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风情(二) 走进藏寨
个人日记
如果说九寨黄龙之游是这次旅游的正餐,那么走进藏寨羌城就是风味独特的午后茶。
走出九寨沟,慢慢地回味着九寨山水风情,余味缭绕未尽,又迎来另外的一道道风景。
虽说九寨沟的风景区内也弥漫着藏风民情,随时可以看到随风摇曳的彩色经幡以及远处的白塔,水转经桶,那里有九个藏寨,九寨沟也因此而得名。除了树中寨尚可以远距离的看到,其他的寨子淹没在崇山峻岭中,一天的游览时间根本无暇走进体验。幸运的是我们另有 机会更进一步的了解----那就是走进藏寨。
坐在大巴上,远远地就看见了坐落在山坡上的具有特色的民居,这就是我们要参观的藏寨。寨子不大,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下了大巴,藏族姑娘卓玛领我们进了她的家。这是一户较为富裕的藏民之家,房屋功能齐全,客厅卧室厨房一应具有。藏民有他们的习俗,比如进门时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脚踩门槛,只能在参观客厅,而卧室厨房等地不经主人同意,不能随意进入。不能触摸他们的服饰,不能触摸他们的头顶。藏民招待客人隆重的礼节是献哈达,敬酒时无名指沾杯酒洒向天空三次,以示敬天敬地敬祖先。这些我们多在影视剧里见过。藏民没有积蓄的习惯,土著的藏民区是没有银行的。他们把多余的财产比如藏银药材牦牛捐给寺院,寺院会回赠他们经碗经盆,一个家庭摆放的经碗经盆越多越有威望。经济条件好有威望尤其是对寺院有贡献的人家的男孩都有机会送到寺院里学习,学习藏佛教经文,愿意留下的就成为寺院的活佛。藏族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民族,女人干活养家,家务家外的重活都要亲力亲为。很久以前还存在一妻多夫制,据说是为了节约娶妻成本,几个兄弟娶一房媳妇,生的孩子管兄弟几个的老大喊阿爸。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的古老的藏族习俗。
卓玛重力给我们介绍藏银,藏羌民族是一个注重服饰的民族,他们会把金银宝石缝制在腰带帽子上,姑娘出嫁时,父母都会尽自己所能陪嫁一些装饰了金银珠宝的服饰,结婚前扎西(藏族:姑娘都叫卓玛,小伙子都叫扎西)要送卓玛一条银腰带,保健康平安之意。给我们讲解的卓玛解下随身的银腰带给我们展示,并大力给我们介绍藏银的好处,比如藏银刮痧治疗疾病,比如藏银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比如藏银的装饰作用。------这无疑是一次促销导购活动,在我看来,不管是藏银的刮痧还是修饰都只有用在藏民的身上才恰如气氛,我想象的出一个或时尚或朴素的汉族女子带着藏银是何等的不协调,即便是做工精美的手镯,项链也会破坏了藏银本身的美感。所以之后的银器工艺品店的购物活动,我没花一个字儿。其实,一旦沾染了商业味道的旅游项目,都不会是地道的纯粹的民族风情了。
在他们逛藏银饰品的时候,我在寨子里自由溜达,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淳朴的自然的风情。
藏民居可以说是就地取材而建。墙壁是用石头垒起,用夯土而建,木质房顶呈四角形,院落的四周用木栅栏围成,大门及门楼色彩艳丽斑斓,主要以大红为主配以各种具民族特色的图案,很是好看。我仔细看了一下几乎每家的房屋后边都有晾晒着的青稞--这一高远地区特有的作物。青稞酒酥油茶是藏民的特色饮品,寨子的小卖部里都可以看到,喜欢的尽可一花较少的钱买来品尝。寨子的任何一个可以搭起经杆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挂着写满经文和印有鸟兽图的彩色经幡。蓝幡是天空的象征,白幡是白云的象征,红幡是火焰的象征,绿幡是绿水的象征,黄幡是土地的象征。象征着蓝天白云在上、黄土绿水在下的大自然千古不变顺序。
慢慢地走着看着, 细细的感受着,品味着这里的气息。转过一条小道,看到一排三个金色的转经筒。在九寨沟的溪水中间,见过水转经桶,用流动的水带动齿轮使经桶不停地转动起来;在山间旷野,无垠的草原也有风向标似的风转经筒,在藏区随时可看到藏民手中不停转到的手转经桶,这三个硕大的经桶排放在这里,神秘而又真实,我怀着虔诚的心情驻足凝神观望,而不敢走进触摸转动,之前听说过经桶不可逆转,对藏文化藏佛教的无知让我不敢造次地靠近唯有远观···
不远处传来了吟唱,循声而来,在一个挂满经幡的场地上,男女藏民为着经杆跳起了藏族舞蹈,这是不是传说中的锅庄?热情豪放能歌善舞的藏民不论是聚会还是欢庆节日,还是欢迎客人都会跳起锅庄,表达心中的喜悦和欢快。千百年来的凝练,锅庄舞已经是他们的精神食粮。几个喜欢热闹的游客也参与进来,不那么标准地和藏民手拉手跳了起来。
其实,在去九寨的路途中,我们感受过一次藏族舞蹈,那就是在诺尔盖草原的藏包里,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一会儿又转为中雨,原本在草原上骑马的活动取消,改为吃烤羊喝酥油茶 ,看卓玛们跳舞。那天感觉最好的是下车看到的第一眼,绿色无垠的草地上坐落这几个白底蓝色图案的藏包,就像在电影里经常看到的镜头。纯净,辽阔,高远。别具藏族风情呀,是游客想看到的真正的不加修饰的民风民情。而藏包里的所谓的酥油茶,烤羊肉,藏族舞蹈,都是象征性的加了商业元素的活动,不那么打动游客,起码我是没有被打动的。
离开藏寨,大巴奔驰在盘山路上,远山、寨子以及随风飘动的经幡急速地后退,大巴每前进一步,我们走离阿坝藏羌越远一步。突然想起了达赖六世、被世人誉为情僧的仓央嘉措的诗:
那一世
走出九寨沟,慢慢地回味着九寨山水风情,余味缭绕未尽,又迎来另外的一道道风景。
虽说九寨沟的风景区内也弥漫着藏风民情,随时可以看到随风摇曳的彩色经幡以及远处的白塔,水转经桶,那里有九个藏寨,九寨沟也因此而得名。除了树中寨尚可以远距离的看到,其他的寨子淹没在崇山峻岭中,一天的游览时间根本无暇走进体验。幸运的是我们另有 机会更进一步的了解----那就是走进藏寨。
坐在大巴上,远远地就看见了坐落在山坡上的具有特色的民居,这就是我们要参观的藏寨。寨子不大,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下了大巴,藏族姑娘卓玛领我们进了她的家。这是一户较为富裕的藏民之家,房屋功能齐全,客厅卧室厨房一应具有。藏民有他们的习俗,比如进门时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脚踩门槛,只能在参观客厅,而卧室厨房等地不经主人同意,不能随意进入。不能触摸他们的服饰,不能触摸他们的头顶。藏民招待客人隆重的礼节是献哈达,敬酒时无名指沾杯酒洒向天空三次,以示敬天敬地敬祖先。这些我们多在影视剧里见过。藏民没有积蓄的习惯,土著的藏民区是没有银行的。他们把多余的财产比如藏银药材牦牛捐给寺院,寺院会回赠他们经碗经盆,一个家庭摆放的经碗经盆越多越有威望。经济条件好有威望尤其是对寺院有贡献的人家的男孩都有机会送到寺院里学习,学习藏佛教经文,愿意留下的就成为寺院的活佛。藏族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民族,女人干活养家,家务家外的重活都要亲力亲为。很久以前还存在一妻多夫制,据说是为了节约娶妻成本,几个兄弟娶一房媳妇,生的孩子管兄弟几个的老大喊阿爸。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的古老的藏族习俗。
卓玛重力给我们介绍藏银,藏羌民族是一个注重服饰的民族,他们会把金银宝石缝制在腰带帽子上,姑娘出嫁时,父母都会尽自己所能陪嫁一些装饰了金银珠宝的服饰,结婚前扎西(藏族:姑娘都叫卓玛,小伙子都叫扎西)要送卓玛一条银腰带,保健康平安之意。给我们讲解的卓玛解下随身的银腰带给我们展示,并大力给我们介绍藏银的好处,比如藏银刮痧治疗疾病,比如藏银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比如藏银的装饰作用。------这无疑是一次促销导购活动,在我看来,不管是藏银的刮痧还是修饰都只有用在藏民的身上才恰如气氛,我想象的出一个或时尚或朴素的汉族女子带着藏银是何等的不协调,即便是做工精美的手镯,项链也会破坏了藏银本身的美感。所以之后的银器工艺品店的购物活动,我没花一个字儿。其实,一旦沾染了商业味道的旅游项目,都不会是地道的纯粹的民族风情了。
在他们逛藏银饰品的时候,我在寨子里自由溜达,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淳朴的自然的风情。
藏民居可以说是就地取材而建。墙壁是用石头垒起,用夯土而建,木质房顶呈四角形,院落的四周用木栅栏围成,大门及门楼色彩艳丽斑斓,主要以大红为主配以各种具民族特色的图案,很是好看。我仔细看了一下几乎每家的房屋后边都有晾晒着的青稞--这一高远地区特有的作物。青稞酒酥油茶是藏民的特色饮品,寨子的小卖部里都可以看到,喜欢的尽可一花较少的钱买来品尝。寨子的任何一个可以搭起经杆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挂着写满经文和印有鸟兽图的彩色经幡。蓝幡是天空的象征,白幡是白云的象征,红幡是火焰的象征,绿幡是绿水的象征,黄幡是土地的象征。象征着蓝天白云在上、黄土绿水在下的大自然千古不变顺序。
慢慢地走着看着, 细细的感受着,品味着这里的气息。转过一条小道,看到一排三个金色的转经筒。在九寨沟的溪水中间,见过水转经桶,用流动的水带动齿轮使经桶不停地转动起来;在山间旷野,无垠的草原也有风向标似的风转经筒,在藏区随时可看到藏民手中不停转到的手转经桶,这三个硕大的经桶排放在这里,神秘而又真实,我怀着虔诚的心情驻足凝神观望,而不敢走进触摸转动,之前听说过经桶不可逆转,对藏文化藏佛教的无知让我不敢造次地靠近唯有远观···
不远处传来了吟唱,循声而来,在一个挂满经幡的场地上,男女藏民为着经杆跳起了藏族舞蹈,这是不是传说中的锅庄?热情豪放能歌善舞的藏民不论是聚会还是欢庆节日,还是欢迎客人都会跳起锅庄,表达心中的喜悦和欢快。千百年来的凝练,锅庄舞已经是他们的精神食粮。几个喜欢热闹的游客也参与进来,不那么标准地和藏民手拉手跳了起来。
其实,在去九寨的路途中,我们感受过一次藏族舞蹈,那就是在诺尔盖草原的藏包里,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一会儿又转为中雨,原本在草原上骑马的活动取消,改为吃烤羊喝酥油茶 ,看卓玛们跳舞。那天感觉最好的是下车看到的第一眼,绿色无垠的草地上坐落这几个白底蓝色图案的藏包,就像在电影里经常看到的镜头。纯净,辽阔,高远。别具藏族风情呀,是游客想看到的真正的不加修饰的民风民情。而藏包里的所谓的酥油茶,烤羊肉,藏族舞蹈,都是象征性的加了商业元素的活动,不那么打动游客,起码我是没有被打动的。
离开藏寨,大巴奔驰在盘山路上,远山、寨子以及随风飘动的经幡急速地后退,大巴每前进一步,我们走离阿坝藏羌越远一步。突然想起了达赖六世、被世人誉为情僧的仓央嘉措的诗:
那一世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我不是藏佛教徒,不为诵经,不为超度,不为觐见,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藏族风情文化 来一次温暖的遇见。
依山而居的藏寨

天空很蓝,触手可及。

寨子里的转经筒:不能逆转。
晾晒青稞的地方

彩色经幡,远山顶上建有白塔

藏民们围着经杆跳起舞蹈
典型的藏居为碉楼:三层,第一层养着牦牛羊等牲畜,第二层
居住,顶层存放粮食。 这是村长家,比较豪华。

写满经文的经幡和水转经桶


我不是藏佛教徒,不为诵经,不为超度,不为觐见,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藏族风情文化 来一次温暖的遇见。
依山而居的藏寨
天空很蓝,触手可及。
寨子里的转经筒:不能逆转。
彩色经幡,远山顶上建有白塔
藏民们围着经杆跳起舞蹈
居住,顶层存放粮食。 这是村长家,比较豪华。
写满经文的经幡和水转经桶
文章评论
蓦然回首
舒儿的描述讲解让人犹如身临其境,特别是在对民俗风情的感触与把握上,更是叹为观止!开始为藏羌之纯之美所震撼,为没能早做九寨的上门女婿所遗憾,再看竟然还有那一妻多夫之陋习,所以这上门女婿不做也罢![em]e113[/em]
九月阳光
这样的文字有一种无以言说的温暖,或许是我亲历过、或许是我感动过!
九月阳光
读完了,心里很感动!妹妹辛苦了,我回来后也很想记录下来九寨黄龙、藏民风土人情、羌族文化习俗、旅游心境等等。因为女儿要出嫁耽误了,也因为惰性使然,没能写下一言半语······读了妹妹的文字,方知我要写好,并非易事。妹妹辛苦了,不是客套,确是发自内心!谢谢你,云舒!
云舒云卷
小妹,去了一趟九寨沟,满载而归啊!眼球满满,心里满满,思绪满满,感受满满,只是荷包不满了[em]e120[/em]
太极人生
我不是藏佛教徒,不为诵经,不为超度,不为觐见,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藏族风情文化 来一次温暖的遇见。点赞[em]e179[/em] 俺也与你来一起感受藏族风情的温暖[em]e195[/em]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色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习了解各族人民的风情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内涵。明天俺也去藏寨,也来个错峰旅游。
月光晒谷
藏寨,与你邂逅,与古老的民族文化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