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禅语-----“平常心“即是道
个人日记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一般人谈到修行,常将范围局限在打坐,念佛,诵经,持午闭关等在名相上的修行。诚然,念佛与诵经等,当然也是修行的法门,但是,却忽略了发心,弘法,讲学,著作,创业,利众,乃至随喜,随缘,一切善行义举都是修持。
在圣者的境界中,“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认为搬柴运水无非参禅,平素行住坐卧皆有佛法;而持平禅心,修生活禅,更是禅者倡导的。
佛经中有段记载说,律宗的有源和尚,向大珠慧海禅师请教:“如何修持用功?”
汇海禅诗的简要回答:“用功要持平常心,平常心即是道。”更进一步地诠释所谓平常心,即是“肚子饿时吃饭,身体困时睡觉”。因为一般人执着于五味六尘,所以吃饭时百般挑剔,挑肥拣瘦,食不甘味;睡觉时辗转反侧,胡思乱想,千般计较。
而禅者已经体悟“万法皆空”之法性,了知五味六尘不可得,所以能够平平常常吃饭,安安逸逸睡觉。这也就是说,修行要在生活中修行,要在无功中修行。
现在有些初发心学佛修行的人,妄想“了脱生死”的问题,却不顾“处理生活”的问题。经常一知半解地闹着“闭关” “住山” “持午”(即过午不食)。。。。借口修行,而逃避弘法利生的责任,甚至有些走火入魔的所谓修行者,借口“不理红尘琐事,闭关黄卷青灯”,这一小撮“修行者”,纵使能解脱人道,也不过是个“自了汉”。
有两位佛教长的诤言,值得我们学佛的人省思-----印顺长老说:“放弃弘法利生甚或修学佛法的责任,只是借口修行,那是懒惰的代名词罢了!”另一位道源长老说:“只是口头说修行的人,佛教都快给他们修完了!”(不容讳言,中国佛教亟需振兴现代化。)
现在社会(末法时代)有许多人自称开悟得道,标榜自己修行过人,甚至还会“显示卖弄神通,企求哗众取宠”,其实都是不可思议的;大凡一个真正的证悟者,从不自高自大,从不标新立异,所谓平常心即是道。
在过往的高僧大德的典范中,我们发现;赵州禅师八十犹行脚;道元禅师老年任杂务;佛陀晚年仍托钵行化;维摩病中亦不忘说法。如来常说:“我是僧中的一个!”这种风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百卷《大般若经》,其实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它的中心思想,即“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修行持,无证悟道”。说明了悟道是无功之事,甚至布施,度生,修行都是无功之事,应为“真如界内,总是佛之假名;实相门里,无自他之形象”。亦即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绝。”
总之,我们参禅学佛,一定要真修实学,不要自我标榜,不要自赞毁他。修行,要修无功之行。
文章来源于《星云禅语》能芳居士编辑 QQ号961055411 微信号w961055311
文章评论
吴喜梅
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会很快乐!这是我的体会![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