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尘惊埃(篇一)

把酒临风



图片

图片

 

带上我家小子,去进行了一次不远不近的旅行。俗世间的缘法,相系了千里关山。脚步催动,惊起一阵尘埃,无法扰动那原有的寂寂。寻禅愈急,禅愈空空。问道愈切,道愈渺渺。只余得空山作念,碧水作想。这文字亦如那惊起的埃尘弥漫,渐渐复归宁静。


图片
 图片

相许空山

 

未曾留意,立了秋送别了夏。这天太阳缓缓沉下了点苍山,暮色苍苍,街市华灯初上。到了下关,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师。一同到了他暂时的住处放下东西,且匆匆别过。

相约次日一早,带上那小侄子一同到宾川,往鸡足山。与同行的友人,见过同学晚宴散去。清晨里凉风习习,老师因为种种原因不便同行。聊过片刻,只是觉得凝集了这人生百味。一路行来嚼着这人生百味,再次到了五华庵的院落。从山门里拜过笑容灿烂的弥勒佛,绕见护法韦陀。这一花开五叶,极为熟悉的寺院。客堂里再次见到了演诚师,看到同行孩子,他十分高兴。山中的日子,仅仅两日,来了是客,是客的必会离开。先贤诸圣,一下子也成了这山中的客。暮鼓晨钟,浓淡清浊,山雨疏骤间随那云雾时聚时散。

晨钟再次唤醒沉睡的人,寺僧的生活便是这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青灯、古佛、黄卷,盖过了红尘中的梦。一夜的雨,及天亮时分时疾时疏没有要消停的意思。就这样携同友人,带上孩们按原定计划。穿过霏霏细雨,沿步行游道往金顶进发。许是天气不好,一路行来拾阶而上颇觉几分艰难。途中的碧云寺,依旧在修建过程中,目前的这寺院还旧是一个工地。跋涉中,脑海里始终浮现老师当初带小生游山的情景,记忆不曾淡去时光却曳过数年。这正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吧!

到这山中来已是第七次了,步行往金顶应是第四次,还有一次是从寂光寺后的马道往索道站乘坐缆车去的。让人觉得,来此山中不往金顶,是虚了山中一行。若吃不了徒步之苦,骑马、乘车、坐索道,终能把这臭皮囊搬往金顶,任尔“一览众山小”指点江山一番的。密林山雨,雾霭齐天,不一样的景致,裹挟着一样与不一样的心情。

当再次看到了招展的洱海,奔驰的苍山之时。已与空山作别去了,所行、所见、所闻在记忆里打个结,以便他日吹开尘灰觅到不至忘切。小生是俗人,无需去学那来者自来,去者自去的洒脱。

 
图片

图片

绳结空山

 

文字昌明之前,先人们便在绳上打个结以记住一个事件。第一个结是什么事,第二个结是什么事。数了几个结,便记着几个事。绳结着事,绳结着缘,也系着小生与那空山人物。

在带孩子往金顶过程中,小生是在想这俩熊孩子能否步行走完那山中的路。万一走不动,怕是要雇匹马来解决脚力吧?三奘西行,《西游记》里不是有匹马儿吗?那多事的小白龙,吃了白马还害得自己代马。不过,出此辛劳不但弥补了过错,还因搭了道修得正果。闲话休谈,言归正传。先是我家小子,一路走一路吼。还作狮子吼吗?行路多难,不知节约体力?没有行路的经验,更不知行路的艰苦。制止了下,这小子便心生闷气,一个人前边走着。到了途中一亭,叫他休息这才缓过了关系。雨中的游道,并无多少游人。时间尚早,还是天雨并无生意?这每次来时可见亭中卖小食品的人是不见,只有摆摊家什独独遗着。

细雨伴着的山路,石阶下竟用无数地龙,游动搬家。这行走的步伐,也更为沉重。至索道站,算是走完了将半的山路吧!小憩了会儿,孩子们吃了数个炸洋芋。小生吃个卷凉粉,问摊主讨了些许煮青苞谷水,以代饮水灌在水壶里。一路行一路饮暖着身体,也鼓着精神,这玉米水给小生凭添了不少力量。许是吃素,许是爬山付出的体力过大。这俩孩子在五华庵早斋吃得极饱,居然还能吃下许多东西。能吃东西便有体力,能有体力相信剩下的路途也并不遥远。信心十足,这样向金顶行去。路过汤圆街片刻休息,行至索道站的人流,慧灯庵仰望白塔,踏过那七段陡直石阶,到迦叶殿西望苍洱是每行必有的流程。一路行来,见了朝山的人们,有人向山上进跋,有人从山上下来。白龙井亦是每行休息的好去处,有亭可坐有泉可饮,有山中珍奇药材可购。到了铜瓦寺那里已是翻建一新,若是要寻旧模样,小生相册里尚有。观音阁,据说求子极为灵验,也殿堂耸立,佛耀金光,那低矮的棚子早已不现。众人所驱的金顶高程三千二百余米,所能观处俱为胜景。

返回时,我家小子又生了一回闷气,赶上了晚斋时间到了五华庵。饭过,不顾白天的劳累,一溜烟跑了。去给“大师兄”们投食,山中猕猴,前来乞食。猴与孩子,有共同的顽劣不堪吧!

 


图片

图片

 

山中偶记

 

每次来中山必去的地方是寂光寺,这座由明代高僧嵩明杨林人本帖和尚兴建的寺院,历史上屡经兴废。演诚师在故址上发愿重建,现已初具规模。

工棚里见到了李居士,他一直在工地现场负责管理。那个春节在这里陪他过了一个年,一个空山中有别僧、俗的年。现在的寂光寺,与李元阳碑记所载大致相仿,大殿为歇山重檐。厢殿与配殿为典型的宾川民居风格,以前虚云老和尚兴建祝圣寺的大殿也这种地方风格建筑。建筑、佛像,寂光寺规模不大,但将是山中精品。成就了各种缘法,也凝聚了众生心念。上山的第一天,午斋后便去了寂光寺。

沿游道而下虚云禅寺也是必去的地方,此处有小生惦着的“怪和尚”。云门十四代,佛源弟子虚云徒孙惟升师。见了,施礼相视而笑,并不有过多往来,寺院里一行、一观、一赏别时不见了他。建议同行人,请一本《虚云老和尚的足迹》,也是每行必做的事。行至玉龙瀑,进了牟尼庵。牟尼庵虽小,但这里有很多故事甚为感人。此庵为比丘尼宏波师重建,当年亦如常云师重建五华庵一样倍尝艰辛。现在的当家师为宏波师俗家的弟弟,僧俗一家为重建此庵耗费了毕竟心力。并不知如今这当家师法号,但只觉是缘法极深。第一次见他时,帮他拍过照片,后来亲自送给他。总觉他,若按俗家人说法,是极为实在厚道的人。

庵内一坐,他见小生到了便来接待,若故友重逢。少不了以寺内“大悲甘露茶”待客,这亦是其父熟谙中、草药相传下来。庵内遇得二位女居士,并无刻意攀谈。不记如何扯起话头,相聊投缘。一听口音为昆明人,一资姓居士也为曲靖同乡,老家在陆良。为资氏土司后裔,言及其父写过一书,似曾听说过书名《乌蒙往事》,讲述了滇东彝族土司的故事。尚想能拜会这位老人家多好?只是昔人已乘黄鹤去了。次日,小生一行从金顶赶着下山,在汤圆街偶遇了这二位居士。略说过数句便作别了,忙于赶回五华庵不能错了晚斋时间。恰行至途中亭里,演诚师又关切来电话,问询到了何处,叮嘱一定得回寺院吃饭。

那天,雨中上金顶时,行至迦叶殿十点过十一点不到时。演诚师也关心倍至地问在何处了?他看来,雨中攀登,诸多不便。一路走,一路想。是不是至金顶又乘缆车下山?因为,游冶的兴致虽重,但这雨天山中恐添不测。不想在金顶寺办的斋堂里用过斋饭,雨渐停了居然可见云雾后缕缕现阳光。数次来金顶并不见楞严塔开放,这次不想开放了。游客攀至二层回廊之上,少不了前去。一层塔后现一碑为昆明陈昌荣先生所书,二层现石屏袁嘉谷先生所书碑记。尚有龙志舟题字碑刻,再看砌筑塔身之青砖,方知此塔为民国年间老龙所建。只是这二层混凝土构件,让小生一直误以为乃当代重建之物。

这般顺缘,天似成全人意。天气转晴,从后山观览返回得以实现。一行人,走着老师带小生走过的路。静禅茅棚满是隐修人的印迹,把这俗世劈成了世外。饮了八功德水,过了曹溪寺遗迹并曹溪水,这便来到了华首门。太子阁早已修复,为全木质结构。履石为基,覆铜为瓦。迦叶守衣入,华首门是信者必朝的地方,饮光二塔还旧默默耸立着。重新回到铜瓦寺时,便开始走向下山的道路了。

一早别过了演诚师,返回下关,这一次灵山之行便留在了逝去的时光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清心

好生羡慕与向往,希望此生也能有此机缘。

红雪蝶

山中大吼也是一大乐事,我就喜欢山中高歌,干嘛老惹孩子生气呢?!

解语花

寻禅觅道,人生就是无数次长长短短的旅行,一边行走,一边收获

寒琰

遗憾了,未能同行![em]e135[/em]

映日荷花别样红

妙笔生花、匠心独运,[url=http://www.baidu.com/s?wd=%E8%A1%8C%E4%BA%91%E6%B5%81%E6%B0%B4&amphl_tag=textlink&amptn=SE_hldp01350_v6v6zkg6]行云流水[/url],[url=http://www.baidu.com/s?wd=%E7%AC%94%E9%94%8B&amphl_tag=textlink&amptn=SE_hldp01350_v6v6zkg6]笔锋[/url]雄浑,沉着[url=http://www.baidu.com/s?wd=%E6%B4%97%E7%82%BC&amphl_tag=textlink&amptn=SE_hldp01350_v6v6zkg6]洗炼[/url],如橼巨笔、文采斐然、出类拔萃、才思敏捷,感慨万分,佩服至极,难以忘怀!君之妙笔,令鄙不及。 阚君一文言,直胜十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