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用得上,是雪中送碳;用不上,是锦上添花

个人日记

       其实人一辈子都在向自己买保险:存银行,炒股票,买房子,买商铺.......目的只是为了让钱保值增值,为了孩子求学婚嫁,为了自己病有所治,老有所养。可是却偏偏排斥最能抵御通货膨胀、最能防备疾病意外、最能保证资产传承的金融工具——保险!甚至听到“保险”两个字、见到保险业务员,就避之唯恐不及,生怕惹火烧身。
       同样是储蓄,存在银行,存够五年,利息也不到5%,期间若是发生疾病意外急取,半分利息不给;而存在保险公司,则可享受保额分红(保额是所购保险的赔付金额,而不是客户所交保险费),月月、年年复利,强制储蓄,抵御通胀,一旦不幸发生疾病意外,更可获得高额保障,给无依无助的家庭、孩子雪中送炭。
       是的,中国人迷信,忌讳谈风险谈灾难。殊不知,讳谈恰是畏惧风险的表现!不敢面对,是否就能避免风险?君不见,多少家庭因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崩溃!总是听到各种人在说“没钱买保险”,因为孩子读书要钱、买房要钱、结婚要钱、养小孩要钱......可是就是不说“当我有一天病了”、“当我有一天发生意外了”,当有一天我们不能给孩子挣钱了,孩子该怎么办!真的爱孩子,真的为孩子着想,就应该坦然面对风险,防备还未成年或者虽已成年却在房贷车贷育儿层层压力之下本就不堪重负的子女不至于因为高额的医疗费束手无策东拼西借!
      有一个客户曾经说:保险是真好,保险公司是真好,可是打死我也不会再买保险!问他原因,他说若干年前迫于情面买了一个业务员的保险,缴费多年才知自己这保险75岁才可领钱,退保又不肯退,白白损失好大一笔钱,从此再不信任何保险业务员,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搞清楚只知道信口开河天花乱坠。又有朋友说,保险公司的分红都是骗人的,头一年会表示点,以后越来越少直到一点没有。跟他说保险公司的分红利率每月都在官网上公布的怎么会没有红利?他说公布又怎样,分不分还不是保险公司说了算?我想跟他解释: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盈利的百分之七十必须用来分配给购买分红险的客户;太平洋保险公司是上市公司,所有资金去向和经营状况都受证监会、保监会监控,更会在官网上公示——但是他已经没有耐心听我啰嗦,因为他已经对保险业务员的巧舌如簧不屑一顾。还有更多朋友说,到邮局存钱,受蛊惑买了保险,结果几年下来,利息还不如同期存款——可是其中有个因为在邮局“被迫”购买了保险后来车祸身亡获得高额赔偿的真实案例,却从来不在他们的谈论话题里:因为当时邮局职员劝说他们购买保险时,强调最多的就是分红收益,他们将信将疑将自己的血汗钱转存为保险时,也只是为了得到更丰厚的利息。
       他们的气愤有道理,他们的怀疑更有道理。可是造成这些气愤和怀疑的原因,却不是因为保险,更不是因为保险公司,而是因为他们的业务员,在当初力劝客户购买保险时,既没有遵偱客户至上的原则从客户的需要和意愿出发,为客户量身规划;更没有做到诚实守信,明确告知客户“保险”“保险”,保的是风险,而是避重就轻、盲目夸大收益,向客户隐瞒红利分配的不确定性,导致客户期望值严重超出实际!
       因为一个业务员,不再信任所有业务员,因为某个保险公司,而不再信任所有保险公司——对保险苦大仇深的人们,已经很难再有耐心听保险,也拒谈所有因购买保险而获得保障的案例。在很多人直到现在都还不了解”经营人寿业务的保险公司不得解散”等基本法规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最初为了打开市场,低门槛、无条件聘用员工,也算情非得已。而众多低素质员工为了拉业务不择手段基本不惜夸大其辞、信口雌黄、欺瞒客户,则给保险贴上了众多负面标签。但事至今日,这些负面形象不仅没有阻碍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反而越来越深入人心,既证明了保险的实际保障利益真真切切不容质疑,也证明了人们文化水平、政策水平以及理财观念、保险观念的与时俱进。而保险公司的管理也在不断的市场摸索中日趋规范——2013年,保险从业人员必须先通过培训考试取得保险从业资格证;趁着2014年保险国十条的东风,2016年,保险业更将迎来员工制!如今,银行都开始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了,人们还有理由怀疑保险吗?亲爱的朋友,欢迎你们和我争论保险,批判保险,买保险是你们的决策,说保险是我的责任,我没有能力消除你们对保险的误解和偏见,但是我相信,几年或者十几年,时间会让你们相信我,相信保险!太平洋保险,在您身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