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行记六--版纳映像

个人日记


.梦想成真

一直认为,西双版纳对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果说她是梦开始的地方,那么这个梦在我年少时就在做。

地理课本上,我知道她位于云南省的最南端,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一块绿洲,也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环境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地区。那里居住着13各少数民族,大部分是傣族。旅美画家丁绍光的油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让国内外知晓版纳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一曲家喻户晓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又让多少人的记忆缠绕在悠扬清丽的葫芦丝声中,让人不由得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别具一格的傣家竹楼,轻歌曼舞的傣族姑娘,好客多情的傣族小伙。

西双版纳,这块“理想而神奇的乐土”,就像一块原始的,不经雕琢的碧绿翡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闪着通灵润泽之光,发出清脆悦耳之音,令我神往已久。可是今天,我终于踏上了这块绿色的热土,让我的梦从这里苏醒。

.原始森林公园

从花城昆明乘机50分钟抵达版纳国际机场,走出机舱就真切地感受到热带雨林的味道,刚刚下过小雨的版纳,空气湿润,温度适宜,高大的椰子树,翠绿的香蕉树,粗壮的芭蕉树,处处可见热带植物,放眼望去,枝枝叶叶挂满了温情,注释着西南边陲的人们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秉性。

原始森林公园是我们游览的第一站,跟随导游走进森林公园,迎面扑来的是习习的凉风,夹杂着阵阵清香,应该是花儿和青草的味道,这里是天然的大氧吧。环顾四周,群山叠翠,众壑回岚,高大的叫不出名字的树木直冲苍穹,树冠葱葱郁郁,树干苍老斑驳,或枯藤缠绕,或相抱依偎,或挺直独立,繁多的枝蔓缠缠绕绕,或悬挂或对接在丛林蔓生的空中,处处显示着热带雨林所特有的景观。那些不知名字的野花满山遍野,随处可见,时不时传来百鸟的鸣叫,还有潺潺流水声。好一副优美的山水画,好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曲。这是大自然给予版纳的惠赐!

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公园还栖息着上千种的动物,我们有幸看到,扯着藤蔓荡秋千的猴子,悠闲散步的孔雀,快嘴快语的鹦鹉,庞然大物的大象,走入森林深处,会邂逅更多的动物。甚至在山路两边的树丛中不知有多少动物昆虫和我们同行呢,这样想着的时候,不由得害怕起草丛的蛇来。这一闪而过的念头随即又被眼前的景色撵走。

呼吸着湿润的清香的空气,环顾着四野的绿色,听闻着鸟儿的欢唱,拂面而来的林中清风。心中油然升起了眷恋,也生出了一丝担忧。地球原是个万物生灵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如今,这个家园越来越退宿,是万物之首的人类在一步步地独占,钢筋水泥高楼大厦代替了参天大树,喧嚣浮躁代替了宁静祥和,所谓的现代文明的产物代替了原始清新自然。人们经常会说,旅行可以净化心灵,其实,我们何尝没意识到生存环境的危机和精神的危机?一次净化灵魂的旅行是否可以让人们从思想到行动上得以彻底改变?面对这块尚未没侵袭的自然圣地我们有理由去保护!

          .孔雀山庄和野象学校

从名字上可以知道,孔雀山庄和野象学校是原始森林公园的两个被人工雕琢的地方。无非是给景区增添点可供游览的景点。至于是锦上添花,还是弄巧成拙各有看法吧。

坐上景区的电瓶车在盘旋的山路上拐了几圈,就到了孔雀山庄。

孔雀山庄在森林公园的一块开阔地上而建。占地50多亩的孔雀山庄栖息着数百只孔雀。山庄的孔雀湖上搭着水上栈桥,建有傣式竹楼。几个傣家姑娘和小伙正在以他们的风俗演绎着谈情说爱。一声哨响,上百只孔雀从山庄的某个地方展翅,落在湖边的草坡上。身着鲜艳筒裙的姑娘撑着油纸花伞,给孔雀们喂食。身披美丽羽毛的孔雀争先恐后的抢食食物,也有部分孔雀悠闲自在在青草地散步,有的相互对望,交颈而拥,几只雄孔雀还对着自己的钟爱开屏,以自己的魅力吸引异性呢。这里,游人可以和孔雀自由合影,嬉戏,似乎来这里的人们感染了自然的神力,自律自觉和这里相容和谐起来。此时,不禁想起了从云南飞出的舞蹈家杨丽萍,她的《雀之灵》把孔雀的神韵,美丽,灵气表达的淋漓尽致,也表达出云南少数民族的风情,表达出云南山水的钟灵毓秀,人类与动物的相通共鸣从杨丽萍的舞蹈中得到恰当的诠释。艺术能再现生命的状态。

绕过另一条山道,我们来到野象学校。据说,大象的智力等同于三岁孩子,大象学校相当于幼儿园小班的水平。我不知道野生的大象是否有攻击性和不可顺服的秉性,这里的大象像懂事好学的孩子,转呼啦圈,敬礼,献花,单膝跪下……每完成一项指令,便会得到训象员的食物奖赏。人类总会高高在上自诩为万物之灵,以绝对的强势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另类。若是真的善待他们,还是让他们回归他们的家园,过他们自自由自在的生活吧。动物没必要学会人类的生存能力,学校也好,庄园也罢,还是留给人类自已享用吧。

        四、傣寨风情

坐大巴从景洪市出发,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一个傣族村寨。

这是一个十来户人家的村寨,寨子不大,却井然有条。进入村寨口,便看到一颗枝叶茂盛的树。导游告诉我们,这是菩提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小憩醒来后便悟道通透。从此,菩提树便是了悟修道的树了。傣族人信奉南传佛教,菩提树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可想而知。

我们错过了傣家泼水节。若是三月而来,进村后便会有一盆水迎头泼来。泼水节是傣族及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新年伊始,他们要持续3-7天的泼水活动,以清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祈求洗掉过去一年的不顺。

一位年轻貌美的骚哆哩把我们引到她家里。这里的女人称骚哆哩,男人称猫哆哩。骚和猫是美丽帅气的意思。

以前,傣族民居是吊脚竹楼,现在被更结实的木质吊脚楼所代替。这是一家二层的木质楼。第一层堆放农具,饲养家畜家禽所用,第二层用于居住。支撑阁楼的柱子是长方形的木柱,而且不固定在地面以下。这里是热带雨林地区,长方形木柱可以防止蛇类沿着柱子爬上室内,若是雨季来临,洪水来临,没固定柱子的木质阁楼可以漂浮起来,自成一水上木舟。版纳人们征服自然的聪明才智令人折服!

在二楼的客厅里,骚哆哩小玉以游客可以接受的方式讲述银子的防病治病的好处,并做了演示。她的讲述娓娓道来,有理有据,并以她外婆的教诲讲述城市而来的汉人和傣族人的友好帮助。打动了不少旅客。利用他们买卖银饰的档口,我独自来到寨子里转悠。吊脚楼的前后都种植着高大的椰子树,仰头望去,椰子紧挨着树干顶端,衬托着蔚蓝的天,棉花似的云。甚是好看。在一户植物茂密的院子里,看到密密麻麻吊在藤上的青芒果,像瓜一样大,担心藤蔓会被拽断,那边还有一串串红色的花,询问,才知道叫“鞭炮花”像极了鞭炮的样子。这里的画画草草,,各种水果都烙上了异域风情。

骚哆哩介说,傣族稍微富裕的家庭都会把男孩送到寺院,一般在6-7岁都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寺院生活,在那里人字学习傣文,学习佛教经典。成年后多数还俗成家立业,少数留寺院内深造,成为终身僧侣。现在的傣族孩子还是要入寺院学习1-2年随后入学学汉文。这样,傣族的女性就支撑起家庭的责任,成了家庭的顶梁柱,持家养家是他们的职责,婚俗是女娶男嫁的形式。男人嫁到女家要以橡胶树作为陪嫁。最让我惊奇的是这里的群居习俗。只有一个大卧室,一家人,甚至是一家三代都居住在一个卧室。猫哆哩说:也许你们觉得不便,但我们没有想那么多,我们历来都是这样的。

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应得到尊重,华夏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文化,延续传承才不会流失。

  五  曼听公园
从野象谷回来已经是下午三点,回酒店休息养精蓄锐,准备参加晚上的百人宴和篝火晚会,还是蛮期待的。
版纳五月的傍晚太阳还高高地挂在椰树顶端,天气有些闷热潮湿,但因了这异域风情,情绪一直处于亢奋之中。
六点钟准时到达曼听公园。据说,曼听公园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过去是版纳傣王,王妃的御花园 。在傣族姑娘的夹道迎接中我们步入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纪念周恩来的铜像,总理身穿傣族服装,一手端水钵,一手吃橄榄枝参加泼水活动。铜像的左侧是泰王国公主种的两株象征中泰友谊的菩提树。在往里走,看到的是白塔佛寺。建筑群是清一色的白,顶部及门厅镶嵌着金色的装饰,给人一种圣洁,肃静的感觉。
跟随导游来到广场,已经有很多游客在和美丽的版纳姑娘跳舞,气氛的感染下,我和一个傣族姑娘牵着手跳起了竹竿舞,竹竿舞简单易学,也许是从他们的劳动中衍生出来的一项娱乐活动吧。
品尝傣家风味的饭,是今晚的主题之一,我们随着食客大军进入了一个露天的自主餐厅。已经摆好的食物吸引着我们入座,哇,好丰盛,烤鱼肚里塞满了调料,吃起来一点腥味没有,香喷喷。烤鸡腿一般,傣族糯米是少不了的餐桌美食。用芭蕉叶还是竹叶包的糯米粉粑粑 又糯又甜,菠萝饭瓢着水果的清香,好吃!哦对了,还有米酒淡淡的酸味,自己调味的米粉也好吃,菠萝,香蕉等热带水果也随便吃,只是只是胃就那么大,实在是装不下多少东西。酒足饭饱,捧着肚子满意地离席。
 吃完饭就是看表演的时间,坐在大厅里看大型少数民族风情歌舞表演。演出美轮美奂,趣味横生。一群婀娜多姿的傣族姑娘展示着傣族文化美丽的音乐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其中还穿插着一些有趣的婚俗表演,观众的参与互动把气氛推到高潮。优美的音乐舞蹈,变化无穷的灯光,漂亮的服装道具,这真是一场独具特色的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是版纳异域民俗文化的盛宴!
篝火晚会的广场已经燃起了熊熊篝火!我们过去的时候已经是里里外外好几圈人在围着篝火跳舞了。和我想象中的篝火晚会有差别的。试想那么多人的一个大型篝火晚会怎会不嘈杂混乱?但不可否认现场气氛的热烈,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进入狂欢状态,手拉手围着中间的篝火舞动起来。所有的伪装矜持冷漠都见鬼去了。不知多久,晚会结束,回停车场找自己的车,不知有多少人走散了。
曼听公园之旅让我零距离感受到版纳的人文风情,你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感受到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奇的经历,并会在记忆中留下不灭的烙印。

                     六  观澜沧江遐想
我踏上澜沧江的游轮的那一刻,激动不已。
澜沧江,这是一条不老的江,源源流淌千年,她来自青海省唐古拉山冰晶的雪水,一路穿山越岭,经历峡谷森林,进入云南西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她流出国境改名为湄公河,远走异国他乡的她经过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最终汇入南海。
这条有“东方多瑙河” 之称的亚洲国际大河,此刻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似千年一梦!
澜沧江的水没有惊涛骇浪,险恶多变,她比我想象中温柔了许多。江面开阔,水流平缓,两岸植被茂盛。郁郁葱葱中点缀着傣族民居,错落有致,一片热带风光。
此刻,游轮的三楼正上演着一场具有浓郁版纳风情的演出,此刻一楼二楼坐满了游客品尝着各种热带水果。此刻的我依着船舷,尽情地欣赏澜沧江。碧绿的江水,漂流筏激起的浪花,远处隐约可见的澜沧江斜拉大桥,....,我想象着夕阳中,一群穿着艳丽筒裙的傣族姑娘,走入河里,撩起河水,梳理着长发,笑声伴着哗哗的水声传出很远很远,从岸上吊脚竹楼里传来悠扬的葫芦丝,向亲爱的姑娘传达着爱的私语;我甚至在视野的尽头看到了百余年前湄公河上的那艘游轮,以及游轮上那位中国男人对一位白皮肤女人迷恋的目光。那是杜拉斯《情人》里的一段场景;我似乎看到几年前湄公河上血腥的一幕,似乎听到几个中国公民冤魂的哀声,那是发生在湄公河的大案......
江风习习吹来,吹乱了我的头发,思绪回到眼前。舞台上正在上演着一幕爱伲族风情的剧目。一座绿色的索桥连接了爱尼寨和外面的世界,阔大的芭蕉树叶,红红的鸡蛋花,远处山峦间架起的隧道桥,古老的图腾,鲜艳的服饰,藤萝架下谈清水爱的爱伲族少年少女....爱伲族原始简单淳朴的民风迎面扑来,清新自然,沁人心脾。
夕阳悄悄消失,夜幕渐渐降临,凤尾竹,版纳人,来过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沐浴在融融的月光下。两个小时的澜沧江观景也落下帷幕 。总有一些地方会成为人一生中无法忘却的回忆,一个类似的场景,一首歌曲都可以引起回忆。澜沧江之观会浓缩成有声有色有情的胶片印在我记忆中。

 

图片
                                  原始森林被藤蔓绞杀树(细的那颗) 

 
图片
                                  荡秋千洗澡的猴子
 
图片
                                 孔雀庄园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始森林空中架起的桥

图片
 
图片
                                    随处可见的椰子树

 

图片
 
图片
 

                         傣族寨子吊脚楼前后都种植着各种热带水果,这是青芒果
图片
 
                                 炮仗花
图片
                                     
                                            鸡蛋花
图片
 
                                古老的村寨--爱伲族
图片
 
                                  吊桥,电视《玉观音》拍摄点
图片
 
图片
 
                            菠萝蜜,长的和榴莲相似
图片
 
                                大象学校
图片
 
                                        榕树
图片
 


                                    澜沧江
图片
                              爱好漂流者  岸边简易的吊脚竹楼
图片
               
                        曼听公园入口处 

图片
  
                              在爱伲寨里品尝野菜 
图片
 
                               傣寨 
图片
 
                            东南亚风格的亭榭
图片
 


                                     坐游轮观澜沧江
图片
 

                           景洪游轮入口处,背景是澜沧江斜拉大桥,很壮观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太极人生

梦想成真,不枉此生,梦中的奇幻与现实的景象,有吻合、有碰撞,有差异,也有诧异,你在欣赏陶醉自然的馈赠的同时,也不断地思考领悟,憧憬天人合一的梦中境界,当政者如你,此乃人类之幸。

观潮人[乐安居士]

--[em]e163[/em] --朋友的问候,温暖心田;真诚的拜访,永留心间;我的祝福,让你快乐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