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路

音画

  说实话,长期以来,我是一直没有注意那段路的,家门口的那段路。要不是路面被爆裂的水管冲坏,每天出门回家都得绕道,突然带来了不便。就像没有注意太阳,每天从地平线上按时升起或沉没;或没有注意路旁的花草树木那样。此时,我又想起一个老掉牙的定理,它被许多人发现又忘记。它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尽管我们不可须臾离开,但在我们平常而轻易地拥有时,却往往如弃徙般把它忽视,不懂得珍惜。
  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要论述铭记与遗忘之类的哲理,我只想说说家门口的那段路,以及它告诉我们的人生意义。那是一段什么样的路呀,是一段忠于职守,重情守义的路。多少年来,它就那样默默无闻地蛰伏在那里,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也不管我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喜悦,忧伤,快乐,苦闷。每一次,当我从它坚实的脊梁上走过,它都一样热情,亲切,温馨,送我出门,迎我回家,就像当年在家门口送我出门的父亲母亲。

  离家多年,家乡的变化很大。包括家乡的路,已由当年的泥巴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窄的连着宽的,曲的接着直的,直达外面多彩的世界。乡下人雨天进城,可穿上皮鞋,用不着再光着脚板,把裤管绾得很高;城里的火三轮和出租车,还常在门口的乡村公路上出没。但是,记忆深处,印象最清晰的,还是当年门口的那段土路。家处峨邛山脉的尾段,盆周连绵了很远的山系,似乎越走越疲倦,显得体力不支。于是,它从高山衰竭成了浅丘,浅丘衰竭成了平畴,最后瘫软在地,变成了一条柔软的河,和舒缓延绵的平原。那河叫思蒙河,那平原叫成都平原。我的家,就座落在这浅丘、河流与平原的携手处;门口的那段路,像一座桥,又似一架梯,搭在浅丘与平原之间。
  这是一段典型的乡村土路,虽只有百十来米长,结构却比较复杂。从地形、地貌和走势看,可以断定,当初修建时,就完全是依山取势,因地制宜,没有多少人为的刻意。几何学原理说,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最近。上过不少私熟的父亲,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但是,在修这条路时,他显然没有理会这些。那窄窄的,坑坑洼洼,弯弯曲曲的路就是证明。我没有问父亲不理会的原因,究竟是图省工省事,还是怕我们产生误解和麻痹。怕一出门就走太宽太平太直了的路,未来旅途中,遭遇风雨曲折,我们会显得手足无措。我知道的只是这段不长的路并不直,至少有三个拐点,路也因此分成了三截不同的形状。


 
 开始一截与院坝相连,穿过院坝外的菜园,直通一个崖壁。因是开屋基时保留下来的路基,与浅丘的玄武岩是一个整体,显得坚硬,笃实,下雨时也没有泥泞。中间的一截在崖壁上。崖壁是丘和坝的分界线,原本没有路,是一道阻隔。既然在这里安了家,修了房,一家人总要进出,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而不可能就这样被一个崖壁堵住。于是,父亲便在崖壁上锉了一条路。路不宽,一米左右,由条石铺成梯,一阶一阶由上而下,共有三十六级。开始时,石梯外侧有竹竿扎的扶栏;后来,外侧栽种的斑竹长成了林,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便取代了扶栏。下了石梯,还有一截路,直接连着村头的岔道口。这是一截从浅丘出发,走向平原的路。平原的天性,带给它笔直,平坦,开阔。但是,由于脱离了岩石,与沃土为伍,晴天的扬尘,和雨天的泥泞,是它最显著的个性。

  不得不提到的,是村头的岔道口。这里既是门口那段路的尽头,又是通向村外的世界的起点。这里的景物,由一口古井和三条岔道构成。古井有多古,连村里最长的老人也说不清。一提起古井,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井里的水,甘冽,清纯,生水喝下,也不仅不会拉肚子,而且会顿感神清气爽。三条岔道,一条通向田园,乡民们栽秧打谷,耕田耙地,春种秋收,大都是沿着这条路出去,走向田园的深处;一条通向浅丘,当然,浅丘背后是大山,森林,是许多自然的神秘与未知;还有一条路通向思蒙河,在那里,有一条水泥船和一个摆渡老人,可以随时把你摆渡到对岸,然后,走上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直接到达县城和省会,到达一切你想去的地方。记得,参加工作,第一次离开家乡,父亲母亲就是沿着家门口的那段路,把我送到村头的岔道口,千叮咛,万嘱咐,好像生怕我一不小心,就走错了路。

  自从进了城,家搬了多处,家门口的路也变幻多端,没有统一模式。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或沥青路。宽阔,平坦,也相对较直;不再坑洼不平,不再担心晴天尘土,雨天泥泞。但是,更大的问题却也相应出现。那就是它复杂多变,迷离莫测;稍不留意,就会穿错了街巷,南辕北辙;甚至闯了红灯,被罚款,扣分,吊销驾照。就说我现在家门口的那段路吧,它从一幢高楼的一个单元口出发,在楼房与花园间穿行,处处是岔道,出口,入口。新来的人,会有走进迷阵般的感觉。走不多远,便是小区的大门。出了门,向左,向右,向前,都会是不同的方向与目的地;而且,沿着每条路走不多远,又有许多岔道的岔道,通往不同的地点。因此,无论出门还是回家,除了家门口那段路,你可以有一种真正的熟悉,亲切,踏实,安全感,其余,你都不敢粗心大意,得处处留心。

  家是心灵的驿站,是“放”心的地方。但是,再温馨的家,都不可能拴住一个人全部的天性。无论伟人,还是百姓,都少不了出门,回家;或者说,人的一生,就是由无数的出门与回家组成。家门口的那段路,一头连着家的温馨,一头系着外面的风雨。无论你怀揣多少梦想,想要走多高多远,只要出门,首先要经过的,就是家门口那段路;同样,也无论你多么伟大,在外干了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只要你还有家,还要回家,就必须经过家门口的那段路。尽管,也许那段路曲折多变,坑洼泥泞,你都必须面对,别无选择。
  这世界上的路,有许多我们可以不走,不去理会;或者说,有许多路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走。但是,有一段路,家门口的那段路,我们却无法回避,不能不走。这就是现实。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从这条路上走过,放飞性情,或唤回野性。也许,这是我们人生旅程中最熟悉,却又最容易忽视的一段路;或者说,它是我们出门的起点和铺垫,经过它,不仅可以远行,而且可以选择去向。因此,只要你还要出门或回家,还要在世界行走,就不要忘记了,首先走好家门口的那段路,要懂得珍惜

文章评论

圆梦

这是你家的路[em]e132[/em]写这篇文章不仅仅是这条路吧[em]e132[/em]人生的路也是如此吧

一滴水

这是你亲手写的美文吗?文笔太棒了!真好

雨季独醉{离开}

思乡了?家!是温馨的港湾.!常回家看看吧![em]e179[/em]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