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5日常年期第十五周 星期三
信仰
圣文德(主教、圣师)(纪念)
圣人在一二一八年左右,生于意大利。及长,加入方济会,负笈巴黎攻读哲学典神学,获得大学教授职,并与圣多玛斯阿奎纳相识。圣人致力于教授本会修士,成绩卓著;旋当选方济会总会长,贤明处理会务。最后被任为阿巴诺主教和枢机。于一二七四年安逝于法国里昂;生平著作等身,尤其长于奥秘神学,所著神学与哲学书籍,影响深远。
读经一(上主从荆棘丛的火焰中显现给梅瑟。)
恭读出谷纪 3:1-6,9-12
那时梅瑟为他的岳父,米德杨的司祭耶特洛放羊;一次他赶羊往旷野里去,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上主的使者从荆棘丛的火焰中显现给他;他远远看见那荆棘为火焚烧,而荆棘却没有烧毁。梅瑟心里说:「我要到那边看看这个奇异的现象,为什么荆棘烧不毁?」上主见他走来观看,天主便由荆棘丛中叫他说:「梅瑟!梅瑟!」他答说:「我在这里。」天主说:「不可到这边来!将你脚上的鞋脱下,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地。」又说:「我是你父亲的天主,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格伯的天主。」梅瑟因为怕看见天主,就把脸遮起来。
现在以色列子民的哀号已达于我前,我也亲自看见埃及人加于他们的压迫。所以你来,我要派你到法郎那里,率领我的百姓以色列出离埃及。」梅瑟对天主说:「我是谁,竟敢去见法郎,率领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上主回答说:「我必与你同在;几时你将我的百姓由埃及领出来,你们要在这座山上崇拜天主,你要以此作为我派你的凭据。」
释义(吴素贤)
梅瑟从埃及宫中逃往米德杨,在曷勒布山帮岳父耶特洛放羊时,惊见焚而不毁的荆棘。火,是上主圣德之象征,有炼净污秽的能力。天主的神圣超越人性之上,天人圣俗之间截然划分,梅瑟行走时多时沾染不洁之物,因此必须脱鞋进入圣地。上主显示自己的身份,指出自己和以民的圣祖曾订立盟约,祂要带领子孙进入客纳罕地。看见天主者必死无疑,梅瑟因此掩面以避免死亡。
上主差派梅瑟一个新的使命,将从法郎手中拯救以民出离埃及。梅瑟到旷野中离群索居已久,早被同胞中淡忘,自觉无力胜任。天主强力许诺「必与他同在」,并且预言事成之后,以民要在这座山向上主奉献祭祀。天主对梅瑟的召叫给予强力的保证。
福音(天父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的人,而启示给小孩子知道。)
恭读圣玛窦福音 11:25-27
那时候,耶稣发言说:「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称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瞒住了智能和明达的人,而启示给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来喜欢这样。我父将一切交给了我;除了父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人认识父。」
释义
今天的经文在路加福音亦有记载(路十21-22),但经文的脉络稍有不同。路加将这段经文置于门徒成功传教归来,着重于表达「小子 - 门徒」接受福音的喜悦;玛窦则将经文安排在耶稣斥责加里肋亚三城之后,强调的是那些所谓的「智能和明达的人」 ─ 也就是法利赛人和经师 ─ 不认识基督的教训。他们是犹太人的精神领袖,本该有足够的知识「认出」耶稣和他的救恩讯息,但却被「瞒住了」,当然这是象征他们的眼目被自己知识地位的骄傲所蒙蔽。
耶稣藉此告诉我们,领受福音的启示所凭借的不是人的知识,而是一颗谦卑开放的赤子之心。「小孩子」并不是代表无知的人,而是代表「雅威的穷人」,意思是谦卑聆听的信徒。唯有这样的小孩子才能领受天父独生子的启示,得到了救恩。
感恩与赞美的祈祷
就文学形式而言,25-26节是「赞美和感恩的祈祷」,但就内容而言,则是谈论启示和启示的接受者。耶稣在祈祷中不仅按犹太人的习惯称天主为「父」,并且加上「天地的主宰」(多七17),表达出天主是创造主,掌控宇宙万物并领导历史发展。这是犹太的传统信仰,耶稣也是在这种信仰气氛中成长的。
启示的对象与内容
耶稣赞美感谢天主,因为祂把启示赏给了「小孩子」,而「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经文并未明白说出启示的内容,但就玛窦福音的整体而言,启示应该是指「天国的奥秘」(玛十三11)、交付给耶稣的权能(玛十二27)、和默西亚的奥妙等,也就是耶稣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内涵。
智慧及明达的人?
令人注目的是「小孩子」和「智慧及明达的人」的对立。在犹太传统中,「智慧及明达的人」正是指得到高深启示的人。但是旧约中已有对这些人的批判:依二九14就指出了天主的作为相反一般人的看法:「我要向这民族再行奇事 …… 致使他们智者的智慧必要消失,他们贤者的聪明必要隐遁。」在新约时代,就是指面对福音自我封闭的经师和法利赛人。
小孩子:耶稣的门徒
相对而言,「小孩子」就是指那些不仗恃自己的理智与智慧,纯朴的信仰耶稣的人(十42;十八3、6;二三12),他们对福音保持开放的态度。他们被称为「小孩子」,主要是和当时的「智者」相对立。耶稣对天父感性的呼求:「父啊!你原来喜欢这样!」强调出天主的救援计划,只赏给了小孩子,而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这是天主的旨意,也是耶稣和他的门徒们所有的经验。因此,具体而言,「小孩子」一方面是指福音中耶稣的门徒们;另一方面也是玛窦团体成员的自我认知。
耶稣的权能以及和天父的关系
天父对小孩子的启示,经由耶稣的自我作证而得到更进一步的解释:天父把「一切」都交给了耶稣,这里所谓的「一切」便是指「救援的权能」(参阅:玛二八18)。耶稣是实践天主救援旨意的唯一中保,当祂在世上生活时,祂的言语和行动充满权能(七29;九6),在复活后,祂把这权能赋予宗徒们并派遣他们继续他的使命(二八18-20)。「子」成为了基督的「头衔」,说明父和子的关系是唯一而且不可分的。「认识子」的意思就是认识祂在天主救援计划中的地位和使命;「认识父」则是洞悉天父奥妙的救援计划。这一切原是没有人能够认识的奥秘!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启示的作用:原本只有子知道的奥秘,如今也由父经过子而赏赐给「小孩子」了。
综合反省
耶稣在其同时代的「智慧和明达」之人中,几乎找不到信仰。对富者而言,他太穷;对有识之士而言,他太简单;对热忱者而言,他过于自由。但是,天主却在耶稣的言语和行动中,启示祂的智慧、神圣与爱。这个启示只有「小孩子」才能了解,过去如此,今日亦然。
分享
1、认识,不是理性的分析,或者信息的累积,而是生活的体悟,是心灵的沟通。试图通过单纯的研究而认识天主或者教会,实在是徒劳。只有礼仪和共融的生活,才会打开慧眼、启发心灵。天主自己不是高高在上,注视着自己的子民,而是降生于人间,做人类中的一员,好使我们更能认识天主的爱。不要怀疑天主的公义,不要允许瑕疵阻碍共建未来的理想。让我们以耶稣的爱,以感恩的心,共同生活、分担重任、互爱互助,如此,彼此自然“认识”,也“认识”耶稣
2、有知识的法利塞人拒绝耶稣,单纯的门徒们却接受耶稣。耶稣并不轻看知识;他十二岁时便坐在经师当中,聆听并询问他们。知识不阻挡人接近天主,但因为知识而骄傲可以关闭天堂的门。法利塞人因为懂法律,认为他们比任何人都值得人们崇拜与爱戴,心中充满自己,不能为天主留有空间。相反,心灵单纯的门徒们知道自己一无所有,故选择信赖天主;耶稣充满信心地向他们传递天主的启示;他们也容易在耶稣身上看见天父。无论我们有没有知识,总要给天主留有空间!
3、耶稣喜爱小孩子。他用小孩子来形容那些乐于接受天主的圣意,遵照天主的教导生活,效法天主良善心谦和爱人如已的人。有幸被天主召叫,并接受他的启示,得到他救恩的人,都是天主喜爱的子女,在他眼中都是可爱的。基督徒既然得蒙天主召叫,就该表里如一、坦诚忠贞、纯朴聪敏、饥渴慕义、一片丹心、信仰坚毅的人,也该富于智慧、择善而行,且在成圣路上力争上游之人。只有坚守正道,努力不懈,向成全之路迈进,我们才不辜负天主丰厚的恩泽。
反省
1、我是个有知识、经验、见识的人吗?这些让我引以为傲的「资产」是否将我「蒙蔽」,致使我无法领悟福音的喜讯?
2、我如何在生活中培养一颗聆听天主的赤子之心?
3、体会耶稣夸赞小孩子时的喜悦心情,耶稣在这里所说的“小孩子”是那一类型的人?我是这些小孩子中的一个吗?再次体会耶稣的心情,看他是否也希望我变成这些小孩子中的一个?
4、由耶稣的言词,我们明白贫富与知识的优缺在天主的眼中是一样地平等。反省我的生活,在待人处事时是否有一视同仁的心态?天主是否期望我有这样的心态?对于他的期望,我该作怎样的响应?
5、耶稣说:“认识子的,便认识父,也只有通过子才能认识父”。那么在我的生活中,我对他认识有多少?我能通过他认识万物的创造者吗?若果能够,那么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经验,并再次深入反省一下好吗?
6、我们对天父的认识有多少呢?或许更应该问,我们是圣子“所愿意启示的人”吗?从我们对天父的认识,反省我们与基督的关系。
7、我常感恩天主吗?在困苦磨难中我能找到感恩天主的理由吗?
8、耶稣在今天的福音中特别点明,什么是基督徒的智能,或许更应说,什么是最高的智能,因为这是人得救的终向智能。试如小孩聆听长者教诲的心神,体会耶稣所说的话,这是他向被召的人所启示的救恩之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