军邓艾所部奋战,父子双双战死沙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诸葛亮殿两侧立柱上对联颇多,最著名的是清末云南人赵藩撰书的对联,叫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攻心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要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特别要注意“攻心”和“审势”。
 
    这幅对联久负盛名,是我国十大名联之一。整幅对联充满了正与反、宽与严、和与战、文治与武功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是发人深省的施政篇和治安策,
深得毛泽东主席的赞赏。
图片


     大殿的正前方有静远堂几个大字,取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名言。
图片

        诸葛亮殿后面是三义庙。后人为了纪念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于清朝康熙年间修建这座庙宇。三义庙的原址在成都市中心的提督街,1997年迁建到武侯祠。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定,将原建筑构件一一编号拆下。运到武侯祠后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图片 


图片

    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 据《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名刘备墓称“惠陵”。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亲征东吴大败,退驻白帝城,公元223年4月病逝。诸葛亮扶灵柩回成都,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

图片

         刘备墓“惠陵”,距今将近1800年了,与别的帝王墓相比显得小而简朴,没有帝王之气,历史上也没被盗或发掘过。于是,关于这座墓的真假便众说纷纭,但是有很多证据显示这墓应该是真墓。 
图片

如今的惠陵上长满了枝叶茂盛的绿树和灌木,只是空间狭小,只能拍个局部。
图片

惠陵前规模很小的神道为清代所建,雕塑精美,保存完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期的文物,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诸葛鼓有三个作用:一是平时可以当锅用来做饭;二是在战场上可以当做锣鼓;三是晚上可以当枕头,如果地面有响动,声音可以通过鼓扩大后传到耳朵里,可以防止敌人偷袭,真可谓是一鼓多用了。

图片

    诸葛亮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流传后世。比如著名的孔明灯、八阵图、木牛流马、诸葛弩等等。号称中国面包的“馒头”也是诸葛先生发明的。
    相传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使孟获终于臣服后班师回朝,途经泸水,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南蛮军士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诸葛亮心想: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命令厨师以米面做成人头形状,然后陈设香案,洒米面做的蛮人头祭江。蛮头与馒头同音。从此,在民间就有了“馒头”这一说法。

图片

     武侯祠内的碑廊墙壁上镶嵌着传说为抗金名将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虽然是伪书,并非真迹,却流传甚广,影响很大。这主要源于岳飞与诸葛亮都是忠臣,《出师表》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岳飞是受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墨迹摹仿手法高,有一定的书法艺术价值。故人们敬仰其人而爱其物,即使知道其伪也不愿正视其伪,更不愿揭穿其伪。
图片
 

       三国的烽火在漫长岁月中,已经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感叹中不禁想起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临江仙》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