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阳光心态 用思想行走 做学生生命之中的贵人

个人日记

在座的各位同仁或许已经做了很多年的老师了,但是你们曾经问过自己:“我为什么要当老师?”“我们这样的做老师,自己觉得满意吗?”

为生计?为事业?为自己的兴趣?我们经常说要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而我觉得,首先应该是要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教师。你做得连自己都不满意了,还能让人民满意吗?

假如现在问大家:你对自已的工作、生活满意吗?或许很多老师会嗤之以鼻。还满意吗?不天天抱怨就不错了。要地位没地位,要待遇没待遇,要自由没自由,苦累不说,还要受气——受学生的气,受家长的气,受同事的气,受领导的气,受社会上各级各类的气。

当官的,前呼后拥,受人尊敬;有钱的,家居豪宅,香车美女;其它行业的,可以收红包,可以发奖金;等等等等。让你看得眼红,吞冷吐沫。这些说的也许是事实,也许当官真的好,有钱真的好,其它行业也的确更好。我们有人也想当官,也想有钱,也想改行,但是:“能吗?”假如能做到,或许很好,假如不能做到,还要做着老师,我们能不能想着办法活得让自己更满意一点,更高兴一些呢?人首先应该为自己活着,活得实际一点。

想问题最好要透彻一点。

当老师或许就是这么一个累、苦、细碎、烦杂,有时候甚至十分委屈,吃力不讨好,永远干不好的活。这样想着,你的心里就或许更有底线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当官的有当官的幸福,有钱的有有钱的幸福,其它行业的有其它行业的幸福,那么,当老师的有没有当老师的幸福呢?比如什么什么,比如什么什么。我们其实应该多想想做老师的好处。比如只有做着老师,你的话才会在孩子和家长那里显得那么重要;比如做着老师,有那么多少男少女把最纯真最青春的时光留在我们身边,他们尊敬你,崇拜你,眼睛亮亮地看着你……这样想想,你的心里或许就会亮堂一些,内心就有了点阳光了。心态好了,你的眼光就会变了。幸福和痛苦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境。

我们要学会哲学思维,把事情彻底想透。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失恋者非常痛苦,简直是痛不欲生,甚至想自杀,后来遇到了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对话:

 

苏格拉底:孩子,你为什么悲伤?

失 恋 者:我失恋了。

苏格拉底:哦,这很正常啊,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滋味了。

          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比你对恋爱的专注还要倾心啊?

失 恋 者: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苏格拉底:丢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呢,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失 恋 者:我要等到海枯石烂,直到她回心转意向我走来。

苏格拉底:但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失 恋 者:那我就用自杀来表示我的诚心。

苏格拉底:如果这样,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恋人,也失去了你自己,你会蒙受双倍的损失。

失 恋 者:那您说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爱她。

苏格拉底:真的很爱?那你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吗?

失 恋 者:那是自然。

苏格拉底:如果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

失 恋 者:不会的!她曾经跟我说,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她才会感到幸福!

苏格拉底:那是曾经,是过去,可她现在并不这样认为。

失 恋 者:这就是说,她一直在骗我?

苏格拉底:不,她一直对你很忠诚,当她爱你的时候,她就和你在一起,现在她不爱你了,她就离去了,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了,如果她不爱你,却装得对你很有情谊,那才是真正的欺骗呢。

失 恋 者:可是,现在她不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爱着她,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苏格拉底:的确很不公平,我是说对你所爱的那个人。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是她的权利,而你却在行使你自己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的自由,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 恋 者:依您的说法,这一切成了我的错?

苏格拉底:是的,从一开始就是你的错,如果你能给她幸福,她是不会离开你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

失 恋 者:可是她连机会也不给我,您说可恶不可恶?

苏格拉底:当然可恶。好在你已经摆脱了这样一个可恶的人,你应该感到高兴!

失 恋 者:高兴?怎么可能呢,不管怎么说,我是被人给抛弃了。

苏格拉底:相信时间会淡化你心灵的创伤的。

失 恋 者:但愿我会有这么一天,可我第一步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苏格拉底:去感谢那个抛弃你的人,为她祝福!

失 恋 者:为什么?

苏格拉底:因为她给了你忠诚,给了你寻找幸福的新机会。

          ……

 

幸福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大家总是疏忽了。我看过一篇题为《幸福的底线》的文章,大家读后或许会有所启发:

幸福的底线

 

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了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得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从心底说出这话的人,一定吃尽了“疾病”或“灾难”的苦头,所以才把自己的“幸福底线”定得如此之低。但当他们意识到什么是真正幸福的时候,生命留给他们享受幸福的时间已经少得不能再少了。许多人一生在茫茫红尘中奔走,陷在名与利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蓦然回首,才发现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出发的原点,而当初他们却总是以为它在更远的地方。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低的底线,去学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

 

我们做着老师,也要学会享受属于我们老师的幸福。我也一直喜欢着这么一个童话故事:

 

深秋的田野上,有三只小田鼠正在为过冬作准备。

第一只小田鼠,在准备吃的,他正把稻穗啊,谷粒啊,往洞里搬。

第二只小田鼠,在准备睡的,他正把一些稻草啊,棉絮啊,往洞里拖。

第三只小田鼠呢,他在田埂上游荡,一会儿看看蓝天,一会儿看看白云,一会儿看看田野上的人们。

转眼冬天就到了,三只小田鼠挤到一个狭窄的洞里,吃的东西有了,御寒的东西也齐备了,小田鼠们突然无所事事,很无聊。

这时候,第三只小田鼠给前面两只小田鼠讲故事。讲他某一个早晨曾听到一种鸟儿的美妙歌声,讲他某一天中午曾听到孩子们的欢笑,讲他某一个黄昏曾听到老人们的对话。

两只小田鼠听得津津有味,因为这些故事,他们那个冬天过得特别充实,特别温暖。这时候,两只小田鼠才明白,他们为这个冬天带来了物质上的舒适,而第三只小田鼠却为这个冬天带来了精神上的快乐。

 

当老师的,更是这样,不但每天可以吃得饱饱的,还可以穿得比较漂亮暖和,而且拥有一个宽广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若能真正走进这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你会觉得:做老师其实也拥有幸福!

同仁们,做一个有阳光心态的老师吧!

有阳光心态的老师是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有阳光心态的老师,学生就是可爱的天使;有阳光心态的老师,就能欣赏到学生成长带给你的喜悦;就会享受到因为自己的努力付出换回教学成功的快乐。

有阳光心态的老师就会意识到校园就是自我展示聪明才智、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就能体会到:老师,累并快乐着。

 

 

用思想行走

 

教学是一门学问,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学会动脑筋,学会反思,多学习,多实践,你就会慢慢摸索出做老师的门道,轻松起来,有趣起来,慢慢地就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做法,有自己的风格。

1、做一个博学高雅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教师要善于、勤于学习,他说:“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把,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书籍就是“人类智慧的太阳”。读书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一个只教眼前书而没有广泛阅读的教师是不可思议的,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

可惜现在有很多老师不再读书,有报刊披露这样一个让人痛心的现象:许多学校设立的教师阅览室门可罗雀。其实,阅读学校订购的许多教育报刊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教师本应成为图书室里的常客,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提高。如果教师不到阅览室、图书室里去,这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教师也失去了最好的最实用的学习机会。我没有去认真调查我们老师到阅览室看书学习的情况,但我还是真心实意地建议我们老师每天挤出半小时哪怕15分钟的时间,到阅览室去浏览书刊杂志。开卷有益,哪怕是走马观花,也会受到一点启迪的。

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主要由教育行为、教育理念、人文素养三方面决定。行为受理念支配,理念根植于人文素养之中。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如何,关键在于他读书多少和生活阅历是否丰富,在于他的思,在于他的悟,在于他的做。人的经历不是说丰富就丰富起来的,但是读书完全是可以弥补的。一个老师如果能够在教着的同时读着、想着、研着、那他一定会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开始,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阶段,进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我们要肯于学习,静下心来多读一些教育原著名著。还有很多网络上的资源,我们也要善加利用,“博览群书,开卷有益”。我们要像蜜蜂一样采集百花而酿出“蜂蜜”。多学习,你的眼界就会打开,别人的教学经验对你就会有启发。多借鉴,你的思路就会更宽,教育教学就会更顺手,更有章法。

读书学习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是你一行动,学过的东西就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你、帮助你。

2、做一个有目标感的教师

很多青年教师选择教育,并非是从填写志愿的那一刻起,更多的是因为父母之言、考分限制以及想找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使然。及至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远出经验的认识,加上经济大潮席卷而下,对教育工作得过且过,心里总巴望天上掉下一个机会,跳出教师这一行。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状态中长久徘徊,消耗了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

一个人有很多活法,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我们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它告诉我们选择方向的重要性。方向错误,你越努力,离目标也就越远。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选择是“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其实,财富的满足只是一种比较。你和谁比较,你就产生怎样的心态,你和大亨比,你会觉得物质和金钱是如此地相形见绌,但你和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相处三个月,你就会感谢上苍对你的恩赐。你要知道,地球上每晚都有30亿人进出教堂寺庙,感到有生命威胁。你要知道,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这世界上的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银行还有存款,钱包里还有票子,口袋里还有零钱,那么你属于这个地球上8%的幸运的人。 教师不仅有着中上等的生活,还有着可观的精神收入,作为人,这样屹立于世界不也挺值得吗?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地消耗。而且,我相信,不管未来怎样变迁,暂且坐定目前这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生命的人生行动,机会和赏识也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呻吟的赞誉。

3、怀一颗纯净的心从教

我们要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怀一颗纯净的心从教。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对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透明的赤诚之心,从没想到过要通过学生来发财,通过教育谋取教育以外的东西。教育就是他的宗教,学生就是他的上帝。他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教育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纯真的人,面对纯真的学生,纯真的事业,他从没想到过要借教育而名扬天下、流芳千古,但他的名字和事业却因此而不朽。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独特的定义。我们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目中有人”的教育观。在苏霍姆林斯基眼中,学生不是学习机器,不是考试的机器,不是成绩单,不是录取通知书,而是一个精神的宇宙。

让每一个从自己学校走出去的人,都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这里所说的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当然包括道德因素,即只有给别人以爱和幸福的人,自己才能获得爱和幸福。

少年马克思在作文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后世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也可以作为苏霍姆林斯基和他事业的写照,因为苏霍姆林斯基做到了。我想,今天我们最迫切需要也是最应该努力做到的就是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

4、做教育的“农人”

吕叔湘说,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不像工业。叶圣陶也说出了“教育是农业”的话。细想吕、叶二老的话,“农业”与“工业”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呢?或许就在于工业产品是标准化操作、模式化生产,只讲标准和效率;而从事农业的人面对的是庄稼,庄稼是有生命的,但凡生命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农人侍弄自己的庄稼,只能够满足它、顺应它、引导它、成全它,而不是由着自已的性子硬来。农人需要的是一颗能关注生命的期待之心,一颗能“慢慢来”的平和之心。

作为教育的“农人”,我们需要对生命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赏识,时刻告诉自己“这一个”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我们要认识到:“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能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不能抱怨,而是抱怨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作为教育的“农人”,我们需要学会期待,习惯生命的慢慢成长,慢,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渐渐被我们遗忘的原始本真。

因为恨铁不成钢,我们恼怒不已、批评指责;因为恨铁不成钢,我们越俎代庖、拔苗助长……

但是教育是需要期待的,它是一种固守、一种耐心,是一份信任、一份宽容。

让我们习惯教育的“慢艺术”,让我们用“农人”的细心与耐心对待生命的成长与演变!

5、做一个讲民主、讲科学的老师

世界上的事情真的是有高下优劣之分的,我们应该努力寻找最正确、最高效也就是最科学的一种做法。

我们要对我们手里所做的事情、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反思:教育教学是什么?课堂教学是什么?学生的素质发展与什么有关系?如何提高?学生的考分之中的科技含量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获得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研究讨论。去年的大讨论起码让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这一切都与师生关系有关,与师生精神风貌有关。

我们应该:追求最简单、最有效的教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追求最轻松、最有效的学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努力抓科研、抓“生产力”。

我们的课堂假如是块田地的话,产量最值得我们好好探讨了。我们应该形成一个共识:课堂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场所,我们在课堂里的表现是我们生命质量高下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趣有效的课堂能够让我们的心情有丰富的愉悦感。否则你作为一个老师,即使你生活得多么丰衣足食,你都不能充分地幸福快乐。但是课堂不是老师的私人空间,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家长的课堂,是学校的课堂,甚至可以说是老百姓的课堂,课堂教学由不得我们随意而为。家长有资格对我们的课堂评头论足,行政人员的领导首先是对课堂的领导,可以也应该有能力对老师的课堂指手划脚。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应该有效地组织课堂,这次我们全员竞课有许多评判标准:比如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理念,比如教师的精神风貌和教育教学行为,最主要的还是看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我们要从听课过渡到看课,从主要看老师的教过渡到重点看学生的学。

魏书生说:“民主与科学,是我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一直坚持的两大法宝。”

所谓民主,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着办。班级怎么管?知识怎样教?能力怎样练?作业怎样留?班会怎么开?都和学生商量商量。和优等生商量怎样层楼更进,和后进商量怎样超越自我,和特长生商量怎样发展优势,和贫困生商量怎样自强不息……。商量是民主决策、科学工作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民主决不是学生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上课时,想下座就下座,想接话就接话,想睡觉就睡觉,想不完成作业不动脑学习就不完成作业不动脑学习。这不是民主而是害人。有人以为自由就是为所欲为,不守规矩。其实,世界上最大的自由就是遵纪守法。一个人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施展自己的个性才能,那就进入了一个谁也不能限制他的自由王国。

所谓科学,就是按规律办事情。世界上的事情真的是有是否科学之分的。把握事物本质,找准事情规律,不断地尝试,就可能科学有效地做事情了。

6、做一名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教学专家阿兰兹教授在他的著作《学会教学》中提出的。

阿兰兹指出,“有些教师就像陈年美酒,任教时间越久越优秀。然而,另一些教师虽然经过数年的实践,但教学技能并没有得到提升,仍旧停留在他们第一次进入课堂时所处的能力水平上。为什么有些教师善于钻研教学艺术而且善于反思?为什么这类教师有创新精神、开放心态、大公无私、乐意让自己和学生接受挑战,并且能在工作中作出重要决策?相反,为什么又有另一些教师所展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特点?”他认为,任何一位有效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用一辈子学会教学”的态度,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关注自身的学习,发展个人的教学特色与技能。

一个老师只有通过学习关于教学的基本知识、观察模仿有经验教师的教学,积累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和反思自己的经验才能最终成长为有效教师。

“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有效教师把教学实践建立在这两个传统之上”。

“一方面,有效教师运用对教和学的研究成果选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教学又是建立在资深教师集体智慧之上的艺术”。

虽然学会教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因为教学有它自己的章法,即“教学有法”,教学有教学的规律。但是要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我们仅仅具备学科知识和掌握浅显的程序性的教学章法显然是很不够的。有效教师必须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比如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学习),熟悉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技能;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选择的哪种教学理论、模式、方法,还要依据所要尽力达到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资源、学生的特点、教师自己的情况与教学经验智慧。同时,我们要注意:我们所知道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并不能自动转变成某种简单的规定或实用的处方。这即教学的艺术性——教无定法。

如何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7、做一名“以生为本”的教师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这篇报道早已全文印发给大家了,在此我旧话重提,一方面是想再次和大家交流分享“生本教育”理念中散发出来的智慧光芒,另一方面也是想表达我本人对“生本教育”理念的尊崇和认同,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人家说的做的都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孩子们自己去最后完成。一旦我们省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孩子们自己,我们只不过是他们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他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

“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能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提高来完成。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

“学生快乐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德育的真正基础。无事才会生非,只要学生有了更喜欢的事情去做,就再也无暇光顾游戏机室或者网吧。产生德育问题的一个重大根源,是由于教学不当而造成的学生厌学、压抑、无心向学。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要用更有趣的事情,把孩子们吸引在课堂上!”

“‘生本’理念由课堂教学延伸到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可以把可能依靠学生做的事情,都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做,学生尝试着‘做自己的主人’,让老师从繁重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也让学生摆脱了无休止的说教和唠叨。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会变得更加健康、和谐和亲密。”

…………

大家都学过这篇文章,看到过许多鲜活的例子,我在此不再重复。我们许多老师平时的教学其实也是这样子去做的。只不过没有冠上“生本教育”的名字而已。拜托大家再次认真地读一读这篇文章,从此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脑筋多转一转总不是坏处。做人可以简单些,少动脑,做事可以精细些,多想想。希望我们大家真心实意地做一个“生本教育”的响应者、实践者。

 

做学生贵人

 

今年我们学校德育处、教务处“乔迁”,布置他们办公室时,我给德育处写了一句话:“做学生生命之中的贵人”,给教务处写了一句话:“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我们把好多事情都弄得太复杂了,比如教书。实际上学习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我们仅仅是帮助他们而已。人人都有求知欲望和求知能力的,学习本来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的,很重要,也很轻松,而我们许多老师往往没有去创造绿色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呼吸”,甚至破坏环境,设置障碍,让他们“呼吸”不顺畅。

我们又往往把好多事情看得太简单了,比如育人。我们做老师的有养家糊口的目的,但是我们许多老师把做老师仅仅当成养家糊口的职业。人生漫长,但往往就是因为某人某事而成就自己。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我们的人生走到今天,往往就是因为好人、好老师相助。作家特雷西·基德尔曾经在他的《在学童中间》写有这么一段话:“老师和其他学校领导通常不知道自己曾经改变了一个个孩子的人生道路,就算这种变化十分富有戏剧性,他们也不会察觉。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切都不一样了。他们曾经认为自己蠢笨顽劣,就应该无人理睬,就应该受到轻视甚至打击。但是一个好老师让他们改变了所有这些看法。遇到一位好的老师,孩子至少能感觉到‘她真的认为我还不错,也许我真的不错’。好的老师和好的学校领导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设置了小小的路标,并且在岁月流逝中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道路。人们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恶意的阴谋之网,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还有一种用纯真和爱心编织起来的网,目的是为了彰显人性的力量,启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而编织这种网的人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实际上做了一件非常好非常好的事情”。有人总说“贵人相助”,这些人就是我们生命之中的所谓“贵人”,真的希望我们每个老师都是每个孩子生命之中的贵人啊!

▲作为老师,第一要务就是要倾力倾情地鼓动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对书的崇拜之情。前几天我刚打开一本新书,就看到一段话:“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鼓励学生实行阅读计划,各校的校长也是各出奇招:为了达到阅读目标,有的校长说学生阅读达标后自己愿意吃炸蚯蚓,有的说愿意亲吻一头猪,有的表示愿意在屋顶上度过一整天,有的甚至愿意从学校一直爬到家里去”。前苏联的帕夫雷什中学之所以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苏霍姆林斯基鼓励教师多读书,并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书的崇拜之情。班主任设立了各种有趣的专题活动日,如“书是知识的源泉”、“我最喜爱的书”、“不读书无知”等。教师们利用一切机会唤醒学生诗意,如开展“处女作”创作比赛。学校将学生最好的作品编成文集,在学校和当地的报纸上发表。学校对各种竞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用图书作为奖励。帕夫雷什学校至今仍延续这一传统。帕夫雷什学校是从乌克兰一所鲜为人知的农村学校转变为享誉世界的“教师和校长们心中的教育圣地”的。

▲老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有一句歌词唱得好:“一句话,一辈子”。仔细想想,我们做教师的,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老师善意的、激励的一句话会如三月的春风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热爱读书的种子、热爱科学的种子;但有时一句粗暴的、恶意中伤的一句话也会种下仇恨的种子、堕落的种子、毁灭的种子。

我看过两个情节相同,但结局完全不同的故事,故事很俗套,是关于男女生早恋的,但看后让我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为人师者的重大责任:有时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往往会成就或者毁灭孩子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一个男同学恋上了班上的女同学,整天魂不守舍,成绩一落千丈。其中的一个男同学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这个老师很细心,发现后很有智慧地利用“男生追女生”的心理效应,老师争取到女生的配合,将男生和女生结成学习对子,并告知男生,只有成绩赶上女生才有可能,从此,男生发奋图强,最终考上了大学。而另一个男同学,当班主任发现了他恋上班上的女尖子生之后,便骂他是“癞哈蟆想吃天鹅肉”,并将男生送给女生的纸条在班上宣读,作为德育处处分他的证据,这名男生受到嘲笑后,觉得受到很大的打击,更是讨厌这个老师,讨厌他上的学科,甚至疯狂地捣乱,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老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有一天下午,我在“一千零一夜”书店里看书,突然听到一声“校长好”,我转身一看,有三个孩子在我左右,我不认识他们,所以只是微笑着点点头,他们便自我介绍说是排山中学的学生,他们也在这里看书。我听说之后很高兴,我就说:“你们也在这里看书吗?我也是经常到这里来看书的,周末能到这里来看书,而不去玩游戏,只有你们这样的好同学才做得到”。看得出来,他们听后很是兴奋。后来果然多次在“一千零一夜”书店见到他们。我想他们之所以再次到那里去看书,或许有别的原因,但是有一点,或许就是希望让校长再次地看到他们,再次地证明他们是好学生。

曾经连续几天,我们学校合唱团的同学都站在台阶上排演,路过他们身边的时候,那些同学大声地邀请我停下来看看他们的表演。于是,我就看着,他们认真地唱着,一遍又一遍,有板有眼。

他们为什么要让我停下来看看呢?因为每个人都有表现欲,因为他们需要鼓励,需要得到肯定。

后来我想:学生为什么有时要拼命地读数学或者物理,或者语文?为什么有时要拼命地做某一件事?原因很简单,或许是老师要他参加竞赛了,或许明天老师让他当“小老师”了,等等,总之他有表现和展示的机会了,于是便有了学习的激情,便有了做某件事的理由。

学生都有好表现、求上进的一面的。我们做老师的,真的要明白这一点,记住这一点,多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

▲作为老师要懂点心理学。学生的管理一定要顺着学生的年龄特点,摸着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学习规律。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小孩子。我们了解他们多少呢?他们今年多大了?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呢?我们一定要好好补上这一课,七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他们有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同样的年龄,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又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的。

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直抵孩子的心灵。

给我们作过报告的上饶县三中的童启炉老师的成功,就是因为这方面做得特别好。他到我家玩,邻居孩子站在他面前,只要告诉他出生年月,他就能说出这个孩子的许多特征,说得孩子及其家长心服口服,我的邻居们都称他为“半仙”。

另外,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仅仅是帮助他们而已。教学要“因学定教、先学后教”。当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仅此而已。

▲作为教师,要有宽容之心,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差异,从容静待“每一朵鲜花的开放”。教育是根雕艺术。每个学生各不相同,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或许大家都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学生非常调皮,有一天甚至捕杀了校长家中一只可爱的黑狗,对狗解剖后,煮熟给吃掉了,校长获知后很是震惊,但校长很宽容,没有责怪这个孩子,作为惩罚,只是让他回去画两幅图:一幅是狗的骨骼图,一幅是狗的解剖示意图。这个孩子为了完成这一幅图就认真地查找资料,认真地画,后来渐渐对这方面产生了兴趣,最终成为世界著名解剖专家。他就是麦克劳伦。

▲老师要讲究一些处理学生问题的艺术。学生中难免会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有些是很棘手的问题。有的可以“热”处理,趁热打铁;有的可以“冷”处理,沉默是金;有的可以“点”处理,个别谈话,个别教育,面对面地碰撞;有的可以“面”处理,统一处理,统一要求,统一强调;有时候可以“小题大作”,有时候也要“大题小作”……。

▲作为老师,要始终感染学生以激情,给予学生以希望。老师的话有时对于学生有如“魔咒”,说学生行,学生就行;说学生不行,学生就真的可能不行。对每一个孩子,老师都要满怀信心。老师要有慧眼,要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孩子的优势肯定有所不同,有的孩子长于语言,有的孩子长于数理,有的孩子长于运动,有的孩子有艺术天赋……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而把他们“一棒子打死”,认为他们无可救药。他们可能做不成科学家、医生,但他们可以做画家、商人、建筑师、修理工,等等,社会上的行业很多,他们都可能做得很出色,未来谁也无法预料。

我们老师能够做的,就是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让他们活得有希望,有目标,有激情,有自信,有追求,鼓励他们能够为理想不懈地努力。要多说鼓励的话,少打击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孩子真的是可以夸出来的。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就应该是一名散布阳光的使者,驱走黑暗与丑陋,让阳光遍及孩子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当然,老师心中要充满阳光!

▲作为老师,要把学生当成孩子。教师需要蹲下身子来看学生,尊重学生的世界,不要总用成人世界的标准去要求与评判学生。我们不得不承认而且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每位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能力乃至思维模式的差异都是真实存在的。

前几年,我教过一个姓周的孩子,为人友善,乐于助人,就是学习不行,语言天赋也实在不怎么样。不过,他也不怎么影响纪律,有时会闭目养神一会儿。后来,我让科代表给小周量身定做了一套学习计划,给他提出了不同于其它同学的学习要求。小周见我尊重他,就对我说:“老师,以后我就认真完成科代表给我规定的学习任务,反正其他科目我也听不懂,老师也不愿理我”。后来,小周其它学科的成绩不怎么样,而我这一科还是很好的。这就是尊重他的特殊礼遇。

尽可能地和孩子交朋友吧,他们有时也是很讲“义气”的。

▲作为老师,当你的学生犯错误或学习吃力时,你要记得,我们也曾经是孩子。孩子会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会犯许许多多的错误,学生有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只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许多很难处理的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学生抄作业、不发言,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真实认真地想想原因。因为他们可能不会做,不敢说。比如逃学,学生为什么逃学?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和老师呕气,还有就是因为在课堂上找不到乐趣,得不到温暖。比如上网,学生为什么上网,打游戏?因为在学习上他们往往是失败者,有挫败感,得不到成功,而打游戏当中,他们过了一关又一关,能取得成功,有成就感。

我们老师要多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有趣,更能够吸引学生;要思考怎样去实施成功教育,让每个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作为老师,思想要有高度。我们不能只做眼前事,想眼前事,眼光要放远一点。对自己的工作要有目标,对自己人生要有期望。面对一个对自己人生没有新的期望的人,我们谈论学习提升,意义是不大的。我们排山中学有优秀的传统,历史上是很有名气的,也有“江东第一洞天”天桂岩,可谓人杰地灵,有浓厚的人文底蕴。那么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就应该思考,我们将给排山中学的历史留下点什么?在这么一个人杰地灵、人文底蕴很深厚的地方办教育,我们就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当名师、办名校,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名地方就要有名校!

我们要正确解读我们的办学理念——书香校园、幸福教育。

学校的办学理念很重要,但是仅仅有标语口号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读它,丰富它,赋予它历史的、现实的、个性化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渗透到骨子里;只有我们认同了,才会在实践中忠实地去践行。

一位专家对我们学校提出的“书香校园、幸福教育“的解读是非常到位的。我在这里传达一下,也许大家听后会有新的启发。

他认为“书香校园、幸福教育”的核心是“书香”和“幸福”。

“书”——学生要能读书: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老师要能教书:爱教书、教好书、会教书。

“香”——就是“香气”,也就是一种风气,一种氛围,就像桂花香气一样弥漫时空。哈佛大学的老校长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学生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校园营造的氛围里熏出来的。就像熏腊肉一样熏出来。

“幸福”——把幸福分开来解:“幸”指肉体上的、直观上的感受。“福”则高了一个层次,指人的生存质量,指人的内心的终极体验。

他认为:幸福不是没有痛苦,不是没压力,不是学生可以不做作业,教师可以不教书,不要上班。一个人只要乐意做某一项事,那么即使再辛苦,内心都是幸福的。

带小孩累吗?累,那你幸福吗?幸福。看到孩子从呀呀学语到蹒跚走步,再到长大成人。你内心会有一种自豪的、满足的感觉的。

拉黄包车累吗?累,那他一定不幸福吗?曾经遇到过一个拉黄包车的人,他每天都在辛苦地拉黄包车,因为他有三个儿子都是在读大学生、博士生,他辛苦赚钱就是为了供养他们读大学、读博士。你能说他不幸福吗?

我们当老师的,只要心中装着学生,装着自己的事业,即使再累,但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你教学的成效,你就会有成就感的,内心肯定是开心的。

我们不能把“幸福”当作具体的教育目标。不是说每节课都要 “幸福”的。幸福教育是必然目标。

教育教学的过程要幸福,老师要为学生获得幸福服务。“幸福教育”是一种宗教情怀,是对“校园人”的一种终级关怀。

…………

真诚希望大家都有一点正义感,有一份事业心,这是一个老师存在着的真正价值所在。大家在不影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多做一些、做好一些,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多做有实效的事情,为学生人生幸福奠基。

2005年那个秋天,我刚到排山中学不久,曾经有过许多感慨。一个雨夜,我在办公室里写下了几句话,第二天以校长赠言的形式送给了全校老师、同学: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通情达理,将心比心。今年我又加了一句:“成人达已,成已为人。”这句话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一种经营理念。这句话引导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已”的关系。其实,我们做老师的也真的就是这样的。我们从事教育不是纯粹的付出,培养学生、成就学生、让学生成才的同时,自己也就强大起来了,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从中享受到了幸福快乐。

最后,还是赶个时髦,读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

这是新加坡教师聘任书上的一段话,我读一下,以此与各位共勉:

各位同仁:在您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之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重要,每一个都如此不同,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于您的指引、塑造和培育,才能成为幸福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

文章评论

景泰蓝

你不愧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啊,你的知识很渊博啊

???

你老有才啦!我汗颜。

514960562

王校长,我每看一回您的空间,都有很大收获。您是有才华有思想有办法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