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涂的都进来看一下吧

个人日记

涂氏祖训:     惟我邦族,源远流长,巍巍始祖,涂山之强,姻联禹夏,国戚显扬,列祖列宗,拓土开疆,钦公仕晋、有功勤王,新吴侯爵,显赫辉煌,螽斯衍庆,播迁四方,绵延祖泽,子孙永昌,光宗耀祖,世代流芳,慎修追远,长昭祖德。
            PS:我只想说最重要的是现在。

          

           大禹治水,可谓艰苦备尝,在治水的同时,还要打仗。禹时代,共进行了两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即与共工(共工是一部落名,与颛顼、帝喾争夺帝位的是前期的部落首领)和三苗的战争。
           共工氏在大禹之前治水失败了,他怀着嫉妒的心肠,不愿看到大禹治水成功,便千方百计地将洪水引向大禹所在的治水工地——空桑山(即现在的山东曲阜)。空桑山被淹没后,治水工程只好暂时停了下来。
           当时,涂山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中原各方国中势力最强。皋陶为涂山氏首领,禹任命皋陶为刑官,两族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盟,对大禹治水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据《尚书?舜典》记载:帝舜之时,禹为司空,皋陶作士,伯益为虞。禹即帝位后,皋陶、伯益迭为首辅,涂山氏成了夏后氏最倚重的力量。为了进一步获得妻族的支持,大禹便携同女娇,在涂山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准备与共工决一死战。据《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云:“夏之兴也以涂山”。正是涂山之会,确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会议开始后,当时有个叫汪芒氏方国的部落首领防风氏,被共工收买了,有意怠慢大禹的命令。大禹当机立断,就在会上杀了防风氏,以儆效尤。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这使得与会的所有方国之君深感恐惧,他们只得小心翼翼地听从大禹的指挥。共工很快被大禹打败了,但共工的臣子相柳却不服气,妄图继续顽抗。相柳为人贪婪,时常抢夺民众的粮食,民众形容他长了9个脑袋,食量惊人,每次都要吃掉9座山高的食物。大禹于是又领兵继续进攻,再一战杀掉了相柳。共工知道不是禹的对手,便逃掉了,据说最终还是被祝融杀死。
            共工的另一个帮凶河伯,一看情势不对,态度急转直下,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忙从河里跳出来,献上了“洛书”,争取从宽处理(前已叙述)。
            涂山大会,大禹论功行赏,对有功者封赏,对作恶者惩处,众人咸服。又任命皋陶为相,封女娇为后妃。把启留在涂山氏国培养,继续寻求妻族的支持。为了纪念战胜水患,禹用当时天下九州出产的铜铸了九个鼎,雕铸上奇兽异禽来代表九州,九鼎因此成为日后国家政权的象征。大禹起自民间,具有很浓烈的民本思想。他以富民为本,时时出访巡察,了解民情,查访贤能之士。把钟、鼓、磬、铎分别挂于厅前,发出告示:教我以道者击鼓,谕我以义者击钟,告我以事者振铎,对我述说困难者击磬,有告状者摇铎。诏命初下,天下贤士闻风而至。
            一切准备妥当,不久,大禹即指挥了对三苗的最后战争。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夏禹的王权得到了加强。
            蚩尤为九黎部落的酋长,分为九派,亦称“九黎”,即后来的“三苗”,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与黄帝争锋失败被杀。颛顼、帝喾时代,“九黎”趁共工与颛顼、帝喾争夺帝位时迅速发展起来。颛顼曾多次打败三苗;到了尧、舜时代,三苗再次兴起,又被打败。
            到禹继承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后,三苗再度挑起事端。为了进一步扩大原始居民的生存空间,统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迫在眉睫的国家战略了。因此,禹决定对三苗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禹出兵之前,在祖庙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上天和祖先的宗教仪式。
            禹手执玄圭说:“三苗为乱,上天要惩罚他们。因为他们不听教化,多次叛乱,诛杀无辜。现在,他们那里妖魔四起,天生怪异,夜里出了太阳,又下了三天血雨,炎热的夏天竟然也结冰。种在地里的五谷也发生了变异,祖庙中出现了青龙,狗也在市中嚎哭,人民惊恐,怨声载道。我受上天、祖先之命前去讨伐他们,希望大家同心协力,英勇奋战,歼灭那些有罪之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尚书?禹贡》篇。
            三苗见禹率军前来征讨,慌忙率众抵抗。但禹所率军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强悍无比,三苗之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开战不久,其首领就被东夷部落的弓箭手射死。首领阵亡,苗军大乱,纷纷四散逃命。三苗故土难守,大部分逃往西南地区,逐步被当地土著氏族部落融合。相传今天聚居在湖南、广西、广东及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后裔。
            禹征服三苗,统一了长江流域,此后一段时期,华夏大地出现了少有的社会安定的太平盛世。
            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已经有了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说明我国在这时已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形式。
            禹到晚年,原本打算禅位给皋陶,可皋陶先禹而死。按照禅让制的原则,禹推荐皋陶子伯益做了继承人。于是又召集各部落首领到苗山(今浙江省绍兴)集会,征询各部落首领的意见。大家如期到会,还向禹呈献了各自的贡物。禹命令手下人将贡物计算清楚,由此,后人便将苗山改称为会稽山。可是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他废除了禅让制而实行父传子的王位继承方式,遭到了伯益的激烈反抗。经过战争,伯益兵败被杀,夏启建立了夏朝。众多邦国首领都到阳翟朝会,启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境内)举行宴会,此即历史上有名的钧台之享。而夏王朝内部的贵族有扈氏由于反对夏启破坏禅让制,拒绝赴会。禹便动用军队镇压了有扈氏的叛乱,才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
            虽然夏王朝只是一种部落联盟的政权形式,和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大不相同,但总算粗具国家规模,这就使得中国历史从传说时代进入了信史时代。也使社会形态脱离了原始氏族公社阶段,而发展到阶级社会时期,这也就是古代文献中所说的由“大同”社会转变到“小康”时期。由此可见,夏朝是不可逾越的中国历史记忆的源头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