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入室的花,你家里有么?

个人日记


1、松柏类花木

禁放原因:影响食欲

松柏类花木(包括玉丁香等)的芳香气味对人体的肠胃有刺激作用,不仅影响食欲,而且会使孕妇感到心烦意乱,恶心呕吐,头晕目眩。


2、洋绣球花

禁放原因:皮肤过敏,孕妇天敌

洋绣球花(包括五色梅、天竺葵等)所散发的微粒,如与人接触,会使人的皮肤过敏而引发瘙痒症;它还有紊乱荷尔蒙的副作用,尤其是家有孕妇,危害很大。所以,不要轻易把洋绣球搬回家。


3、夜来香

禁放原因:高血压,心脏病禁忌

夜来香在晚上会散发出大量刺激嗅觉的微粒,闻之过久,会使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感到头晕、郁闷不适,甚至病情加重;夜来香有安全隐患,所以忌放在卧室内,最好是不要把它养在家里。


4、月季

禁放原因:气喘烦闷


月季花长期放在室内,散发出的气味会引起一些人气喘烦闷。


5、紫荆花

禁放原因:诱发哮喘咳嗽

紫荆花所散发出来的花粉如与人接触过久,会诱发哮喘或使咳嗽症状加重。


6、百合

禁放原因:引起失眠

百合花的香气会令人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


7、含羞草

禁放原因:引起脱发,伤皮肤

含羞草含有微量的毒性,它体内的含羞草碱是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毒素,接触过多,会引起眉毛稀疏、头发变黄甚至脱落;含羞草碱,还会损伤人的皮肤,因此注意不要用手指去拨弄含羞草。


8、夹竹桃

禁放原因:剧毒,可致命!

夹竹桃的花香能使人昏睡、智力降低。夹竹桃全株有毒,含有多种强心甙,是剧毒物质,对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害极大,接触其分泌的乳液,也容易中毒,中毒后恶心呕吐、腹泻,可致命。所以,家里不宜摆放夹竹桃。


9、郁金香

禁放原因:头昏,引起脱发

虽然郁金香花容端庄,外形典雅,颜色艳丽丰富,异彩纷呈。但是它的花朵中含一种毒碱,人和动物在这种花丛中待上2~3小时,就会头昏脑胀,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毛发脱落。所以最好不要养在家里,如果是成束的鲜花,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


10、花叶万年青

禁放原因:俗称“哑巴草”想着就可怕

花叶万年青的花叶内含有草酸和天门冬素,其枝叶的汁液具有很强的毒性,一旦触及皮肤,奇痒难熬。尤其是它的果实,毒性更大,误食后会引起口腔、咽喉肿痛,甚至伤害声带,故有人称花叶万年青为“哑巴草”,人畜误食都有可能带来生命危险。


11、水仙

禁放原因:导致呕吐、腹泻


水仙花美丽雅洁,但其头(麟茎)内含拉可丁,是有毒物质。水仙的花、枝、叶都有毒。中毒后会发生呕吐、腹痛。水仙袭人的香气,也会令人神经系统产生不适,时间一长,特别是要睡眠时吸入其香气,人会头昏。水仙花虽美,但是不代表健康,家里养它要慎重。


12、滴水观音

禁放原因:接触眼睛甚至导致失明

滴水观音茎内的白色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是有毒的,误碰或误食其汁液,就会引起咽部和口部的不适,胃里有灼痛感。皮肤接触它的汁液还会瘙痒难耐,眼睛接触汁液可引起严重的结膜炎,甚至失明。


13、一品红

禁放原因:接触易过敏,误食甚至致命

一品红是色彩、外形兼具的花卉,但花卉专家认为其绝不能在室内摆放,因为一品红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其茎、叶内分泌的白色乳汁也有毒,一旦接触到皮肤,会使皮肤产生过敏症状,轻则红肿,重则溃烂;误食茎、叶会呕吐、腹痛,甚至致命。所以,家中最好不养一品红,如果家里有小孩,就更不能养了。


14、曼陀罗花

禁放原因:全身有毒,刺激中枢神经

曼陀罗花就像个隐形杀手,千万别把它养在家里。它全身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嫩叶次之。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小。花具有麻醉性。因其花汁有刺激神经中枢的作用,故吞食可产生兴奋作用,并可能出现幻觉。若误食曼陀罗花,过量可致神经中枢过度兴奋而突然逆转为抑制作用,使机体功能骤降,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15、黄杜鹃花

禁放原因:花朵有毒,导致呼吸困难

黄杜鹃花的花朵含有毒素,最好不要触摸和嗅闻。一旦误食,轻者会中毒,出现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症状,重者会引起休克,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


别担心,选一盆最会吸毒的植物搬回家吧


1、虎尾兰

推荐理由:天然的清道夫

虎尾兰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2、芦荟

推荐理由:美容,净化空气


常绿芦荟有一定的吸收异味作用,作用时间较长。


3、米兰

推荐理由:清除空气中有害物质

米兰淡淡的清香,雅气十足,是天然的清道夫。


4、非洲茉莉

推荐理由:杀菌,有助睡眠

非洲茉莉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可使人放松、有利于睡眠,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5、金心吊兰

推荐理由:净化空气


金心吊兰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6、绿叶吊兰

推荐理由:吸收毒气

绿叶吊兰不择土壤,对光线要求不严。有极强的吸收有毒气体的功能有"绿色净化器"之美称。


7、巴西铁

推荐理由:清除有害物质

巴西铁:巴西铁又称香龙血树,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