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化与友情

个人日记

 诗词文化与友情 【资料来自网络】



诗词文化与友情

朋友就是友谊的代言人,他们不曾嫌弃任何人与放弃任何人,而用他们那宽大的心去容纳与接受别人。使别人能在他们的身上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关怀。友谊,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名人用多少优美的诗句来歌颂与赞美过它,古人的诗词也不例外,他们的诗词不光体验在男女的爱情上,同性之间也常常赋诗相赠,用诗词来书法自己的情感。表现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千古之名句:“酒肉朋友易找,患难之交难逢”。“万两黄金容易得,一个知心最难寻。”还有“交情深重金相似;诗韵铿锵玉不如”。等……而描写友情的诗词在古代,通常见的是送别时所写的诗,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离别时赠诗,都是以贴近其人其事其情的词作。如唐诗中的《送友人》、《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都是朋友离别之时所作。



“爱别离,怨憎会”,是佛家所说的人生大苦之一,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如王勃 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从格调上说是激昂的,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一改古之送别诗的低沉、伤感的情绪,表现出了乐观、昂扬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唐代文化人送别赠诗以贴近其人其事其情为佳。套用西方理论所讲的“这一个”来说,送别也必须写出“这一回”。元二其人,史籍难考,大抵只是王维的一般朋友,不见得很“哥们”,不见得属“死党”。使安西其事,固然要吃苦,但也荣耀。王维送元二其情,由前面两点推导,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与略略的遗憾为宜。我们且照着诗句看王维怎么处理。下笔从朝雨写起,其实是写了出使日的好天气;那雨轻轻湿润了大地,让阳关路上那些讨厌的尘土不致漫天飞扬。这对于没有红旗轿车可坐的元二来说,可算是天公的特别照顾了。有天公照顾,以后在马车上的行程想必安全、舒适、快捷些吧!王维没说“一路平安”和“旅途愉快”,但这些意思却都包含在诗句里了。柳枝是等待人们折来送别的,见到柳毕竟会产生一点离情别绪。但王维显然要淡化那离情别绪,所以强调柳色是一片青青,在细雨清洗下更焕发着新的神采。作者用这句创设的氛围是开朗而非沉重的。再读下去,后面两句一“转”一“合”其实都没太大的激动,不过是表示毕竟有点遗憾,今朝还能一起喝酒,“你”出了阳关,再聚一回已不知要等多久了。




世人总把“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脱离全诗且脱离盛唐背景的解悟。盛唐以后,许多小文人陷在个人的感情圈子里出不来,见花流泪,对月伤心,把离愁别恨铭刻在小肚鸡肠内,完全不知道世间还有“壮别天涯未许愁”的场合。西出阳关虽无故人,但西出阳关还有功业嘛!怎能在临歧饯别之际作儿女姿态呢!用小文人的胸襟是量度不出盛唐诗人的怀抱的。然而不幸,“研究”古典文学的偏多染着小文人习气。有人竟说,读到“西出阳关”便心中流血。本人在此谨衷心祝愿他以后不会读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或“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等……

再如杜甫的怀人诗《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全诗以寄托心中的痛苦来怀念友人。李白当年并未去过汩罗。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如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薄伽丘说过,“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崐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已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而我们有些很不经大脑的偏见,以为在古诗里传出的一定要是深情,却不知道,人际之情,深浅是因关系而定的。该深的固然要深,关系不深却写得深,便显得矫情而且有阿谀谄媚之嫌,作者人格会因此而掉价。王维他们是视人格为命根的,他怎肯对一位普通朋友送上一份超越普通之情呢?

  一般朋友的送别实在只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和略略的遗憾为度。此诗一出,许多别宴便以唱“阳关”代替各自赋诗。这现象正好说明王维所写内容情调具有普泛性,最适合一般朋友表达感情的度。试想想,假如只是泛泛之交,离别时,某甲对某乙竟流泪而执手;或者某丙要去做大生意,某丁却说希望路断车轮生四角,这不都成大笑话么!至于后来,听唱阳关三叠会有断肠之感,那是因为音乐起了诗歌原所没有的作用造成的。

  王维送元二,大抵只是应酬。人在官场,少不免有应酬。但应酬要写诗时,却又要显出独特修养来才好。《送元二使安西》,技巧一流。这类应酬诗,王维其实写得并不少。

唐诗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而深长。颂扬二人友谊的佳作朗朗上口。读来很平直,通俗又易懂,有应景之作的诗词如:唐朝陆龟蒙《别离》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又如:李白 《赠汪伦》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语言简单明了,直接说明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感情深厚。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明快,也轻松多了。



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苏轼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时,离杭时送给好友参寥的。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苏轼所推崇,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两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这首赠给参寥的词,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整首词达观中充满豪气 ,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情 ,读来毫无颓唐、消极之感,有气势恢宏,荡气回肠之感。有像天风海雨那样雄奇奔放,由此而创豪放一派。

词的起势不凡,以钱塘江喻人世的聚散离合,充分表现了词人的豪情。首二句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涨一落,但一说“有情”,一说“无情”,此“无情 ”,不是指自然之风本乃无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风,却绝情地送潮归去,毫不依恋。所以,“有情卷潮来”和“无情送潮归”,并列之中却以后者为主,这就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而不是一般的咏潮之作,如他的《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词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诗,着重渲染潮声和潮势,并不含有别种寓意。诗词中往往是与离情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以发问的形式,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地下潮水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这是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意谓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必须超凡脱俗,“白首忘机”,泯灭机心,无意功名,达到达观超旷、淡泊宁静的心境。带有作者深沉的人生感喟和强烈的哲理色彩,读来令人感慨。此词作时恰逢春季,特别叮咛“记取”当时春景,留作别后的追思,于情理亦较吻合。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这两句,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参寥诗名甚著,苏轼称赞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比肩。他的《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诗,戏以此赠》云“底事东山窈窕娘,不将幽梦嘱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 ”,妙趣横生,传诵一时。都说明友谊甚笃。




苏轼的词具有多种风格是人所共知的。有的像天风海雨那样雄奇奔放,由此而创豪放一派;可以说,此词以平实的语言 ,抒写深厚的情意 ,气势雄放 ,意境浑然。郑文焯《手披东坡乐府》说 ,此词“云锦成章,天衣无缝”,“从至情中流出,不假熨贴之工 ”,这一评语正道出了词的特色。词人那超旷的心态,那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发扬蹈厉的豪情,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

诗词中有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来影响他人的如:

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这首诗是词人送别同事的感怀,表达了词人官海沉浮,难以抱负,用自己的思想来感染他人,一期待同心协力共同前进的目的。

辛弃疾的《贺新郎》中又是另一种情绪,是词人送别茂嘉族弟时的悲伤情绪“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是啊!你走了,还有谁来陪伴我,举杯共对月呢?

从这些诗词里,方寸间,足可见古人对待朋友的真诚,历数世上桑田沧海;时空里,细问人间暑往寒来;散发出对人间真情的赞叹贺歌颂。字里行间,星移斗转情不改;是知音,是朋友,天涯海角记心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