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养脑

个人日记

                                                                                                     源自腾讯博客

一、脑

1、脑为奇恒之府


                                                图片

中医里管脑叫做奇恒之府。古语有: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传统医学认为,人的脊髓是先天的,而大脑是后天的,所以有脑为髓之海之说。我们常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抱小女孩儿的时候觉得很轻,而抱那些即使很瘦的小男孩儿,也觉得很沉,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就是跟骨头和脊髓有关,小男孩儿沉就沉在骨头上。从这一角度来讲,也可以解释一般男性比较理性、女性偏感性的现象。

道教把人的大脑分为九宫,正中间的叫做泥丸夫人。既然起名字叫夫人,就是认为脑是阴性的。而《黄帝内经》却认为脑为诸阳之会,脑部是所有阳经都汇聚的地方,所以脑为阳。这是中医和道教在认识大脑上的一个不同之处。

 

2、人为什么要学习

我们人的大脑有一个先天的特性,就是好学,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学习?归根结底,人的学习是为了克服本能,解除烦恼。

我们平时都该学些什么知识,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格局,远离烦恼呢?古代的圣人孔子就规定了几点:

首先一定要学《诗经》。学习《诗》,可以。《诗经》中运用了大量的手法,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学习《诗》,可以指的是洞察天地万物、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变化的本领,并由此领悟人体内的小宇宙与天地这个大宇宙是如何相合相生的;学习《诗》,可以,就是要学会合群,懂得如何跟别人相处,建立稳定、长久的关系;学习《诗》,可以在古代是讽刺的意思,就讽刺在古代是暗示的意思,就是有话不明说,不要让其他人生厌,其实就是人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诗》,可以言志。诗是可以言志的。(见左面字古代写法)字在古代的写法为上边是一个字,下面是一个字,代表到了什么地方,就表示你的心的动向在哪里。所以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志向。

其次要学《礼》。学《礼》就是要学会对人的感官进行制约和调养。传统医学认为:礼是养人之欲的,就是制约和调养人的欲念。古代认为:五味是用来养口的,人吃的东西是用来养嘴的;芳香用来养鼻;美景文章是用来养目的,自古没有说看美女是养目的,都是美景文章可以养目,可以提高人的情操、情怀;音乐是用来养神的,中医认为,五脏皆有神明,只有音乐可直接作用于神,所以我们要从小培育小孩子的音乐修养。

在中国传统的庙会上,我们做家长的都喜欢给小孩子买个拨浪鼓玩,可是这个传统的缘由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其实鼓是主生发的。古代打仗前,一定要先敲鼓,鼓能振奋士气。等要收兵的时候要鸣金,就是敲击金属物,叫鸣金收兵,因为金是主肃降之气。仗事要停,就要偃旗息鼓,鸣金已收气。对于小孩子来讲,如果脾弱的话,人就总会昏昏欲睡,这时其实不用吃药,就用拨浪鼓在孩子身边常摇晃摇晃,就能慢慢地使孩子体内的气机生发起来。这也属于音乐养神的一个方面。

最后还有床第几筵可以养体,就是人要学会休息。就拿房事来说,古人认为适当的房事可以颐养身体。现代很多女性出现肩背痛的情况,不少是由于性压抑造成,实际上房事可以通背部的膀胱经,就能养生保健,这点我们后面在肩背那章还会详细说。

 

3、入脑的经脉

《灵枢·大惑论》里讲,五脏六腑之精气,随眼系入于脑。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是我们的神,是脑力最外散的一个部分。现在社会上有上网一族,整天盯着电脑,没日没夜地看,实际上已过度消耗了脑力和眼神。

 

入脑的经脉共有六条。

第一条为督脉。督脉入于髓海,就是入于脑。

第二条是膀胱经,它从巅顶入络脑,膀胱经是主阳气的,现在有很多人得健忘症,其实健忘症就是阳气虚弱的病,阳气不能随膀胱经入脑,导致人经常丢三落四,遗忘事情。

在我们人体当中,脑、心、肾这三脏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缺血的,上脑的主血的经脉就是肝经。肝主藏血,它交巅顶,入络脑。

奇经八脉中的阳跷、阴跷都是入后脑的,后脑主我们人的运动协调性。

胃经也入脑。我们吃的营养物质,要通过胃经上输于心、肺,同时也要上输于脑。胃经也是循目系入络脑的。

 

二、脑部的保养

了解了入脑的经脉,就让我们明白了要想养护好我们的大脑,就需要好好吃饭,好好养血,好好养阳气,这样就会精力充沛,思维敏锐。

1、道教三丹田学说

道教有一个三丹田学说。道家认为脑部为上丹田,是精髓的聚集处;心为中丹田,是神能的聚集处;少腹(小腹)为下丹田,是精气的聚集处。为何意?中国是个农业文明古国,对土地的认识很深刻,认为田是可以耕耘播种的,就是种下了种子就能生长发芽。那么三丹田就是可以生发出精、气、神的地方。精是生于下丹田,神是生于中丹田,气是生于上丹田;而中丹田还是精、气、神三个能量转换之所。

道教非常重视三丹田,尤其重视上丹田脑部的保养。现在我们都讲延年益寿,可是如果得了老年痴呆,活得再久又有什么意思呢?道教养生术上认为真正的长寿是长生久视,就是眼睛要特别的好,头脑特别清楚。用现代话讲,就是长寿要有质量。道教养脑的方法就是练静坐,通过练习静坐,让心神安定。现代医学发现,心神安定时人的脑电波非常地稳定且有节律;此外,静坐还可以减少能量消耗,降低乳酸浓度,使人减少疲劳。所以我们应该每天静坐十分钟,来让自己心神安定,养护大脑。

 

2、锻炼大脑从动手开始

如何锻炼大脑呢?真正的秘密在于动手。

俗话说心灵手巧,锻炼手的灵活性是锻炼大脑的最好方法。自古中国人就明白这个道理,练习书法、绘画、弹琴、打算盘,甚至包括老人手里玩儿着的核桃等,都是在通过锻炼手来达到锻炼脑的目的。而且这些运动还是一种让大脑、身体乃至心灵相结合的平衡运动,所以非常之好,我们不该扔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图片

3、其他保养事项

日常我们养护大脑有几点重要的原则:吃饭只吃八分饱,不要吃撑着了。我们老百姓经常骂人的时候说你满脑子油啊,其实道理就是吃得太多了,油脂把脑髓都给糊住了,这对脑是有坏处的;要好好睡觉。睡眠好才能真正地养脑;要经常让脑做运动,就是要勤思考。这里所说的思考有个原则,就是要动脑不动心,让心保持安静,这样对大脑非常有好处;食补要适度。我们很多老百姓一提养生,就爱问,吃什么能补,然后逮到一样东西使劲地吃,吃恶心了算。就拿补脑食品来说,要是说吃核桃一类的坚果有好处,恨不能砍光二亩核桃园来吃,这样做就太过了,吃任何东西都要适度,过则有害,所以食补也要注意控制量的问题。

 

第三节 头部疾病(1

一、头痛

头上的疾病首推头痛。头痛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顽疾。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

后头痛属于太阳膀胱头痛,这包括脑后边的头痛,还有整个的颈项痛,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这些现象。后头痛的初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脉象如果浮缓的话,可以采用桂枝汤;要是脉紧无汗的话,可以采用麻黄汤。这里不过多地介绍中药的药方,避免老百姓在药性、药理不清的情况下乱用药,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有了病还是要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以便对证下药。

前额头痛属于阳明胃头痛。像前额痛、眉棱骨疼、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一般来讲,葛根汤之类治胃病的中药对治疗阳明胃头痛很有效果。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症状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两侧头痛宜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现左边的偏头疼。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头痛而重为太阴脾湿头痛。在中医里又叫做头如裹,就像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出现呕吐、食不下的问题。在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脾气挺大的老太太,她们头上会勒一个带子来止痛,这就是她们平时吃得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湿头痛。

头痛而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头痛。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一般可服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来治疗。

头顶痛为厥阴肝头痛。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这病多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

还有一种头痛叫血虚头痛,症状是习惯性摇头。治疗这个病会用到当归补血汤。这副药里需要用到黄芪和当归两味药,而黄芪的用量一定要大于当归四到五倍。懂点儿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黄芪是用来补气的,当归是用来补血的。那么既然是血虚头痛,为什么补气的黄芪的用量反而要大于补血的当归呢?这其实就是中医里一个很重要的医理,叫做气为血之帅。血需要靠气机往上带,如果气不能够把血带上来的话,就补不了血,达不到治病的疗效。所以有这样一个玄机在里边。

还有一种是淤血头痛。如果头部内有淤血的话,就会头痛。进一步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癫痫。主要症状是出现呕吐。当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的话,一定要及时地找医生医治。

 

二、头晕

《黄帝内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