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大明塔

个人日记

                瞻仰大明塔         

 

图片

    北国之春,姗姗来迟。我和几位驴友,驱车穿越于紫蒙之野,在春信萌动的季节去瞻仰大明古塔。

   一路驰骋,望不断茫茫大地,浩浩长空。世界依然满目萧条、无边寂寥。一道道山脉,如一条条黄龙盘踞。一片片田野,被垄亩分割的阡陌纵横。天风浩荡,吹来万里白云。人在无遮无挡的天地里飞掠,方觉世界的空间是如此之大。

    到了辽代萧太后叹为风水宝地的七金山,我们登山眺望。大自然用他的如椽巨笔勾勒出一派浩渺山河。在冬去春未归的时节,依旧地蛮天黄。我俯身凝眸,仔细搜觅,在一株株羊胡子草的根部,已然泛出令人惊喜的微绿。苍翠的松针如无数利刺,伸向四面八方,焕发出勃勃生机。果树枝桠舒展凌厉,一改冬季的憔悴容颜。触摸一下树皮,在严寒中汲取贮存的水分充盈饱满。哦,春天的先驱者,已经悄然潜行,翩翩而至。其他所有的植物,也在蓄势待发。它们急切地期待着从天边隐隐而来的春雷,还有那润泽生命的春雨,运足了力气,准备吐蕊、萌蕾、绽花。

    距离辽中京遗址还有十几华里,巍峨的宝塔已悠然闯入视线。当我步履轻轻的行走在千年前的大辽故土之上,真有些小心翼翼。生怕我的突然闯入会惊醒沉睡的往事,会搅起业已沉寂的喧嚣。环顾四周,曾经震撼了世界的一代王朝盛京,如今,因为毁于战乱,所有的古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唯有若断若续的正方形护城墙,高低起伏、沧桑破败,时隐时现,还在恋恋不舍的坚守一片空城,而代表契丹人荣耀和辉煌的大明塔,高耸入云,矗立在风雨之中,用它自己的语言,不停的诉说着契丹人被遗忘失传的故事。无怪当年乾隆皇帝打马走过这里,会发出一声叹息:“断戌颓垣---过大宁。”!感慨世事沉浮、兴衰罔替。我静默的仰望大塔,神圣庄严的情感充溢胸怀。我怀着凝重的心情,对大明塔顶礼膜拜。      

   这座宝塔,高80.22米。周长113米。属八角密檐式结构。塔身白色,雄浑粗犷,气势磅礴。塔的各个方位,都雕满慈眉善目、笼罩着祥光瑞气的佛像菩萨。我抬起头来,与他们的目光对视,无需须臾,就自然而然涌动善念,此时此刻,以往的桀骜不驯、睥睨一切,都不复存在。你会顺其自然的尊顺佛祖,滤清心中的杂念,将难舍的欲望释之以怀。陪伴佛祖菩萨的是一个个金刚力士,他们手持法器,狰狞威武。令人顿生敬畏之心。还有一群群飞天舞女,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她们轻舞飞扬、灵动、飘逸。青春、靓丽、经久不衰。忽然,风动铃铎,清脆悦耳。让人顿生向佛之心。

    登上高高的塔基,俯仰天地,参拜宝塔,我们开始了隔世离空的对话、、、、、、

    将历史回溯至公元1000年左右,一个震惊了世界的英雄民族,赫然在目。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契丹!从北方草原突如其来的崛起,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浓重粗犷的一笔。建立了一个历经9位皇帝、纵横200余年的大辽王朝。

     自古天意难料,为什么在那个时代、那个年头,万千契丹儿女意气风发,从天而降。在中华大地纵横驰骋,浴血挥汗倾泪、眨眼间打下一片江山,创出一番伟业,书写出一段悲壮故事,演绎了一部千古传奇,留下一个难解的谜团。之后,乘白驹、驾战车、执标枪弓弩而去。并且,由一把熊熊大火,清空二百年繁华鼎盛。一个王朝,毁于一矩,只留下巍巍宝塔、悠悠白云。他们来的突兀,风驰电掣,势不可挡,天地震惊;走的倏然,戛然无息,扑朔迷离。这个强悍的游牧民族,干净利落的淡出历史舞台。转瞬,就销声匿迹,无影无踪 。

    一个蓬勃兴旺的民族,集体神秘消失。这段历史,没有文字记载,没有野史传记,千百年来,无人知晓,无从破解。唯有巍峨挺拔的大明塔, 在辽代五京之中(上京、中京、北京、西京、东京)扼咽喉之地的辽中京大地上昂首挺胸,如同一个塞北伟丈夫,默默无言,却执著的证明着一个王朝的存在,守护着契丹的故国。

   历史,疏淡了的往事,渐渐涌上心头。契丹民族模糊地身影,重新在眼前变得明了清晰。目之所及,风动云驻,都是契丹的气息;断墙残碑,一砖一石皆是契丹的遗留。我那筋脉相连的契丹血亲啊!我和你们第一次这么接近,近在咫尺!若闻呼吸,伸手可触。大地上重重叠叠的足迹,可是你深深浅浅、余温尚在的屐痕?暮然回首之时,可否会与你们相视而见、握手相拥、话叙别情?我仿佛立于高山之巅,正在目送你们绝尘而去,车轮滚滚,旌旗翻卷,马蹄哒哒,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地平线。我突发臆想:如果,大明塔这位历史巨人,发出一声庄严的号令,从天涯、从海角,定然有无数契丹后裔,短衣披发、跨马横刀,雄赳赳气昂昂的飞奔而来,集合在大明塔之下,待命出发。  

    这片深厚的黄土之下,贮藏了多少契丹人血与火的故事,珍存了多少文绩武功,铭记着他们无以复加的辉煌。如今肥沃的大地之上,汇聚着祖先多种族、多血缘、多气质、多文化优势的现代人意气风发,生生不息。

 

    我每次翻阅史书,看到一篇篇、一章章、一页页都浸透了血和眼泪,心里就很纠结,五味杂陈。我极不情愿的回顾着一幅幅痛苦的画面,频繁的战争场景渐次浮现,抚摸历史伤痕累累的创疤,屠城、洗劫、杀伐,川流不息的痛苦记忆,穿击我的胸膛。我和先人一起,五内俱焚的体验着民族融合过程中的剧痛、、、、、、大明塔!请知晓我的心迹!我不想再看见硝烟滚滚,骨肉横飞,尸陈遍野。我不想再听见剑弩铮铮、刀斧生风、杀声震天。我不愿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打打杀杀、东征西战、、、、、、

    铁蹄远去,狼烟散尽,江山依旧,契丹不再。地球还在不慌不忙的自转,日月依然你来我往的穿梭,四季照旧春夏秋冬的轮回。而那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契丹民族呢?他们真的不复存在了吗?我不停的追问,不停的思索。然而,苍天不语,大地无声,没有谁回答我。可我宁愿相信:历史从来没有发生过那一场灭绝人性的杀戮,契丹人只是举族迁徙,远走天边,他们的后裔依然子孙繁荣,安居乐业。我还断言:这世上一定还留存着契丹人的根脉!在民族融合同化的漫长过程里,响当当的契丹风骨早已融进了中华民族的健壮身躯,契丹人的血液完全汇入了华夏儿女的强劲动脉。

 


    


 

        

  

文章评论

客居钱塘

[B][ft=#990000,5,楷体_gb2312] 又见大作发表,健心真有一种蒙古民族骏马弯弓驰骋草原的雄风,那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上似乎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一处胜地,一段历史,一番思古之幽情,令人回味、深思。一条条江河汇成了大海,我们的中华民族就是这个有着渊源历史的大海,历史上骁勇善战,横扫千军的契丹民族就是这条汹涌澎湃的江河,不管他们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历史会永远记住它们,大明塔就是证明![/ft][/B]

边城牧歌

据考证,土耳其人就是契丹人。土耳其与中华不能友好也源于历史的征战杀戮后的伤痛。

通辽市道成律师事务所

[B][ft=#ffff00,4,] 又读到姐姐的雄风大作,真是让人感觉荡气回肠。流畅无阻的思路文笔,追古探幽怅然感慨而不颓废,真真把人带进那段无处寻觅的历史,那个神秘消失的民族,历史就是这样神秘,让人有无限的怀想,惆怅。你说得对:“在民族融合同化的过程里,响当当的契丹风骨早已融进了中华民族的庞大身躯,契丹人的血液完全汇入了华夏儿女的强劲动脉。”这是我们美好的祝愿![/ft][/B] [M][/M] [B][/B]

一凡

[ft=,5,楷体_gb2312][B]又是一篇让人耳目一新大气磅礴的美文。每读你的文章都有一种心灵震撼的感觉。感受着你的感受,思索着你的思索。正如你所言:“在民族融合同化的过程里,响当当的契丹风骨早已融进了中华民族的庞大身躯,契丹人的血液完全汇入了华夏儿女的强劲动脉。”古塔为证,天地明鉴![/B][/ft]

乡妹

你的愿望也许就在现实中,因为生生灭灭的历史就像缝隙中残存的小草,总有一丝一缕在不经意处笑看风轻云淡,草长茑飞,“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问好!

山云

能够在“现实、历史、梦境”中穿越时空,调整自己,活出与众不同的境界,实属凤毛麟角。姐姐便是。

云瑞风清

铄古切今好文章,字字珠玑话沧桑。古塔阅世过千载,佐证契丹曾辉煌。

邦义

辽代政权灭亡后,契丹民族的部众就融合进了其他民族之中。比如女真族也就是后来的满族,蒙古族和汉族等都有契丹民族的成份。当然,这种融合是残酷的血腥的,是以战争的形式,以被俘虏的奴隶的身份进行的。少数逃到深山老林里的契丹部族,如达斡尔族,还保留着比较纯正的契丹血统。另有一说,辽国灭亡,有契丹部众从辽东半岛渡海去了日本,日本武士中髡发的习俗就是契丹人带过去的。