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那一年那一篇---新时代“洛神”的颂歌
个人日记
题记:在艺术中,有 “ 性格 ” 的作品,才算是美的。
-——罗丹
粉碎 “ 四人帮 ” 以后,在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的 “复活的作家群 " 里,有来自西北高原的张贤亮。
张贤亮最初是以创作诗歌步入文坛的。一九五七年因其政治抒情诗《大风歌》被批判,而错划成右派分子,继而受冤蒙难二十年,历经人生坎坷,备尝人间甘苦。自一九七八年始,张贤亮先后创作了《土牢情话》、《灵与肉》(后改编为电影《牧马人》)、《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霜重色愈浓》等数篇充溢着诗情的中短篇小说,从而以 “ 生活的亲历者 ” 和文学素材的富有者的身份重返文坛。张贤亮的作品不同于同时期一般的 “伤痕文学 ”,虽然他也写二十年中 “ 左 ”倾带给人们灵魂上和肉体上的创伤,但在作品的描写中却不是这些人物流血的伤口表面受残害的惨状,而是塑造一种美的形象,表现伤痕上的美,歌颂一种美的力量。他着意揭示人物——特别是与他小说中男主人公发生紧密关系的女性形象的道德美,人性美,性格美,以此在读者心中唤起健康向上的艺术美感和对生活追求的信心。他的作品使我们最信服地承认:张贤亮是同时代作家群中同类创作题材中具有新的审美理想的文学开拓者!
在张贤亮塑造的女性形象系列中,大致可分为两种性格类型:一类以《灵与肉》中的李秀芝为代表,凭借自己的柔韧力量争得幸福,表现着东方女性的贤妻良母品德的内心美;一类以《绿化树》中的马樱花为代表,以自己奔放不羁的性格与命运抗争,表现着粗犷的原始的内心美。
一
张贤亮讲过:他作品中美好感人的女性形象,都是他各种各样罗曼蒂克梦中的 “ 洛神 ” 。
事实也是如此,无论是《土牢情话》里的乔安萍,《灵与肉》里的李秀芝,还是《吉普赛人》里的 “ 卡门 ”,《绿化树》里的马樱花,尽管都带着各自的 “ 伤痕 ”,然而又都是闪烁着 “ 圣洁的光辉 ”。
一九八0年《灵与肉》的问世,是张贤亮创造上的一个里程碑。作者通过对一个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和对他二十年 “ 苦难历程 ” 的生活的描写,告诉读者:生活,毕竟是美好的!人,毕竟是美好的!即使是在那黑暗的日子里。作品有意识地把伤痕中能够使人振奋,使人前进的那一面表现出来,不仅引起人们哲理性的思考,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许灵均——一个被“ 富人遗弃的资产阶级后代 ”,在经历了那样沉重的痛苦之后,在人生的重大抉择面前,拒绝了到国外继承父业的安排,坚定不移地留在自己的祖国土地上,这主要是因为劳动和学习给予他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影响,特别是在漫长的与劳动人民朝夕相处的生活中得到的慰藉感和幸福感,他寻到了自己 “生命的根 ”!对伟大祖国的信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这是许灵均变化的最坚实的思想基础;而对李秀芝——患难时期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的无限眷恋则是许灵均变化的深厚的感情基础。因为正是这个在他艰难竭蹶之时来到身边的女人,不仅给他带来了久违了的家庭暖暖,并且是使他生命的根须深深地扎进大西北——祖国的土地上。当然,根茎所汲取的营养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他和她的结合,“ 使他更清晰地感觉到以劳动为主的生活方式的单纯,纯洁和正当,他得到了他多年以来所追求的那种愉快的满足。(《灵与肉》)” 在纯洁感情的陶冶中,在体力劳动的磨练中,许灵均不仅获得了坚定的生活信心,而且恢复了人的尊严和自豪感,他重新确定了自我。这正是李秀芝这一形象所具有的美感力量的作用,也正是秀芝形象的美学价值。应当承认,《灵与肉》中的许灵均除了受到秀芝的净化外,也受到郭pia子,董大爷等劳动人民的影响作用。但笔者认为:还是以秀芝为主。
《灵与肉》发表以后,李秀芝的形象是最受读者喜爱的,无疑也是受到作者偏爱的。尽管作品对秀芝形象着色不多,但这一形象仍不失丰满,充分体现着中国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作家通过这一形象唱出一曲对劳动妇女的颂歌。秀芝是个纯朴、勤快、顽强的女人,她的口头禅就是 “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她的外号是“ 陆海空三军司令 ”(养着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家禽),她居然能在“ 割资本主义尾巴 ”的环境下,通过自己的劳动双手创造生活,像一株顽强的小草,在石板缝上伸出自己的绿茎。
她的形象放射着劳动的光辉,然而更美的是她那劳动者的心灵和情操,是她那劳动者自食其力的高贵感。她始终没把许灵均当作右派看待,在她和他初次见面时就直觉地感到:这是一个可以依附终生的人;在许灵均政治上得到改正时,她坚定地告诉他:“ 在我眼里你还是原来的你!” ,她就是这样永远以朴实的理智和自己的丈夫保持着人类的尊严。她是这样教育孩子的:“钱只有自己挣来的花得才有意思,花得才心里安逸。我买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卖鸡蛋得来的钱;我买辣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割稻子得来的钱;我给你买本本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加班打场得来的钱,,,,,,” 这些话朴素明白,心安理得,包含着劳动人民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和依赖,这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生的人才能具有的高尚品质。
在秀芝这个带有民族特点的劳动妇女形象的塑造上倾注了作家深厚的爱的感情,也闪烁着中国劳动女性的心灵与性格美的光彩,李秀芝不仅善于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新生活,还能以牺牲自己的一切来给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增添温暖和幸福。她的性格里显示着中国劳动女性对爱情的忠贞,对幸福的追求,对生活的挚爱和对困难的坚韧的战斗精神。
二
“ 文学即人学 ”。表现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是作品启迪人们心智的主要内容,是作家追求最高独创性的标志,也往往就是作家审美观的体现。因为人的性格是一个复杂的组合系统,从审美角度看,性格越是复杂丰富,内在心理冲突越激烈,其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就越高。张贤亮追求性格美的创造——《绿化树》正是《灵与肉》以后着意描写人性美,并且重视描绘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的继续和发展。马樱花这一形象与李秀芝在性格上截然不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她们都是作家二十年来积蓄在心中的对美的渴盼和赞颂,同属于作家梦中的“ 洛神 ”。
马樱花作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比李秀芝表现得更充分,她的气质,性格,作派,她那如旷野之风的自由奔放、炽热的性感和健全的理性,都是纯朴、天真、淡定的秀芝所没有的。她的纯真朴实而又狡黠机智,温顺善良而又多情重义的“ 多重性格 ”,她发自内心的对“ 遭罪人 ”的同情,本能的对艰苦生活的适应力,在特殊年代不无心计的谋生手段,善于应变而又不失大节的机敏,对理想生活的天真憧憬,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让读者清楚地看到了“ 这一个 ”。
“ 比如她吧,她就是她,一个活生生的人!”
她凭着对读书人的好感,给章永璘吃穿,她的同情和爱情多于怜悯,尽管这些日常生活琐事多是采取泼辣俏皮的方式,她对章的爱情是真诚的,深沉的,她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爱使章永璘成为“ 没起色的货 ”。她对章永璘表达的爱情方式三部曲:“干这个伤身子骨,你还是好好念你的书吧!”——“你要的话,现时就把它拿去吧! ”——“ 就是钢刀把我头砍断,我血身子还陪着你哩!”也是这样的撂地砸坑,无羁放肆,这些充满着个性化的语言,对于爱情的无私和忠贞,强烈闪烁着马樱花 “ 这一个 ”的性格上的光彩,表现着她身上所具有的原始的生命力和内心世界的美感力量。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社会时期,都是促其性格形成和命运走向的重要因素。从《绿化树》我们可以看出马樱花的言行,她的情歌,她的爱情方式,她的坦荡胸怀,她那泼辣、刚强、爽朗、热情的性格与她生活在宗法观念薄弱的民族杂居的边远地区不无关系。她不为一般道德所束缚的生命的自我解放意识,超越禁锢的个性,是只要有利于生存和幸福,就无需顾虑,顽强地进行着勇于献身的一类妇女形象的典型。张贤亮笔下这类妇女形象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争取自身解放的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相结合,在各自的生活道路上的探求者。“ 卡门 ”、乔安萍、马樱花、以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黄香久都是属于这一类。这也正是张贤亮小说创作坚持现实主义的一个特点。
三
李秀芝和马樱花是张贤亮笔下既有共同点又有歧异点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两类女性形象之典型。贫寒的生活磨练得她们都有勤劳、坚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这也是中国劳动女性的特性。她们虽未受过正常的文化教育,但并不愚笨,在她们的潜意识里,始终认为读书是高尚的,读书人应该受到尊重,老老实实的读书人更应该得到正常人所应该得到的一切幸福。这是她们同情和垂青于许灵均,章永璘的重要原因。但是两人又是如此的不同:秀芝相貌平和,马樱花有着南国女儿般的姿色;秀芝沉静温柔,具有贤妻良母型的传统美德;马樱花热情泼辣,具有双重性格的奔放;秀芝是许灵均 “ 三位一体 ”(祖国、人民、秀芝)的爱的主要支柱;马樱花则是在饥饿的年代,特殊的环境中以自己对现实的认识,采用灵活的手腕以竭力帮助她心爱的人度过难关,,,,,,尽管以李秀芝、马樱花为代表的这两类妇女有种种不同,从单独的个体来看,她们也许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小说中的马樱花就没有真正的的结局);但从集合的群体来看,她们无疑是支撑中华民族的脊梁的一支伟大力量,是她们给无数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可以成为“ 脊梁 ”的男人们以不可替代的精神营养,以让这些男人们度过难关、成长起来,撑起自己应当担负的那片天!
文学批评是一门科学。必须把社会的批评和美学的批评结合起来,从作品艺术形象的具体分析入手,来评价作品表现出的时代思考和反映生活真实的得失。对李秀芝、马樱花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评论亦应如此。片面的或褒或贬,甚至离开作品的历史环境与真实描写采取不切实际的诋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中国文学艺术的殿堂上理所应当有她们的一位之席!她们也应该成为世界文学女性画廊中的艺术形象(这当然需要有较高水平的文学翻译家)!
中国正面临着一个伟大的时代——改革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 人才能跳出老一套的生活方式。他充满着强烈的印象和痛苦,极力表现他的感受,从而形成了跟自己类似的人们的喉舌,他念念不忘要创造一种坚定的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能够使他从纷纭扰攘的社会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的新的情趣中心。(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 最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恰恰就应该在这样的时代诞生,新生!我们期待着张贤亮不负时代的重望,继续创作出能够走上世界文坛的具有中国民族特点和自信心的、更为精彩深刻的作品,继续谱写出对他心中 “ 洛神 ” 的更美妙动人的颂歌 。
“让艺术也不羞于承认,它的目的是在人没有机会享受现实给予的完全的美感的快乐时,尽力去再现这个珍贵的现实做为补偿,并且去说明它已造福于人吧。 让艺术满足于当现实不在时,在某种程度内来代替现实,并且成为人们生活教科书这个高尚而美丽的使命吧。”(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
导师评语:
结合张贤亮的创作生涯和创作的多部作品,对李和马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观点正确,论述透彻,可为一家之言。
后记1:此篇曾获得当年图书馆馆藏资料使用提名奖和优秀奖。
后记2:为了一个承诺,也为了对自己的负责,终于把纸版文字改为电子文档,不丢不弃,不怕水不怕潮,呵呵,还给老师了,我心安了!
后记3: 2014 -9-27日,张贤亮先生逝世。终年78岁。惊悉,悲兮!
四年与君语,今朝君离去。人间留影城,天上添彩笔。张贤亮老师,走好
文章评论
无名
一段特殊的历史,成就了一位知名作家。艺术来源于生活,却永远高于生活。只有经历过哪个年代的我们才有兴趣并且读懂它。
飘逸之秋
在工作中粗略看了一下有空再细看,祝贺电子版功成![em]e100[/em]
giada嘉达[东方玉]
在艺术中,有 “ 性格 ” 的作品,才算是美的。 拜读了此文,深感能如此深入地分析了张贤亮作家作品中美好感人的女性形象及对此评价写得如此独到。是有“性格”的作品! 祝贺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